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宁夏盐池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 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2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5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同术前,仍为CINⅢ,未累及切缘,21例降为CINⅡ、Ⅰ或慢性宫颈炎.192例患者行宫颈锥切术,44例患者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与术前宫颈活检病理符合率86.86%,术后出血发生率5.51%,随访6~53个月,无复发患者.结论:对于年轻或有生育要求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行宫颈锥切术是安全有效的,但需严密随访.
作者:李淑琴;张燕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患者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的108例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ERc、ERn及PRc、PRn的阳性率进行检测,并将其根据良恶性之分进行阳性率方面的比较.结果:恶性患者的ERc、ERn及PRc、PRn的阳性率均高于交界性及良性患者,且恶性患者中Ⅰ期患者明显高于Ⅱ~Ⅳ期患者,Ⅱ期患者高于Ⅲ~Ⅳ期患者,Ⅲ期患者高于Ⅳ期患者,P值均<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卵巢肿瘤患者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其良恶性之分及分期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爱民;马莹;卜照香;郑子雯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比较妊娠畸形胎儿的孕妇及正常胎儿的孕妇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分析其代谢水平与妊娠畸形胎儿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静脉血3ml,检测其血清Hcy水平,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Hcy的差异.研究血清Hcy水平与年龄、孕周、胎儿体重之间的关系.以对照组血清Hcy浓度的第90百分位数作为界值,划分为两个水平组,比较不同水平组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病风险.结果:病例组孕妇血清Hcy明显高于对照组(18.23μmol/L vs 9.52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孕周、胎儿体重之间无必然联系.高水平Hcy孕妇妊娠先天畸形胎儿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 =2.4,P<0.05).结论:孕期血清Hcy高水平是研究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春香;王庆华;陈光元;王鹤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究宫颈癌前病变与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 ~2012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00例患者,经HPV检测、电子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者32例,CNⅠ-Ⅲ患者35例,宫颈癌患者3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所有患者进行HPV-DNA分型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的比例都明显高于无子宫上皮内病变组(P<0.05);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病毒载量也呈增加趋势,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与感染高危型HPV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不明显.
作者:尹凤玲;沈宗姬;严春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诊断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方法及观察分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1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收入该院治疗的切口瘢痕妊娠患者5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诊断的过程,按患者切口妊娠分级的不同行不同治疗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通过剖宫产史询问、停经史询问、血β-HCG检查及超声检查等诊断,且经病理送检确诊;按级治疗后,仅2级患者中有4例失败,其余全部成功,成功率达92.31%;治疗后患者恢复效果良好.结论:切口妊娠的诊断重要的是超声检查和血β-HCG的检查,病理送检有绒毛组织是确诊方法;切口妊娠的按级治疗成功率高,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贾瑞敏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总结深部型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预防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1例经病理证实的深部型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管黏膜下肿物1例,病理发现4例,影像学检查发现宫颈占位病变6例.痛经伴性交痛2例,阴道不规则出血和/或性交后出血3例,无自觉症状者6例.行病灶切除术3例,宫颈锥切术2例,全子宫切除者6例(其中1例宫颈残端切除).结论:深部型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无特异性症状,以影像学发现或病理发现者居多,易漏诊误诊,治疗应制定个体化方案.
作者:刘川;关洪波;英焕春;林蓓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孕前及孕期体重的变化对产科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0例产妇的一般资料,按照孕前体重指数标准分为4组,每组200例,A组为体重消瘦组,BMI <18.5;B组为体重正常组,18.5≤BMI <23;C组为体重超重组,23≤BMI< 25;D组为体重肥胖组,BMI≥25.根据孕期的增重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Ⅰ组260例,为体重增加< 15 kg;Ⅱ组260例,为体重增加15 ~ 20 kg;Ⅲ组280例,为体重增加>20 kg.观察和比较组间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D组妊娠期糖尿病及产程阻滞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但A组发生率与B组比较,C组发生率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巨大儿、难产、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孕期体重的增加而上升(P<0.05);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胎位窘迫的发生率则与孕期体重的增加无关(P>0.05).结论:孕前及孕期的体重变化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予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孕前及孕期的体重增加进行适当的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生命安全,改善产妇妊娠结局.
作者:芮燕文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MMP-7和MMP-9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RT-PCR检测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P-7和MMP-9的mRNA含量,并比较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含量的区别.结果:MMP-7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含量均有明显差异,其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组织中含量明显高于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PEM)及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MP-9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7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转移有关.
作者:潘波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广东省育龄妇女在月经周期中不同时机性生活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21 ~ 35岁健康已婚、月经正常、有意愿怀孕的妇女.纳入研究期间不采取避孕措施,在预计排卵日前7天(-7)开始至排卵日后3天(+3),每天测尿LH、BBT等,受试者在-7~ +3时间内尽可能只有1次性生活,将月经情况和确切的性生活日期记录在月经卡上.结果:纳入研究的对象共98人,观察245周期,72周期妊娠,平均妊娠率为29.39%;而在-7~ +3期间仅有单次性生活的周期91个,其中15周期妊娠,平均妊娠率为23.08%.按在预计排卵日-7~ +3对应的某一天性生活计算妊娠率:分别为:0、0、20%、18.75%、26.67%、34.38%、35.71%、31.25%、22.22%、20%、0.结论:在月经周期中性生活时机不同,其妊娠率有差异,以预计排卵日-3 ~0日期间性生活妊娠率较高.在-7~ +3期间仅有单次性生活者较有多次性生活者妊娠率低.
作者:陈瑞玲;麦小珊;叶影凤;李庆琨;林彩菊;李凤葵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时母体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19例孕16~20周的“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异常者建议每2~4周动态监测抗体效价变化;新生儿分娩后,对病态黄疸患儿检测总胆红素、血型和溶血三项以诊断HDN.结果:随着IgG抗体效价升高,HDN发病率明显增加(x2=109.5,P<0.05),但抗体效价与HDN的产重程度关系并不密切相关(P1=0.104,P2 =0.073,均>0.05).结论:孕妇产前检测IgG抗体效价水平时,必须结合患者临床及其他产前、产后相关检验结果综合评价新生儿溶血病的病情.
作者:孙秋瑾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总结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65例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足月新生儿ARDS可能的高危因素;与早产儿ARDS进行比较,从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实验室资料、治疗、并发症及转归等方面总结足月新生儿ARDS的临床特征.结果:足月新生儿ARDS较早产儿症状出现更早(P<0.01),症状体征更重,尤其是呼气呻吟表现更加显著(P<0.01),脱氧时间更长(P<0.01);双肺影像学检查显示足月新生儿程度更重(P<0.01);足月新生儿更易发生肌酶增高(P<0.05)、心肌损伤(P<0.01);足月新生儿需要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次数更多(P<0.01),需要机械通气的几率更高(P<0.01).结论:足月新生儿ARDS较早产儿而言,起病更早,病情更重,需要尽早处理,积极使用CPAP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作者:王娜;佐日汗;王琳;刘亚兰;郑梅;王林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掌握南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终期目标实施情况,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郑县辖区内30个乡镇卫生院、各中心医院、县直医疗机构防保科上报的2000~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登记册、年报及补漏调查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 ~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1031例,平均死亡率20.32‰,各年龄段儿童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婴儿死亡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下降了64.7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下降了61.77%,达到了《陕西省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要求的目标.其中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3.12%,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1.53%,说明年龄越小,死亡所占比例越大,前5位死亡原因主要为:新生儿窒息、肺炎、意外事故、先天畸形和早产低出生体重,其中意外死亡所占比例近年来变化幅度较大,呈上升趋势,且近3年来意外死亡为第1位死因,占总死亡数的13.39%,意外死亡中又以意外窒息居首位.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三级保健网络管理水平,加强新生儿、婴儿监护和保健,增强家庭和社会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意外事故对儿童的伤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凤萍;胡晓菊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应用一期前玻璃体切割术在儿童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2年5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的儿童角膜穿通伤并外伤性白内障患儿46例,其中角膜修补+白内障切除+前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植入26例作为研究对象(前玻璃体切割组),20例角膜修补+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为对照组,对两组术后视力及青光眼、色素膜炎出现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矫正视力≥0.3的为35.0%,前玻璃体切割组术后矫正视力≥0.3的为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对照组青光眼、色素膜炎的发生率分别是25.0%、45.0%,前玻璃体切割组青光眼、色素膜炎的发生率分别是15.4%、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玻璃体切割组与对照组术后视力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青光眼、色素膜炎的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作者:王双连;王丽丽;翟刚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分析智力低下儿童智力测试结果及病因,为智力低下儿童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月~ 2011年12月期间对1332例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其中4~6岁儿童采用中国修订的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C-WYCSI)进行智商测定,7 ~17岁儿童采取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商测定.结果:①确定为智力低下儿童404例,检出率为30.33%.其中轻度智力低下患儿155例(38.37%),中度智力低下患儿119例(29.46%),重度智力低下患儿76例(18.81%),极重度智力低下患儿54例(13.37%).4~6岁238例,7 ~17岁166例.男性215例,女性189例.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与学龄儿童智力低下各级别分布构成、不同性别智力低下儿童智力各级别分布构成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智力低下病因明确者288例(71.29%),病因不明者116例(28.71%);病因明确的智力低下患儿,导致智力低下的病因主要为先天性智力发育迟缓(17.08%)、染色体异常(10.64%)、脑积水(6.93%)为前三位原因.结论:4~17岁智力低下儿童以轻度智力低下为主,导致智力低下的病因较多,但以先天性智力发育迟缓、染色体异常及脑积水为常见原因.
作者:李家菊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小儿肺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并经过临床确诊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儿经过3~5天临床治疗后有99例患儿体温明显下降,咳嗽明显减轻.治疗7~9天后有18例患儿体温平稳,咳嗽明显减轻,其中有3例患儿合并军团菌感染高热持续11天后体温才恢复正常,临床对于合并其他的细菌感染18例患者给予头孢类或美洛西林治疗,对该组患儿临床经过12天治疗后经过复查X线胸片好转后出院进行随访,经1个月随访,所有患儿全部治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除呼吸道疾病外,常合并肺外多系统的损害,咽拭子支原体DNA检测阳性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采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效果好.
作者:闫文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常州地区2001 ~2010年苯丙酮尿症(PKU)筛查情况.方法:采用时间荧光分辨技术对常州地区175 876例活产新生儿进行了PKU的筛查,对阳性患儿及时召回确诊.确诊后,所有阳性患儿均建立治疗随访档案.结果:2001 ~2010年间共发现并确诊PKU患儿16例,发病率为1/10 992,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2010年PKU假阳性率保持在0.1%的水平;大多PKU阳性患儿足跟血苯丙氨酸值在5.0~ 10.0 mg/dL区间之内;16例患儿均得到了药物治疗和严格的饮食控制,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苯丙酮尿症筛查对提高常州地区出生人口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江丽华;许国锋;王秋伟;蒋建;周蓓蓓;王淮燕;虞斌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了解承德地区儿童ABA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GNI鉴定卡进行鉴定,并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儿童患者分离的138株标本类型中,痰液分离率高,2008 ~ 2009年占88.5%,2010~ 2011年占89.5%.对ABA感染患儿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监测显示,近两年(2010 ~2011年)的耐药水平比前两年(2008 ~2009年)有明显上升趋势.三代及以上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碳氢霉烯类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低,近两年及前两年分别是9.3%及3.8%.结论:加强对儿童感染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趋势的动态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和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宗春光;刘敏;卢冬梅;闫妹姝;杨新宏;陈向华;张宝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嘉定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2010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10年围产儿死亡总数随着逐年围产儿增多而呈逐年小幅上升,10年围产儿死亡460例,围产儿死亡率为5.485‰.以外来人员明显,占总数的86.30%,本市与外来人员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82,P<0.01);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有胎儿畸形、不明原因等.结论:做好优生优育的一级预防工作,通过四级网络实行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实行外来孕妇首诊负责制及属地化管理,开展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儿发生,加强健康宣传,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作者:王海鸣;毛红芳;曹敏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影响婴儿骨强度的因素,促进儿童骨骼健康成长.方法:随机抽取198例婴幼儿,通过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检测婴幼儿骨强度水平,采用系统提供的亚洲儿童数据库进行Z score比较,同时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补充维生素D、孕妇补钙、性别和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对婴幼儿骨强度无明显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孕妇骨强度、胎龄、出生体重、婴幼儿补充钙剂和户外活动时间是影响婴幼儿骨强度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婴幼儿骨强度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孕妇需增强骨强度,降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婴幼儿应补充钙剂和增加户外日晒运动.
作者:孙俊;卫雅蓉;章恒;廖祥鹏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分析泰安市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探讨存在的不足.方法:1999年6月~ 2011年3月在泰安市辖区内出生的673 770例新生儿中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和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筛查.2010年8月~2011年3月对41 766例新生儿进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筛查.对筛查出的患儿部分给予免费6年治疗.结果:1999年~2011年平均筛查率99.48%,覆盖率100%.检出CH患儿185例,发病率为1∶3687; HPA患儿103例,发病率1∶6 541.41 766例新生儿中检出G6PD患儿10例,发病率1∶4 177;检出CAH患儿3例,发病率1∶13923.在部分免费治疗期间,患儿治疗率100%,治疗有效率100%,持续治疗率96.5%.经规范治疗的患儿体格、智力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大于6岁的两病患儿(不再免费治疗)中,70例永久性CH患儿能坚持规范治疗;47例HPA患儿中定期购买无苯丙氨酸营养品的11例,其中达到规范饮食治疗的6例.结论: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不仅要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覆盖率;还要提高筛查患儿的持续治疗率、拓展筛查病种.
作者:刘风燕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观察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妊娠期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在LEEP术后给予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仅采用LEEP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3.1%,术后阴道流液量和出血量、创面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疗效可靠,愈合速度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李秀琴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LEEP刀配合中药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中、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56例患者采用LEEP刀配合中药保妇康栓治疗作为观察组,56例患者采用单纯LEEP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回访所有患者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效果、创面愈合情况、宫颈痂膜脱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4周与第8周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57%、100.00%,对照组第4周与第8周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2.14%、89.28%,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作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新型的治疗方法可取得显著疗效,若配以中药保妇康栓阴道给药,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玲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儿童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儿童深Ⅱ度烧伤20例,根据入选标准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rhGM-CSF凝胶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创缘反应、创面分泌物情况,测定创面愈合率.结果:治疗组在观察期末创缘反应及创面分泌物消失,创面愈合率100%;对照组在观察期末创缘反应及创面分泌物仍存在,创面愈合率70%.结论:应用rhGM-CSF凝胶洽疗儿童深Ⅱ度烧伤可有效减轻创缘反应及创面分泌物,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李宏伟;刘进辉;白晓龙;刘多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术后产妇血清中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术后根据临床需要临时给予哌替啶50 mg肌内注射;Ⅱ组采用罗哌卡因加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Ⅲ组采用芬太尼持续静脉镇痛.分别于剖宫术结束时、术后2、24及48 h抽取产妇静脉血,测定血清PRL,并观察镇痛效果及哺乳情况.结果:在剖宫术结束时三组产妇血清PRL无明显差异;术后2、24及48 h,Ⅱ组和Ⅲ组产妇血清PRL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并以Ⅱ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剖宫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及静脉镇痛均可增加PRL的分泌,尤其以硬膜外镇痛更有效,有利于早期哺乳.
作者:修玉芳;黄东林;宫美晶;肖龙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收集2008年1月~2011年6月6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单独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B组患者给予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6.7%.治疗后两组间控制出血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与A组(单独低剂量米非司酮组)患者相比,B组(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及不良反应明显比较低(P<0.05).结论: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疗效比较明显,且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明芸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3月~2010年12月对黄冈市妇幼保健院2 913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2 913例电子阴道镜检查中,行阴道镜下活检2 753例,行宫颈管搔刮160例.活检中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宫颈炎2 44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Ⅰ 204例,CINⅡ46例,CINⅢ35例,宫颈癌27例,诊断正确率为92.5%.宫颈管搔刮送病检诊断为宫颈炎144例,宫颈管腺细胞病变8例,CINⅠ4例,CINⅡ2例,CINⅢ2例,宫颈癌0例,CIN的漏诊率为5.0%.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方便安全、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对临床分析阴道镜观察满意而TCT提示异常者应该配合宫颈管搔刮术,以增加宫颈管内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张玲;聂世书;饶永红;况元元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预成酶谱分析技术在女性需氧菌阴道炎(AV)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Donders湿片镜检法和预成酶谱分析技术分别对300例疑似A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00例就诊患者,使用Donders湿片镜检法检出AV患者181例,预成酶谱分析技术检出AV患者178例,两种方法检出A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onders湿片镜检法为诊断标准,预成酶谱分析技术诊断AV的敏感性为94.9% (169/178)、特异性为90.2% (110/119),二者的符合率为93.0% (279/300).结论:预成酶谱分析技术诊断AV具有很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Donders湿片镜检法符合率高,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快速,值得妇科门诊及社区医院使用.
作者:周朝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保健意义.方法:对5 763例孕周为16 ~ 40周的胎儿心脏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等切面声像图,诊断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对胎儿进行随访验证.结果:在5 763例胎儿中有43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0.75%.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41例,准确率95.3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孕妇胎儿内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具有重要保健意义.
作者:郑立定;申屠伟慧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 2011年6月期间在荣成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94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组为刮宫组43例及宫腔镜组51例,刮宫组给予传统刮宫治疗,宫腔镜组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时月经恢复时间、月经量、宫腔粘连、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情况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等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宫腔镜组稍长于刮宫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3个月时刮宫组失访3例,宫腔镜组失访2例,月经量较1个月时有所增加,在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月经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刘丽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法对诊断妊娠晚期侧后壁及后壁前置胎盘提高准确率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法,测量40例前置胎盘位于侧后壁及后壁足月产妇的胎盘下缘距子宫颈内口的距离(L)及胎先露部与骶岬之间的距离(D),以此为指标诊断前置胎盘并与术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产前经腹部超声诊断与术中证实的前置胎盘诊断符合率为75.0% (30/40),产前联合超声诊断与术中证实的前置胎盘诊断符合率为92.5% (37/40),两种超声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妊娠晚期侧后壁及后壁前置胎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党媛媛;马方;黄晓;颜玮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超声监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3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白色病变的患者聚焦超声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局部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聚焦超声治疗后,患者的局部瘙痒症状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外阴的形态和色泽基本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达94.7%.治疗后局部皮肤的表皮完整,真皮组织有一过性的充血、水肿,水肿的高峰期在治疗后的24 ~ 48 h,以后逐渐消退,至治疗后7 ~10天恢复正常.治疗后1个月复查,外阴白色病变部位的皮肤逐渐恢复正常形态,并有色素沉着,局部表皮保持完整.聚焦超声治疗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表皮及真皮层组织结构均逐渐恢复正常,基底层细胞色素沉积,真皮内的微血管明显增多,且管腔形态正常,浸润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聚焦超声用于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安全、有效,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新方法.
作者:张丽娜;周蓓蓓;仲根娣;陈昕华;强贤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为评价电子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以达到早期诊断、治疗宫颈疾病的目的.方法:对2009年10月~ 2010年5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134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指导下取材行活体组织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比较.结果: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疾病的阳性预测值为84.62%,敏感性为82.50%,特异性为94.39%,假阳性为15.38%,假阴性为7.37%.结论: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对宫颈疾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廖戎;陆海音;宋向菁;王建兰;葛争鸣;李欣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宫颈照相技术作为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的初筛工具的价值.方法:2007年10月~ 2008年6月由上海市虹口区新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来自新港社区2 505例30 ~59岁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的筛查,筛查方案为:①肉眼观察(醋酸试验、碘试验).②电子阴道镜宫颈照相.③巴氏涂片检查.对上述任何一项异常者行病理检查,将CINⅡ及以上结果纳入阳性结果.结果:410例病理活检,检出CINⅠ17例,CINⅡ15例,CINⅢ4例,巴氏涂片、肉眼观察(VIA+ VILI)、电子阴道镜宫颈照相、巴氏+肉眼、巴氏+宫颈照相、肉眼+宫颈照相诊断宫颈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31.6%、78.9%、94.7%、78.9%、94.7%、78.8%;特异度为97.4%、61.4%、76.2%、59.1%、73.6%、78.8%.结论:电子阴道镜宫颈照相的灵敏度高于巴氏涂片,特异度高于肉眼观察,该方法操作简单、价廉、可重复读片,可作为社区宫颈癌筛查的初筛方法之一.
作者:钱翠凤;徐爱娣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小瞳孔检影的方法在大面积幼儿屈光筛查中实际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半暗环境中对保山地区3 ~6岁儿童2 824名(3648只眼)在小瞳孔条件下进行半米检影,幼儿注视验光师鼻子.验光师分别用+ 1.00D、+1.50D镜片进行中和,对检影时远视超过+1.00D、两条主子午线屈光不等、两眼屈光不等超过1D或者不用镜片中和就出现逆动影的幼儿视为可疑屈光不正要求家长复诊,复诊时1%阿托品眼膏散瞳复查屈光状态.结果:回院复查的96名患儿中85.41%的都有屈光不正存在,包括远视超过+ 3.00D、散光≥0.50D、近视及屈光参差.结论:小瞳孔检影方法在实际的幼儿体检屈光筛查中是一个经济简便安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幼儿在视为筛查中的不配合情况,在大面积的儿童屈光筛查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师文;杨小梅;周华;阿批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微柱凝集法和经典的抗人球蛋白法测定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的方法学差异及优缺点.方法:分别用微柱凝集法和经典的抗人球蛋白法测定316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计算出两种方法在不同稀释度的百分率,通过综合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方法学差异和优缺点.结果:经典的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以≥1∶64和≤1∶32分别作为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阳性和阴性预示值,其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36.07% (114/316)和63.93%(202/316);而微柱凝集法由于敏感度要比经典法高1~2个梯度,该实验室以≥1∶128和≤1∶64分别作为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阳性和阴性预示值,其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37.66% (119/316)和62.34% (197/316).结论:经典的抗人球蛋白法优点为试剂成本低廉,所需设备简单;缺点则是操作步骤较为繁复,整个试验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适用于基层及标本量较少的实验室.微柱凝集法优点为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易于判读,缺点为试剂成本相对较高,并且需要配套仪器设备,因此比较适用于标本量较大的实验室.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不同实验室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以及参考范围.
作者:朱颖;鲁陈;邱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通过年度健康体检了解盐城市直女公务员健康状况.方法:依照盐城市政府市直机关人员体检方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建立体检表,于2011年6~8月对盐城市直机关女公务员进行体检,收集其中833名女公务员的体检表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体检的盐城市直机关女公务员中,亚健康、患病及正常的比例分别是11.2%、80.9%和7.9%,所查疾病中患病率高的前五位疾病分别是:乳腺增生32.5%、宫颈炎31.2%、胆囊疾病21.8%、子宫肌瘤17.2%、慢性咽炎10.3%,妇科疾病和慢性咽炎以中年组患病率高,胆囊疾病以老年组患病率高.结论:女公务员各类疾病总患病率高,整体健康状况堪忧,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女公务员的健康素质.
作者:周文君;高璀乡;王树树;宋兵;陈金磊;张学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通过农村妇女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和子宫颈癌筛查意愿的分析,了解我国农村妇女子宫颈癌现患率及其筛查的认知情况和接受筛查的意愿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国农村子宫颈癌高发区山西省襄垣县、江西省靖安县现场30 ~ 59岁的妇女,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及对子宫颈癌认知、筛查意愿的调查.初筛方案采用子宫颈肉眼观察(VIA/VILl),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依据进行病变的诊断及转归的判定.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收集信息.采用Visual FoxPro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西省襄垣县及江西省靖安县现场分别有5 610例及5 266例完成筛查.查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级及以上(CINⅡ+)病例为84例和19例,检出率分别为1.50%和0.36%.对各年龄组CINⅡ+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江西省靖安县的检出率以30~ 34岁和55~59岁两个年龄组较高;而山西省襄垣县检出率高的是50~54岁年龄组,45 ~ 49岁年龄组和35 ~ 39岁年龄组其次.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妇女对于子宫颈癌认知率也随之增加(P<0.05).两个现场的研究对象对筛查必要性的认识及子宫颈癌筛查费用的支付意愿均较高(98.43%、85.81%);但支付能力却较低,都在30元以下.结论:①在农村高发区开展子宫颈癌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妇女CINⅡ+现患率,提高子宫颈癌早诊率和早治率.②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影响子宫颈癌及其筛查目的认知水平.③高发区农村妇女对子宫颈癌及其筛查必要性的认知水平及支付意愿都较高,但支付能力却相对不足.
作者:马莉;顾晓芬;马俊飞;徐小玲;宁岩;陈俊峰;赵方辉;高晓虹;乔友林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方法: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于新生儿出生后72 h,充分哺乳后采足跟血3滴渗在滤纸片上,通过邮政快递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测定血苯丙氨酸(Phe)和TSH浓度.结果:宁夏自2007年8月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以来,筛查率逐渐提高,2011年达83.87%.5年来共筛查136 909万名新生儿,确诊苯丙酮尿症患儿40名,发病率0.29‰ (1/3 42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7名,发病率0.27‰ (1/3 700),苯丙酮尿症发病率高于我国其他城市地区水平,可疑阳性病例复查率达80.00%.结论:依法服务,加强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可疑阳性患儿追访率,减少因CH、PKU发生的残疾.
作者:毛新梅;马晓燕;李宏艳;刘媛;王书平;贾莉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研究未婚青少年女性心理防御机制和未婚先孕的关系,帮助调整性教育策略.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efensive style questionnaire,DSQ)对2009 ~ 2011年来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4 ~ 24岁未婚非意愿妊娠拟行人工流产的青年女性236例进行测试,并选择236例14~24岁未婚女性中专和大学实习学生及十六中的初中学生作为对照组.结果:流产组和对照组心理防御机制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躯体化、反向形成、伴无能之全能和同一化等子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产组均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关注青少年个体性心理动力学变化对降低青少年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带来的心理损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宫雯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通过患者对门诊医疗服务内容认知、硬件条件和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以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抽取武汉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随机抽取6家机构的53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服务项目中被选择的比例高的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达96.2%;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价格满意度高,达82.1%,满意度低的是药品种类,仅24.9%;对总体满意度与社会人口学变量及不同项目满意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职业类型和医保形式,患者对医生服务、就诊环境、药品种类及医生技术满意是总体满意度的保护因素.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中,要在做好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基础上,全方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继续推进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增加药品种类;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条件,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服务水平.
作者:周瑾;刘文杰;谢舒;陶红兵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调查城镇与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改善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水平.方法:选择该市1 000例育龄妇女进行有关生殖健康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对其反映出的生殖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城镇妇女相比,农村妇女在月经知识、艾滋病知识、计生知识、生殖卫生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知识等方面知晓程度较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农村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应通过生殖健康教育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有效规范和完善农村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掌握新余市城区集体儿童的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分析2007~2009年新余市城区集体儿童健康体检资料及健康状况统计表.结果:2007~2009年新余市城区集体儿童低体重发病率分别为2.01%、1.56%、1.29%,生长发育迟缓分别为3.53%、1.80%、1.40%,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1.42%、9.47%、8.35%,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17%、1.65%、1.85%,龋齿患病率分别为16.05%、20.00%、22.65%,有上升趋势.结论:新余市城区集体儿童健康水平逐年提高,营养不良、贫血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肥胖、龋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提示预防肥胖、龋齿是城区托幼机构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作者:宋琳英;傅小艺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了解非传染病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和阻断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设计包括传播途径、新生儿喂养、联合免疫、乙肝患者孕期的特殊治疗等内容的调查问卷.共有105名妇产科医护人员参与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93份.统计分析各题目回答总的正确率以及医生、护士回答问题正确率的差异.结果:回答正确率>80%的题目为乙肝的传播途径、与垂直传播关系密切的检查项目,医护间回答正确率无统计学差异;正确率超过50%的项目有:联合免疫包括的内容、联合免疫的阻断效率,其中关于联合免疫的阻断效率医生回答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护士,其他各问题医护间无统计学差异.回答正确率小于30%的项目有:需要暂缓妊娠的人群、妊娠期乙肝的治疗.护士回答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医生.结论:非传染病院妇产科医务人员乙肝母婴垂直传播与阻断相关知识还需要加强学习,开展继续教育十分必要.
作者:王冬颖;王玫;曹嫚;王新华;刘霞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高发区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有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对1 000例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维吾尔族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1 000例维吾尔族妇女中农民占94.3%,53.3%的妇女以小学文化为主,53.8%的妇女家庭年收入为5 000 ~ 10 000元,5 000以下占40.3%.②农村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很低,当地妇女中91.4%的妇女一生中未做过涂片,当地所有的维吾尔族均不知道HPV有关的任何信息.③宫颈癌知晓率与职业有关,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当地妇女对宫颈癌的知晓率升高.结论:农村维吾尔族对宫颈癌知识的匮乏、缺乏定期体检意识等因素可能导致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干预中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作者:阿依努尔·买买提;米合日尼沙·买买提;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帕提曼·米吉提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探讨高原地区不育症的患病情况、病理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对585例不育症的精液作细胞学分析.结果:畸形精子有214例,占36.58%,精子发育不良有116例,占19.83%,无精症有60例,占10.26%;原发不育症患者有441例,占75.38%,继发不育症患者有144例,占24.62%.结论:对男性不育症患者应寻找发病原因,避免不利因素,改善生存环境,降低不育症的发病率.
作者:王荣兰;程海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卵泡和子宫内膜的检查在不孕症中的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医生参考使用.方法:对该院2009年6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54例不孕症患者(实验组)进行卵泡和子宫内膜监测,与同期64例在该院进行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对照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卵泡发育情况和子宫内膜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卵泡每日增长约为(1.65±0.86) mm,卵泡成熟后直径平均为(19.87±0.43)mm;对照组患者卵泡的每日增长约为(2.36±0.77) mm,卵泡成熟后直径平均为(22.77±0.31) mm.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功妊娠者与非妊娠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使用阴道超声对卵泡和子宫内膜进行检测,能够辅助判断不孕症,指导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
作者:邹莉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邯郸市人工流产妇女意外妊娠现状,采取针对性临床干预措施,以降低人工流产对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危害.方法:选择909例自愿接受人工流产的妇女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具体措施进行干预.结果:909例人流妇女中,年龄在20 ~ 25岁者居多,占60.06%,未婚占44.88%,未婚中年龄≤24周岁占82.18%;文化程度以初、高中者居多(75.35%);职业以商贩、服务业者多(57.20%);未产妇占65.94%;因避孕失败占人流原因比例高(49.02%);两次及以上人流者占66.29%.人流次数多7次,年龄小14岁,大50岁.针对上述各种因素进行的具体干预中,95%以上的人积极配合并愿意接受,后期效果很乐观.结论:针对育龄妇女,特别是未婚青少年除了开展生殖健康、性知识、性道德、性观念、人流危害性及避孕和避孕节育措施合理使用的健康教育外,采取相应的可行性干预措施更显重要,是减低人流、重复人流率及并发症发生,保护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作者:邢天娥;王奇志;李少英;刘淑玲;赵琰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评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周期中卵泡晚期增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用量,同时补充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hLH),对主要实验室指标和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行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助孕治疗的患者212例,采用标准长方案垂体降调节,根据超促排卵的卵泡晚期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血清LH水平持续较低补充r-hLH者72例设为实验组(r-hLH组),血清LH水平持续正常未补充r-hLH者140例设为对照组(非r-hL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内分泌状态、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及使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各项内分泌激素值、获卵数、两组不同助孕方式的双原核(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周期的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LH、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雌二醇(E2)水平、超促排卵天数、Gn总量、IVF/ ICSI助孕的2PN受精率、移植周期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hLH组超促排卵FSH总量低于非r-h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LH组HMG总量高于非r-h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G注射日r-hLH组血清LH水平低于非r-h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LH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非r-h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动剂标准长方案超促排卵周期卵泡晚期血清LH水平持续较低者增加HMG的用量,适量补充r-hLH可提升卵子成熟度,显著提高优质胚胎率,一定程度改善IVF/ICSI的助孕结局.
作者:管一春;王兴玲;张彩霞;孙丽君;娄华;李巍巍;缑洋;李丽;刘芳;董孝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通过测定育龄期不孕妇女卵泡早期、采卵日、黄体中期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含量,阐明LIF在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清中LIF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揭示LIF在胚胎种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而为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的不孕症妇女48例,采集同一患者自然周期卵泡早期、黄体中期血清以及IVF-ET周期中采卵日的血清及卵泡液,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卵泡液中LIF的含量.结果:卵泡早期、采卵日、黄体中期血清LIF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卵日血清LIF含量明显高于卵泡早期和黄体中期,黄体中期血清LIF含量略高于卵泡早期;妊娠组采卵日血清LIF含量比卵泡早期血清LIF含量的增加值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0.05).结论:卵泡早期、采卵日、黄体中期血清LIF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月经周期中血清LIF来源的部位随时相而异;IVF-ET周期中采卵日血清LIF主要来源于卵巢;卵泡早期血清LIF及采卵日血清LIF的增加幅度可能预测妊娠结局.
作者:李永丽;徐仙;胡蓉;赵君利;哈灵侠;李彩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恶性程度与肝细胞因子及其受体(HGF/c-Met)、端粒酶(hTERT)表达、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为乳腺癌患者102例为实验组,同期确诊为良性乳腺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real ~ time PCR检测手术切除组织的HGF与c-Met、hTERT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切除组织MVD.结果:乳腺癌Ⅱ、Ⅲ和Ⅳ期患者的hTERT与MVD均显著高于Ⅰ期和对照组(P<0.01),Ⅱ、Ⅲ、Ⅳ期患者hTERT无显著差异(P>0.05),Ⅰ期MV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Ⅲ、Ⅳ期患者HGF、c-Met较Ⅰ、Ⅱ期显著升高(P <0.01),Ⅲ、Ⅳ期患者MVD、hTERT无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比例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结论:HGF及c-Met、hTERT表达与MVD和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肿瘤的恶性程度具有明显关系,检测这些指标可以辅助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作者:刘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关闭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影响.方法:将2010 ~2011年住院的125例早产儿按病例对照研究分成两组,动脉导管关闭早产儿63例为治疗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6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按病因治疗、合理喂养.结果:治疗组中2例诊断为NEC,患病率为3.17%;对照组中9例诊断为NEC,患病率为14.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导管关闭可明显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生.
作者:付洪涛;欧阳林英;晏国娟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对比性研究224例直肠阴道细菌培养B族链球菌阴性,宫颈Bishop评分≤4分的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采用不同计划分娩方法结局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足月、单胎、胎膜早破、直肠阴道细菌培养B族链球菌阴性,宫颈Bishop评分≤4分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124例应用地诺前列酮(欣普贝生)阴道栓剂处理,另一组(对照组)100例期待12 h无产程发动患者行缩宫素计划分娩,资料采用t检验、U检验及x2检验分析.结果:124例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处理组宫颈扩张时间及分娩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8.87%明显低于对照组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Apgar评分及脐血PH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积极处理方法.
作者:陈颖;宋薇;张海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对一家系中2例发育落后的小儿及其父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型,探讨小儿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方法: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分析.详细询问病史,必要时做CT、脑电图等检查,以排除其他异常原因.结果:患儿的染色体核型均为46,XX,inv (9) ×2,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6,XX,inv (9)及46,XY,inv(9).结论:小儿的inv (9)有一定的遗传效应,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向萍霞;冷培;刘翎;胡晞江 刊期: 2012年第36期
服务剧本是服务活动的参与者及观察者在特定情景环境中能够预期的服务过程,可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他人的互补性行为方式,是一系列与特定环境有关的情节构成的.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积极探索和开展护理服务新模式,将服务剧本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让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关怀和尊重,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融洽了护患关系,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现报道如下.
作者:谷玥;郭放;李德丽;刘宝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给氧技术对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随机分为使用肌松药的高频喷射通气组(Ⅰ组)和保留自主呼吸组(Ⅱ组)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术中、术后各时点生命体征变化,并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患儿在置镜、术中、退镜时点上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而且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且Ⅰ组患儿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Ⅱ组(P<0.05).结论:使用肌松药的正压通气能维持术中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有利于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金善爱;方美丹;李新宇;崔极哲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其对治疗前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的影响.方法:将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使用奥硝唑治疗,对照组使用甲硝唑治疗,评价治疗的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中IL-2、IL-8和IL-13的变化.结果:服药7天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8%和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灌洗液中的IL-2、IL-8和IL-13均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降低阴道分泌物中IL-2、IL-8和IL-13的水平,改善阴道的微环境,可在临床治疗广泛使用.
作者:牛义贵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荧光法筛查结果.方法:对长春地区出生的新生儿259 716例采集出生48~ 72 h充分哺乳后的足跟血滤纸片标本,以荧光法测定新生儿滤纸干血斑苯丙氨酸(Phe)含量.凡Phe≥120 μmol/L者为实验阳性,则召回婴儿取第二张血纸片标本进行复查.结果:259 716例标本中,初次筛查检出阳性138例,Phe浓度在120~1 740 μmol/L之间.132例已复查,46例结果仍为阳性,其余均正常.长春地区苯丙酮尿症发病率为1/5 646.结论:长春地区苯丙酮尿症发病率为1/5646,比全国平均水平1/11 307高.
作者:齐红 刊期: 2012年第36期
弱视是一种单眼或双眼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而未能发现与该视力减退相对应的眼球器质性改变,我国弱视发病率为2% ~4%,是儿童常见跟病,而造成弱视的重要原因是屈光不正.弱视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普遍认为单一的治疗方法未能完全解决弱视治疗问题.该文就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68例116眼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并经随访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殊民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患者行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治疗及全子宫切除术后的随诊情况,探讨LEEP治疗CINⅢ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9年3月58例CINⅢ患者,其中46例行LEEP治疗(LEEP组),1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两组经正规随诊后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LEEP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诊中,LEEP组TCT检查异常者4例(8.6%,4/46),对照组1例(8.3%,1/12),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LEEP治疗CINⅢ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需长期随访.
作者:刘卫平;张萍;罗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为探讨小儿烧伤原因,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1月~ 2010年11月110例烧伤住院患儿,整理临床资料,分析烧伤的原因.结果:小儿烧伤多发生1~3岁年龄段,7~11岁的儿童具备了自我保护意识,烧烫伤者占3.6%.在烧烫伤小儿中,城市家庭中小儿14例,农村小儿56例,外地打工者家庭小儿40例,农村小儿烧伤例数多.小儿烧伤的发生因素以热液类为多,常发生在夏季,占73.6%,其中1~3岁组多,占67.9%.结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望降低小儿烧伤发生率,减少损害程度.
作者:金英花;李成福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改善颅内出血早产儿的预后,结合神经节苷酯(GMI)治疗进行早期干预(综合干预)的研究.方法:将162例颅内出血早产儿随机分成综合干预组(80例)和常规干预组(82例),同期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常规育儿组80例),所有早产儿从出院开始,接受智能早期干预,干预组的围产期情况相似.结果:纠正年龄1岁半、2岁时综合干预组精神发育指数(MDI)比常规干预组平均高6分(P<0.05),无脑瘫和智力低下患儿.结论:综合干预可有效地促进颅内出血早产儿智能发育,有利于防治其智能低下.
作者:魏蓉美;陈晖;于伟平;薛倩倩;赵硕;贾丽君;周梅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yroid,PSCCT)在临床极其罕见,其发病率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该院自1991年以来10000余例甲状腺术后病理结果中仅发现1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1],临床医生往往对其缺乏认识.该文对近期收治的1例PSCCT患者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羊涛;张嘉越;冷津立;尹祺;杨建均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10月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加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10例获成功,24h后纱条顺利取出,均无感染或发生晚期产后出血;2例因胎盘完全植入术后行子宫动脉栓塞,1例行子宫切除.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加宫腔填塞纱条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高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人类的生育力受基因多样性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其范围涉及配子形成到胎儿出生.人类的基因组含有23对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包含着成百上千个基因.据估计,人类的总基因数约为20 000个.人类基因组包括了30亿个碱基对,其多态性十分丰富,因此能够对健康和疾病造成影响.基因缺陷会引发女性不孕,虽然这种情况较少见,但其对女性的生育影响一般无法逆转.随着人类基因组的破译,女性不孕相关的基因不断被发现.现就与女性不孕有关的基因突变作一综述.
作者:邱乒乒;沙艳伟;李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目的:通过对接受不同宣传教育手段的孕妇进行随机对照调查研究,验证江宁区江宁医院设计的宣传工具的效率.方法:将120名孕妇平均分成3组,分别接受该院子痫前期宣传教育、接受传统医疗教育或不接受相关教育,分别在教育前和1个月之后填写社会人口信息调查问卷和子痫前期预防知识调查问卷.结果:各组受试者的社会人口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受试者首次平均得分为(61.1±17.6)分,再次随访的平均得分为(59.9±15.7)分,两次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得分呈现正态分布(P>0.05),首次评估得分和1个月后再次评估得分分别为:实验组(71.4±12.2)分,(67.5±11.1)分;对照组(63.1±13.4)分,(59.9±14.1)分;空白组(49.1±18.4)分,(51.1±17.8)分.结论:南京市江宁区江宁医院改进设计并应用的图表性子痫前期宣传手册简洁凝练,能显著提高孕妇对子痫前期相关知识的短期和长期认识.
作者:刘巧玲 刊期: 2012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