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变迁

宗春光;刘敏;卢冬梅;闫妹姝;杨新宏;陈向华;张宝君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儿童, 耐药性
摘要:目的:了解承德地区儿童ABA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GNI鉴定卡进行鉴定,并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儿童患者分离的138株标本类型中,痰液分离率高,2008 ~ 2009年占88.5%,2010~ 2011年占89.5%.对ABA感染患儿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监测显示,近两年(2010 ~2011年)的耐药水平比前两年(2008 ~2009年)有明显上升趋势.三代及以上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碳氢霉烯类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低,近两年及前两年分别是9.3%及3.8%.结论:加强对儿童感染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趋势的动态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和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1999~2011年泰安市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泰安市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探讨存在的不足.方法:1999年6月~ 2011年3月在泰安市辖区内出生的673 770例新生儿中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和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筛查.2010年8月~2011年3月对41 766例新生儿进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筛查.对筛查出的患儿部分给予免费6年治疗.结果:1999年~2011年平均筛查率99.48%,覆盖率100%.检出CH患儿185例,发病率为1∶3687; HPA患儿103例,发病率1∶6 541.41 766例新生儿中检出G6PD患儿10例,发病率1∶4 177;检出CAH患儿3例,发病率1∶13923.在部分免费治疗期间,患儿治疗率100%,治疗有效率100%,持续治疗率96.5%.经规范治疗的患儿体格、智力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大于6岁的两病患儿(不再免费治疗)中,70例永久性CH患儿能坚持规范治疗;47例HPA患儿中定期购买无苯丙氨酸营养品的11例,其中达到规范饮食治疗的6例.结论: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不仅要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覆盖率;还要提高筛查患儿的持续治疗率、拓展筛查病种.

    作者:刘风燕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未婚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未婚青少年女性心理防御机制和未婚先孕的关系,帮助调整性教育策略.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efensive style questionnaire,DSQ)对2009 ~ 2011年来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4 ~ 24岁未婚非意愿妊娠拟行人工流产的青年女性236例进行测试,并选择236例14~24岁未婚女性中专和大学实习学生及十六中的初中学生作为对照组.结果:流产组和对照组心理防御机制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躯体化、反向形成、伴无能之全能和同一化等子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产组均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关注青少年个体性心理动力学变化对降低青少年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带来的心理损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宫雯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黄冈市行电子阴道镜筛查宫颈癌前病变29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3月~2010年12月对黄冈市妇幼保健院2 913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2 913例电子阴道镜检查中,行阴道镜下活检2 753例,行宫颈管搔刮160例.活检中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宫颈炎2 44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Ⅰ 204例,CINⅡ46例,CINⅢ35例,宫颈癌27例,诊断正确率为92.5%.宫颈管搔刮送病检诊断为宫颈炎144例,宫颈管腺细胞病变8例,CINⅠ4例,CINⅡ2例,CINⅢ2例,宫颈癌0例,CIN的漏诊率为5.0%.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方便安全、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对临床分析阴道镜观察满意而TCT提示异常者应该配合宫颈管搔刮术,以增加宫颈管内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张玲;聂世书;饶永红;况元元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维吾尔族女性对宫颈癌知识的调查

    目的:探讨宫颈癌高发区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有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对1 000例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维吾尔族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1 000例维吾尔族妇女中农民占94.3%,53.3%的妇女以小学文化为主,53.8%的妇女家庭年收入为5 000 ~ 10 000元,5 000以下占40.3%.②农村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很低,当地妇女中91.4%的妇女一生中未做过涂片,当地所有的维吾尔族均不知道HPV有关的任何信息.③宫颈癌知晓率与职业有关,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当地妇女对宫颈癌的知晓率升高.结论:农村维吾尔族对宫颈癌知识的匮乏、缺乏定期体检意识等因素可能导致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干预中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作者:阿依努尔·买买提;米合日尼沙·买买提;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帕提曼·米吉提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重组人黄体生成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超促排卵周期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周期中卵泡晚期增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用量,同时补充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hLH),对主要实验室指标和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行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助孕治疗的患者212例,采用标准长方案垂体降调节,根据超促排卵的卵泡晚期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血清LH水平持续较低补充r-hLH者72例设为实验组(r-hLH组),血清LH水平持续正常未补充r-hLH者140例设为对照组(非r-hL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内分泌状态、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及使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各项内分泌激素值、获卵数、两组不同助孕方式的双原核(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周期的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LH、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雌二醇(E2)水平、超促排卵天数、Gn总量、IVF/ ICSI助孕的2PN受精率、移植周期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hLH组超促排卵FSH总量低于非r-h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LH组HMG总量高于非r-h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G注射日r-hLH组血清LH水平低于非r-h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LH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非r-h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动剂标准长方案超促排卵周期卵泡晚期血清LH水平持续较低者增加HMG的用量,适量补充r-hLH可提升卵子成熟度,显著提高优质胚胎率,一定程度改善IVF/ICSI的助孕结局.

    作者:管一春;王兴玲;张彩霞;孙丽君;娄华;李巍巍;缑洋;李丽;刘芳;董孝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聚焦超声治疗38例外阴白色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超声监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3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白色病变的患者聚焦超声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局部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聚焦超声治疗后,患者的局部瘙痒症状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外阴的形态和色泽基本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达94.7%.治疗后局部皮肤的表皮完整,真皮组织有一过性的充血、水肿,水肿的高峰期在治疗后的24 ~ 48 h,以后逐渐消退,至治疗后7 ~10天恢复正常.治疗后1个月复查,外阴白色病变部位的皮肤逐渐恢复正常形态,并有色素沉着,局部表皮保持完整.聚焦超声治疗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表皮及真皮层组织结构均逐渐恢复正常,基底层细胞色素沉积,真皮内的微血管明显增多,且管腔形态正常,浸润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聚焦超声用于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安全、有效,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新方法.

    作者:张丽娜;周蓓蓓;仲根娣;陈昕华;强贤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和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方法: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于新生儿出生后72 h,充分哺乳后采足跟血3滴渗在滤纸片上,通过邮政快递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测定血苯丙氨酸(Phe)和TSH浓度.结果:宁夏自2007年8月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以来,筛查率逐渐提高,2011年达83.87%.5年来共筛查136 909万名新生儿,确诊苯丙酮尿症患儿40名,发病率0.29‰ (1/3 42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7名,发病率0.27‰ (1/3 700),苯丙酮尿症发病率高于我国其他城市地区水平,可疑阳性病例复查率达80.00%.结论:依法服务,加强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可疑阳性患儿追访率,减少因CH、PKU发生的残疾.

    作者:毛新梅;马晓燕;李宏艳;刘媛;王书平;贾莉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2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宁夏盐池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 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2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5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同术前,仍为CINⅢ,未累及切缘,21例降为CINⅡ、Ⅰ或慢性宫颈炎.192例患者行宫颈锥切术,44例患者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与术前宫颈活检病理符合率86.86%,术后出血发生率5.51%,随访6~53个月,无复发患者.结论:对于年轻或有生育要求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行宫颈锥切术是安全有效的,但需严密随访.

    作者:李淑琴;张燕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高原地区585例不育症的精液细胞学分析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探讨高原地区不育症的患病情况、病理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对585例不育症的精液作细胞学分析.结果:畸形精子有214例,占36.58%,精子发育不良有116例,占19.83%,无精症有60例,占10.26%;原发不育症患者有441例,占75.38%,继发不育症患者有144例,占24.62%.结论:对男性不育症患者应寻找发病原因,避免不利因素,改善生存环境,降低不育症的发病率.

    作者:王荣兰;程海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小儿烧伤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目的:为探讨小儿烧伤原因,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1月~ 2010年11月110例烧伤住院患儿,整理临床资料,分析烧伤的原因.结果:小儿烧伤多发生1~3岁年龄段,7~11岁的儿童具备了自我保护意识,烧烫伤者占3.6%.在烧烫伤小儿中,城市家庭中小儿14例,农村小儿56例,外地打工者家庭小儿40例,农村小儿烧伤例数多.小儿烧伤的发生因素以热液类为多,常发生在夏季,占73.6%,其中1~3岁组多,占67.9%.结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望降低小儿烧伤发生率,减少损害程度.

    作者:金英花;李成福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服务剧本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服务剧本是服务活动的参与者及观察者在特定情景环境中能够预期的服务过程,可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他人的互补性行为方式,是一系列与特定环境有关的情节构成的.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积极探索和开展护理服务新模式,将服务剧本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让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关怀和尊重,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融洽了护患关系,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现报道如下.

    作者:谷玥;郭放;李德丽;刘宝华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加宫腔填塞纱条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10月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加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10例获成功,24h后纱条顺利取出,均无感染或发生晚期产后出血;2例因胎盘完全植入术后行子宫动脉栓塞,1例行子宫切除.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加宫腔填塞纱条是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高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2001~2010年嘉定区460例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嘉定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2010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10年围产儿死亡总数随着逐年围产儿增多而呈逐年小幅上升,10年围产儿死亡460例,围产儿死亡率为5.485‰.以外来人员明显,占总数的86.30%,本市与外来人员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82,P<0.01);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有胎儿畸形、不明原因等.结论:做好优生优育的一级预防工作,通过四级网络实行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实行外来孕妇首诊负责制及属地化管理,开展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儿发生,加强健康宣传,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作者:王海鸣;毛红芳;曹敏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及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的变化

    目的:研究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其对治疗前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的影响.方法:将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使用奥硝唑治疗,对照组使用甲硝唑治疗,评价治疗的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中IL-2、IL-8和IL-13的变化.结果:服药7天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8%和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灌洗液中的IL-2、IL-8和IL-13均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降低阴道分泌物中IL-2、IL-8和IL-13的水平,改善阴道的微环境,可在临床治疗广泛使用.

    作者:牛义贵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处理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性研究224例直肠阴道细菌培养B族链球菌阴性,宫颈Bishop评分≤4分的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采用不同计划分娩方法结局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足月、单胎、胎膜早破、直肠阴道细菌培养B族链球菌阴性,宫颈Bishop评分≤4分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124例应用地诺前列酮(欣普贝生)阴道栓剂处理,另一组(对照组)100例期待12 h无产程发动患者行缩宫素计划分娩,资料采用t检验、U检验及x2检验分析.结果:124例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处理组宫颈扩张时间及分娩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8.87%明显低于对照组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Apgar评分及脐血PH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积极处理方法.

    作者:陈颖;宋薇;张海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儿童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一期前玻璃体切割术在儿童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2年5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的儿童角膜穿通伤并外伤性白内障患儿46例,其中角膜修补+白内障切除+前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植入26例作为研究对象(前玻璃体切割组),20例角膜修补+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为对照组,对两组术后视力及青光眼、色素膜炎出现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及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矫正视力≥0.3的为35.0%,前玻璃体切割组术后矫正视力≥0.3的为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对照组青光眼、色素膜炎的发生率分别是25.0%、45.0%,前玻璃体切割组青光眼、色素膜炎的发生率分别是15.4%、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玻璃体切割组与对照组术后视力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青光眼、色素膜炎的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作者:王双连;王丽丽;翟刚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MMP-7和MMP-9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MP-7和MMP-9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RT-PCR检测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P-7和MMP-9的mRNA含量,并比较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含量的区别.结果:MMP-7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含量均有明显差异,其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组织中含量明显高于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PEM)及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MP-9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7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转移有关.

    作者:潘波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城镇与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城镇与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改善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服务水平.方法:选择该市1 000例育龄妇女进行有关生殖健康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对其反映出的生殖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城镇妇女相比,农村妇女在月经知识、艾滋病知识、计生知识、生殖卫生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知识等方面知晓程度较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农村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应通过生殖健康教育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有效规范和完善农村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超声心动图在孕妇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保健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保健意义.方法:对5 763例孕周为16 ~ 40周的胎儿心脏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等切面声像图,诊断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对胎儿进行随访验证.结果:在5 763例胎儿中有43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0.75%.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41例,准确率95.3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孕妇胎儿内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具有重要保健意义.

    作者:郑立定;申屠伟慧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 2011年6月期间在荣成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94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组为刮宫组43例及宫腔镜组51例,刮宫组给予传统刮宫治疗,宫腔镜组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时月经恢复时间、月经量、宫腔粘连、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情况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等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宫腔镜组稍长于刮宫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月经恢复时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3个月时刮宫组失访3例,宫腔镜组失访2例,月经量较1个月时有所增加,在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月经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刘丽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