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朱明芸

关键词:米非司酮, 妈富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收集2008年1月~2011年6月6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单独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B组患者给予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6.7%.治疗后两组间控制出血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与A组(单独低剂量米非司酮组)患者相比,B组(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及不良反应明显比较低(P<0.05).结论: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疗效比较明显,且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型别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宫颈癌前病变与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 ~2012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00例患者,经HPV检测、电子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者32例,CNⅠ-Ⅲ患者35例,宫颈癌患者3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所有患者进行HPV-DNA分型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的比例都明显高于无子宫上皮内病变组(P<0.05);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病毒载量也呈增加趋势,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与感染高危型HPV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不明显.

    作者:尹凤玲;沈宗姬;严春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及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的变化

    目的:研究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其对治疗前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的影响.方法:将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使用奥硝唑治疗,对照组使用甲硝唑治疗,评价治疗的效果并检测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中IL-2、IL-8和IL-13的变化.结果:服药7天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8%和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灌洗液中的IL-2、IL-8和IL-13均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降低阴道分泌物中IL-2、IL-8和IL-13的水平,改善阴道的微环境,可在临床治疗广泛使用.

    作者:牛义贵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小瞳孔检影在儿童弱视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瞳孔检影的方法在大面积幼儿屈光筛查中实际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半暗环境中对保山地区3 ~6岁儿童2 824名(3648只眼)在小瞳孔条件下进行半米检影,幼儿注视验光师鼻子.验光师分别用+ 1.00D、+1.50D镜片进行中和,对检影时远视超过+1.00D、两条主子午线屈光不等、两眼屈光不等超过1D或者不用镜片中和就出现逆动影的幼儿视为可疑屈光不正要求家长复诊,复诊时1%阿托品眼膏散瞳复查屈光状态.结果:回院复查的96名患儿中85.41%的都有屈光不正存在,包括远视超过+ 3.00D、散光≥0.50D、近视及屈光参差.结论:小瞳孔检影方法在实际的幼儿体检屈光筛查中是一个经济简便安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幼儿在视为筛查中的不配合情况,在大面积的儿童屈光筛查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师文;杨小梅;周华;阿批四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借助宣传教育单加强孕妇对子痫前期症状理解程度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接受不同宣传教育手段的孕妇进行随机对照调查研究,验证江宁区江宁医院设计的宣传工具的效率.方法:将120名孕妇平均分成3组,分别接受该院子痫前期宣传教育、接受传统医疗教育或不接受相关教育,分别在教育前和1个月之后填写社会人口信息调查问卷和子痫前期预防知识调查问卷.结果:各组受试者的社会人口信息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受试者首次平均得分为(61.1±17.6)分,再次随访的平均得分为(59.9±15.7)分,两次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得分呈现正态分布(P>0.05),首次评估得分和1个月后再次评估得分分别为:实验组(71.4±12.2)分,(67.5±11.1)分;对照组(63.1±13.4)分,(59.9±14.1)分;空白组(49.1±18.4)分,(51.1±17.8)分.结论:南京市江宁区江宁医院改进设计并应用的图表性子痫前期宣传手册简洁凝练,能显著提高孕妇对子痫前期相关知识的短期和长期认识.

    作者:刘巧玲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超声心动图在孕妇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保健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保健意义.方法:对5 763例孕周为16 ~ 40周的胎儿心脏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等切面声像图,诊断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对胎儿进行随访验证.结果:在5 763例胎儿中有43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0.75%.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41例,准确率95.3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孕妇胎儿内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具有重要保健意义.

    作者:郑立定;申屠伟慧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聚焦超声治疗38例外阴白色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超声监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3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白色病变的患者聚焦超声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局部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聚焦超声治疗后,患者的局部瘙痒症状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外阴的形态和色泽基本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达94.7%.治疗后局部皮肤的表皮完整,真皮组织有一过性的充血、水肿,水肿的高峰期在治疗后的24 ~ 48 h,以后逐渐消退,至治疗后7 ~10天恢复正常.治疗后1个月复查,外阴白色病变部位的皮肤逐渐恢复正常形态,并有色素沉着,局部表皮保持完整.聚焦超声治疗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表皮及真皮层组织结构均逐渐恢复正常,基底层细胞色素沉积,真皮内的微血管明显增多,且管腔形态正常,浸润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聚焦超声用于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安全、有效,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新方法.

    作者:张丽娜;周蓓蓓;仲根娣;陈昕华;强贤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rhGM-CSF在儿童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儿童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儿童深Ⅱ度烧伤20例,根据入选标准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rhGM-CSF凝胶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创缘反应、创面分泌物情况,测定创面愈合率.结果:治疗组在观察期末创缘反应及创面分泌物消失,创面愈合率100%;对照组在观察期末创缘反应及创面分泌物仍存在,创面愈合率70%.结论:应用rhGM-CSF凝胶洽疗儿童深Ⅱ度烧伤可有效减轻创缘反应及创面分泌物,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李宏伟;刘进辉;白晓龙;刘多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不孕女性基因缺陷性疾病研究进展

    人类的生育力受基因多样性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其范围涉及配子形成到胎儿出生.人类的基因组含有23对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包含着成百上千个基因.据估计,人类的总基因数约为20 000个.人类基因组包括了30亿个碱基对,其多态性十分丰富,因此能够对健康和疾病造成影响.基因缺陷会引发女性不孕,虽然这种情况较少见,但其对女性的生育影响一般无法逆转.随着人类基因组的破译,女性不孕相关的基因不断被发现.现就与女性不孕有关的基因突变作一综述.

    作者:邱乒乒;沙艳伟;李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2001~2010年常州地区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常州地区2001 ~2010年苯丙酮尿症(PKU)筛查情况.方法:采用时间荧光分辨技术对常州地区175 876例活产新生儿进行了PKU的筛查,对阳性患儿及时召回确诊.确诊后,所有阳性患儿均建立治疗随访档案.结果:2001 ~2010年间共发现并确诊PKU患儿16例,发病率为1/10 992,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2010年PKU假阳性率保持在0.1%的水平;大多PKU阳性患儿足跟血苯丙氨酸值在5.0~ 10.0 mg/dL区间之内;16例患儿均得到了药物治疗和严格的饮食控制,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苯丙酮尿症筛查对提高常州地区出生人口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江丽华;许国锋;王秋伟;蒋建;周蓓蓓;王淮燕;虞斌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黄冈市行电子阴道镜筛查宫颈癌前病变29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3月~2010年12月对黄冈市妇幼保健院2 913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2 913例电子阴道镜检查中,行阴道镜下活检2 753例,行宫颈管搔刮160例.活检中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宫颈炎2 44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Ⅰ 204例,CINⅡ46例,CINⅢ35例,宫颈癌27例,诊断正确率为92.5%.宫颈管搔刮送病检诊断为宫颈炎144例,宫颈管腺细胞病变8例,CINⅠ4例,CINⅡ2例,CINⅢ2例,宫颈癌0例,CIN的漏诊率为5.0%.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方便安全、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对临床分析阴道镜观察满意而TCT提示异常者应该配合宫颈管搔刮术,以增加宫颈管内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张玲;聂世书;饶永红;况元元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综合治疗与护理

    弱视是一种单眼或双眼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而未能发现与该视力减退相对应的眼球器质性改变,我国弱视发病率为2% ~4%,是儿童常见跟病,而造成弱视的重要原因是屈光不正.弱视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普遍认为单一的治疗方法未能完全解决弱视治疗问题.该文就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68例116眼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并经随访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殊民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2001~2010年嘉定区460例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嘉定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2010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10年围产儿死亡总数随着逐年围产儿增多而呈逐年小幅上升,10年围产儿死亡460例,围产儿死亡率为5.485‰.以外来人员明显,占总数的86.30%,本市与外来人员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82,P<0.01);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有胎儿畸形、不明原因等.结论:做好优生优育的一级预防工作,通过四级网络实行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实行外来孕妇首诊负责制及属地化管理,开展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儿发生,加强健康宣传,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作者:王海鸣;毛红芳;曹敏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LEEP术配合中药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56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LEEP刀配合中药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中、重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56例患者采用LEEP刀配合中药保妇康栓治疗作为观察组,56例患者采用单纯LEEP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回访所有患者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效果、创面愈合情况、宫颈痂膜脱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4周与第8周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57%、100.00%,对照组第4周与第8周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2.14%、89.28%,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作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新型的治疗方法可取得显著疗效,若配以中药保妇康栓阴道给药,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玲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邯郸市人工流产妇女意外妊娠现状分析及临床干预的研究

    目的:探讨邯郸市人工流产妇女意外妊娠现状,采取针对性临床干预措施,以降低人工流产对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危害.方法:选择909例自愿接受人工流产的妇女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具体措施进行干预.结果:909例人流妇女中,年龄在20 ~ 25岁者居多,占60.06%,未婚占44.88%,未婚中年龄≤24周岁占82.18%;文化程度以初、高中者居多(75.35%);职业以商贩、服务业者多(57.20%);未产妇占65.94%;因避孕失败占人流原因比例高(49.02%);两次及以上人流者占66.29%.人流次数多7次,年龄小14岁,大50岁.针对上述各种因素进行的具体干预中,95%以上的人积极配合并愿意接受,后期效果很乐观.结论:针对育龄妇女,特别是未婚青少年除了开展生殖健康、性知识、性道德、性观念、人流危害性及避孕和避孕节育措施合理使用的健康教育外,采取相应的可行性干预措施更显重要,是减低人流、重复人流率及并发症发生,保护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作者:邢天娥;王奇志;李少英;刘淑玲;赵琰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胎儿的影响

    目的:比较妊娠畸形胎儿的孕妇及正常胎儿的孕妇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分析其代谢水平与妊娠畸形胎儿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静脉血3ml,检测其血清Hcy水平,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Hcy的差异.研究血清Hcy水平与年龄、孕周、胎儿体重之间的关系.以对照组血清Hcy浓度的第90百分位数作为界值,划分为两个水平组,比较不同水平组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病风险.结果:病例组孕妇血清Hcy明显高于对照组(18.23μmol/L vs 9.52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孕周、胎儿体重之间无必然联系.高水平Hcy孕妇妊娠先天畸形胎儿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 =2.4,P<0.05).结论:孕期血清Hcy高水平是研究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春香;王庆华;陈光元;王鹤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404例智力低下儿童智力测试结果及病因探讨

    目的:分析智力低下儿童智力测试结果及病因,为智力低下儿童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月~ 2011年12月期间对1332例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其中4~6岁儿童采用中国修订的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C-WYCSI)进行智商测定,7 ~17岁儿童采取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商测定.结果:①确定为智力低下儿童404例,检出率为30.33%.其中轻度智力低下患儿155例(38.37%),中度智力低下患儿119例(29.46%),重度智力低下患儿76例(18.81%),极重度智力低下患儿54例(13.37%).4~6岁238例,7 ~17岁166例.男性215例,女性189例.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与学龄儿童智力低下各级别分布构成、不同性别智力低下儿童智力各级别分布构成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智力低下病因明确者288例(71.29%),病因不明者116例(28.71%);病因明确的智力低下患儿,导致智力低下的病因主要为先天性智力发育迟缓(17.08%)、染色体异常(10.64%)、脑积水(6.93%)为前三位原因.结论:4~17岁智力低下儿童以轻度智力低下为主,导致智力低下的病因较多,但以先天性智力发育迟缓、染色体异常及脑积水为常见原因.

    作者:李家菊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动脉导管关闭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关闭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影响.方法:将2010 ~2011年住院的125例早产儿按病例对照研究分成两组,动脉导管关闭早产儿63例为治疗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6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按病因治疗、合理喂养.结果:治疗组中2例诊断为NEC,患病率为3.17%;对照组中9例诊断为NEC,患病率为14.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导管关闭可明显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生.

    作者:付洪涛;欧阳林英;晏国娟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维吾尔族女性对宫颈癌知识的调查

    目的:探讨宫颈癌高发区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有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对1 000例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维吾尔族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1 000例维吾尔族妇女中农民占94.3%,53.3%的妇女以小学文化为主,53.8%的妇女家庭年收入为5 000 ~ 10 000元,5 000以下占40.3%.②农村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很低,当地妇女中91.4%的妇女一生中未做过涂片,当地所有的维吾尔族均不知道HPV有关的任何信息.③宫颈癌知晓率与职业有关,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当地妇女对宫颈癌的知晓率升高.结论:农村维吾尔族对宫颈癌知识的匮乏、缺乏定期体检意识等因素可能导致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干预中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作者:阿依努尔·买买提;米合日尼沙·买买提;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帕提曼·米吉提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孕前与孕期体重对产科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前及孕期体重的变化对产科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0例产妇的一般资料,按照孕前体重指数标准分为4组,每组200例,A组为体重消瘦组,BMI <18.5;B组为体重正常组,18.5≤BMI <23;C组为体重超重组,23≤BMI< 25;D组为体重肥胖组,BMI≥25.根据孕期的增重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Ⅰ组260例,为体重增加< 15 kg;Ⅱ组260例,为体重增加15 ~ 20 kg;Ⅲ组280例,为体重增加>20 kg.观察和比较组间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D组妊娠期糖尿病及产程阻滞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但A组发生率与B组比较,C组发生率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巨大儿、难产、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孕期体重的增加而上升(P<0.05);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胎位窘迫的发生率则与孕期体重的增加无关(P>0.05).结论:孕前及孕期的体重变化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予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孕前及孕期的体重增加进行适当的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生命安全,改善产妇妊娠结局.

    作者:芮燕文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妊娠期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在LEEP术后给予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仅采用LEEP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3.1%,术后阴道流液量和出血量、创面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疗效可靠,愈合速度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李秀琴 刊期: 2012年第3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