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宁波市区学龄前儿童智商分离的调查

吕兰秋

关键词:宁波市区, 学龄前儿童, 智商分离, 影响因素, 学业不良, 初步调查, 状况
摘要:智商分离易造成儿童学业不良[1],为了解宁波市区学龄前儿童智商分离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抑郁症患者就诊机构的选择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选择就诊机构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的选择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北京安定医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共计94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①有63.80%的抑郁症患者首诊选择非精神科医院进行诊治;②有55%患者认为自己患的是躯体疾病不是精神疾病;③具有以下症状者往往首诊选择精神科医院如抑郁情绪、自责自罪、消极观念、自杀企图、幻觉妄想、非真实感;而躯体症状明显、家人对患者病情较关注者往往选择非精神科医院;④选择在非精神科专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其病程明显长于在精神科专科医院的患者.结论:影响抑郁症首诊机构选择的主要因素为症状特点及家人的态度;提示以精神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往往首先选择到精神科医院就诊.

    作者:毛佩贤;汤宜朗;蔡焯基;蒋峰;贺佳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加味保元汤对束缚应激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加味保元汤对束缚应激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只小鼠随机等分为加味保元汤5g/kg 体重、10g/kg体重、 15g/kg体重和应激组,用巨噬细胞体内吞噬法,测其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结果:吞噬指数:10g/kg体重组明显高于15g/kg体重组(P<0.05),10g/kg体重组与5g/kg 体重组比较虽P>0.05,但均值高于5g/kg 体重组;吞噬率:10g/kg体重组高.结论:10g/kg体重剂量加味保元汤对束缚应激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保护作用效果佳.

    作者:孙莉;韩耀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G30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G30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收集141个核心家系,每家有1名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患者的生物学父母均健在;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based RFLP)分析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TNFα-G308A基因型.结果: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显示等位基因的传递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χ2TDT=7.7044,P=0.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G30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支持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是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

    作者:杨建中;司天梅;凌炎苏;阮燕;韩永华;王希林;周沫;张鸿燕;孔庆梅;李雪倪;刘萃;张大荣;舒良;张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0世纪外军战场应激障碍的回顾

    现代化战争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变化快而多的特点。军队必须对空前的战争强度和范围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围绕战场的军事行动可能是连续的和持久的,现代化的军事手段高度精确、杀伤力大,指战员还会面对新概念武器、战术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威胁。战争或战斗不可避免地对敌我双方官兵施加精神和身体负荷。

    作者:刘立;苗丹民;张利军;周永清;施旺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病人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

    在临床上,由于抑郁和焦虑症状合并存在,抑郁症患者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而焦虑症病人又有抑郁情绪,常常导致二者难以区别.本文探讨了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病人在人格和精神症状方面的差异性,为临床上对二者进行鉴别提供依据.

    作者:黄兴兵;张晋碚;关念红;魏钦令;逯金燕;甘照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伴发生活事件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验证氟西汀治疗出现于明显生活事件之后的抑郁症的效果.方法:62例近一年内生活事件量表(LES)得分>30的抑郁症病人采用氟西汀治疗6周.结果:治疗结束时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总分自基线的22.63±4.23下降到9.97±5.86(P<0.001).Hamilton焦虑量表总分(HAMA)总分自基线的23.13±5.32下降到10.24±6.41(P<0.001).与此同时,HAMD睡眠因子和临床严重度总体印象得分也显著下降.各疗效指标的改善在治疗第二周即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不良反应轻微,较多见的有食欲减退、口干、恶心等,不影响治疗.结论:氟西汀可有效治疗伴发于明显生活事件的抑郁症患者,且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小.

    作者:刘平;肖计划;郑安琳;汪士昌;陈瑞英;李雪霓;曹奕;贾艳滨;唐登华;郑晔;史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心肌梗塞后抑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后抑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35例心梗后伴有明显抑郁症状的患者,并与30例不伴明显抑郁症状的心梗患者以及3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G4、生理、心理领域方面,抑郁组得分低于非抑郁组,非抑郁组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而在G1、环境领域方面,抑郁组得分既低于非抑郁组又低于健康对照组.G1和G4都与并发症成负相关.结论:心梗后抑郁使心梗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作者:高书勤;石丹;沐楠;马崔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34名沉缅电子游戏儿童的心理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电子游戏依赖性儿童的心理、行为及家庭环境特点.方法:选择用艾森克问卷(EPQ),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FES)分别对34例电子游戏依赖性儿童及34例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电子游戏依赖性儿童在EPQ量表的P分、L分,CBCL量表的社交情况、学校情况、退缩、焦虑/抑郁、社会问题、违纪问题、攻击性行为、内向性行为问题、外向性行为问题、行为问题总分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FES-CV量表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家庭的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子游戏依赖性儿童有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某些家庭环境因素可能是儿童电子游戏依赖性的原发和促动因素之一.

    作者:冯砚国;阎喜英;郭新胜;王长虹;李转青;安宝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6例血液肿瘤儿童的结构式家庭治疗

    目的:尝试结构式家庭治疗在血液肿瘤儿童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6例儿童血液肿瘤家庭进行结构式家庭治疗干预及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家庭治疗,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应对方式,以及家庭的内部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家庭是影响血液肿瘤诊疗、转归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家庭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家庭治疗.

    作者:孟馥;梅竹;吴文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神经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调查

    许多研究显示,心理社会因素与神经症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1,2],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有着肯定的关系[3].神经症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如何去应对以及社会支持系统如何,已引起广泛关注,为此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心理治疗,提高神经症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作者:张香云;刘卉兰;储耀辉;王玉;朱世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酒石酸唑吡坦在治疗失眠症上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103位失眠症患者(CCMD-2-R标准),其中95例完成3天清洗期和为期2周的治疗,国产组49例,进口组46例.在治疗前后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疗效,用TESS量表评定副作用.结果:经过治疗,两组的上述疗效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进口组睡眠障碍评分由23±7下降到13±7,国产组由23±6降到13±8.但各种测评的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包括副作用评价.结论:国产酒石酸吡唑坦与进口产品对失眠症有同等疗效,副作用相似.

    作者:马弘;刘平;赵靖平;杨期东;许宏伟;陈远光;舒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情绪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

    情绪(emotion)是指人类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是情感的外部表现,它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内部或外在的刺激引起的.在心理学研究中,情绪比一般的认知活动更为复杂,更多地涉及社会环境与文化.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 ERP)是评价大脑信息处理活动的一种无创伤性方法,大量实验证明,ERP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情绪活动在脑内的活动过程.近年来,人们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分析不同模式、不同性质、不同强度的情绪刺激条件下,ERP各成分的波幅、潜伏期、头皮分布区域等参数变化,以对情绪处理有关的脑机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张卓;罗跃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758例住院躯体疾病患者焦虑抑郁自评结果分析

    Dunbar通过对各类躯体疾病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研究,提出心理因素可以影响疾病的发生、病程及预后[1].情绪障碍是影响躯体疾病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本文选择丰台区3所区属综合性医院(南苑医院、长辛店医院、铁营医院)2000.10~2002.3内科住院病人共758例进行了分析.758例患者平均年龄59±10岁(24-87);男性425例(56.07%),平均59±10岁,女性333例(43.93%),平均59±10岁;高血压259例(34.2%),冠心病204例(26.9%),糖尿病155例(20.4%),脑血管病140例(18.5%);大专以上57例(7.52%),中学427例(56.33%),小学248例(32.72%),小学以下26例(3.43%);工人519例(68.50%),干部74例(9.76%),农民98例(12.93%),其他165例(21.77%),其中包括无业59例,专业技术人员6例;病程一年以下50例(6.60%),1-9年480例(63.32%),10年以上278例(36.68%).入选病例均符合有关疾病诊断标准.

    作者:刘杰;李志武;刘世红;葛贵杰;袁崇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了患者的机体机能.至于对患者的心理影响程度如何的研究很少.本文选择1996-2001年期间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装起搏器,术后时间超过两个月,可以联系到的患者126例,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14例,回收率89%.年龄为30~87岁,平均66±11岁.男性63例,女性49例.受教育程度:文盲10例,小学26例,中学47例,大专以上24例.术后时间2月-59月.起搏器类型:心室起搏器(VVI)74例,双腔起搏器(DDD)33例,心房起搏器(AAI)5例.

    作者:陈亚娣;陈君柱;姜乾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长沙市一所小学和中学6-15岁学龄儿童抽动障碍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长沙市小学生及中学生抽动障碍流行特点、伴发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方法:对我市育华小学和雅礼中学的805例6-15岁学龄儿童进行抽动障碍现状调查.结果:共检出抽动障碍患者103例,现患54人,抽动障碍时点患病率为6.78%,终身患病率为12.9%.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和Tourette氏综合征的终身患病率分别是7.70%、4.72% 和0.37%.抽动障碍伴发不少行为和情绪问题.Tourette氏综合征抽动严重程度>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短暂性抽动障碍.结论:6-15岁学龄儿童的抽动障碍患病率较高,部分可以伴有行为和情绪问题.

    作者:朱焱;王凯;张纪水;郎艳;苏林雁;周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不同盐敏感性者心理应激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心钠素浓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盐敏感者心理应激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心钠素(ANP)浓度的变化.方法:以48名健康的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口服盐水法将其分为盐敏感组与盐不敏感组,用速算比赛使其产生心理应激,比较两组人群心理应激前后血压、血浆AngⅡ、ALD与ANP的浓度.结果:48名血压正常的大学生中,盐敏感者14人,非盐敏感者34人;两组人群心理应激后血压、血浆AngⅡ与ALD浓度均较应激前增加(P<0.05),且盐敏感者上述三项指标的增幅较非盐敏感者大(P<0.05),但两组人群应激前后的血浆ANP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盐敏感者心理应激所致的血压、血浆AngⅡ与ALD浓度的增加幅度较非盐敏感组大;盐敏感与精神紧张在高血压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作者:陈新;何爱桃;赵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63例疑诊SAS的患者行全夜多导睡眠图(PSG)检查,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将43例分为研究组,≤5次/小时将3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抑郁、焦虑症状评定及症状自评量表(t=4.42,P<0.01)测定,比较两组中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SCL-90总分、各因子分躯体化(t=3.19)、焦虑(t=4.42)、抑郁(t=4.84)、精神病性(t=3.21)以及SAS(t=2.2)、SDS(t=4.38)得分均明显升高.研究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4.19%和32.56%)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0.51,P<0.01).结论:SAS患者存在显著的心理卫生问题.

    作者:曹梅;陈晓军;陈飞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先兆流产与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关系

    目的:检验孕妇先兆流产与儿童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测验与调查的方法,分别对170名先兆组儿童和182名正常儿童的智商分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孕妇先兆流产病史,虽未导致典型的智力落后,但更易引起低体重新生儿的出现,并影响其智力的正常发展;尤其是高龄孕妇的先兆流产病史,会对儿童智力发展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结论:先兆流产可能会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潜在因素.

    作者:陶德清;吴恒;廖伟琼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疗效.方法:将103例甲亢患者按心理检查时单双序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行为干预治疗、生物反馈、放松训练、音乐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甲状腺功能--三碘甲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3(FT3)、游离T4(FT4)、24小时131I摄取率,进行同期组间比较;同时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给两组患者测查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进行同期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甲亢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曾兆良;马梁红;骆桂秀;周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退休职工在人际关系取向上的心理需求

    本文从人际关系这一层面研究老年人心理,探究老年人的人际需求的方向.

    作者:李蓉蓉;韩向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