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萍;李刚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肝素配伍舒喘灵治疗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5月~2008年1月该院产科1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给予小剂量肝素配伍舒喘灵治疗,并对此19例患者进行随访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同以往临床治疗方法相比较.结果:19例中有12例维持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术并肌瘤挖除术,4例足月妊娠发动宫缩后经阴分娩,3例于接近足月时发动宫缩,剖宫产2例,经阴分娩1例,新生儿均健康存活(100%).结论:与以往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先兆早产(流产)抑制宫缩保胎治疗相比较,小剂量肝素配伍舒喘灵治疗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效果明显,仅需3~7天即可从根本上控制先兆早产(流产),使健康存活儿出生率明显增高,达到100%健康存活率.同时没有应用硫酸镁,减少了孕妇因长时间输液导致的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学功;刘艳妮;李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了解无锡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无锡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2008年无锡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46‰,城市高于农村,本地高于外地,第一产高于第二产及以上;出生缺陷儿的性别、发生季节和产母年龄无明显差异;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肢体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耳部畸形、神经管畸形,占总出生缺陷近2/3,其中多指(趾)、先大性心脏病、唇腭裂、外耳畸形、唇裂占总出生缺陷的52.07%.结论:出生缺陷发生率不断降低,出生缺陷监测质量不断提高.应重点针对前5位出生缺陷疾病寻找突破口,实施有效的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眭茜;顾宇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消导方配合推拿手法对儿童功能性厌食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内服消导方配合推拿手法,对照组服用小儿消食开胃颗粒配合推拿手法,疗程为7~14天.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6.32%,优于对照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服消导方配合推拿手法具有明显的消食化积作用.
作者:李晓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ecorin、TGF-β1作用于人成骨肉瘤细胞Sa0s-2,通过RT - PCR、Western Blot、MTT等方法检测其细胞增殖的情况及其凋亡的改变,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Decorin在体外能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并且凋亡的出现是通过促进Fas/FasL来实现的.结论:Decorin可以通过促进Fas/FasL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进一步明确了Decorin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可能.
作者:诸芳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LEEP术(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CIN(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HPV(人乳头瘤病毒)16,18对CIN预后的影响.方法:阴道镜检查宫颈异常或TCT异常者行HPV16,18DNA检测,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为CIN的患者共105例,行LEEP术后送病检.术后3个月检查宫颈恢复情况,6个月复测HPV16,18及TCT,对于宫颈CINⅡ~Ⅲ建议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LEEP术并发症少,术后6月复查,87.10%的CIN Ⅱ~Ⅲ转为慢性宫颈炎,术后CIN转归与术前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LEEP术前术后HPV16,18感染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LEEP术后CIN的复发与术前是否有HPV16,18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术后复发的CIN中,HPV16,18持续感染明显多于HPV16,18转阴的病例,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在清除HPV16,18中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LEEP术后CIN复发与术前HPV16,18的感染关系不大,HPV16,18的持续感染才是CIN复发的高危因素,术后应加强随访.
作者:弋文娟;李立;杨岚;徐又先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otoacoustic,TEOAE)联合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TEOAE两次听力筛查未过的1 560例(3 120耳)婴儿,运用TEOAE联合AABR分别在婴儿3个月、5个月时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在3 120耳(1 560例)中,3个月大时2 652耳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余468耳在5个月大时46耳通过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422耳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在422耳中,398耳未通过联合筛查,其中149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8耳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231耳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TE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2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22耳中,11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1耳听力正常.结论: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减少误诊、漏筛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是婴幼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伊俊美;孙亦彩;孙霞;张连武;田丽英;孙献芳;赵秋玲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及血清激素(孕酮、β - HCG)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5例孕龄在5~7周的单胎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组,正常妊娠组169例,先兆流产组95例,难免流产组41例,经阴道彩超检测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孕酮和β - HCG.结果:正常组及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HCG均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P<0.01);难免流产组子宫螺旋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先兆流产组(P<0.01),以孕酮<15.5 mg/L、β- HCG< 6015 U/L作为临界值,预测难免流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8.7%、70.7%和61.1%、70.9%.以RI>0.53为临界值,预测难免流产的灵敏度、特异度是71.0%、86.1%.三者联合检测,预测难免流产灵敏度和特异度达94.4%和89.1%.结论:血清孕酮、β- HCG、子宫螺旋动脉RI值三者联合检测更具有优越性,可以提高难免流产的检出率,对比单项测定指标的预测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雷琳;白姣;任青;郑东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01~2005年甘肃省妇幼保健三级保健网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监测活产婴儿74 13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1 456例,死亡率为19.64‰,其中新生儿死亡1 047例,新生儿死亡率为14.12‰,婴儿死亡率为17.56‰.5年来,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及先天畸形;1~4岁儿童死亡主要原因是意外伤害、肺炎、先天畸形、脑膜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婴儿相近.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及产儿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孕前及孕早期服用小剂量叶酸,避免孕期接触致畸因子等,对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晓霞;曹文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在习惯性流产夫妇中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 术对7例习惯性流产夫妇中的男性Y染色体上AZF基因(STS)上的3个位点SY157、SY254、SY255及ZFX/ZFY基因进行检 测.结果:7例男性中的1例(14.29%)在所检测的3个位点有1处缺失,10例可生育且无流产史的男性未见任何微缺失.结论:习惯性流产夫妇中男性AZF缺失可能是造成习惯性流产的一个原因,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慕明涛;霍满鹏;刘俊俊;张静;蒲力群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梅毒作为一种经典性病,因其传染性强、病程长,人群普遍易感及对人体危害严重,一直是世界各国加强控制的重点性病之一.妊娠后感染梅毒或梅毒患者合并妊娠均称为妊娠期梅毒.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随着梅毒患者特别是女性梅毒患者的增多,妊娠期梅毒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1].
作者:蒋武《中文作者二一》=张志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高峰发病年龄女性外阴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40~60岁之间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外阴营养不良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以非外阴营养不良患者98例为对照组,分析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与工作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疾病情况、妇女月经史及生育史等因素之间关系.结果:过敏体质、饮食习惯中偏咸辣烫、生活习惯中喜久坐、洗衣粉洗涤内裤及白带色黄等可能是外阴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OR>1),而个性开朗、饮食偏素和喜食猪肝等可能是外阴营养不良的保护性因素(OR<1).结论:过敏体质、不合理饮食习惯、卫生生活习惯及反复阴道炎等与女性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关系较大.
作者:吴晓丽;申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不同剂量的曲普瑞林降调节方案的效果,探寻低而有效的曲普瑞林注射剂量,从而降低IVF - ET的费用.方法:将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 - ET并入选为黄体期长方案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7例)应用长效曲普瑞林,月经第21天注射1.2 mg;B组(71例)应用短效曲普瑞林,于月经周期第21天开始每天注射0.05mg,直到HCG注射前日.比较A、B两组患者的FSH或/和HMG用量、取卵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及周期总药费.结果:B组患者的FSH或/和HMG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取卵数、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的周期总药费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在IVF - ET中,采用短效曲普瑞林半量注射降调节可减少FSH/HMG用量,降低患者的总药费,且不影响临床妊娠率.
作者:赵亚琼;王国平;金锐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 37周,体重<2500 g的新生儿.我国早产的发生率约为10%.伴随早产儿生存率的大幅提高,脑性瘫痪、智力低下、听力及各种感官障碍等的比例也不断扩大[1].
作者:张军;陈永凤;邹智杰;杨冰香;张莺子;欧阳燕琼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评价基层医生采用醋酸/碘试验在农村地区筛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期病变的效果.方法:以新疆和田县30~ 59岁已婚妇女作为对象,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用5%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和2%碘染色后肉眼观察( VIA),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筛查妇女进行基本信息调查.采用同样的程序对人群进行复查,对比第1年,第2年的筛查及随访结果,评价该方案的效果.结果:2007~2009年总筛查人数5 565人,2007~2008年和田县巴格期镇筛查3565人,2008~2009年和田县洛浦镇筛查2 000人.巴格期镇第一轮筛查CIN Ⅰ检出率为0.16%,CIN Ⅱ 0.14%,CIN Ⅲ 0.53%,宫颈癌0.22%;第二轮筛查(复查)CIN Ⅰ检出率为0.20%,CIN Ⅱ 0.17%,CIN Ⅲ0.13%,宫颈癌检出率为0.洛浦县第一轮筛查:CIN Ⅰ检出率0.6%,CIN Ⅱ 0.15%,CIN Ⅲ 0.4%,宫颈癌0.45%;第二轮筛查CINⅠ0.33%,CIN Ⅱ 0.11%,CIN Ⅲ 0.16%,宫颈癌检出率为0,筛查CIN Ⅱ以上总阳性率1.24%.不同县两轮筛查中均第一年发现癌症,第二年没有,第一轮筛查CIN Ⅱ以上的比率分别为82.00%(巴格期镇)和81.40%(洛浦县).在查出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平均年龄分别CIN Ⅰ 42岁,CINⅡ43岁,CIN Ⅲ 45岁,宫颈癌45岁.结论:VIA/VILI方法短时间内易掌握、费用低、操作简单、出结果快,不依赖于仪器设备,在和田宫颈癌筛查中的到了良好的效果,发现的阳性患者给予及时治疗,在降低宫颈癌死亡率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可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苏莱娅·胡赛音;米热古丽·阿克木江;玛依努尔·尼亚孜;阿也提;王琳;昆多孜;马春华;祖母来提·加依娜;陈红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长方案超排卵中卵泡发育不均匀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及其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IVF/ICSI超排卵中出现优势卵泡的251例患者,按不同处理方法分为三组:A组(穿刺优势卵泡组)103例,B组(加大GnRH -a剂量组)92例,C组(对照组)56例.比较三组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妊娠率、活产率等指标.结果:A组获卵数和成熟卵数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成熟卵比率、受精率、可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C组(P<0.05),妊娠率、活产率和累计妊娠率、累计活产率高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与B组相比,优势卵泡与次级大卵泡的直径差异大,Gn天数长,GnRH -a用量小,但临床结局相似.结论:处理卵泡发育不均匀,优势卵泡穿刺和加大GnRH -a剂量治疗均有效,当主导卵泡和次级大卵泡的直径差异相对较小时,采用加大GnRH -a剂量较合理;而差异较大时,采用优势卵泡穿刺术更佳.
作者:李豫峰;方春霞;章汉旺;朱桂金;靳镭;艾继辉;赖巧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与单纯阴道用米索前列醇终止10~12周妊娠的效果.方法:对102例孕10~ 12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成两种不同的治疗组.组Ⅰ:米非司酮配伍阴道用米索前列醇组62例,组Ⅱ:单纯阴道用米索前列醇组40例.结果:两组用药24 h内引产成功率,组Ⅰ为98.39%,组Ⅱ为87.50%,组Ⅰ明显高于组Ⅱ(P<0.05).组Ⅰ首次阴道放药至胎儿、胎盘排出时间为(5.35±1.25)h,组Ⅱ为(10.42±3.37)h,组Ⅱ明显长于组Ⅰ(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75 mg合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 ~12周妊娠,较单纯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效果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刘雅娟;夏玉珍;关秀君;刘显广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血清β - HCG、CA125和AFP水平测定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的患者90例,根据保守治疗结果分为A组(治疗成功组)和B组(治疗失败组),比较两组血清β - HCG、CA125和AFP水平.结果:①保守治疗前,A组血清β- HCG和AF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A组血清β - HCG、AFP水平治疗后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A125水平在治疗后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B组血清β - HCG、AFP及CA125水平治疗后无明显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监测血清β - HCG、CA125和AFP水平在指导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方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平;代英;周小娟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研究5 -羟色胺(5- HT)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首发抑郁障碍的关联,以探索此时期抑郁障碍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63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首发抑郁障碍汉族女性患者为病例组,131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健康汉族女性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 RFLP)方法,进行5 - 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5- HTTLPR)功能三等位多态位点及其第2内含子上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位点Stin2的基因分型.结果:5- HTTLPR功能三等位多态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等位基因和LALA基因型为此时期抑郁障碍患病的危险等位基因和基因型.Stin2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 HTTLPR与Stin2位点构建的单体型中L12单体型与患病存在关联.结论:5-HTT基因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抑郁障碍的发生存在关联.
作者:顾红亮;陶晶;仇剑崟;杨慧琳;陈静;王祖承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掌握聊城市已婚妇女子宫肌瘤患病情况,探讨子宫肌瘤发病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4年3月~ 2008年11月在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妇女病普查的15 842例妇女进行盆腔B超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年子宫肌瘤平均患病率为8.14%,呈逐年增高趋势,但各年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子宫肌瘤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年龄和职业差异(P<0.01),子宫肌瘤患病率以41~50岁组高,与孕次、饮食习惯、是否伴有生殖道炎症有关(P<0.01).结论:妇女保健工作的重点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做到早期发现,定期随访,早期治疗.
作者:杨秀芬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自愿入院接受营养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3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门诊确诊不愿接受系统营养治疗的43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后均给予全面系统的营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糖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早产、感染的比率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的血糖值均显著降低,血糖变化情况明显改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治疗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应用过程中,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俞惠君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