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首发 抑郁障碍的关联研究

顾红亮;陶晶;仇剑崟;杨慧琳;陈静;王祖承

关键词:围绝经期, 绝经后期, 抑郁障碍, 5 -羟色胺转运体基因, 关联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5 -羟色胺(5- HT)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首发抑郁障碍的关联,以探索此时期抑郁障碍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63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首发抑郁障碍汉族女性患者为病例组,131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健康汉族女性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 RFLP)方法,进行5 - 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5- HTTLPR)功能三等位多态位点及其第2内含子上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位点Stin2的基因分型.结果:5- HTTLPR功能三等位多态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等位基因和LALA基因型为此时期抑郁障碍患病的危险等位基因和基因型.Stin2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 HTTLPR与Stin2位点构建的单体型中L12单体型与患病存在关联.结论:5-HTT基因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抑郁障碍的发生存在关联.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EMAb、CA125、TNF -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EMAb、CA125、TNF -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女性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EMAb、CA125、TNF-α的变化,同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同分期血清和腹腔液中EMAb、CA125、TNF -α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EMAb、CA125、TNF -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Ⅲ和Ⅳ期血清和腹腔液中EMAb、CA125、TNF -α水平均高于Ⅰ和Ⅱ期(P<0.05).结论:血清和腹腔液中EMAb、CA125、TNF -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作者:许丽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道真自治县孕产妇死亡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道真自治县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2008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0年中道真自治县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74.39/10万,死因前3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其中产科出血占全部死亡的63.64%,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孕产妇死亡与个人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低、居住地点偏远以及医疗保健缺乏有关,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刘会容;谢德杨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血清β - HCG、CA125和AFP测定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β - HCG、CA125和AFP水平测定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的患者90例,根据保守治疗结果分为A组(治疗成功组)和B组(治疗失败组),比较两组血清β - HCG、CA125和AFP水平.结果:①保守治疗前,A组血清β- HCG和AFP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A组血清β - HCG、AFP水平治疗后均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A125水平在治疗后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B组血清β - HCG、AFP及CA125水平治疗后无明显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监测血清β - HCG、CA125和AFP水平在指导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方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平;代英;周小娟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家庭干预对我国早产儿智能发育结局的影响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周< 37周,体重<2500 g的新生儿.我国早产的发生率约为10%.伴随早产儿生存率的大幅提高,脑性瘫痪、智力低下、听力及各种感官障碍等的比例也不断扩大[1].

    作者:张军;陈永凤;邹智杰;杨冰香;张莺子;欧阳燕琼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习惯性流产与Y染色体微缺失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在习惯性流产夫妇中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 术对7例习惯性流产夫妇中的男性Y染色体上AZF基因(STS)上的3个位点SY157、SY254、SY255及ZFX/ZFY基因进行检 测.结果:7例男性中的1例(14.29%)在所检测的3个位点有1处缺失,10例可生育且无流产史的男性未见任何微缺失.结论:习惯性流产夫妇中男性AZF缺失可能是造成习惯性流产的一个原因,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慕明涛;霍满鹏;刘俊俊;张静;蒲力群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TEOAE联合AABR在婴儿听力普遍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otoacoustic,TEOAE)联合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TEOAE两次听力筛查未过的1 560例(3 120耳)婴儿,运用TEOAE联合AABR分别在婴儿3个月、5个月时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在3 120耳(1 560例)中,3个月大时2 652耳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余468耳在5个月大时46耳通过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422耳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在422耳中,398耳未通过联合筛查,其中149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8耳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231耳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TE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2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22耳中,11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1耳听力正常.结论: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减少误诊、漏筛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是婴幼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伊俊美;孙亦彩;孙霞;张连武;田丽英;孙献芳;赵秋玲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2003~2008年住院儿童死因及变化趋势

    目的:通过对某院住院儿童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研究该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及变化趋势,改善干预措施,降低该地区的儿童死亡率.方法:对某院165例死亡儿童病例进行同顾性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该院6年来住院儿童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地区儿童的主要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先天畸形.新生儿疾病是主要死因,先天畸形的死亡构成有上升的趋势,感染性疾病的死亡构成呈下降趋势,其中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的病死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性别各年龄组死亡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城乡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高危孕女的保健及监测工作,尤其是围生期及新生儿期的保健工作,搞好产前诊断和缺陷胎儿筛查,把握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水平,可明显降低儿童死亡人数.

    作者:袁瑞良;方孝梅;鲍喜明;朱洁;丁淑萍;吕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1999~2009年临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临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状况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1日~2009年5月31日期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资料.结果:1999~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早产或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居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3位,先天异常、意外或中毒有逐渐上升趋势.结论:提高产科、儿科技术水平,加强产前咨询及诊断,减少先天异常、早产和低体重的发生和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刘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研究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ecorin、TGF-β1作用于人成骨肉瘤细胞Sa0s-2,通过RT - PCR、Western Blot、MTT等方法检测其细胞增殖的情况及其凋亡的改变,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Decorin在体外能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并且凋亡的出现是通过促进Fas/FasL来实现的.结论:Decorin可以通过促进Fas/FasL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进一步明确了Decorin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可能.

    作者:诸芳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彭阳县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彭阳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及各年龄组死亡率等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决策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县范围内的5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结果:全县7年累计死亡558例,死亡率21.85‰.其中新生儿死亡率15.47‰,婴儿死亡率19.5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1.85‰.新生儿死亡395例,占死亡总数的70.97%.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分别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和意外窒息.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预防早产、窒息和先天异常等的发生.改善医疗条件,使患儿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作者:陈志斌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2001~2005年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

    目的:了解和掌握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探讨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01~2005年甘肃省妇幼保健三级保健网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监测活产婴儿74 137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1 456例,死亡率为19.64‰,其中新生儿死亡1 047例,新生儿死亡率为14.12‰,婴儿死亡率为17.56‰.5年来,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及先天畸形;1~4岁儿童死亡主要原因是意外伤害、肺炎、先天畸形、脑膜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婴儿相近.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及产儿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孕前及孕早期服用小剂量叶酸,避免孕期接触致畸因子等,对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晓霞;曹文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小剂量肝素与舒喘灵配伍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肝素配伍舒喘灵治疗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5月~2008年1月该院产科1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给予小剂量肝素配伍舒喘灵治疗,并对此19例患者进行随访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同以往临床治疗方法相比较.结果:19例中有12例维持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术并肌瘤挖除术,4例足月妊娠发动宫缩后经阴分娩,3例于接近足月时发动宫缩,剖宫产2例,经阴分娩1例,新生儿均健康存活(100%).结论:与以往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先兆早产(流产)抑制宫缩保胎治疗相比较,小剂量肝素配伍舒喘灵治疗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效果明显,仅需3~7天即可从根本上控制先兆早产(流产),使健康存活儿出生率明显增高,达到100%健康存活率.同时没有应用硫酸镁,减少了孕妇因长时间输液导致的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学功;刘艳妮;李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厚度的意义

    目的:应用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妇女的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生长情况,根据超声的图像特征判断卵泡的成熟度和是否排卵,并观察子宫内膜与卵泡生长之间的关系.方法:198例不孕妇女,从月经周期第9天开始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同时记录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结果:根据卵泡发育情况超声图像表现可分为排卵正常型、小卵泡型、卵泡黄体化不破裂型、卵泡生长过度形成囊肿型及无卵泡发育型.各种类型内膜生长均有其特征性表现.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排卵及子宫内膜厚度对诊断和指导不孕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练丹;李航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自愿入院接受营养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3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门诊确诊不愿接受系统营养治疗的43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后均给予全面系统的营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糖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早产、感染的比率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的血糖值均显著降低,血糖变化情况明显改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治疗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应用过程中,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俞惠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镇江市3~7岁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讨镇江市3~7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干预措施.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和自编儿童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对724名3~7岁城乡儿童进行调查.结果:3~7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3.1%,男童检出率为17.0%,女童检出率为9.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童在品行问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对3~7岁儿章行为问题有影响的因素有母亲孕期焦虑或抑郁、孕期身体健康状况、父亲文化、产期合并症、儿童既往史以及儿童开始讲话时间.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孕期焦虑或抑郁、孕期身体健康状况不良、产期合并症是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行为问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孕妇保持良好情绪及减少产期合并症对减少儿童行为问题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宪鲁;张燕;王华云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儿科采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山东省2006年~2010年采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患儿700例,其中病毒感染组325例,细菌感染组375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CRP浓度.结果:病毒感染组CRP值在正常范围内,平均为(7.57±2.08) mg/L.细菌感染组CRP值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平均为(75.70±9.80) mg/L.两组CR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疾病中,CRP在感染早期即可做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判断,故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指标,为临床及时有效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黄瑞军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1266例妇女对月经周期的态度调查

    目的:调查受试者理想的月经周期.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 266例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月经妇女进行月经认识态度调查.结果:1 266例妇女中,70.46%的妇女希望的月经周期为每月1次;其中61.69%的妇女不想改变月经周期的原因是认为每月1次是一种自然周期;59.48%的妇女想改变月经周期的原因是月经会带来不适.结论:被调查妇女普遍偏爱一月一次的月经周期并不愿改变这种规律,多数人认为月经是一种自然周期节律.

    作者:闵丽华;吕群;张潇潇;张小建;周远利;漆平;吴芳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单纯米索前列醇终止10~12周 妊娠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与单纯阴道用米索前列醇终止10~12周妊娠的效果.方法:对102例孕10~ 12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成两种不同的治疗组.组Ⅰ:米非司酮配伍阴道用米索前列醇组62例,组Ⅱ:单纯阴道用米索前列醇组40例.结果:两组用药24 h内引产成功率,组Ⅰ为98.39%,组Ⅱ为87.50%,组Ⅰ明显高于组Ⅱ(P<0.05).组Ⅰ首次阴道放药至胎儿、胎盘排出时间为(5.35±1.25)h,组Ⅱ为(10.42±3.37)h,组Ⅱ明显长于组Ⅰ(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75 mg合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 ~12周妊娠,较单纯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效果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刘雅娟;夏玉珍;关秀君;刘显广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包头市孕妇尿碘水平、碘营养知识及碘盐使用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包头市孕妇尿碘水平、碘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及碘盐使用现状,为孕妇碘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按比例抽样的方法,选取包头市城市和农村共467名孕妇进行尿碘测定和问卷调查.结果:孕妇低碘率为32.1%,高碘率为15.2%,未发现超过人体耐受的高碘者.孕早、中、晚期孕妇的缺碘率、高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妇碘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及碘盐使用的正确率均较低.结论: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议有关部门对孕产妇开展碘盐水平监测及碘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注重防控高碘和低碘的发生.

    作者:谢竟芳;王英;雍立真;韦丽琴;崔春霞;张志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比较自然周期法与激素替代法对解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法与激素替代法对解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 2007年12月患者在该中心进行冷冻胚胎解冻移植144个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然周期组和激素替代组的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多胎率、宫外孕率、胎儿畸形率、胚胎复苏率及孕激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然周期组子宫内膜厚度值高于激素替代组,而其雌激素值则明显低于激素替代组;年龄≤35岁组其妊娠率明显高于年龄> 35岁组.结论:年龄对解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较显著.

    作者:杨雪;黄绘;刘敏利;冯玉蓉;洪焱;文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