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泡灌洗术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田锋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灌洗术,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术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误吸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和护理.方法 对38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误吸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呼吸的同时予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进行治疗,做好护理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施支气管肺泡灌洗患者术后呼吸频率较术前降低,血气分析提示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明显上升(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有利于更好地救治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误吸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并通过有效的护理能大大增加救治成功率.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高职护理分阶段教学理念实践与思维创新

    总结了当前各类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结合高职护理各阶段学习特点和任务倡导分阶段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循证护理、PBL教学法、互动教学与成功教育、人文护理教育等,认为可在不同学习时期根据各阶段教学目的 的侧重而实施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作者:王小琳;罗仕兰;周世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移动式护士工作站的临床开发及应用

    总结了移动式护士工作站的临床开发及应用效果,主要通过床旁无线网络系统将护士床旁操作与科室电脑系统连接到一起.认为移动式护士工作站为护士工作带来了方便快捷,为病人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服务,提高了护理管理规范化水平.

    作者:张俊;胡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个性化出院指导对胫骨加压钢板内固定取出术患者并发再骨折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出院指导对胫骨加压钢板内固定取出术患者并发再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4月~2009年4月98例胫骨加压钢板内固定取出术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5月~2010年5月102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实施针对性出院指导,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2个月调查患者依从性、再骨折发生率.结果 出院后1个月和2个月时实验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出院2个月时未发生再骨折病例,对照组再骨折发生率为5.01%(P<0.05).结论 对胫骨加压钢板内固定取出术患者进行个性化出院指导是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再骨折的有效方式之一.

    作者:李兴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国内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现状

    综述了国内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包括国内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所处水平及学历、职称、年龄、培训、阅读量等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认为国内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认为该目标通过有效的途径及方式是可以实现的.

    作者:高素芳;范秀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门诊输液区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输液区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为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以600例门诊输液区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开展前进行学习研讨,自行设计患者电话咨询表,建立患者个人档案,采用问卷调查法于周一进行护理服务需求调查,一周后电话回访,每周五组织护士评价,测量分析患者的需求.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输液前患者对护士操作技能的首要需求高,输液中对护士能经常巡视的首要需求率占首位,输液后希望护士讲解有关疾病的预防知识、饮食指导和随诊指征.结论 门诊输液人数多,患者流量大,及时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并满足其愿望,是体现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理念的关键.

    作者:冼少眉;温小玲;陈伟月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扁桃体手术后应用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射流雾化早期镇痛的护理

    总结50例扁桃体手术后患者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射流雾化在扁桃体手术后镇痛的护理.包括了术前常规护理、特别健康宣教指导、术后护理、康复及出院指导.认为精心的治疗及护理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医患关系融洽了,对护士的信任度也提高了.

    作者:郭灵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二重血浆置换联合免疫吸附应用于致敏肾移植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27例二重血浆置换联合免疫吸附应用于致敏肾移植患者的观察与护理经验,包括治疗前心理护理、患者准备以及护士准备;治疗中有效血管通路的建立、生命体征的严密观察、机器参数的严密监测;治疗后的血管通路的护理.认为充分的治疗前准备、治疗中的严密观察以及治疗后的专科护理是保障治疗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

    作者:王柠;李海霞;丁璐;徐兆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人工肝血浆置换并发症的护理

    总结138例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电解质紊乱、过敏反应、低血压、寒战发热、置管部位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措施.认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经相应处理后可及时有效控制,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蔡榕华;周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临床护士离职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护士离职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对16名护士离职原因的分析,改进工作方法,规范医疗工作制度,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结果 护理岗位通过制度的改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人性化的关怀,护士的责任心增强,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优于运行前.结论 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是稳定医院护理队伍,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满足医疗护理需要的重要保障.

    作者:安奕青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4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的临床护理

    总结4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消毒隔离和高热、抽搐等的对症护理,加强呼吸道的管理,重视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满足患儿的营养需要,熟悉各种药物的护理要点,坚持肢体功能锻炼和出院时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作者:彭剑雄;李枝国;刘美华;熊平平;张丽;胥志跃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1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16例乳腺癌综合性治疗后骨转移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防止病理性骨折的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认为加强心理疏导及减轻疼痛尤为重要,对患者重拾治疗信心,提高生存质量有其重要意义.

    作者:唐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174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化疗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174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剂(FDC)的治疗情况和护理方法,认为FDC因化疗方案合理规范,便于规律用药.化疗对结核病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患者是否配合治疗又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所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便是患者治疗管理的重点护理内容,护理人员通过全程督导,与患者经常接触、交流和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强化了患者的遵医行为.

    作者:周流凤;陆丽红;范兰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肿瘤病人静滴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护理及对策

    总结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放化疗科200例病人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其中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是药物的化学因素、液体速度过快、物理因素、个体差异及其它因素.认为正确使用浅静脉留置针,选择好静脉,深静脉、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更换输液时的技巧、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巡视及护理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采取正确的护理及对策能及时减轻肿瘤病人的不适.

    作者:廖钦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中心静脉置管全程质量管理的临床研究与体会

    总结了中心静脉置管及导管维护过程的全程管理方法,包括质量管理组织的建立、置管人员及导管维护人员的技术准入、置管操作及导管维护的质量标准、会诊制度、标准的健康教育路径、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机制、质量的改进与持续改进行等方面的规范管理.认为标准化质量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与置管相关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效规避了护理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从而提高了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质量.

    作者:王朝霞;王惠玲;乌红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手术室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

    总结了手术室弹性排班及手术台次量化的管理经验,认为实施手术室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可以使护理人员在保证充足休息的前提下,确保单位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积极性,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公平原则.同时,护士长的合理排班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是提高护理质量、杜绝差错事故的重要保障.

    作者:朱建平;陈奕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矮小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方法和护理

    目的 探讨矮小症患儿安全有效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方法,以及在激发试验过程中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方法 选择2005年6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53例矮小症患儿,分别进行精氨酸和可乐定两种药物激发试验,护理人员于用药前即0min,用药后30、60、90min各时间点抽取2ml全血检测生长激素,同时密切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及低血糖症状.结果 53例矮小症患儿精氨酸和可乐定激发试验全部顺利完成,共计采血424次,无标本溶血和局部感染发生,精氨酸激发试验患儿耐受性好,未见不良反应,可乐定激发试验中患儿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变缓,部分患儿出现倦睡,但均未作特殊处理,待4~6h后血压、心率回升,倦睡消失.结论 精氨酸和可乐定激发试验中护理人员严格掌握给药的剂量、方法、时间,及时采血并送检可减少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取代常规静脉穿刺采血可减轻患儿痛苦.只要护理工作做得认真细致,该两种药物激发试验在儿童矮小症诊断中是安全易行的.

    作者:朱建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症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病变,甚至死亡[1].从前本科收治川崎病按常规治疗曾经有死亡者,自从2000年1月开始,本科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加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并加强护理管理后患儿无一人死亡,均康复出院.

    作者:何晓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在剖宫产孕妇术前留置导尿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剖宫产孕妇术前留置导尿管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择期剖宫产的正常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在手术前1天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处理,不接受心理干预.对2组孕妇的焦虑水平,导尿时的血压、心率,疼痛及不适发生率,以及导尿后尿液中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孕妇的焦虑水平、疼痛及不适发生率,尿液中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的在插尿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孕妇留置导尿前进行心理干预,可减轻其心理、生理应激,导尿时的疼痛与不适及尿道粘膜的损伤.

    作者:卢开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体重指数与白天嗜睡及呼吸功能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与白天嗜睡及呼吸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 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为OSAHS的患者114例,按BMI<24kg/m2(正常)、24kg/m2≤BMI<28kg/m2(超重)及BMI≥28kg/m2(肥胖)分为3组.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及多导睡眠图测量其白天嗜睡状况及呼吸功能指标(如: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平均氧饱和度(MSaO2)、低氧饱和度(LSaO2)、氧饱和度<90%时间占睡眠时间的百分比(Sa90)).结果 肥胖组的ESS、AHI、Sa90均显著高于超重组和正常组,而MSaO2、LSaO2显著低于这两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与ESS、AHI、Sa90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MSaO2、LS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肥胖对OSAHS患者的白天嗜睡症状及呼吸功能均有影响.

    作者:刘娟;刘志青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护理

    总结了42例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护理,包括灌注前、灌注时、灌注后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指导.认为对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加强心理护理以及有效的健康指导可减少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灌药的依从性,从而有效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