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陈灿辉;董爱明;姜筱琼
总结了2009年1月~2010年12月10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急救、治疗与护理,认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降眼压和手术治疗,严密观察围术期病情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治愈率,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和帕力木·阿内瓦尔;木尼拉·阿布都热依木;努尔斯曼·阿巴白克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紫色消肿粉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因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予局部红外线照射后外搽紫色消肿粉.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红外线照射配合外搽紫色消肿粉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疗效显著,且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茨;邹军;胡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在临床护理中清洗吸痰连接管和手术巾上血渍成为护士头痛的难题.近几年来本科试用双氧水清洗,既节约时间 ,又不费力,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现介绍如下.1 方法1.1 清洗吸痰连接管
作者:贺修君;邓雪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剖宫产孕妇术前留置导尿管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择期剖宫产的正常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在手术前1天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处理,不接受心理干预.对2组孕妇的焦虑水平,导尿时的血压、心率,疼痛及不适发生率,以及导尿后尿液中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孕妇的焦虑水平、疼痛及不适发生率,尿液中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的在插尿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孕妇留置导尿前进行心理干预,可减轻其心理、生理应激,导尿时的疼痛与不适及尿道粘膜的损伤.
作者:卢开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血管活性药不良反应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 对23例血管活性药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时间进行分析.血管活性药主要对血液循环有影响,也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根据发生原因制定各项护理对策.结果 改变输液、推药方法,降低药物浓度及使用外用药物等方法避免和减少了血管活性药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血管活性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黄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矮小症患儿安全有效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方法,以及在激发试验过程中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方法 选择2005年6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53例矮小症患儿,分别进行精氨酸和可乐定两种药物激发试验,护理人员于用药前即0min,用药后30、60、90min各时间点抽取2ml全血检测生长激素,同时密切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及低血糖症状.结果 53例矮小症患儿精氨酸和可乐定激发试验全部顺利完成,共计采血424次,无标本溶血和局部感染发生,精氨酸激发试验患儿耐受性好,未见不良反应,可乐定激发试验中患儿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变缓,部分患儿出现倦睡,但均未作特殊处理,待4~6h后血压、心率回升,倦睡消失.结论 精氨酸和可乐定激发试验中护理人员严格掌握给药的剂量、方法、时间,及时采血并送检可减少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取代常规静脉穿刺采血可减轻患儿痛苦.只要护理工作做得认真细致,该两种药物激发试验在儿童矮小症诊断中是安全易行的.
作者:朱建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对医院2009年~2010年发生并上报的住院患者跌倒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跌倒患者中,年龄>65岁的患者占86.67%,发生原因中护士评估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占53.33%.结论 ≥65岁的住院患者应按常规进行防跌倒评估,提高护士的评估能力,识别高危患者;落实患者及家属防跌倒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患者防跌倒的依从性是防止跌倒发生、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郑凯兰;梁四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了2例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输注英夫利西单抗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配药注意事项、输注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预防不良反应发生、加强健康教育和督促定期治疗.认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增强其生活信心.
作者:徐焱;刘青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0例,进行入院评估后,由专业医师、专职护士对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干预,干预9个月后对干预前后患者的各种生化指标和合理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接受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遵循合理控制饮食、有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按时按量服药等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后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使糖尿病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健康行为对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了对本科280例腹部手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患者采用阶梯式健康教育的体会.观察内容包括 280例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术后翻身,床上及下床活动是否引起引流口周围组织的疼痛不适,引流是否通畅,能否按预期顺利拔管,有无产生并发症.通过观察分析,认为阶梯式健康教育是一个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使患者正确掌握术后腹腔留置引流管的知识,缓解紧张,消除心理压力等因素,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作者:李石英;胡元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门诊输液区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为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以600例门诊输液区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开展前进行学习研讨,自行设计患者电话咨询表,建立患者个人档案,采用问卷调查法于周一进行护理服务需求调查,一周后电话回访,每周五组织护士评价,测量分析患者的需求.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输液前患者对护士操作技能的首要需求高,输液中对护士能经常巡视的首要需求率占首位,输液后希望护士讲解有关疾病的预防知识、饮食指导和随诊指征.结论 门诊输液人数多,患者流量大,及时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并满足其愿望,是体现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理念的关键.
作者:冼少眉;温小玲;陈伟月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排尿功能障碍行盆底电刺激(PES)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对38例SCI患者行PES治疗.治疗波频32Hz,波宽300μs,跃起时间3s,维持时间5s,停止时间10 s,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6d休息1d,连续治疗2~3月.治疗前后观察每日自流尿次数、单次自排尿量及残余尿量,并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PES治疗后自流尿次数和残余尿量均减少,单次自排尿量和大尿流率均增加.大尿流率时逼尿肌的压力在治疗后减少,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S治疗SCI后排尿功能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其实施规范细致的护理有助于确保疗效.
作者:周红;王际容;刘付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了当前各类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结合高职护理各阶段学习特点和任务倡导分阶段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循证护理、PBL教学法、互动教学与成功教育、人文护理教育等,认为可在不同学习时期根据各阶段教学目的 的侧重而实施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作者:王小琳;罗仕兰;周世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使用自动机械和人工两种方式对心肺复苏的效果,评价自动心肺复苏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5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时分别使用人工心肺复苏和应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循环、呼吸恢复情况.结果 使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进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人工心肺复苏.结论 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具有人工心肺复苏所没有的优越性,主要在于显著提高灌注血流量,改善了脑和心肌的血液供应,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艳;鲁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CP进行护理.比较2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早期功能锻炼的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0±1.2)和(14.5±3.1)日;(3321.53±765.91)和(5123.65±623.23)元; 7.5%和40.0%.早期功能锻炼的优良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5%和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路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优良率.
作者:张雪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从桡动脉与足背动脉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的方法,以及2种方法在不同方面的比较.方法 对314例次行血气分析的患者根据采血部位的不同分为2组.A组188例次从桡动脉采血,B组126例次从足背动脉采血.结果 B组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B组穿刺时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B组在误入静脉、局部血肿、感染及穿刺处渗血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采集足背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的方法明显优于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此方法对年老体弱及上肢正在输液的重症患者更适合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淑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护士患肺结核与职业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30例护士,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患肺结核与临床工作中接触病人职业防护欠缺、结核病相关知识缺乏有关,特别是各种操作、与病人沟通不戴口罩为主要因素.结论 护士在临床工作时,要加强自我保护,特别是做各种操作及与病人接触时均应戴口罩.
作者:韩淑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总结了4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意义.主要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术前准备、颈动脉压迫试验;术后的麻醉苏醒期前后护理、生命体征监测、伤口局部观察和护理、体位及活动指导、抗凝护理、预防感染、饮食护理、监测血糖、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健康指导等.认为术前心理护理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治疗的基础护理措施,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是关键,健康指导对确保手术疗效、促进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华;杨丽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模式对肠造瘘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96例,按照住院号单双号进行分组.干预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治疗,对2组病例进行生活质量比较.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改善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罗瑞(女太);邹劲林;麦美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5‰~8‰左右[1],这类患儿一般均需进行心脏手术.而由于小儿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特殊解剖学特点,使得患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充分认识小儿先心病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制,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策略,减少其发生率,提高机械通气疗效,降低卫生资源费用,已成为小儿急救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现就小儿先心病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做一综述.
作者:曾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