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施APN派班模式对护理病历质量的影响

吴群;洪菊凤

关键词:APN派班模式, 护理病历, 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实施APN护理派班模式对提高护理病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行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将24h工作时间以A、P、N三班来重组工作量,每班设护理组长1名,负责治疗、护理及护理病历质量的控制,比较APN派班模式实施前后护理病历书写缺陷情况.结果 实施APN护理派班模式后,护理病历缺陷减少,终末护理病历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APN护理派班模式的实施,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变护理病历为过程质量控制,对提高护理病历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产生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8年12月期间实施人工气道并行机械通气的84名患者中VAP的发生率、致病菌分布和高危因素,总结预防和控制VAP的护理措施.结果 发生VAP 21例(25.0%),铜绿假单胞菌(23.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8.1%)是高危致病菌,发生VAP的主要危险因素气管切开占42.9%,肺功能障碍占35.2%,胃肠内营养占23.3%,抗感染预防性用药占29.5%,通气时间(>8d)占27.0%.结论 结合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咽部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胃内容物反流等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进而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

    作者:易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实习期高护生评判性思维学习训练及评价

    目的 根据实习期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计划,制订系统性实习方案,利用科学计划管理系统,达到培养其良好的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方法 将实习期分为3个阶段,每阶段结束时进行综合素质的测评.由带教老师指定病例,提出护理问题,完成测评项目.并分别在实习开始后第14天,结束前第270天,根据(CCTDI-CV)的评判性思维气质量表制订的评估表,对高护生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结果 对实习期高护生按照评判性思维能力教育设计方案,指导实施带教,完成实习计划后,对两时点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高护生在实习期间,亲自参与制定护理内容,完成护理计划,给她们提供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与思维和决策的锻炼机会,逐步学会运用有效的评判性思维,提高了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李汉群;余翠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的护理

    总结了5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惠肢护理、生活护理及功能锻炼等,认为以疼痛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疼痛效果明显,有利于保证治疗的效果.

    作者:刘凤;李苏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总结了186例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皮肤护理、相关知识指导、呼吸机的保养与维护等.认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疗效好,全面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刘小白;朱秀英;彭晓芳;曾敏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老年病房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及其防范

    总结了老年病房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志者自身因素、照护者因素、管理制度等,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如改善环境,加强对患者和照护者的管理等.认为应改善老年病房环境,加强对患者和照护者的管理,健全管理体系.

    作者:马秀君;刘哲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训练

    总结了早期康复训练对7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患肢功能恢复的作用,主要是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认为针对缺血性脑率中病人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韶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院前急救护理的隐患与对策

    总结了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常见隐患与对策,包括出诊前呼救电话记录不详细,出诊不及时,急救物品及药品不完备;现场急救护士业务技术不熟练、专科知识欠缺、不能准确评估病情;转运途中未严密关注患者安全,责任心不强,仪器性能不稳定;急救记录时间与医生不一致,内容不详细等.认为建立一套完善的院前急救制度和流程,不断提高出诊护士的业务水平、法律意识和护理文件书写水平,加强急救物品器材管理,才能确保终末质量,大限度抢救病人生命,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胡雪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老年干部病房护士分层次执行基础护理的效果

    目的 探讨护士分层次执行基础护理对提高老年干部病房的基础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比较在老年干部病房实施护士分层次执行基础护理前后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病人满意度以及护士每月受表扬的次数.结果 在老年干部病房实施护士分层次执行基础护理后,基础护理质量得分较实施前高(p<0.001),护士受表扬的次数较实施前多(p<0.05),病人满意度在实施前后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护士分层次执行基础护理的管理方法能提高老年干部病房的基础护理质量.

    作者:陈妙虹;林静君;成守珍;严晓芬;朱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供应室临床带教对实习护生标准预防认知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实习护生标准进行预防知识培训,提高护生对标准预防的认识并应用于实际操作.方法 带教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标准预防知识问卷,在科室以标准预防知识为主的带教计划实施前后对20名在供应室实习护生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现状调查,比较带教计划实施前后实习护士对标准预防认知情况.结果 实施针对标准预防带教后,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明显增强(P<0.05),工作中能正确防护.结论 加强对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带教可以加强其自我防护意识,为将来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实施正确防护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谢淑霞;马宗晔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Orem自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行自控镇痛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行自控镇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镇痛指导,观察组30例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模式的支持-教育系统理论,帮助产妇及家属掌握疼痛知识及自控镇痛泵使用的自理技能,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对2组产妇术后6、24、36、48h的疼痛强度、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次数及手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在术后6、24、36、48h疼痛的评分降低(p<0.05),寻求医护人员次数减少(p<0.05),手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提前(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产妇行自控镇痛护理中,有利于减轻剖宫产后产妇的疼痛,从而提高产妇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朱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护理

    总结了95例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护理、症状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和必要的心理疏导可以控制AIDS及结核病的传播,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护士要积极做好职业防护.

    作者:倪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进展

    总结了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进展,包括手术方法、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曾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一种清洗全自动洗胃机的新方法

    洗胃机是急诊科使用频率较高的抢救设备之一,患者洗胃后通常采用清水和84消毒液清洗洗胃机.但由于有的患者胃内留存有大量的油脂性食物,经常出现管道不通畅甚至堵塞现象,不仅延误患者的洗胃时间,甚至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为此,本科尝试在每次洗胃后用洗洁精与碎鸡蛋壳的混合液清洗全自动洗胃机,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春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精神科护士职业性伤害与防护对策的研究

    回顾性总结了2007~2008年本院1371例住院精神病人发生冲动暴力行为的原因与护士防范职业性伤害的对策,原因包括强制住院、对住院环境陌生、精神症状所致、青壮年男性较暴躁等病人方面的因素,以及护患沟通障碍、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专科知识欠缺等护士方面的因素;防范对策有加强培训、领导重视、护士不断提高与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痛人接触的沟通技巧和病情观察能力等.认为加强预防措施,增强精神科护士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应急事件的防范预案及处理流程,可减少职业性伤害,降低职业风险,是保证护士职业安全的有效途径.

    作者:赵江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与护理

    总结了5例使用人造血管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时机;根据不同的人造血管类型选择适合的穿刺部位;采取间距式不定点穿刺法,执行严格的穿刺步骤;正确拔针及止血,穿刺失败的处理;日常护理和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感染和血栓的出现.认为正确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方法,针对血管情况进行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加以预防,可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何小花;文远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实施APN派班模式对护理病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实施APN护理派班模式对提高护理病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行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将24h工作时间以A、P、N三班来重组工作量,每班设护理组长1名,负责治疗、护理及护理病历质量的控制,比较APN派班模式实施前后护理病历书写缺陷情况.结果 实施APN护理派班模式后,护理病历缺陷减少,终末护理病历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APN护理派班模式的实施,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变护理病历为过程质量控制,对提高护理病历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群;洪菊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基护实验中量化态度目标的应用及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基护实验中量化态度目标对护生操作技能成绩及护生职业态度养成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本校2004级高职护理专业三年级护生2个自然班,共128人,实验班63人,对照班65人,实验班在基护实验课中应用态度目标量化表对其实验态度进行量化,其平均成绩占期末成绩的30%;对照班实验课按传统教学,期末成绩只由期末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构成.结果 实验班期末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从学生对态度目标量化的评价调查反映,其对护生职业态度的养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 基护实验中将态度目标量化,能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提高护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护生职业态度的养成.

    作者:叶玲;夏琼琼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轻音乐干预在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轻音乐在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拟行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音乐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5min后播放轻音乐,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手术护理.观察2组患者在术中血压、心率、呼吸、自述术中紧张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音乐组患者的收缩压和心率较对照组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中的轻音乐干预可缓解患者精神压力,平稳术中生命体征.

    作者:董淑琴;佐艳;张建峰;王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抢救的护理

    总结了36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24例出现呼吸衰竭时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呼吸衰竭的先兆症状;做到正确吸引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湿化、气管导管护理等呼吸道护理;合理应用与管理呼吸机;心理护理和适当的营养支持.认为对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在彻底清除毒物、正确合理应用解毒剂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救治,并从呼吸道、心理和营养等多方面进行精心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桂珍;徐南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全盆底悬吊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8例全盆底悬吊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宣教,做好心理护理、阴道、肠道准备以及合并症的观察与护理,给予术后饮食指导,加强会阴部护理,密切观察排尿及排便情况,出院后盆底功能的恢复指导.认为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杨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