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黄雪梅

关键词:剖宫产, 联合麻醉, 低血压, 护理
摘要:总结了102例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经验.原因有妊娠期母体血液动力学改变,腰硬联合麻醉后血液的重新分布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加强体位护理及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护理等.认为精心的护理是预防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低血压的重要措施.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轻音乐干预在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轻音乐在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拟行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音乐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5min后播放轻音乐,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手术护理.观察2组患者在术中血压、心率、呼吸、自述术中紧张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音乐组患者的收缩压和心率较对照组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中的轻音乐干预可缓解患者精神压力,平稳术中生命体征.

    作者:董淑琴;佐艳;张建峰;王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妇科肿瘤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2组,A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B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入院、出院时的抑郁和焦虑状况.结果 B组患者于入院时抑郁(SDS)自评标准分(Y)、焦虑(SAS)自评标准分(Y)高于出院时(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抑郁自评标准分和焦虑自评标准分在入院、出院时没有差别(p>0.05).结论 常规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状况,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黄达芬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运用PBL四步教学法进行心内科护理带教的体会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名,实验组采用PBL四步教学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采用出科前考核和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结果 实验组实习生的理论、操作及综合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100%同学认为PBL教学法能提高自学能力、护理操作水平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97.9%的同学认为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结论 在护理临床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护理实习生的自学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技巧,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深受护生们欢迎,可在临床护理带教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龚志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老年病房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及其防范

    总结了老年病房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志者自身因素、照护者因素、管理制度等,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如改善环境,加强对患者和照护者的管理等.认为应改善老年病房环境,加强对患者和照护者的管理,健全管理体系.

    作者:马秀君;刘哲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训练

    总结了早期康复训练对7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患肢功能恢复的作用,主要是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认为针对缺血性脑率中病人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韶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158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80例),仅时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依赖性、发病时需服降压药来控制血压的次数和需住院治疗来控制血压的次数.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依赖性较小(χ2=6.18,p<0.05),发病时需服降压药来控制血压的次数较少(χ2=15.58,p<0.0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发病时需住院治疗来控制血压次数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65,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依赖性,提高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自会;龚茵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实施APN派班模式对护理病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实施APN护理派班模式对提高护理病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行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将24h工作时间以A、P、N三班来重组工作量,每班设护理组长1名,负责治疗、护理及护理病历质量的控制,比较APN派班模式实施前后护理病历书写缺陷情况.结果 实施APN护理派班模式后,护理病历缺陷减少,终末护理病历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APN护理派班模式的实施,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变护理病历为过程质量控制,对提高护理病历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群;洪菊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介入治疗不同部位穿刺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介入治疗过程中不同部位穿刺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措施,包括穿刺前的备皮与清洁处理,穿刺后颈部、腹股沟、腕部桡动脉、右上腹部、腰背部五个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强调了预防穿刺点出血及血肿形成、感染、下肢静脉淤血或动脉供血不足及假性动脉瘤等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认为介入治疗术后对穿刺部位的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可以减少局部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洪珍;齐少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总结了1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心理反应的表现与原因,包括恐惧、焦虑、依赖和自卑心理;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消除恐惧心理,树立重生信心,减轻焦虑心理,克服自卑心理,回归社会角色等,认为精心、细致、真诚并伴随患者治疗全过程的心理护理调节了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不良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战胜自我,促使其积极重返社会,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作者:付满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肿瘤患者静脉采血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结了449例肿瘤化疗患者上肢静脉采血失败原因与护理对策,包括操作前未进行评估,找不到可穿刺的静脉,压脉带使用方法不正确,没有选择合适的穿刺方向、进针部位和角度等操作者因素,及患者精神因素和血管因素,认为操作前进行患者血管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穿刺部位,过硬的穿刺技术,以及患者的良好配合是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的保证.

    作者:夏开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供应室临床带教对实习护生标准预防认知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实习护生标准进行预防知识培训,提高护生对标准预防的认识并应用于实际操作.方法 带教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标准预防知识问卷,在科室以标准预防知识为主的带教计划实施前后对20名在供应室实习护生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现状调查,比较带教计划实施前后实习护士对标准预防认知情况.结果 实施针对标准预防带教后,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明显增强(P<0.05),工作中能正确防护.结论 加强对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带教可以加强其自我防护意识,为将来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实施正确防护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谢淑霞;马宗晔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2种蓝光照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2种不同的蓝光照射法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13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观察组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连续蓝光照射法,比较2组患儿退黄效果、每天胆红素下降幅度和疗程.结果 2组患儿退黄效果、每天胆红素下降幅度、疗程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满意.

    作者:丁爱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精神科护士职业性伤害与防护对策的研究

    回顾性总结了2007~2008年本院1371例住院精神病人发生冲动暴力行为的原因与护士防范职业性伤害的对策,原因包括强制住院、对住院环境陌生、精神症状所致、青壮年男性较暴躁等病人方面的因素,以及护患沟通障碍、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专科知识欠缺等护士方面的因素;防范对策有加强培训、领导重视、护士不断提高与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痛人接触的沟通技巧和病情观察能力等.认为加强预防措施,增强精神科护士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应急事件的防范预案及处理流程,可减少职业性伤害,降低职业风险,是保证护士职业安全的有效途径.

    作者:赵江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指穴按摩对减轻手背浅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指穴按摩用于减轻手背浅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312例住院期间进行静脉补液的患者分别采用2种方法进行手背浅静脉穿刺,一种是直接进行常规浅静脉穿刺,另一种是在指穴按摩后再进行常规浅静脉穿刺.观察比较2种方法下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疼痛情况.结果 指穴按摩能明显缓解手背浅静脉穿刺疼痛(p<0.05).结论 指穴按摩缓解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应玲;肖艳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对新护士护理病历书写实施质量管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新护士护理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探讨提高新护士书写水平的有效措施.方法 检查评价和比较新护士上岗1个月内和半年后书写的护理病历质量.结果 通过加强新护士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半年间新护士的书写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较半年前明显改善(P<0.05).但在专科特点记录和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欠缺、语句不通等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基层医院新护士大多毕业于市级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基础偏低、专业理论基础薄弱,应着重培养新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服务质量意识,加强新护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新护士的书写能力.

    作者:王爱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外固定支架矫治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护理

    总结了25例应用经足踝髓内棒固定自体髂骨移植Ilizarov外固定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合适体位、伤口护理、皮肤护理、术后功能锻炼、术后指导等,认为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掌握正确的延长方法,是假关节愈合成功的关键.

    作者:易银芝;谢鑑辉;董林;王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改进保留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代替一次性肛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 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灌肠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灌肠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飞跃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痔瘘术后中药熏洗坐浴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坐浴对痔瘘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痔瘘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并在征得知情同意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中药熏洗坐浴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比较2个疗程后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 痔瘘术后中药熏洗坐浴对肛门水肿、疼痛、渗液等症状有较好疗效,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桂花;严华;吴昌桂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社区离异妇女内心感受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离异妇女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以帮助其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的开放性问卷对48名社区离异妇女进行个体化的深入访谈,使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部分离异妇女表现出适应、自立、充实、乐观的正性情绪,而另一部分则表现出被遗忘、失落、烦闷、孤独、无助、压抑等负性情绪.结论 社区离异妇女的情绪复杂多样,离异妇女家属及社区人员应予以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其负性情绪的发生.

    作者:陈妙庄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老年干部病房护士分层次执行基础护理的效果

    目的 探讨护士分层次执行基础护理对提高老年干部病房的基础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比较在老年干部病房实施护士分层次执行基础护理前后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病人满意度以及护士每月受表扬的次数.结果 在老年干部病房实施护士分层次执行基础护理后,基础护理质量得分较实施前高(p<0.001),护士受表扬的次数较实施前多(p<0.05),病人满意度在实施前后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护士分层次执行基础护理的管理方法能提高老年干部病房的基础护理质量.

    作者:陈妙虹;林静君;成守珍;严晓芬;朱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