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惠兰
探索一种有效的护士管理办法,通过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由6个月或1年评定星级护士1次,实施星级护士管理,认为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满足对护理工作的需求.
作者:唐小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利百素凝胶治疗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输液外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局部涂擦利百素凝胶.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比较2组患者24h肿胀消退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x<'2>=8.80,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利百素凝胶涂擦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确切,且患者感觉舒适.
作者:谢凤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了158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相关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理疏导和交流、环境和体位的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的安全防范、并发症的观察和对策等.认为护士的认真配合、密切观察、有效的心理疏通,对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检查的成功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蔡素琴;廖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80例头颈肿瘤切除后即刻显微修复重建术后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后出现的心理问题、伤口观察、呼吸道管理、饮食营养等同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认为积极准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使显微外科手术顺利进行,提高皮瓣成活率,保证了患者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
作者:欧阳彩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27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术中护理配合.认为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熟练默契的配合,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手术体位的正确放置,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保证术中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郑荣;郭爱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27例接受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认为做好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护理,是确保患者安全、顺利接受治疗的重要措施.
作者:孟兆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74例7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包括呼吸机的选择及参敷设置,呼吸道的管理,脱机、拔管前后的护理,拔管后的护理以及营养支持,认为术后做好机械通气期间、撒机前后及拔除气管插管后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黄胜;李向阳;陈京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优越性.方法 将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的2组患者进行效果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时间、伤口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置管时间、伤口恢复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并发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良后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创伤小、效果可靠且治疗护理简便.
作者:邓冬梅;张根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7例医务人员(含清洁工)HIV职业暴露及暴露后追踪情况,探讨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及暴露后的预防措施,包括暴露发生的经过、人员分布、年龄层次、暴露方式、暴露级别及处理措施、追踪结果等,认为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都能按正确的程序进行局部处理,并及时报告,定期随访,但全面防护意识不强,应重视医疗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医院防护基础建设.
作者:李尚兰;李琼一;艾湘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缓解期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家庭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同步针对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结果 家庭护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在躯体、心理、情绪及总体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
作者:李介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67例上肢浅静脉化疗发生渗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在距离肿胀1cm处局部环形封闭.然后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封闭方法同对照组,然后用南天仙子湿敷药物渗漏部位,对比2组疗效.结果 1d、3d、5d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南天仙子湿敷化疗药物渗漏疗效优于硫酸镁湿敷.
作者:胡凌;彭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不同届护生对照试验,对照组87人按传统方法带教,实验组94人按教学路径带教,将2组带教质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理论、操作、综合素质、带教满意度、带教管理质量诸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临床教学路径在提高带教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印爱珍;石绍南;李昃;尹娟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利福平治疗鼻咽癌Ⅱ、Ⅲ度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82例Ⅱ、Ⅲ度放射性皮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应用利福平外敷,对照组用金因肽喷雾,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应用利福平治疗Ⅱ、Ⅲ度放射性皮炎可防止感染,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易谢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18例嗅沟脑膜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血糖监测、健康指导,术后严密现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发症的护理等,认为全面的术前、术后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艾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健康教育对中年教师高脂血症效果的现察.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2005年3所中学80名体检中发现高脂血症的中年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高脂血症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掌握的相关知识、自我保健能力、疾病防治知识、不良生活方式及血脂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中年教师高脂血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不良生活方式较健康教育后改善,血脂水平低于健康教育前,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地控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中年教师高脂血症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彭玉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促进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效果.方法 2003年6月~2006年6月应用护理程序于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为观察组,2001年6月~2003年5月用传统方法于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护理质量检查评分结果和病人、医生对术前准备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人满意度分别为68.33%、95.83%;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医生满意率分别为72.50%、94.16%,护理质量检查评分为(74.24±3.50),(83.64±2.6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绪论护理程序应用到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质量管理中,可促进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并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李捷玲;马雨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总结1626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体会,包括环境、物品准备、检查前保暖、心理护理、合理哺喂、检查中护理,检查后监测生命体征,随诊指导等,认为对早产低体重儿进行及时积极的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控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进展,降低儿童盲症.
作者:唐晓荣;王平;陶利娟;田密;张金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不孕症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探索提高不孕症患者自我效能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35例不孕症患者进行测定.结果:135例不孕症患者自我效能感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和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孕症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密切相关,增加社会支持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的增强也能够提高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
作者:闵丽华;漆平;晋云花;杨红;白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高压氧和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出血后脑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18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90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加随意自我锻炼;治疗组92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高压氧治疗及早期康复训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62.2%(p<0.05).结论 高压氧及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出血后脑功能障碍有显著效果.
作者:廖莲凤;朱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组循环健康教育在缓解乳腺癌患者焦虑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06年9月~2007年10月经针吸活检或脱落细胞学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70例,均采取分组循环健康教育,通过评估将处于相同治疗阶段的患者分在同一组别,分别进行术前、术后、化疗、放疗及出院指导,循环进行,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焦虑程度与入院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对比,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满意度和知晓率的评估.结果 通过分组循环健康教育处于高度焦虑的患者明显减少(p<0.05),且满意度与知晓率均>97%.结论 分组循环健康教育使支持--教育模式在临床中得以有效实施,使处于高度焦虑的患者明显减少,且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知晓率,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治疗,提高了自我护理的能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严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