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间接检眼镜眼底成像技术下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

谢婉花;项道满;李洁明

关键词:间接检眼镜,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双目间接检眼镜眼底成像技术下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检查前后管理.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07年8月30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利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眼底成像技术对250例早产儿进行ROP检查的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查顺利进行,23例诊断ROP(9.2%).检查后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ROP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于利用间接检眼镜眼底成像技术进行ROP检杏的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唤醒试验

    目的:探查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儿童脊柱手术中唤醒试验的效果.方法:选择脊柱侧弯患儿16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观察两组麻醉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各时点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唤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脊柱手术的唤醒试验中可安全使用.

    作者:生铧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附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超声检查对胎盘早剥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67例胎盘早剥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7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为其重要诱因,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持续性下腹痛、血性羊水、胎心率异常或消失.胎盘早剥产前诊断率为67.16%,B超检出率为60.94%,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5.82%,围产儿死亡率为14.29%,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及DIC发生率分别为28.36%、16.42%和7.46%.其中Ⅱ、Ⅲ度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表现、产前诊断率、母儿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Ⅰ度胎盘早剥,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胎盘早剥患者中B超对前、侧壁胎盘与后壁胎盘的产前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应结合诱因、临床表现以及B超等辅助检查全面考虑,尽早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理.

    作者:胡艳;张静媛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现代生殖免疫学认为妊娠是一种成功的半同种移植现象,正常妊娠取决于母胎免疫系统间精确的动态平衡[1],鉴于机体对外来异体抗原具有排斥反应和保护反应,这两种反应之间的平衡状态决定了外来异体抗原是否被排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妇女特有的疾病,也是造成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佟真洁;杨海澜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硬膜外阻滞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观察组14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于宫口开大3 cm时行硬膜外麻醉,首剂注入0.2%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m/mL)8 ml,之后接装有0.2%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2μm/mL)的自控镇痛泵(PCA),4 ml/h;对照组随机抽取同期未使用镇痛药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140例.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间VAS疼痛分级差异明显,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且催产素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可缩短第一产程,不影响母婴结局.

    作者:肖冰;樊秦娥;牛世坤;张桂云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广西母婴安全工程对孕产妇死亡的影响评价

    目的:了解1998~2006年广西孕产妇死亡的特点与变化趋势,探讨进一步降低广西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广西监测地区孕产妇死亡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死亡孕产妇的一般背景特征、孕产保健服务利用、死亡原因等情况,并采用多分类无序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孕产妇死亡地点的危险因素.结果:1999~2006年广西监测地区MMR从54.07/10万下降到28.92/10万,从1998~2006年居住在山区的、文盲、年人均收入少于1 000元的、没有做过产前检查的死亡孕产妇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死亡孕产妇中由家庭接生员接生的、在家中分娩的、在家中死亡的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孕产妇死亡的前二位死因是产科出血和羊水栓塞,产科出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多因素分析说明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状况差、居住在山区、少数民族、产前检查次数较少的孕产妇和经产妇死在家中的可能性大(P<0.05).结论:广西母婴安全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并减少了孕产妇死亡.进一步减少孕产妇死亡的政策干预重点人群应是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状况差、居住在山区、少数民族、产前检查次数较少的孕产妇和经产妇.

    作者:黎健;姚慧;陈荔丽;陈树珍;赵耐青;钱序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2005~2007年长春地区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目的:通过对2005~2007年长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主要死亡原因、缺陷类型顺位及构成比的分析,探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2007年长春地区医疗单位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长春地区总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0.11/万,其中城市为119.74/万,农村为57.41/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P<0.01);唇裂畸形发生率高,神经管畸形位于第2位;男性与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母年龄≥35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结论:监测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环境因素在出生缺陷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韩英林;关玉伟;王苏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VEGF可溶性受体sFlt-1在复发性流产的作用研究进展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近代生殖医学研究表明,RSA除常见染色体异常、生殖道畸形、内分泌异常、感染因素外,近1/2的复发性流产病例的病因不明,疗效不明显,使RSA成为临床上难治性不育的原因.如何搞好原因不明RSA的研究和防治,己成为目前生殖医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庞丽红;孙燕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149例小儿及青春期妇产科疾病住院患者临床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开放程度增加,各种小儿及青春期妇产科疾病比例发生变化.现对1998年9月~2008年9月收住院的149例<19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小儿及青春期妇产科疾病构成,提高医务人员对小儿及青春期妇产科疾病的重视,做好预防保健治疗工作.

    作者:张弘;杨东梅;甄学慧;蒋惠竹;刘丽平;谭庆华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希罗达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希罗达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希罗达单药治疗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每天用药2 500 mg/m2,早晚两次餐后口服,连用14天,间隔7天,21天为1周期.结果:52例均治疗1周期以上,总有效率(CR+PR)为23.1%(12/52),临床获益率(CR+PR+SD>6个月)为26.9%(14/52),疾病控制率(CR+PR+SD)为69.2%(36/52).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手足综合征(HFS),发生率为38.5%(20/52),程度均为Ⅰ~Ⅱ度,无Ⅲ度HFS发生.结论:希罗达对经含蒽环类和(或)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仍有较好疗效,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且可口服.

    作者:秦少波;韩力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吉林省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近5年来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死亡变化,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吉林省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来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前5位死因主要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及其他新生儿疾病.结论: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就要从根本上提高民众的医疗卫生知识,提高基层妇幼保健普及率,做到及早发现儿童患病,及早就医,才能大限度地降低吉林省儿童死亡率.

    作者:刘虹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枣庄市2 337名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研究

    目的:了解枣庄市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到枣庄市已婚育龄妇女2005年4月~2007年5月进行生殖健康检查的资料.有关数据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3.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对象生殖道感染(RTI)患病率较高:2 312名已婚育龄妇女中,965名患有1种或多种RTI,为41.7%.其中,患1种生殖道感染者占80.3%,患2种及以上生殖道感染者占19.3%.以慢性宫颈炎和阴道炎为主,分别占25.5%和24.4%.结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为降低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应对易患人群进行普查和干预.

    作者:刘桂梅;王晓莉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子痫前期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雌孕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雌二醇和孕激素水平与免疫功能变化在子痫前期患者发病中作用.方法:选取26例子痫前期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ELISA)测定其血清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浓度;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雌二醇和孕激素的水平;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妇女16例和12例非妊娠健康妇女检测上述各项指标作为对照.结果:①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CD3+细胞和CD4+细胞的百分率以及CD4+/CD8+的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5);②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IFN-γ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和正常育龄妇女(P<0.05),而IL-4显著减少;③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雌二醇与孕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妇女.结论:子痫前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这些免疫参数的改变与雌二醇与孕激素水平的降低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雌二醇与孕激素可能是涮控妊娠妇女免疫功能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曹卫平;钱秋菊;温坚;林萍;陈廷美;汪科换;施彩琴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及频谱多普勒形态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乳腺癌及57例乳腺良性肿块的CDE及频谱多普勒形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CDE检测结果:乳腺癌81.11%可探及穿入性动脉血流,内多呈血管网或血管树;良性肿块73.68%血流信号呈星点状或短线状,多位于周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收缩期频谱多普勒形态特征:乳腺癌66.67%峰值前移,78.43%上升支及下降支陡直;良性肿块64.00%峰值居中,64.00%上升支及下降支斜平.舒张期频谱多普勒形态特征:乳腺癌86.27%舒张末期无血流或反向血流,良性肿块70.00%舒张末期同向血流.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E及频谱多普勒形态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娟;左晓文;张桂芬;于敦祥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达克宁、维阴康联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常见的外阴和阴道炎症之一,易复发,由不同酵母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发生于育龄妇女,由于外阴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据文献报道,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有1次VVC感染史,约5%患者反复发作.

    作者:张爱臣;冷维春;刘俊宝;王宜;仲颖;郑华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为普及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和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7月完成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68例.手术方式为肿瘤区段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综合治疗.结果:68例患者至今存活,随访时间4~42个月,仅5例局部复发.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疗效满意,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赵郁;邰智慧;赵建红;李明;徐卫国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替勃龙与尼尔雌醇治疗绝经后更年期症状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替勃龙(2.5 mg/片)和尼尔雌醇(2 mg/片)治疗绝经后妇女更年期症状的疗效及其对脂代谢、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和乳腺的影响.方法:将87例更年期患者随机分为替勃龙组(2.5 mg/次,1次/日)和尼尔雌醇组(2次、mg/次,1次/2周)治疗6个月,记录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B超监测乳腺及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①两组方面在缓解潮热、盗汗、心悸、失眠、尿频及阴道干涩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缓解腰背痛、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抑郁等精神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治疗前后TG、LDL、E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DL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③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和乳腺体层厚度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勃龙和尼尔雌醇治疗6个月均能有效改善女性绝经后更年期症状,对脂代谢和雌激素水平无不良影响,亦未显示对子宫内膜和乳腺产生不良影响.替勃龙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尼尔雌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作者:饶梅冬;严丽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经阴道超声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孕期妇女有停经史,尿HCG阳性或弱阳性者行经阴超声检查.结果:70例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的患者中,5例为卵巢黄体破裂,1例为间质部妊娠,余64例均为输卵管妊娠,符合率91.4%.结论: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巾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雯;李黎明;卢洪涛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周口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健康状况研究

    目的:探讨周口市45~60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健康状况.方法:选择周口市2008年2月~2009年2月45~60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300例,参考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周口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健康状况调查表>逐个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0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月经正常67例(22.33%),月经紊乱135例(45.00%),自然绝经92例(30.67%),人工绝经(子宫切除)6例(2.00%),平均绝经年龄48.6岁.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的发生几率明显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乳腺增生这几种疾病的发生几率明显升高,但经统计学分析.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断加重,经统计学分析,51~55岁年龄组和56~60岁年龄组的更年期症状较45~50岁年龄组妇女的症状明显加重,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应进行医疗干预,严重的可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只是生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更为重要的是广泛群体宣教,提高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自动减压,调节心理平衡,特别是可以把文化水平低的高发人群作为重点的对象,积极提高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水平.

    作者:宋玉霞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不同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临床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温州市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且自愿接受筛查的妇女随机分成HPV-DNA组、TCT'组和HPV+TCT组,每组310例,分别进行高危型HPV杂交捕获法二代检查(HC2)、TCT及两种同时检查,3组阳性病理均在阴道镜下定位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比较3组阳性病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的阳性符合率.结果:HPV-DNA组检出阳性49例,占15.8%;病理检查阳性29例,阳性符合率59.2%.TCT组检出阳性38例,占12.3%;病理枪查阳性26例,阳性符合率68.4%.HPV+TCT组同时检出阳性18例,占5.8%;病理检查阳性17例,阳性符合率94.4%.结论:HPV-DNA联合TCT与病理检查的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其中单项检查与病理检查的阳性符合率,其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准确率高、漏诊率低.

    作者:张晓春;张晓群 刊期: 2009年第33期

  • 身心疗法对女性经期影响的研究

    女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其身体的形态、机能已趋于成熟,由于生理机能差异,经期的生理、心理反应也各异.经期是一种周期性的生理现象,如何让女生有效地克服经期反应,适应学习与锻炼,是体育卫生一个重要课题[1].该文从生理学、心理学、体育卫生学、体育解剖学角度研究体育保健疗法对女性生理的影响.

    作者:周振国;邹娜;张兴东 刊期: 2009年第33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