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手指再造术后动脉顽固性痉挛的护理

陆晓萍;蒋国栋;申海斌;张丽琴

关键词:游离足趾, 手指再造术, 动脉痉挛, 护理
摘要:本院于2007年5月17日对1例左示中指冲压伤,末节部分缺损的患者进行游离双足第二趾再造左示中指术,术后出现动脉顽固性痉挛.经对症治疗,精心护理,再造指血运循环良好,手指成活出院.现报道如下……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技术的改进

    目的 为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5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头低臀高侧卧位,使用无茵生理盐水作为灌肠液,一次性输液管代替橡胶管,吸痰管代替肛管,插入深度延长至30~50cm;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通肥皂水灌肠法清洁肠道.结果 观察组灌肠后的灌肠次数、每次灌肠量、有便意的时间、腹痛情况、术中效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洁灌肠时采用头低臀高侧卧位和增加导管的插入深度,可以提高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顾祖文;陆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结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的护理体会.包括重点做好在预防感染、防止导管脱落与移位等方面的精心护理.认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PICC可确保住院期间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强化干预对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应激反应和焦虑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干预对胆囊切除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前应激反应和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5月~2007年3月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术前11日均给予常规术前指导,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术前指导外,再给予强化指导,比较2组患者术前晚上睡眠时间长短、焦虑程度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糖水平.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术前晚上睡眠时间和焦虑程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组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强化干预可明显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对手术的应激反应.

    作者:范翠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病人服的改良与应用

    病人服是病人的外在标志,与病人的种种不便及繁多的治疗护理相比,就显得过于简单呆板而缺乏与各项医疗操作相匹配的灵活性与功能性,常导致病人和医务人员的不便与尴尬.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1],我们在促使病人生理疾病康复的同时,更应注重其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整[2],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应尽量避免过多暴露病人身体,尊重其隐私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作者:石艳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护士长要做到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强化管理

    从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强化管理等3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提出更新观念要引入现代化护理管理新理论、树立人性化星级护理服务新理论、拓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内涵;提升素质要着重提升思想、业务和心理素质;强化管理要注重在科学管理、运用管理艺术和率先垂范.

    作者:龚红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截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实施和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截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实施和效果.方法 将142例截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根据手术后天数和康复疗效进行比较,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住院日期明显缩短,p<0.05;康复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截瘫患者的早期康复中起关键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应该积极应用.

    作者:王卫星;谭晓菊;王金文;蒋河清;刘亚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联合瓣膜病变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结75例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包括呼吸、循环系统的护理、引流管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认为做好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手术后护理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促进康复.

    作者:范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急诊抢救与护理

    总结了20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急救护理措施.包括反复洗胃,正确使用镇静止痉药物和解毒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血液净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措施.认为毒鼠强中毒宜采取综合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抽搐和尽快地排除毒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熊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数字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

    总结了512例数字化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 及意义.包括造影前的准备、造影中的配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以及造影后的护理.认为在进行造影过程中,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配合尤其重要;全面的护理观察是保证数字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安全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敏;李玉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2种补钾方法对治疗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比较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2种补钾方法 的效果.方法 将84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补钾及普通静脉补钾,实验组给予微泵持续静脉补钾.结果 实验组血清钾1~2d恢复正常,无高血钾症状,无心律失常.对照组血清钾4~7d恢复正常(p<0.01).结论 使用微泵持续补钾,患者血清钾浓度缓慢而持续上升,并稳定在正常水平,避免高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东健;罗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一次性引流袋改制一次性灌肠器的制作与应用

    妇科病人手术前一般须常规清洁肠道,而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临床上常用也是有效的清洁肠道措施.以前我科护理人员曾用一次性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管来制作灌肠器并应用于临床多年,但该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插管不易和流速较慢、清洁肠道不彻底等缺点,后来本院引进的一次性灌肠袋虽然克服了上述缺点,但成本上升,每人次增加成本6元,而我科灌肠器用量较大,故未能广泛使用.

    作者:覃曼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产后家庭访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后家庭访视对产妇及婴儿的影响.方法 将388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00例)在产妇出院后第3天,产后第10~14天,产后第28天对产妇及婴儿进行3次产后访视.对照组(188例)仅在产妇出院后第3天进行1次产后访视.结果 实验组母婴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婴儿进奶量及体重的增加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产后访视有利于降低母婴患病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

    作者:彭年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体会

    总结15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等.认为做好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光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甲状腺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780例需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简单的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分别于入院时和手术前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对比2组患者焦虑、血压、心率、术后头痛等指标差异.结果 2组患者焦虑、手术中血压、血率变化、术后头痛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性起到积极的作用,减轻术前焦虑、减少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

    作者:吕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常见并发症之一,Virchow 1856年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淤滞、血管内膜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有所增加、尤其是手术后发病率很高,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引发肺栓塞死亡是其主要原因[2].

    作者:孙福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骨科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安全管理

    总结25008人次骨科患者外出检查时的安全管理对策.包括注重陪同检查人员素质培训,合理选择和使用运输工具,及时启动陪同检查程序,抓好核心制度的落实,动态掌握病情变化,准确搬运与救治.认为加强骨科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安全管理,可有效地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是确保骨科患者安全的关键.

    作者:彭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探讨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吞咽障碍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5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31例)和晚期康复组(28例).早期康复组是指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d开始予以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d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早期进行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有较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唐颖;石跃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护理

    总结984例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护程.主要包括转运前准备,转运中护理,转运后护理等.认为配备有专业素质高的新生儿专科医生护士,转运前的病情稳定及转运中的密切监护,是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月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围手术期全麻患者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全麻开腹手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生协会麻醉评估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测定麻醉开始时、麻醉后30min、60min、90min、120min、手术结束时的肛温值,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中体温未降低,对照组体温下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使术后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增多,术中监测体温,实施患者保温措施,维持术中体温的恒定,能有效地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汤寿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指导术后康复训练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使用SPSS1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作者:兰艳平;胡群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