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焕峰;韩红燕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实施糖尿病知识、技能的教育,对应用胰岛素、并发症防治、自我血糖监测、饮食、运动指导教育.结果 随访100名糖尿病患者,教育后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明显提高(p<0.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对糖尿病控制率.
作者:曾美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全麻开腹手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生协会麻醉评估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测定麻醉开始时、麻醉后30min、60min、90min、120min、手术结束时的肛温值,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中体温未降低,对照组体温下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使术后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增多,术中监测体温,实施患者保温措施,维持术中体温的恒定,能有效地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汤寿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从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强化管理等3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提出更新观念要引入现代化护理管理新理论、树立人性化星级护理服务新理论、拓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内涵;提升素质要着重提升思想、业务和心理素质;强化管理要注重在科学管理、运用管理艺术和率先垂范.
作者:龚红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腹部手术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的问题与需求,提高镇痛效果和护理质量.方法 对105例腹部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记录其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它常见问题与需求.结果 97%的患者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腹部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其次是腹胀、嗜睡.结论 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有关自控镇痛泵知识的再培训,在自控镇痛泵应用前对患者进行正确宣教;在自控镇痛泵应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自控镇痛泵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慧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妇科病人手术前一般须常规清洁肠道,而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临床上常用也是有效的清洁肠道措施.以前我科护理人员曾用一次性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管来制作灌肠器并应用于临床多年,但该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插管不易和流速较慢、清洁肠道不彻底等缺点,后来本院引进的一次性灌肠袋虽然克服了上述缺点,但成本上升,每人次增加成本6元,而我科灌肠器用量较大,故未能广泛使用.
作者:覃曼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产后家庭访视对产妇及婴儿的影响.方法 将388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00例)在产妇出院后第3天,产后第10~14天,产后第28天对产妇及婴儿进行3次产后访视.对照组(188例)仅在产妇出院后第3天进行1次产后访视.结果 实验组母婴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婴儿进奶量及体重的增加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产后访视有利于降低母婴患病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
作者:彭年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将中心静脉压模拟测量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法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通过演示,将操作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且通过学生动手,进行讨论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巩固知识.课后运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教学质量反馈.结果 从学生的反馈调查和考核成绩来看,中心静脉压模拟测量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操作合格率达96.9%,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合格率达97.9%.结论 中心静脉压模拟测量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林青;张玉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49例,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在入院时及6个月时,对2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linical nerve function limitation score,CNS)、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定进行比较.结果 6个月时2组CNS及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定结果 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雪红;吕瑜莲;王艳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指导术后康复训练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使用SPSS1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作者:兰艳平;胡群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90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护理体会.其原因包括摄入的食物中含钠较低、机体排钠增多、稀释性低钠血症等.认为及时动态监测肝功能及电解质变化、进行饮食指导,补充高渗氯化钠溶液,及时纠正低血钠,对提高重症肝炎的治愈好转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彩丽;王翠玉;周莹;陈瑾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75例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包括呼吸、循环系统的护理、引流管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认为做好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手术后护理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促进康复.
作者:范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1例高血钾导致心跳呼吸停止病人的抢救和护理经过.抢救护理措施包括:住确评估、准确给药、血液透析以及机械通气、生活及心理护理等.认为准确评估病情,黄金时段内进行心肺脑复苏,加上有效的治疗措施及精心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毛艳君;陈月媚;黄艺仪;刘向群;黄婉兰;岑美珠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足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组患者情绪变化,同时观察皮肤皲裂、麻木感、疼痛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足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但对照组干预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干预组干预后足部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血糖控制,改善足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卢宜芳;余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Ⅱ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影响程度.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24例Ⅱ型糖尿病反复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比较进行调查评定.结果 124例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
作者:白焕峰;韩红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疼痛是近年来非常受重视地临床体征,疼痛治疗的恰当性和普及性是临床上常被探讨的问题⑴.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而日益受到重视.在对疼痛的控制过程中,疼痛的评估是第一重要环节,只有主动、客观和持续地评估疼痛,才能采取正确合适的控制措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⑵.
作者:唐珂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导尿是一种基本的诊疗手段之一,广大医护人员通过临床实践对导尿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改进,如在导尿管的改良、导尿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相关问题已引起广大护理同仁及有关学科的重视.
作者:李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2种补钾方法 的效果.方法 将84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补钾及普通静脉补钾,实验组给予微泵持续静脉补钾.结果 实验组血清钾1~2d恢复正常,无高血钾症状,无心律失常.对照组血清钾4~7d恢复正常(p<0.01).结论 使用微泵持续补钾,患者血清钾浓度缓慢而持续上升,并稳定在正常水平,避免高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东健;罗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截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实施和效果.方法 将142例截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根据手术后天数和康复疗效进行比较,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住院日期明显缩短,p<0.05;康复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截瘫患者的早期康复中起关键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应该积极应用.
作者:王卫星;谭晓菊;王金文;蒋河清;刘亚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本院于2007年5月17日对1例左示中指冲压伤,末节部分缺损的患者进行游离双足第二趾再造左示中指术,术后出现动脉顽固性痉挛.经对症治疗,精心护理,再造指血运循环良好,手指成活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晓萍;蒋国栋;申海斌;张丽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总结了512例数字化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 及意义.包括造影前的准备、造影中的配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以及造影后的护理.认为在进行造影过程中,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配合尤其重要;全面的护理观察是保证数字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安全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敏;李玉美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