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辛荑;杨柳;高淑霞;梁松青;吴立平;陈研
目的:分析金双歧治疗单纯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门诊符合单纯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例分两组,两组均停用抗生素,治疗组给口服金双歧片,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随诊并分析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显效率χ2=13.24,P<0.001,总有效率χ2=8.62,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金双歧能有效治疗婴幼儿单纯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可尽早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
作者:孟战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PC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足月妊娠.ASAⅠ~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PCA泵注入0.125%布比卡因+0.001 6%芬太尼,锁定时间15 min.B组为对照组,分娩过程未用任何镇痛措施.结果: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与B组同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产妇的产程,剖宫产率,尿潴留发生率,出血量等比较无差异.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和出生后5 min的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选择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采用自控方法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作者:李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宫腔镜在复发性流产和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A组)以及257例异常子宫出血者(B组)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其宫腔情况,对宫腔异常者,在宫腔镜下进行矫治,追踪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A组19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镜检查正常宫腔80例(40.40%),异常宫腔118例(59.60%),其中主要病变类型包括子宫纵隔48例,宫腔粘连32例等;B组257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正常宫腔62例(24.12%),异常宫腔195例(75.88%),其中主要病变类型包括子宫内膜肥厚49例,子宫内膜炎46例,子宫内膜息肉4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2例.两组患者宫腔镜下的宫腔病变类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病人共随访到104例,其中正常宫腔17例,足月分娩4例(23.53%);异常宫腔87例,行矫正手术后,足月妊娠分娩45例(51.72%),足月分娩率明显提高.结论:宫腔镜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诊断宫腔病变的检查方法,有助于明确复发性流产和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对宫腔异常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在宫腔镜下进行矫治后,可以明显提高足月分娩率.
作者:邢卫杰;于丛一;李予;冯淑英;陈勍;梁玉萍;罗启东;张清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IUD)术前应用药物软化、松弛宫颈的作用.方法:将124例绝经半年以上的妇女分为4组,每组31人.甲、乙、丙3组分别口服尼尔雌醇、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序贯,丁组不服任何药物.结果:甲、乙、丙3组由于宫颈软化和松弛,术中扩张顺利,而丁组宫颈未被软化,故扩张困难.宫颈扩张顺利组取器困难和取器失败发生率分别为22.55%和0;而宫颈扩张困难组则分别为100.0%和59.09%,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为绝经后妇女取IUD时术前口服尼尔雌醇、米索前列醇等药物,可软化、松弛宫颈,使手术容易操作,从而减轻受术者痛苦,提高取IUD成功率.
作者:张文君;朱玉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和听力障碍发病情况及早期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NICU中高危新生儿病情稳定时进行初筛,未通过者1~2月后作第2次复查,仍未通过者分别于3~6月龄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仍未通过者考虑可能存在听力障碍,进行早期干预,生后12~18个月进行评估患儿语言、智力等发育程度,并与同年龄段的正常发育儿童相比较,仍存在听力障碍的患儿进行远期干预.结果:随机筛查519例高危儿,初检结果未通过168例,阳性率为32.36%,复检168例,复检率100%,复检阳性53例,3~6月龄时作ABR检查,可疑听力障碍38例,生后12~18个月与该年龄段正常发育的儿童进行评估,发现18例病人听力障碍得到了早期发现和治疗,而有20例病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结论:NICU中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应该常规进行听力筛查,DPOAE结合ABR是一种较好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发现有可疑听力障碍的高危儿应该进行早期干预,以减轻患者及家庭社会的经济心理负担.
作者:徐乃军;刘英;周文莉;刘洪权;杨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出院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58例)和对照组(n=44例),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施加任何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6个月内患病、住院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6个月内患病、再住院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体重增加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早产儿患病和再住院率,并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刘月梅;王建英;胡秀丽;王书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母亲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HBV)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婴儿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阳转率(抗-HBs)和保护率①作为评价指标,比较母婴均使用HBIG的母婴联合组(78例)和仅婴儿使用HBIG的单纯组(31例)的差异.结果: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母婴联合组婴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6.4%,保护率为92.9%,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9.2%;单纯组则分别为3.2%、96.4%和83.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婴儿的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1=0.46、P2=0.12),保护率的差异也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亲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HBV的垂直传播效果不大.
作者:吕海英;周海;赵婉莹;张瑞红;陈建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CINⅡ~Ⅲ患者LEEP治疗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10月间因CINⅡ~Ⅲ行LEEP手术后计划妊娠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妊娠结局.结果:12例计划妊娠的患者LEEP手术后至妊娠前随访2~36月,中位随访时间10月,均足月分娩,产前发现合并症5例(1例中央型前置胎盘,2例胎膜早破,1例臀位,1例先兆早产).12例中1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1例为中央型前置胎盘,1例为初产臀位,1例为高龄初产、珍贵儿,其余7例均非产科因素),2例阴道产,无急产及产程停滞.产后均无并发症.产后随访0~48月,中位随访时间12月,其中1例在产后1年复发,病变无升级.结论:LEEP对于CINⅡ~Ⅲ患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但需长期随访.
作者:毕蕙;李克敏;廉玉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在超声监视妇产科手术仪引导下放置宫内节育器239例(试验组),与传统方法下放置宫内节育器307例(对照组)进行对比,术后1、3、6、12月定期妇科及B超随访;记录受试对象病史、术时和术后情况;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生命表方法统计结果并行显著性检验.结果:①两组IUD带器妊娠、疼痛和其他原因与放置IUD有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②试验组的脱落率、出血和出血同时伴腹痛的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试验组月经紊乱和腹痛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放置宫内节育器可以减少并发症和副反应,值得在计生门诊手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熊桂荣;张云珍;尹华;周立晓;郑洁华;胡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及产生原因,以期通过改良手术方式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对1996年3月~2005年8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再次行剖宫产术病例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腹腔粘连情况.结果:新式剖宫产术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发生腹腔粘连者分别34例和70例,发生率分别为94.4%和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组中腹壁及腹腔广泛粘连发生率较高,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0.01).而轻度粘连在两组中的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腹腔粘连及粘连程度与术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并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后的腹腔粘连发生率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高,并且程度较为严重.
作者:郑卫红;夏影丽;武卉;鲁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早期治疗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从2002年起在本院进行规范治疗的32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进行随访观察,满2岁时评价其体格发育和发育商(智力)水平.结果:发现治疗越早,预后越好,患儿2岁时的智力(发育商)、身长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尽力做到早期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钊;高瑛瑛;王素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脑脊液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腰麻阻滞平面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女性病人,分为非妊娠组、早期妊娠组和足月妊娠组,每组30例,测定脑脊液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以及0.5%布比卡因2 ml腰麻时的麻醉阻滞平面.结果:足月妊娠组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减少(P<0.05).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依次为:非妊娠组>早期妊娠组>足月妊娠组(P<0.01).足月妊娠组的麻醉平面T1和T2均比非妊娠组和早期妊娠组高(P<0.05).足月妊娠组的麻醉平面全部能满足手术要求.结论:不能单用脑脊液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下降以及脑脊液密度下降来解释足月妊娠剖宫产手术腰麻时麻醉平面的升高现象,可能与许多综合因素有关.
作者:李太富;王莹雪;黄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张春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造成的一种激素依赖性病变.
作者:潘丽;郑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依据,探讨影响宫颈环扎术成功因素.方法:对2000年11月~2005年3月我院行宫颈环扎术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与早产、流产、胎膜早破及感染无明显关系.术后感染、手术时宫颈长度及手术时间对妊娠结局有明显影响.结论:宫颈环扎孕周、缝合时宫颈长度与孕周延长有明显关系.
作者:赵友萍;周琦;吴连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偶联测定法分别检测122例窒息新生儿及20例健康对照组24 h内血清CPK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窒息组血清CPK均高于对照组(P<0.01);42例窒息儿并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其CPK值明显高于其它未并发HIE的窒息新生儿(P<0.01).其中16例并发中-重度HIE,26例并发轻度HIE,并发中-重度HIE的CPK值明显高于并发轻度HIE的窒息儿(P<0.01);39例窒息新生儿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并发MODS的窒息新生儿的血清CK明显高于未并发MODS的窒息新生儿.结论:测定围产窒息新生儿的血清CPK有助于预测窒息新生儿并发HIE及MODS的可能性,有助于HIE的临床分度.
作者:冯金环;刘红勤;李平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18例妊娠期糖尿病中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0例﹑未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88例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糖化红蛋白显著高于未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P<0.01),且糖化血红蛋白越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越高(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与血中糖基化血红蛋白增高有关.
作者:王双连;高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围产儿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对129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发生的早产其围产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显著,孕周>34周者其围产儿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存活率明显增加.因臀位、早产(流产)史、阴道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等胎膜早破导致早产者分别占14.7%、13.2%、12.4%、9.3%、6.9%,不明原因者所占比例高为29.5%.结论:加强对上述高危妊娠者的监测和管理可降低早产发生率.
作者:王凌芸;苏君;朱志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婴儿睡眠不安的发生率,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婴儿睡眠不安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400名婴儿睡眠不安及其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调查问卷为《婴儿环境、行为调查问卷》,包括围产因素、父母亲职业、文化、年龄、喂养方式、家庭环境、亲子交流项目、婴儿行为及父母亲 SCL-90(自评症状量表90项).结果:婴儿睡眠不安的发生率为31.25%(125/400);城、乡婴儿睡眠不安发生率分别为36.50%(73 /200)和26.00%(52/200).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婴儿睡眠不安与父母亲子交流程度、父母年龄、母亲职业、母亲孕期精神创伤、喂养方式、父亲睡眠障碍和嗜酒有关.结论:减少母亲孕期精神创伤,增进亲子交流,减少婴儿生活环境中的紧张因素,指导家长提供适当的抚育方式,对减少婴儿睡眠不安的发生、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尹国燕;赵俊丽;张琪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贵阳市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获得该人群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不仅为她们提供了健康保健的依据,同时也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自贵阳市不同行业中抽取40~60岁、中专或中级职称以上的在职人员628人作为研究对象.在正式调查前,抽取少部分样本进行内容效度和复测信度分析.所有研究人员进行一致性训练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和自编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问卷在同一月份对中年女性知识分子采用现场自填式进行调查,获得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不理想,13.9%的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较差(<x-s),72.4%的知识分子生存质量一般(x-s~x+s),生存质量的总分为221.48±43.13,生理领域的得分为64.13±13.05,心理领域的得分为53.66±12.58、环境领域的得分为41.15±15.21,社会关系领域的得分为62.54±13.30.单因素分析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有年龄、职业、工作时间、吸烟、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情况、两周患病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由大到小排序为是否患有慢性病、两周是否患病、年龄、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情况.结论:贵阳市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存质量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环境相对不好所致.影响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的因素有体育锻炼情况、两周是否患病、是否患有慢性病、年龄、职业、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吸烟.
作者:张碧昌;孙袁;邓冰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