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环;刘红勤;李平海
目的:通过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TVH)和腹部切除(TAH)两种术式的对比研究,探讨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优点及其适应症的拓展.方法:采用新式TVH方法.结果: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成功率98.5%,仅有2例(占1.5%)因盆腔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TVH与TAH对比,TVH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恢复、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TAH.结论:TVH对于非脱垂子宫切除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作者:袁玲;陈海琼;朱小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人工流产术是作为计划生育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虽然近几年无痛人流术已在很多医院临床应用,但由于我院为教学医院,各种方法都有必要应用分析和总结.
作者:高素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Foley's尿管和小剂量催产素对促宫颈成熟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有引产指征,宫颈评分≤4分的孕妇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Foley's尿管注入30 ml生理盐水,促宫颈成熟;对照组50例用低浓度催产素促宫颈成熟.结果:研究组24 h后取出水囊,宫颈评分≥7分占82%,对照组治疗后宫颈评分≥7分占56%,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Foley's尿管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牛治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产并发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易发因素,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180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60%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新生儿窒息、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孕28~34+6周组分别为49.0%,19.0%和18.0%,孕35~36+6周组分别为18.0%,3.0%和3.0%,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孕28~34+6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守军;刘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常用的3种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4年1~12月于我院宫内置器的育龄妇女随机分3组,分别放置2种不同IUD,吉妮环267例,爱母环242例,活性金属单环(165)256例,于放置后0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3种IUD 12个月的累积续用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分别为:吉妮环97.00%、0.75%、1.50%;爱母环93.39%、0.41%、4.13%;活性金属单环(165)89.84%、6.25%、1.17%.结论:吉妮环累积续用率高、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爱母环累积续用率高,但副反应也相对高;活性金属单环(165)累积续用率低、但副反应发生率也低.爱母环与活性金属单环(165)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铁;钱小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宫腔镜和病理检查对子宫内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6例宫腔镜检查患者术前B超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806例患者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和病理检查确诊子宫内膜息肉172例(阴道超声和病理符合率为90.12%),宫颈管息肉130例(86.92%),内膜增生102例(92.16%),子宫肌瘤96例(96.88%),退化蜕膜及绒毛68例(95.59%),内膜炎26例(84.62%),内膜癌9 例(88.89%),宫腔粘连8例(75%),超声异常但宫腔镜下无组织刮出48例(33.33%).内膜呈分泌反应48例,超声和病理符合率为60.42%.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3.67%.结论:对可疑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应进行宫腔镜、阴道超声和病理检查.经阴道超声可作为初筛手段,对于子宫内赘生性病变阳性率高.宫腔镜下取标本增加病理诊断符合率.
作者:曹云桂;朱莉华;蒋微滨;朱梅娟;张青;施永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为掌握厦门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及措施.方法:根据厦门市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对死亡孕产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评审的7例孕产妇死亡中,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占28.57%;不可避免死亡5例,占71.43%.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妊高压、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肝性脑病、感染性心内模炎、右侧基底节出血.结论:依法行政,对贫困孕产妇实行限价收费,加强保健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松静;王兆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围产儿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对129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发生的早产其围产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显著,孕周>34周者其围产儿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存活率明显增加.因臀位、早产(流产)史、阴道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等胎膜早破导致早产者分别占14.7%、13.2%、12.4%、9.3%、6.9%,不明原因者所占比例高为29.5%.结论:加强对上述高危妊娠者的监测和管理可降低早产发生率.
作者:王凌芸;苏君;朱志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对住院患儿及门诊患儿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专题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电话咨询、家庭随访),通过监测3项客观指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理想,试验组3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糖尿病患儿实施健康宣教,有利于控制血糖,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淑清;张越;邹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金双歧治疗单纯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门诊符合单纯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例分两组,两组均停用抗生素,治疗组给口服金双歧片,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随诊并分析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显效率χ2=13.24,P<0.001,总有效率χ2=8.62,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金双歧能有效治疗婴幼儿单纯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可尽早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
作者:孟战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在儿保临床工作中的实用.方法:采用DDST对儿童保健门诊2003年1月以来受检的116例高危儿,对其应人能、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运动能4个能区逐项测试.对照组为同期受检的正常儿200例.结果:116例高危儿中DDST异常为9例,占7.8%;对照组DDST异常为2例,占1.0%,引起DDST异常的高危因素中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所占比例大.结论:DDST筛查能早期发现智力发育障碍儿童,以便早期干预,对基层儿保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影;李玉琴;岳凌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毕节地区2000~2004年461例孕产妇死亡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03.86/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65.29%.经济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低、住院分娩率低、计划外生育、未接受围产期保健、交通不便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重点加强产科建设和围生期保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罗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IUD)术前应用药物软化、松弛宫颈的作用.方法:将124例绝经半年以上的妇女分为4组,每组31人.甲、乙、丙3组分别口服尼尔雌醇、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序贯,丁组不服任何药物.结果:甲、乙、丙3组由于宫颈软化和松弛,术中扩张顺利,而丁组宫颈未被软化,故扩张困难.宫颈扩张顺利组取器困难和取器失败发生率分别为22.55%和0;而宫颈扩张困难组则分别为100.0%和59.09%,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为绝经后妇女取IUD时术前口服尼尔雌醇、米索前列醇等药物,可软化、松弛宫颈,使手术容易操作,从而减轻受术者痛苦,提高取IUD成功率.
作者:张文君;朱玉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也是发生宫颈癌的高危因素[1].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很多,我院妇产科门诊从2004年10月开始采取唯阴康与微波联合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庆英;张国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早期治疗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从2002年起在本院进行规范治疗的32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进行随访观察,满2岁时评价其体格发育和发育商(智力)水平.结果:发现治疗越早,预后越好,患儿2岁时的智力(发育商)、身长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尽力做到早期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钊;高瑛瑛;王素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23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的资料.结果:急诊手术6例中,存活3例,延期手术15例中,存活11例.重症组中延期手术组,病死率为36.4%,紧急手术组病死率为60.0%.而非重症组中紧急手术和延期手术病例均存活.结论:对重症先天性膈疝患儿,积极改善肺功能,待呼吸循环状况稳定后延期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作者:苏红革;吴学军;王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CINⅡ~Ⅲ患者LEEP治疗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10月间因CINⅡ~Ⅲ行LEEP手术后计划妊娠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妊娠结局.结果:12例计划妊娠的患者LEEP手术后至妊娠前随访2~36月,中位随访时间10月,均足月分娩,产前发现合并症5例(1例中央型前置胎盘,2例胎膜早破,1例臀位,1例先兆早产).12例中1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1例为中央型前置胎盘,1例为初产臀位,1例为高龄初产、珍贵儿,其余7例均非产科因素),2例阴道产,无急产及产程停滞.产后均无并发症.产后随访0~48月,中位随访时间12月,其中1例在产后1年复发,病变无升级.结论:LEEP对于CINⅡ~Ⅲ患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但需长期随访.
作者:毕蕙;李克敏;廉玉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围产期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6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和98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发病孕周分成4组,即a组(孕周<28)、b组(28≤孕周<32)、c组(32≤孕周<34)、晚发型组(孕周≥34).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P<0.05);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a组高(P<0.05),b组次之(P<0.05),其他两组均较低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期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均以剖宫产为主.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影响母婴预后,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护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首选剖宫产.
作者:张曦;王瑜;刘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从弱势群体单亲孕妇层面出发,探讨单亲孕妇产前抑郁状态与相关因素,并进行预测,及早干预.方法:78例单亲孕妇为研究组,8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对单亲孕妇进行孕期心理健康调查,对胎儿生长发育进行监测,给予有效的综合评定,探讨产前抑郁对胎儿的影响及单亲与高危妊娠发生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发生产前抑郁17例占21.78%,可疑17例占21.78%;对照组发生产前抑郁5例占6.25%.发生抑郁与导致单亲原因相关较大,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单亲孕妇产前抑郁状态与单亲发生原因、高危因素、经济状况因素呈正相关关系,及早干预可有效预防抑郁的发生.
作者:邱洁;郭华;邱惠娜;洪琦;韩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出院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58例)和对照组(n=44例),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施加任何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6个月内患病、住院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6个月内患病、再住院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体重增加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早产儿患病和再住院率,并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刘月梅;王建英;胡秀丽;王书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