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IDDM患儿血糖的影响

王淑清;张越;邹伟

关键词:Ⅰ型糖尿病, 健康教育, 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对住院患儿及门诊患儿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专题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电话咨询、家庭随访),通过监测3项客观指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理想,试验组3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糖尿病患儿实施健康宣教,有利于控制血糖,提高生存质量.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321例孕早期绒毛细胞染色体分析

    为提高产前诊断质量,减少异常出生,提高人口素质,我们对来院人工流产296例孕妇和25例具有自然流产史、死产、新生儿死亡、生育畸形或智力低下儿等生育史的产妇做产前诊断的孕妇孕早期绒毛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

    作者:吴楠;王宏志;赵玉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北京市孕产妇贫血患病率分析

    目的:掌握北京市孕产妇贫血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孕中期、孕晚期和产后3~7天的妇女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10所分娩医院的2 654名孕产妇,每例研究对象填写调查问卷、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指标的检测,对晚期妊娠组血红蛋白检测结果<110 g/L的研究对象,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铁蛋白.贫血诊断标准:血色素检测结果<110 g/L诊断贫血;血色素检测结果<110 g/L且血清铁蛋白<11.0 ng/ml,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结果:孕期总贫血患病率为19.5%,其中轻度贫血占97.4%,中度贫血患病率仅为0.5%,无重度贫血.孕中期与孕晚期患病率分别为17.7%和21.3%.产后总贫血患病率为40.7%,其中中度贫血患病率为6.5%,重度患病率为0.6%.孕晚期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11.5%,缺铁性贫血占孕晚期贫血的71.3%.有6项因素在中度贫血组与非贫血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户籍状态(城市或农村)、文化水平(高中以上和初中以下)、孕期血色素检测次数(0次与≥3次)、孕期医生是否进行营养指导、每天牛奶摄入量是否≥250 ml,每周是否吃鱼虾类产品等.结论:加强产科门诊医师孕期营养与饮食指导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使每位怀孕的妇女都能得到正确的饮食营养指导;应从孕中期开始常规补充多种维生素.

    作者:潘迎;武明辉;谢争;赵娟;徐宏燕;丁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放置宫内节育器239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在超声监视妇产科手术仪引导下放置宫内节育器239例(试验组),与传统方法下放置宫内节育器307例(对照组)进行对比,术后1、3、6、12月定期妇科及B超随访;记录受试对象病史、术时和术后情况;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生命表方法统计结果并行显著性检验.结果:①两组IUD带器妊娠、疼痛和其他原因与放置IUD有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②试验组的脱落率、出血和出血同时伴腹痛的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试验组月经紊乱和腹痛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放置宫内节育器可以减少并发症和副反应,值得在计生门诊手术中推广应用.

    作者:熊桂荣;张云珍;尹华;周立晓;郑洁华;胡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54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宫腔镜对各种类型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54例行宫腔镜电切术,其中0型38例,Ⅰ型11例,Ⅱ型5例.术前排除恶性病变,术中超声全程监护,术后连续随访.结果:各类子宫粘膜下肌瘤均1次手术成功,术中出血量20~250 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30个月,术后满意率100%.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首选方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遵守操作规范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安全性及手术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单书繁;张雪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偶联测定法分别检测122例窒息新生儿及20例健康对照组24 h内血清CPK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窒息组血清CPK均高于对照组(P<0.01);42例窒息儿并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其CPK值明显高于其它未并发HIE的窒息新生儿(P<0.01).其中16例并发中-重度HIE,26例并发轻度HIE,并发中-重度HIE的CPK值明显高于并发轻度HIE的窒息儿(P<0.01);39例窒息新生儿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并发MODS的窒息新生儿的血清CK明显高于未并发MODS的窒息新生儿.结论:测定围产窒息新生儿的血清CPK有助于预测窒息新生儿并发HIE及MODS的可能性,有助于HIE的临床分度.

    作者:冯金环;刘红勤;李平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α-干扰素不同治疗方式对HPV隐性感染患者的临床随机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治疗HPV隐性感染患者的佳途径.方法:选取273例生殖道HPV隐性感染的女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应用α-干扰素皮下注射治疗,第2组应用α-干扰素生殖道靶位置注射治疗,第3组则采用前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治疗,以上3组用药剂量均相同.实验前后利用PCR技术通过检测宫颈分泌物来确定HPV及主要分型.结果:治疗前各组HPV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以后第3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前两组(P<0.05).结论:皮下联合生殖道靶位置注射.α-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薛书霞;王淑安;王晓慧;杨立杰;王晓敏;王玲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23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的资料.结果:急诊手术6例中,存活3例,延期手术15例中,存活11例.重症组中延期手术组,病死率为36.4%,紧急手术组病死率为60.0%.而非重症组中紧急手术和延期手术病例均存活.结论:对重症先天性膈疝患儿,积极改善肺功能,待呼吸循环状况稳定后延期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作者:苏红革;吴学军;王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早期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了解早期治疗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从2002年起在本院进行规范治疗的32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进行随访观察,满2岁时评价其体格发育和发育商(智力)水平.结果:发现治疗越早,预后越好,患儿2岁时的智力(发育商)、身长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尽力做到早期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钊;高瑛瑛;王素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三种药物在绝经后妇女IUD取出术中松弛宫颈作用比较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IUD)术前应用药物软化、松弛宫颈的作用.方法:将124例绝经半年以上的妇女分为4组,每组31人.甲、乙、丙3组分别口服尼尔雌醇、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序贯,丁组不服任何药物.结果:甲、乙、丙3组由于宫颈软化和松弛,术中扩张顺利,而丁组宫颈未被软化,故扩张困难.宫颈扩张顺利组取器困难和取器失败发生率分别为22.55%和0;而宫颈扩张困难组则分别为100.0%和59.09%,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为绝经后妇女取IUD时术前口服尼尔雌醇、米索前列醇等药物,可软化、松弛宫颈,使手术容易操作,从而减轻受术者痛苦,提高取IUD成功率.

    作者:张文君;朱玉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处理

    人工流产术是作为计划生育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虽然近几年无痛人流术已在很多医院临床应用,但由于我院为教学医院,各种方法都有必要应用分析和总结.

    作者:高素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复发性流产和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评价宫腔镜在复发性流产和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A组)以及257例异常子宫出血者(B组)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其宫腔情况,对宫腔异常者,在宫腔镜下进行矫治,追踪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A组19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镜检查正常宫腔80例(40.40%),异常宫腔118例(59.60%),其中主要病变类型包括子宫纵隔48例,宫腔粘连32例等;B组257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正常宫腔62例(24.12%),异常宫腔195例(75.88%),其中主要病变类型包括子宫内膜肥厚49例,子宫内膜炎46例,子宫内膜息肉4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2例.两组患者宫腔镜下的宫腔病变类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病人共随访到104例,其中正常宫腔17例,足月分娩4例(23.53%);异常宫腔87例,行矫正手术后,足月妊娠分娩45例(51.72%),足月分娩率明显提高.结论:宫腔镜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诊断宫腔病变的检查方法,有助于明确复发性流产和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对宫腔异常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在宫腔镜下进行矫治后,可以明显提高足月分娩率.

    作者:邢卫杰;于丛一;李予;冯淑英;陈勍;梁玉萍;罗启东;张清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宫颈环扎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依据,探讨影响宫颈环扎术成功因素.方法:对2000年11月~2005年3月我院行宫颈环扎术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与早产、流产、胎膜早破及感染无明显关系.术后感染、手术时宫颈长度及手术时间对妊娠结局有明显影响.结论:宫颈环扎孕周、缝合时宫颈长度与孕周延长有明显关系.

    作者:赵友萍;周琦;吴连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004年厦门市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目的:为掌握厦门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及措施.方法:根据厦门市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对死亡孕产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评审的7例孕产妇死亡中,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占28.57%;不可避免死亡5例,占71.43%.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妊高压、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肝性脑病、感染性心内模炎、右侧基底节出血.结论:依法行政,对贫困孕产妇实行限价收费,加强保健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松静;王兆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145例分析

    目的:了解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对胎膜早破性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45例胎膜早破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干预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窒息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性早产孕妇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干预能显著改善早产儿结局.

    作者:艾玲;郑飞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461例孕产妇死亡及相关因素分析

    对毕节地区2000~2004年461例孕产妇死亡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03.86/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65.29%.经济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低、住院分娩率低、计划外生育、未接受围产期保健、交通不便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重点加强产科建设和围生期保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罗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听力筛查及早期干预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和听力障碍发病情况及早期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NICU中高危新生儿病情稳定时进行初筛,未通过者1~2月后作第2次复查,仍未通过者分别于3~6月龄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仍未通过者考虑可能存在听力障碍,进行早期干预,生后12~18个月进行评估患儿语言、智力等发育程度,并与同年龄段的正常发育儿童相比较,仍存在听力障碍的患儿进行远期干预.结果:随机筛查519例高危儿,初检结果未通过168例,阳性率为32.36%,复检168例,复检率100%,复检阳性53例,3~6月龄时作ABR检查,可疑听力障碍38例,生后12~18个月与该年龄段正常发育的儿童进行评估,发现18例病人听力障碍得到了早期发现和治疗,而有20例病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结论:NICU中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应该常规进行听力筛查,DPOAE结合ABR是一种较好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发现有可疑听力障碍的高危儿应该进行早期干预,以减轻患者及家庭社会的经济心理负担.

    作者:徐乃军;刘英;周文莉;刘洪权;杨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CINⅡ~Ⅲ LEEP治疗后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CINⅡ~Ⅲ患者LEEP治疗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10月间因CINⅡ~Ⅲ行LEEP手术后计划妊娠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妊娠结局.结果:12例计划妊娠的患者LEEP手术后至妊娠前随访2~36月,中位随访时间10月,均足月分娩,产前发现合并症5例(1例中央型前置胎盘,2例胎膜早破,1例臀位,1例先兆早产).12例中1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1例为中央型前置胎盘,1例为初产臀位,1例为高龄初产、珍贵儿,其余7例均非产科因素),2例阴道产,无急产及产程停滞.产后均无并发症.产后随访0~48月,中位随访时间12月,其中1例在产后1年复发,病变无升级.结论:LEEP对于CINⅡ~Ⅲ患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但需长期随访.

    作者:毕蕙;李克敏;廉玉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宫外孕手术96例临床分析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张春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造成的一种激素依赖性病变.

    作者:潘丽;郑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 162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

    生殖道感染不仅是威胁人类生殖健康,特别是妇女生殖健康的疾病,而且还影响到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2004年6~10月,我院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对山盆镇2 162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常见妇科病(主要指宫颈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普查,现将普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仁义;敖吉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