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处理

高素萍

关键词:药物, 流产失败, 相关因素分析, 无痛人流术, 应用分析, 教学医院, 临床应用, 计划生育, 补救措施, 流产术, 人工, 方法, 避孕
摘要:人工流产术是作为计划生育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虽然近几年无痛人流术已在很多医院临床应用,但由于我院为教学医院,各种方法都有必要应用分析和总结.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处理

    人工流产术是作为计划生育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虽然近几年无痛人流术已在很多医院临床应用,但由于我院为教学医院,各种方法都有必要应用分析和总结.

    作者:高素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婴儿睡眠不安与其家庭环境因素的调查

    目的:了解婴儿睡眠不安的发生率,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婴儿睡眠不安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400名婴儿睡眠不安及其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调查问卷为《婴儿环境、行为调查问卷》,包括围产因素、父母亲职业、文化、年龄、喂养方式、家庭环境、亲子交流项目、婴儿行为及父母亲 SCL-90(自评症状量表90项).结果:婴儿睡眠不安的发生率为31.25%(125/400);城、乡婴儿睡眠不安发生率分别为36.50%(73 /200)和26.00%(52/200).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婴儿睡眠不安与父母亲子交流程度、父母年龄、母亲职业、母亲孕期精神创伤、喂养方式、父亲睡眠障碍和嗜酒有关.结论:减少母亲孕期精神创伤,增进亲子交流,减少婴儿生活环境中的紧张因素,指导家长提供适当的抚育方式,对减少婴儿睡眠不安的发生、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尹国燕;赵俊丽;张琪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通过对贵阳市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获得该人群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不仅为她们提供了健康保健的依据,同时也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自贵阳市不同行业中抽取40~60岁、中专或中级职称以上的在职人员628人作为研究对象.在正式调查前,抽取少部分样本进行内容效度和复测信度分析.所有研究人员进行一致性训练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和自编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问卷在同一月份对中年女性知识分子采用现场自填式进行调查,获得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不理想,13.9%的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较差(<x-s),72.4%的知识分子生存质量一般(x-s~x+s),生存质量的总分为221.48±43.13,生理领域的得分为64.13±13.05,心理领域的得分为53.66±12.58、环境领域的得分为41.15±15.21,社会关系领域的得分为62.54±13.30.单因素分析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有年龄、职业、工作时间、吸烟、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情况、两周患病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由大到小排序为是否患有慢性病、两周是否患病、年龄、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情况.结论:贵阳市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存质量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环境相对不好所致.影响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生存质量的因素有体育锻炼情况、两周是否患病、是否患有慢性病、年龄、职业、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吸烟.

    作者:张碧昌;孙袁;邓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母亲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母亲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HBV)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婴儿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阳转率(抗-HBs)和保护率①作为评价指标,比较母婴均使用HBIG的母婴联合组(78例)和仅婴儿使用HBIG的单纯组(31例)的差异.结果: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母婴联合组婴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6.4%,保护率为92.9%,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9.2%;单纯组则分别为3.2%、96.4%和83.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婴儿的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1=0.46、P2=0.12),保护率的差异也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亲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HBV的垂直传播效果不大.

    作者:吕海英;周海;赵婉莹;张瑞红;陈建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早期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了解早期治疗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从2002年起在本院进行规范治疗的32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进行随访观察,满2岁时评价其体格发育和发育商(智力)水平.结果:发现治疗越早,预后越好,患儿2岁时的智力(发育商)、身长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尽力做到早期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钊;高瑛瑛;王素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CINⅡ~Ⅲ LEEP治疗后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CINⅡ~Ⅲ患者LEEP治疗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10月间因CINⅡ~Ⅲ行LEEP手术后计划妊娠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妊娠结局.结果:12例计划妊娠的患者LEEP手术后至妊娠前随访2~36月,中位随访时间10月,均足月分娩,产前发现合并症5例(1例中央型前置胎盘,2例胎膜早破,1例臀位,1例先兆早产).12例中1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1例为中央型前置胎盘,1例为初产臀位,1例为高龄初产、珍贵儿,其余7例均非产科因素),2例阴道产,无急产及产程停滞.产后均无并发症.产后随访0~48月,中位随访时间12月,其中1例在产后1年复发,病变无升级.结论:LEEP对于CINⅡ~Ⅲ患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但需长期随访.

    作者:毕蕙;李克敏;廉玉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金双歧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金双歧治疗单纯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门诊符合单纯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例分两组,两组均停用抗生素,治疗组给口服金双歧片,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随诊并分析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显效率χ2=13.24,P<0.001,总有效率χ2=8.62,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金双歧能有效治疗婴幼儿单纯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可尽早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

    作者:孟战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Foley's尿管在引产中促宫颈成熟作用的研究

    目的:评价Foley's尿管和小剂量催产素对促宫颈成熟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有引产指征,宫颈评分≤4分的孕妇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Foley's尿管注入30 ml生理盐水,促宫颈成熟;对照组50例用低浓度催产素促宫颈成熟.结果:研究组24 h后取出水囊,宫颈评分≥7分占82%,对照组治疗后宫颈评分≥7分占56%,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Foley's尿管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牛治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2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目的: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发病因素,降低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资料.结果:2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时间为产后6月到5年,病灶位于皮下18例、肌层4例,2例侵犯腹膜.结论:剖宫产手术操作要精细,切缘宜整齐,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李云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先天性膈疝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23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的资料.结果:急诊手术6例中,存活3例,延期手术15例中,存活11例.重症组中延期手术组,病死率为36.4%,紧急手术组病死率为60.0%.而非重症组中紧急手术和延期手术病例均存活.结论:对重症先天性膈疝患儿,积极改善肺功能,待呼吸循环状况稳定后延期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作者:苏红革;吴学军;王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三种药物在绝经后妇女IUD取出术中松弛宫颈作用比较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IUD)术前应用药物软化、松弛宫颈的作用.方法:将124例绝经半年以上的妇女分为4组,每组31人.甲、乙、丙3组分别口服尼尔雌醇、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序贯,丁组不服任何药物.结果:甲、乙、丙3组由于宫颈软化和松弛,术中扩张顺利,而丁组宫颈未被软化,故扩张困难.宫颈扩张顺利组取器困难和取器失败发生率分别为22.55%和0;而宫颈扩张困难组则分别为100.0%和59.09%,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为绝经后妇女取IUD时术前口服尼尔雌醇、米索前列醇等药物,可软化、松弛宫颈,使手术容易操作,从而减轻受术者痛苦,提高取IUD成功率.

    作者:张文君;朱玉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180例早产并发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并发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易发因素,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180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60%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新生儿窒息、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孕28~34+6周组分别为49.0%,19.0%和18.0%,孕35~36+6周组分别为18.0%,3.0%和3.0%,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孕28~34+6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守军;刘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54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宫腔镜对各种类型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子宫粘膜下肌瘤54例行宫腔镜电切术,其中0型38例,Ⅰ型11例,Ⅱ型5例.术前排除恶性病变,术中超声全程监护,术后连续随访.结果:各类子宫粘膜下肌瘤均1次手术成功,术中出血量20~250 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30个月,术后满意率100%.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首选方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遵守操作规范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安全性及手术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单书繁;张雪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3种宫内节育器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常用的3种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4年1~12月于我院宫内置器的育龄妇女随机分3组,分别放置2种不同IUD,吉妮环267例,爱母环242例,活性金属单环(165)256例,于放置后0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3种IUD 12个月的累积续用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分别为:吉妮环97.00%、0.75%、1.50%;爱母环93.39%、0.41%、4.13%;活性金属单环(165)89.84%、6.25%、1.17%.结论:吉妮环累积续用率高、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爱母环累积续用率高,但副反应也相对高;活性金属单环(165)累积续用率低、但副反应发生率也低.爱母环与活性金属单环(165)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铁;钱小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深圳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状及需求研究

    我国流动人口已从1982年的3 000万上升到2000年的13 428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从2.97%增加到10.81%[1].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已成为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谢立春;曾序春;谷学英;钟于玲;董时富;刘荣娇;陈泽强;史闯;陈雄;黄惠贤;麦慧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所造成的一种激素依赖性病变.

    作者:潘丽;郑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视网膜病变关系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18例妊娠期糖尿病中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0例﹑未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88例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糖化红蛋白显著高于未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P<0.01),且糖化血红蛋白越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越高(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与血中糖基化血红蛋白增高有关.

    作者:王双连;高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广西地区G6PD缺乏症患儿的基因突变型与临床表现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儿的基因突变型并简要探讨基因突变型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1例G6PD缺乏症患儿采用自然或错配引物介导的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检测中国人群3种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型.结果:81例G6PD患儿中检出G1388A突变32例,G1376T突变19例,A95G突变6例,其余未定型,3种常见突变共57例,占70.37%.3种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型均可导致严重的酶活性缺陷.结论:G1388A、G1376T和A95G是广西地区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G6PD基因突变型改变与其临床表现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作者:郑敏;罗建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004年厦门市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目的:为掌握厦门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及措施.方法:根据厦门市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对死亡孕产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评审的7例孕产妇死亡中,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占28.57%;不可避免死亡5例,占71.43%.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妊高压、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肝性脑病、感染性心内模炎、右侧基底节出血.结论:依法行政,对贫困孕产妇实行限价收费,加强保健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松静;王兆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沈阳市和平区2~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调查分析

    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儿童活动量少,肥胖儿童逐年增多.

    作者:王辛荑;杨柳;高淑霞;梁松青;吴立平;陈研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