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γ-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意义探讨

李桂花;张慧娟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 γ-干扰素,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摘要:目的:探讨γ-干扰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免疫的作用及预防哮喘的可能性.方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并且选择15例健康婴儿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测定血清IgE水平及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然后治疗组用γ-干扰素,出院时复查血清IgE、IFN-γ、IL-4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4、IFN-γ/IL-4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gE、IFN-γ、IL-4均无显著的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尤其是IFN-γ/IL-4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统计喘息反复发生的例数,治疗组3例,对照组10例.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gE水平高,机体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低下,故IFN-γ/IL-4失衡.用γ-干扰素治疗能干扰体内病毒的复制,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机体的IFN-γ水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使机体恢复IFN-γ/IL-4平衡状态,它对于预防婴幼儿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单纯手术及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达那唑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极易复发.本文对已行保守(保留生育功能)或半保守(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后的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予以小剂量米非司酮(下称米非司酮组),并与单纯手术、术后服用达那唑(下称达那唑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副作用等方面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葛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0~2004年大连市集居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2000~2004年大连市0~6岁集居儿童体格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000~2004年大连市集居儿童健康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逐年下降,2004年低体重、发育迟缓和消瘦患病率分别为0.42%、0.66%、0.47%,体格趋于肥胖儿童逐年上升,2004年达5.05%,5年间增长1.56个百分点.营养不良在男女儿童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肥胖在男女儿童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男童高于女童,且随年龄增长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其中5~6岁年龄组发生率高.结论:大连市集居儿童营养状况良好,在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逐年下降的同时,肥胖儿童的预防和干预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静;曲文君;张焕丽;刘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蓝光照射结合茵栀黄静脉滴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是新生儿期常见病,重者可引起核黄疸,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后遗症.我科近几年以来采用蓝光照射及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等方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李东方;孙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FLT3基因内部串联复制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FLT3基因内部串联复制(FLT3/ITD)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法检测7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4例ALL患儿FLT3/ITD的发生情况.结果:AML患者发生FLT3/ITD的突变几率为11.8%(9/7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均未检出FLT3/ITD;2~10岁AML患儿FLT3/ITD发生率4.76%(2/42),11~18岁AML患儿FLT3/ITD发生率20.58%(7/34),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FLT3/ITD检测可作为AML具意义的分子标志,对AML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河;段秀梅;黄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的关系

    目的:探讨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的关系.方法:查阅1990年1月~1999年12月产科分娩病例10 220例,统计出胎盘粘连病例426例,分析胎盘粘连的发病率、产后出血、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的关系.结果:(1)10年间胎盘粘连总发病率为4.2%,且逐年上升;(2)426例胎盘粘连者中发生产后出血280例,占总发病率的65.7%;(3)有人工流产史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9.74%,无人工流产史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1.88%,经卡方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4)有1次人工流产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3.35%,有2次人工流产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6.29%,有3次人工流产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13.00%,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人工流产史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人工流产史的产妇,且胎盘粘连的发病率随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王刚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种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利多卡因、电子扩宫仪3种方法对早孕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对象随机分为应用依托咪酯(A组)、利多卡因(B组)、电子扩宫仪(C组),以及对照组(D组)各50例进行临床比较.4组对象临床特征基本相同,P>0.05有可比性.结果:3种方法均有松弛宫颈口和镇痛的效果.以A组为优,而对照组的中、重度腹痛明显高于A、B、C组,B、C组明显高于A组(P<0.01).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分别0、1.47%、4.35%、10.88%,A、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4组出血量无差异.结论:3种方法用于人工流产具有松弛宫颈和镇痛效果,A组为优,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中苏;李良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早孕不同时间药物流产效果对照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的佳时间,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方法:筛选1 038例停经、尿HCG阳性或弱阳性、B超及临床排除宫外孕的早孕妇女.根据B超检查结果将1 038例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352例,B超所见子宫内膜非对称性增厚、完整,宫腔内未见孕囊长出;B组260例,B超见宫内孕囊长出,但孕囊大直径<10 mm;C组426例,B超见宫内孕囊长出,而且孕囊大直径>10 mm.三组病例均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结果:A组复诊340例,成功329例,成功率为96.76%;B组复诊247例,成功203例,成功率为82.19%;C组复诊404例,成功273例,成功率为67.59%.结论:早孕药物流产效果与妊娠时间长短有关,B超宫内未见孕囊长出时用药效果佳.

    作者:刘欣友;胡萌;王南林;邹凤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产时补钙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产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产时补钙)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足月妊娠头位、估计可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按住院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宫口开全后静脉点滴10%葡萄糖酸钙15ml,30min滴完,胎肩娩出后肌注缩宫素20 U;对照组在胎肩娩出后常规肌注缩宫素20 U.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第二、三产程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产时补钙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巩学业;刘智慧;杜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瞬态耳声发射对1 40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目的:探讨瞬态耳声发射(TEOAE)与听性脑干反应(ABR)联合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探讨听力损伤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丹麦产MADSEN CAPEILA耳声发射仪对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新生儿265例和同期在该院产科出生正常足月新生儿1 139例进行听力跟踪筛查.结果:NICU住院新生儿179例(67.55%)通过初筛,66例(24.91%)通过复筛,20例未通过,经ABR检测有11例(4.20%)不合格,假阳性率为3.39%.产科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1 050例(92.19%),80例(7.02%)通过复筛,9例未通过,经ABR检测有1例(0.1%)不合格,假阳性率为0.7%,两组新生儿通过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TEAOE测试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客观等优点,但其只能反映耳蜗功能,不能用来诊断听神经病损,结合ABR测试,互相补充,才能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精确性、可靠性.早诊断早干预,大限度地降低耳性失聪引起的伤残.

    作者:李焕娣;李保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995~2004年鞍山市孕产妇死亡状况调查分析

    我们对鞍山市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经验与教训,探讨今后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莘;祝美洲;姜玉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坐浴治疗婴幼儿阴道炎62例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中药配伍煎水坐浴治疗婴幼儿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中药(苦参、黄柏、云苓、白癣皮、生百部、蛇床子、夏枯草)煎水坐浴治疗婴幼儿阴道炎62例.结果:总有效率96.79%.结论:中药坐浴治疗婴幼儿阴道炎疗效确凿.

    作者:刘燕;潘朴芬;任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指导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6名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根据情况独立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乳房缺损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与全国常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不仅有生理疾患,而且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问题,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将有助于康复.

    作者:李茹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的探讨

    目的: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3种方法进行对比,探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佳方法.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40例,术前1d至术后第3天应用抗生素;Ⅱ组38例,术前30~60min应用抗生素至术后第2天;Ⅲ组47例,术后1h应用抗生素至术后第4天.抗生素选用先锋霉素Ⅵ或环丙沙星加灭滴灵.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术后病率及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0.00%、7.89%、34.04%及7.50%、7.89%、25.50%.经统计学处理,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术前后应用抗生素效果优于术后应用.

    作者:温穗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游泳与同步感觉刺激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游泳与同步感觉刺激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48名新生儿进行游泳训练和同步感觉刺激并设对照组,记录两组儿童3个月、6个月时的身长、体重均值及发育指标.每3个月进行1次Gesell发育指标评定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试.结果:两组婴儿体重、身长发育均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各能区发育以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交往能区发育商差异显著,P<0.01.智力发育商数(MDI)和运动发育商数(PDI)比较,差异显著P<0.01.

    作者:王桂香;殷艳玲;胡洁;韩红彩;高丽娟;宋微;李星;韩双;马志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影响母乳喂养的医院内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母乳是世界公认的婴儿佳食品,母乳喂养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母乳喂养在世界范围内已引起高度重视.产妇分娩后的短暂几天里,正是母乳分泌的初期,也是新生儿接受母乳喂养的开始阶段,此期产妇正在住院期间.笔者就院内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付三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E-cad与PTEN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E-cad和PTEN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宫颈20例、CIN Ⅰ~Ⅱ21例、CINⅢ22例及宫颈鳞癌20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标本中E-cad与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在正常宫颈、CIN Ⅰ-Ⅱ、CINⅢ及鳞癌中膜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90.5%、45.5%和35.0%.PTEN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表达于细胞核为强表达,在正常宫颈、CIN Ⅰ-Ⅱ、CINⅢ及鳞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90.9%和85.0%.PTEN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cad可作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诊指标.作为抑癌基因的PTEN,在宫颈病变各组中的表达,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PTEN与宫颈癌的发生无关.

    作者:王敏;郑明男;方晓娣;孙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物在妊高征患者母胎界面的表达

    目的:探讨母胎界面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TMP-1的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2004年9月~2005年6月经剖宫产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正常产妇,于术中取胎盘组织、胎盘附着处的子宫肌层组织及子宫切口处肌层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染色,观察MMP-9及TMP-1的表达情况.结果:妊高征者胎盘组织MMP-9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TMP-1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正常妊娠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TMP-1表达与同组子宫切口肌层TMP-1表达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与母胎界面上MMP-9/TMP-1表达异常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渠源;邵艳萍;朱凤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脐带绕颈分娩期护理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分娩期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将324例脐带绕颈单胎头位待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62例和观察组162例,干预组实行分娩前健康教育、产前监护、产时监护、导乐陪伴分娩的干预方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阴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率和胎儿宫内窘迫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新生儿Ⅰ度、Ⅱ度窒息率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脐带绕颈分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难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李焕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 266名3~6岁儿童体能测试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宣武区3~6岁儿童体质状况,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及运动能力.方法:对宣武区管辖的二级二类以上幼儿园3 266名3~6岁儿童进行体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按年龄进行打分,计算出各自的总分,评出优秀级、良好级、及格级、不及格级.结果:优秀级以6岁年龄组高占68.5%,3岁年龄组低占25.2%.

    作者:何新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笑气自控吸人性分娩镇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笑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在全程胎心监护下,对60例产妇于宫口开大2~3 cm以后开始自控吸入笑气,于宫口开大8±cm时停用.对照组除不给笑气外,其他产科处理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显著(P<0.01);活跃期和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笑气自控吸人性分娩镇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短,未发现对母婴有不良影响,是一种良好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谢平;王玉娟;许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