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方;孙迎
目的:探讨温馨助产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3年12月在传统模式下分娩的51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传统助产组;2004年1月~2004年10月实行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后分娩的63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温馨助产组.对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及产妇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温馨助产组较传统助产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显著增高(P<0.01).而手术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均显著降低(P<0.01),产妇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温馨助产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戴景兰;张艳;戴桂兰;张亚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剖宫产手术1年后的子宫超声改变进行分析.方法:对有剖宫产手术史者在子宫复旧后进行超声追踪检查.结果:分析300例有剖宫产手术史的患者和30例自然分娩产妇的子宫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术后患者与自然分娩产妇的子宫峡部长度有显著差别(P<0.05),其中25%<0.01,20%的患者子宫出现瘢痕团块.结论:在超声检查时应多询问病史,结合临床,避免误诊,尽量自然分娩;术后进行适当运动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荆;程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游泳与同步感觉刺激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48名新生儿进行游泳训练和同步感觉刺激并设对照组,记录两组儿童3个月、6个月时的身长、体重均值及发育指标.每3个月进行1次Gesell发育指标评定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试.结果:两组婴儿体重、身长发育均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各能区发育以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交往能区发育商差异显著,P<0.01.智力发育商数(MDI)和运动发育商数(PDI)比较,差异显著P<0.01.
作者:王桂香;殷艳玲;胡洁;韩红彩;高丽娟;宋微;李星;韩双;马志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出生的新生儿366人,随机分为早教组和对照组,按照早教方案对早教组进行干预训练,定期随访,进行智能发育评价.结果:早教组Gesell发育量表IQ提高≥15和IQ提高10~14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早期教育对小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
作者:赵亚楠;郝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的佳时间,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方法:筛选1 038例停经、尿HCG阳性或弱阳性、B超及临床排除宫外孕的早孕妇女.根据B超检查结果将1 038例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352例,B超所见子宫内膜非对称性增厚、完整,宫腔内未见孕囊长出;B组260例,B超见宫内孕囊长出,但孕囊大直径<10 mm;C组426例,B超见宫内孕囊长出,而且孕囊大直径>10 mm.三组病例均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结果:A组复诊340例,成功329例,成功率为96.76%;B组复诊247例,成功203例,成功率为82.19%;C组复诊404例,成功273例,成功率为67.59%.结论:早孕药物流产效果与妊娠时间长短有关,B超宫内未见孕囊长出时用药效果佳.
作者:刘欣友;胡萌;王南林;邹凤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8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并对其中108例合并肝脏损害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08例患儿中,单纯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者30例,占27.8%;单纯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者18例,占16.7%;单纯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者10例,占9.3%;ALT和AST同时升高者24例,占22.3%;ALT、AST和γ-GT同时升高者12例,占11.1%;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TBIL或DBIL)升高者3例,占2.7%;转氨酶升高伴白蛋白(ALB)降低者3例,占2.7%;肝功能异常伴肝脏肿大者8例,占7.4%.ALT升高总例数为66例,占61.1%;AST升高总例数为54例,占50%;γ-GT升高总例数为22例,占20.4%.(2)经病毒唑及能量合剂等治疗后,2周内ALT恢复正常者60例,占全部AST升高病例的90.9%;AST恢复正常者51例,占全部AST升高病例的94.4%;γ-GT恢复正常者21例,占全部γ-GT升高病例的95.5%;合并TBIL或DBIL升高及ALB降低、肝脏肿大者,全部于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其中以ALT及AST升高者多见,经一般抗病毒及护肝等治疗后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在2周内肝功能及肝脏大小可恢复正常.
作者:刘纯义;孙毅;郎新玲;张侃;刘亚秋;郭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极易复发.本文对已行保守(保留生育功能)或半保守(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后的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予以小剂量米非司酮(下称米非司酮组),并与单纯手术、术后服用达那唑(下称达那唑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副作用等方面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葛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围产儿先天愚型发生的变化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广东省出生缺陷监测网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广东省1998~2003年先天愚型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且随产母年龄的增加发生率成倍增加;城镇发生率高于农村,珠江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高于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结论:先天愚型发生率的升高与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同时也与高龄产妇的增多有关.应加强孕前期和孕期的宣传、保健、遗传咨询工作,尽快建立一种简便、快捷、诊断准确率高、规范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方法,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尤其是提高基层农村医疗保健机构的产前筛查识别能力,从而达到降低先天愚型患儿出生的目的.
作者:夏建红;赵庆国;李兵;何少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宣武区3~6岁儿童体质状况,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及运动能力.方法:对宣武区管辖的二级二类以上幼儿园3 266名3~6岁儿童进行体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按年龄进行打分,计算出各自的总分,评出优秀级、良好级、及格级、不及格级.结果:优秀级以6岁年龄组高占68.5%,3岁年龄组低占25.2%.
作者:何新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产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9月产科分娩新生儿中发生窒息的新生儿情况.结果:新生儿窒息91例,发生率5.07%.其中轻度窒息87例,占95.60%,重度窒息4例,占4.40%.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密切相关.结论:产程中加强监护、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朱启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预防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循环抑制的效果.方法:78例ASA Ⅰ~Ⅱ级足月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随机分A、B两组(n=39),两组产妇麻醉前均预先静脉输入平衡液500 ml,麻醉后实验组(A组)以1 mg min-1速度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然后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麻黄素注射速度;对照组(B组)继续输入平衡液.结果:A、B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术中的麻醉效果满意(P>0.05).B组麻醉后循环抑制较明显,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A组则循环稳定.结论: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预防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的循环抑制安全有效.
作者:杜瑞明;刘怀萍;王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的病因趋势,更好地在孕前期做好防治工作,避免疾病发生.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3月330例自然流产≥2次孕妇,进行调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330例孕妇有病毒、生物病原体感染共148例,患病率占44.84%,较其它病因比例高,成为近几年自然流产病因主趋势,婚检的改革导致某些疾病漏检.结论:可见婚前医学检查的重要性、必要性及保健工作的严峻性,做好婚前、孕前保健防止自然流产发生,预防出生缺陷.
作者:邱洁;冀穗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的关系.方法:查阅1990年1月~1999年12月产科分娩病例10 220例,统计出胎盘粘连病例426例,分析胎盘粘连的发病率、产后出血、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的关系.结果:(1)10年间胎盘粘连总发病率为4.2%,且逐年上升;(2)426例胎盘粘连者中发生产后出血280例,占总发病率的65.7%;(3)有人工流产史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9.74%,无人工流产史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1.88%,经卡方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4)有1次人工流产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3.35%,有2次人工流产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6.29%,有3次人工流产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13.00%,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人工流产史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人工流产史的产妇,且胎盘粘连的发病率随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王刚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3种方法进行对比,探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佳方法.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40例,术前1d至术后第3天应用抗生素;Ⅱ组38例,术前30~60min应用抗生素至术后第2天;Ⅲ组47例,术后1h应用抗生素至术后第4天.抗生素选用先锋霉素Ⅵ或环丙沙星加灭滴灵.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术后病率及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0.00%、7.89%、34.04%及7.50%、7.89%、25.50%.经统计学处理,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术前后应用抗生素效果优于术后应用.
作者:温穗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应用检测阴道分泌物中唾液酸酶活性,快速诊断细菌性阴道病.方法:取患者阴道分泌物两份,一份用试剂盒检测唾液酸酶活性,另一份用传统Amsel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结果:唾液酸酶法快速检测出细菌性阴道病174例,传统法检测出157例,经统计学u检验,两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25~45岁的育龄妇女患病率较高,占70%以上;镜下涂片清洁度以Ⅲ°为主.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病进行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立群;梁婕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利多卡因、电子扩宫仪3种方法对早孕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对象随机分为应用依托咪酯(A组)、利多卡因(B组)、电子扩宫仪(C组),以及对照组(D组)各50例进行临床比较.4组对象临床特征基本相同,P>0.05有可比性.结果:3种方法均有松弛宫颈口和镇痛的效果.以A组为优,而对照组的中、重度腹痛明显高于A、B、C组,B、C组明显高于A组(P<0.01).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分别0、1.47%、4.35%、10.88%,A、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4组出血量无差异.结论:3种方法用于人工流产具有松弛宫颈和镇痛效果,A组为优,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中苏;李良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丰台区早期新生儿死亡发生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丰台区13所产科医院2000~2004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新生死亡率为2.48‰,主要死亡原因是早产、窒息、畸形.足月早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窒息.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孕期宣教,增强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加强产时监护,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发生率.
作者:孙志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分娩期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将324例脐带绕颈单胎头位待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62例和观察组162例,干预组实行分娩前健康教育、产前监护、产时监护、导乐陪伴分娩的干预方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阴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率和胎儿宫内窘迫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新生儿Ⅰ度、Ⅱ度窒息率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脐带绕颈分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难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李焕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胎膜早破即临产前胎膜破裂,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可对母儿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如诱发早产、围产儿死亡、增加宫内感染和产褥感染的机会,它也常常预示着难产的发生,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因此对胎膜早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将我院310例胎膜早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康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妊娠组60例、糖耐量异常组60例及糖尿病组56例等血清进行FPG、口腹50g葡萄糖筛选实验和HbAIc的测定.结果:HbAlc的阳性率在正常妊娠组、糖耐量异常组和GDM组中分别为3.33%、25%和80.4%,GDM组与正常妊娠组和糖耐量异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阳性率在三组中分别为8.33%、10%和37.5%,糖筛查实验阳性率在三组中分别为20%、20%和83.9%,妊娠糖尿病的并发症随HbAIc的增高而增多.结论:HbAIc在妊娠糖尿病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继红;陈晓薇;朱锋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