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都市幼儿园520名儿童牙(牙合)调查

郝莉

关键词:乳牙(牙合), 牙列, 间隙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幼儿园儿童牙(牙合)发育现状,为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对520名2.5~6岁儿童的牙(牙合)进行调查.结果:符合理想乳牙牙(牙合)发育特征的为70%~80%,有先兆异常20%~30%.结论:乳牙防龋,纠正坏习惯,管理间隙,保持牙弓长度是非常重要的;及早预测恒磨牙的(牙合)关系,采取措施干预错(牙合)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式改进的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式的改进,以提高术后愈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109例剖宫产的健康产妇分为两组:62例术取Joel-coheH切口,47例术取Pfannenstial切口从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作对照分析.结果:两组产妇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式改进剖宫产组具有手术步骤减少、手术时间短、子宫炎性反应低、产妇恢复快、疤痕柔软、住院天数少等优点.

    作者:王爱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早期教育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出生的新生儿366人,随机分为早教组和对照组,按照早教方案对早教组进行干预训练,定期随访,进行智能发育评价.结果:早教组Gesell发育量表IQ提高≥15和IQ提高10~14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早期教育对小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

    作者:赵亚楠;郝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的探讨

    目的: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3种方法进行对比,探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佳方法.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40例,术前1d至术后第3天应用抗生素;Ⅱ组38例,术前30~60min应用抗生素至术后第2天;Ⅲ组47例,术后1h应用抗生素至术后第4天.抗生素选用先锋霉素Ⅵ或环丙沙星加灭滴灵.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术后病率及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0.00%、7.89%、34.04%及7.50%、7.89%、25.50%.经统计学处理,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术前后应用抗生素效果优于术后应用.

    作者:温穗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23例新生儿窒息与羊水污染及胎心监护等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与羊水污染和胎心监护的相关性.方法:2000年7月~2005年6月足月妊娠住院分娩发生新生儿窒息123例,对其羊水性状、胎心监护等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与羊水污染有关.新生儿重度窒息组Ⅲ度羊水污染比例高,且与羊水污染的程度有关;羊水污染者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羊水清亮者(P<0.01);羊水污染的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羊水清亮组(P<0.05);Ⅲ度羊水污染者胎心监护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度羊水污染者(P<0.01).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窒息的阳性预测率为34.96%,Ⅱ、Ⅲ度羊水污染的胎盘送病检诊断为急性绒毛膜炎或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为58.97%.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羊水污染的程度密切相关,与宫内感染相关.出现Ⅲ度羊水污染应立即结束分娩,出现Ⅰ、Ⅱ度羊水污染时必须在胎心监护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一旦出现异常尽快结束分娩,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马俊瑛;叶华珍;肖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指导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6名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根据情况独立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乳房缺损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与全国常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不仅有生理疾患,而且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问题,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将有助于康复.

    作者:李茹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脐带绕颈分娩期护理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分娩期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将324例脐带绕颈单胎头位待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62例和观察组162例,干预组实行分娩前健康教育、产前监护、产时监护、导乐陪伴分娩的干预方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阴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率和胎儿宫内窘迫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新生儿Ⅰ度、Ⅱ度窒息率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脐带绕颈分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难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李焕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鼻窦炎的临床诊治与分析

    小儿鼻窦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与成人不尽相同.由于儿童的身体未发育完善和抵抗力低,发生并发症的倾向高于成人,尤其是年幼儿病儿,因其临床症状不如成人严重及典型,患儿又不会说话,故常常漏诊,往往是以其它疾病,如呼吸道疾病去儿科就诊而被忽视,致使小儿鼻窦炎迁延不愈,导致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即鼻窦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因此儿科及耳鼻喉科医生都应对小儿鼻窦炎加以重视,及时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晓玲;高岚;马晋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前访视术后支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术后支持心理干预在缓解围术期应激反应的作用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术前手术室护士到床前与产妇交流,自我介绍并交待术前注意事项,术前术后进行矫正认知及松弛训练.结果:通过术前访视的产妇围术期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明显稳定,术后疼痛心理评分6h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肠蠕动恢复及下地时间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剖宫产术前访视能减轻产妇围术期应激反应,并能促进产妇术后早日恢复.

    作者:黄河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影响母乳喂养的医院内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母乳是世界公认的婴儿佳食品,母乳喂养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母乳喂养在世界范围内已引起高度重视.产妇分娩后的短暂几天里,正是母乳分泌的初期,也是新生儿接受母乳喂养的开始阶段,此期产妇正在住院期间.笔者就院内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付三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阴道镜配合病理活检对宫颈病变筛查的结果分析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及宫颈病理活检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电子阴道镜结合病理活检对宫颈病变进行筛查,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10 577例,1 300例在电子阴道镜下取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宫颈癌31例,CIN 162例,宫颈炎性病变1 106例,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及CIN的符合率分别为96.88%和95.29%.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配合病理活检能及时发现宫颈早期病变,提高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宋爽;付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995~2004年鞍山市孕产妇死亡状况调查分析

    我们对鞍山市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经验与教训,探讨今后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莘;祝美洲;姜玉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7 933名0~2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调查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指心脏或大血管大体的结构异常,对心功能产生了实际或潜在的一组出生缺陷[1],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和健康.为了解宁海县0~2岁儿童先心病的发病情况和严重程度,我们对全县范围内0~2岁儿童先心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将17 933名0~2岁儿童先心病监测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严惠琴;陈亚红;应春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瞬态耳声发射对1 40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目的:探讨瞬态耳声发射(TEOAE)与听性脑干反应(ABR)联合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探讨听力损伤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丹麦产MADSEN CAPEILA耳声发射仪对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新生儿265例和同期在该院产科出生正常足月新生儿1 139例进行听力跟踪筛查.结果:NICU住院新生儿179例(67.55%)通过初筛,66例(24.91%)通过复筛,20例未通过,经ABR检测有11例(4.20%)不合格,假阳性率为3.39%.产科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1 050例(92.19%),80例(7.02%)通过复筛,9例未通过,经ABR检测有1例(0.1%)不合格,假阳性率为0.7%,两组新生儿通过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TEAOE测试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客观等优点,但其只能反映耳蜗功能,不能用来诊断听神经病损,结合ABR测试,互相补充,才能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精确性、可靠性.早诊断早干预,大限度地降低耳性失聪引起的伤残.

    作者:李焕娣;李保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坐浴治疗婴幼儿阴道炎62例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中药配伍煎水坐浴治疗婴幼儿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中药(苦参、黄柏、云苓、白癣皮、生百部、蛇床子、夏枯草)煎水坐浴治疗婴幼儿阴道炎62例.结果:总有效率96.79%.结论:中药坐浴治疗婴幼儿阴道炎疗效确凿.

    作者:刘燕;潘朴芬;任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笑气自控吸人性分娩镇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笑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在全程胎心监护下,对60例产妇于宫口开大2~3 cm以后开始自控吸入笑气,于宫口开大8±cm时停用.对照组除不给笑气外,其他产科处理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显著(P<0.01);活跃期和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笑气自控吸人性分娩镇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短,未发现对母婴有不良影响,是一种良好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谢平;王玉娟;许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预防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的循环抑制

    目的:评价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预防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循环抑制的效果.方法:78例ASA Ⅰ~Ⅱ级足月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随机分A、B两组(n=39),两组产妇麻醉前均预先静脉输入平衡液500 ml,麻醉后实验组(A组)以1 mg min-1速度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然后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麻黄素注射速度;对照组(B组)继续输入平衡液.结果:A、B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术中的麻醉效果满意(P>0.05).B组麻醉后循环抑制较明显,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A组则循环稳定.结论: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预防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的循环抑制安全有效.

    作者:杜瑞明;刘怀萍;王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种会阴侧切缝合方法对比观察

    2004年1~10月在我院分娩的300例行侧切术的产妇,在产后42 d随访时,就会阴侧切的3种缝合方法我们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金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蓝光照射结合茵栀黄静脉滴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是新生儿期常见病,重者可引起核黄疸,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后遗症.我科近几年以来采用蓝光照射及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等方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李东方;孙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声对剖宫产子宫复旧后检查的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手术1年后的子宫超声改变进行分析.方法:对有剖宫产手术史者在子宫复旧后进行超声追踪检查.结果:分析300例有剖宫产手术史的患者和30例自然分娩产妇的子宫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术后患者与自然分娩产妇的子宫峡部长度有显著差别(P<0.05),其中25%<0.01,20%的患者子宫出现瘢痕团块.结论:在超声检查时应多询问病史,结合临床,避免误诊,尽量自然分娩;术后进行适当运动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荆;程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998~2003年北京市丰台区万源路社区孕产妇及围产儿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和掌握北京市丰台区万源路社区孕产妇和围产儿近几年的情况,找出孕产妇和围产儿新的主要高危因素,以便于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区干预.方法:对预产期为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户口在丰台区万源路社区的孕产妇和围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4名孕产妇文化水平均较高,6年来平均流产率为3.10%(28/904),呈逐年下降趋势;剖宫产率处于较高水平,并逐年上升;孕产妇高危率逐年上升,其中贫血和产后出血合并糖尿病有增高趋势,但不显著.围产儿死亡率达11.22‰(10/891);21名低出生体重儿中,因早产和双胎因素者占42.86%.结论:该社区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以进一步改善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剖宫产率仍是今后的重点;加强孕产妇卫生保健知识和营养知识宣传,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

    作者:郭玉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