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銮玲
我科采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100毫升与5%葡萄糖水溶磷霉素钠10.0克静脉滴注,治疗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及2例骨髓炎病人.当输完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换磷霉素钠组时,即见莫菲氏管内液体出现乳白色混浊.再用注射器抽取3毫升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和3毫升稀释好的磷霉素钠药液混合,即可见针管内液体变成白色絮状悬浊液,静止或摇动均不消失,放置12小时无变化.
作者:黄利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了规范备用器械管理,方便交接班时清点数目,利于术前准备及术后归还器械时定位准确,我们研制的备用器械架,经过实际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正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观念也发生了根本转变,病人被动接受诊治护理的形式被日益发展的病人主动参与诊疗的形式所取代,而病人主动参与必须以掌握一定的健康保健乃至疾病的知识为前提.因此,健康教育在现代护理中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吴宗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9年8月以来,我们对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伤口产后3天内,用丁胺卡那喷液(商品名:阿米卡星喷射液)喷射会阴侧切伤口预防感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体位与疾病的恢复息息相关,但在临床中屡屡见到:当病人病情危重时,医护人员常集中精力抢救生命,而忽视其卧位姿势,等到痊愈,才发现已发生畸形.这都与护士没有随时将患者体位放合适有关.如胸部创伤、外科急腹症、呼吸困难、心脏病患者等取半卧位姿势不合适时,常有使患者身体向前滑动移位的倾向,于是臀向前移,脊背随着下滑,下腰取代了臀部的位置,承受了上身的重量,从而出现脊柱呈弯曲、胸部凹陷、两肩前耸下垂[1].背部肌肉因受体位牵拉而发生疼痛,同时肺部、胸部因凹陷而不能正常扩张,影响气体交换等,这充分说明,护士对体位的合理应用与疼痛愈后的关系,没有足够的认识.现就此问题浅谈个人体会如下.
作者:张淑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留置导尿作为一种基本的诊疗手段,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Foley's尿管在结构、材料、功能、使用上更趋合理,逐步替代了橡胶导尿管,现就临床出现的留置导尿管拔管困难的原因、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朱春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对外口岸的开放,海洛因滥用的问题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我院戒毒中心,每年承担着上千人的脱毒治疗任务,在治疗方法上积累了一整套的经验,并在不断改进.B.C.N法脱毒是我中心开展的又一疗法.该治疗分为三个阶段:前3天为嗜睡期,4~15天为清醒期,16~20天为防复吸期.各期的特征不一,故护理重点有所不同.
作者:刘永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随着放射技术的发展,将放射源直接插入组织或肿瘤内进行放射治疗的方法已逐步开展,我院采用此方法治疗宫颈癌患者,收到了一定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欧端玉;程萍;邱枝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因伴有疼痛而导致肉体和精神上极大痛苦.对癌痛的治疗,WHO制定了三个阶梯止痛方案,硫酸吗啡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施康定是硫酸吗啡控释制剂,具有止痛作用时间长,保持血药浓度相对恒定等优点.根据癌痛给药以口服、非创伤性给药和定时,按阶梯、个体化的原则,我科对36例头颈部肿瘤全麻手术后疼痛患者应用直肠给药方式,对其镇痛效果进行了观察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静;何德芳;侯媛淑;周晓;彭利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十分多见,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过去主要采用保守疗法(按摩、推拿、针灸、牵引等)或开放性手术切除.前者疗效低,复发率高,后者损伤大,并发症多.1995年我院引进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简称APLD).
作者:余忠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再出血是患者主要死因之一.为减少SAH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我们对1996~1999年43例SAH后再出血患者再出血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罗淑文;谭新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脑卒中发生的急性期、恢复期常遇到摄食吞咽障碍的问题,吞咽障碍影响进食,从而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甚至误入气管,引起呼吸道疾患,严重者可致窒息、死亡.因此,提高对吞咽障碍的护理水平,指导康复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自2000年1月~6月,对21例老年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唐銮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临床中每年有不少因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及时抢救的患者,以往大都采用催吐、洗胃、导泻、利尿、使用对抗药物等治疗手段.近几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血液灌流(HP)用于临床急性药性或毒物中毒的抢救,疗效更确切.我科自1997年7月~2000年10月采用HP抢救各类严重急性中毒32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烂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对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5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进行痰液检查,结果显示:气管切开第3天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第10天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第20天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伴有混合感染.护理上应采取加强气道管理为中心的护理措施:保持空气清洁和消毒,加强气道湿化、促进排痰,防止误吸,持续氧疗.
作者:木冬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深度褥疮是指Ⅱ期以上褥疮,其疮面均已破溃,破溃处常常存有脓性分泌物,疮面深浅不一.其中有的坏死组织深达肌肉层,成为临床治疗护理的一大难题.纵观以往对深度褥疮的治疗情况,注重并改进局部治疗方法,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的关键.经临床应用,认为以下局部药物治疗方法较好.
作者:牛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临床上在给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作皮内试验时,用传统方法即前臂掌侧下1/3处皮内注入试敏液0.1ml(A法)注射后,注射部位的皮肤红成一片,要很久一段时间才消退,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假阳性反应,临床上难于判断结果,也给临床应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而导致医疗纠纷.我科于1997年8月~1999年8月,按随机原则选择200例需做皮内试验的患儿,采用A法与B法(即同侧前臂背侧下1/3正中点处皮内注入试敏液0.1ml)注射进行对照,以求婴儿及新生儿皮内试验的佳部位,为改进临床护理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秀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发热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高热可引起机体代谢加速和各系统机能的紊乱,需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来避免机体的过度消耗和重要器官的损害.
作者:孙剑萍;杨淑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勒雪病(LSD)是一少见的婴幼儿急性弥漫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病年龄小,病情重.患儿可见红色或暗褐色斑丘疹皮肤损害,皮疹印片可见郎格罕(Langerhan)组织细胞,伴发热,咳嗽,头部肿物,骨质破坏,肝脾、淋巴结肿大和进行性贫血等常见症状.预后差,死亡率可高达70%~100%,通过联合化疗可使预后改善,甚至痊愈.我科于2001年1月收治1例勒雪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缓解出院,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雅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明确中医中药在腹部外科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从胃肠道检查前肠道预洁、结直肠手术前准备等几方面,用中药冲剂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进行了前瞻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中药冲剂行腹部外科肠道准备能达到满意的机械清肠效果和肠道除菌作用.口服中药冲剂引起的消化道症状较少,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中药冲剂用于肠道准备可减轻传统灌肠法给患者带来的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精神紧张,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还具有调整肠功能,加快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等作用.说明中药冲剂可用于腹部外科肠道准备.
作者:陈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2岁,电工,2000年1月7日下午5时因不慎进入高压电场(1000伏以上)触电,从4米高空坠入水中,立即被同事救起,13分钟后送到我院.入院时患者心跳停止,面色紫绀,全身抽搐,呼吸微弱为6次/分,血压为0.
作者:许少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