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艳
直肠中上段癌行直肠前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致局部及全身感染,轻者延期愈合,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为有效地控制预防吻合口瘘,既往常规地行横结肠造瘘,给病人带来苦恼,生活不便和再次手术关瘘的痛苦.我院自1994年至2000年12月行直肠前切除术36例,均未行横结肠预防性造瘘,其中发生吻合口瘘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抢香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分娩为妇女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事件,由于分娩过程存在许多不适,而肝病产妇更因担心母婴垂直传播问题而产生焦虑.英国Dick Read[1]认为焦虑产生肌肉紧张从而抑制官颈扩张,近来认为焦虑可能降低催产素的作用而影响分娩进程,焦虑较重的产妇往往伴有分娩并发症,会使产程进展不顺利而出现滞产.
作者:李学红;程爱林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随着医学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医院改革不断深入,护理队伍不断壮大,青年护士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怎样使青年护士适应护理发展趋势,满足人们健康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对青年护士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做好青年护士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谭幸东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针对各种<基础护理学>教材中对观察口腔温度的时间不同,采用自身比较法,分别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内对口腔温度进行比较,并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测量3分钟口温所得出结果比测7分钟低0.1~0.8℃,测口温一定要测7分钟,才能使结果准确无误.
作者:刘美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我们在静脉输液时,常常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身体胖瘦、疗程长短来选择合适的静脉.随着尼龙管一次性静脉穿刺针头的问世,一般病人多可采用周围浅静脉输液.常规采用顺行(向心)穿刺的方法进行穿刺.但是对于疗程较长或需反复多次输液的病人,即使我们能做到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也常常感到穿刺部位有限,一次穿刺成功较困难.因此我们增加采用逆行(离心)掌背浅静脉穿刺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除进针方向不同外,其余均与顺行穿刺相同,即操作者背向病人,向浅静脉末梢方向进针,则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减少穿刺成功后由于针头位置不佳而造成的失败,其优点集中体现在:
作者:金建萍;李文仙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收集93例60岁以上老年人纤支镜检查时的血压、心电图变化,发现在此过程中心率显著升高(P<0.01),房性早搏发生率为29.07%,有2例出现血压下降,提示在老年人纤支镜检查过程中,心血管存在潜在危险,应加强检查前准备和急救物品准备.术中严格监测心电图、血压并及时处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避免发生意外.
作者:黄晓琴;叶建鸿;林贵轩;陈清;魏淑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自1967年英国的Cicely Saunders在伦敦创办克里斯多临终关怀医院以来,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1988年天津医学院在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的资助下,我国创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短短几年,先后举办了临终关怀研习班、召开了临终关怀研讨会.通过这些学术活动,提高了我国临终关怀水平,现在许多地方开办了临终关怀医院或临终关怀病房,临终关怀医院或临终关怀病房的建立,普遍受到社会、病人及家属的欢迎,本文就临终关怀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李杨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胆汁性肝硬化是由于肝内外胆管系统长期胆汁淤积或梗阻使高浓度的胆汁酸和胆红素作用于肝,造成肝红细胞呈羽毛状变性坏死.继而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在长期慢性肝脏损害的基础上妊娠,将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导致低蛋白血症;胆汁淤积,体内胆红素增高,引起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胎儿缺氧,围产儿死亡率增高,继续妊娠肝脏难以承受负荷.[3]鉴于此病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就其妊娠围产期的护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彭小元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机械通气系利用机械装置进行通气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达到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为目的的措施.传统方法经口(鼻)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不仅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而且并发症多、护理工作繁重,容易造成脱机困难等等.近年来,国内外开展无创性机械通气技术,如面(鼻)罩正压通气等.其优越性日益明显,对患者而言,并发症少,甚至可指导某些患者在家庭使用.比有创通气的护理工作量也相对减轻.
作者:丁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类出血性中风,主要指位于颅内脑底部的先天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和脑表浅动脉畸形的破裂,造成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疾病.临床表现以脑膜刺激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性脑脊液为主要特征.再出血是SAH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40%,病情较重,复杂多变,死亡率高[1].作者总结了30例SAH的临床资料,结合临床观察治疗和护理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江南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为了解<护理人际沟通>课程对四年制中专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的效果,运用课堂教学、角色扮演、临床和社区实践,作为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主要教学方法.采用<交谈沟通能力自我评价标准>表,进行学习前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学习<护理人际沟通>课程后,人际沟通能力明显高于学习前.
作者:刘巧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洗胃是抢救口服药物中毒的有效方法之一.担负急诊抢救工作的护士应熟练掌握中毒洗胃的技术,并能及时解决洗胃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保证洗胃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就洗胃的若干问题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护理同行对急性中毒洗胃的认识.
作者:李亚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人口的期望寿命不断增长,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口在全国第四次普查中老龄系数为8.59%,据人口专家预测到2000年老龄系数将达到9.92%,约在2002年达到10%,成为老龄化社会.
作者:贾巧;叶红莲;莫鲜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勃乐斯(Bolesi)即注射用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s E1,PGE1)作为新的制剂,临床用于治疗以冠心病为主的多种疾病.我科于1998年开始用勃乐斯收到很好效果.但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副作用,本文总结了勃乐斯出现的6种副作用,并探讨了发生机制及护理对策.
作者:陈坤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应贯穿于护理专业工作的始终,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与继续医学教育、护理人才培养、临床护理质量、护士规范培训都有密切关系.岗前培训既是上岗前的基础训练,又可帮助新进人员尽快转换角色、熟悉环境、严格制度及减少新成员对新环境产生现实震憾,确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年来各医院均在探索和进行不同内容、方式的岗前培训,实践也证明不同程度的岗关培训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实践效果,岗前培训已日渐体现出它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我们通过多年实践与思考后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作了改进和规范,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崇梅;刁惠民;张立新;康丽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凡长达6周以上才愈合的伤口[1]称为迁延性伤口.在门诊换药室工作中,我们常常碰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迁延性伤口,病程常常达半年以上,甚至长期迁延不愈,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也给患者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针对这一难题,我们自1998年以来,开展了课题攻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酒精擦浴疗法是高热患儿常用的物理降温措施,近年来,主张温酒精擦浴,但笔者在护理工作中观察发现,温、冷酒精擦浴在不同季节时对高热降温的效果不同.
作者:许美芳;钟肖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综述癌痛止痛治疗中评估疼痛的原则及方法、药物镇痛的有关知识、麻醉和神经外科技术对癌痛控制的进展,以及护理技术在癌痛控制中的应用.提出在癌痛止痛中应改变传统止痛观念,运用综合手段达到控制癌痛的目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谢升 刊期: 2001年第08期
KTP激光探通泪道阻塞是国内外正在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可靠,安全性好,疗程短,颜面部不留瘢痕无痛苦.2000年3~11月,我院实施KTP激光治疗慢性泪囊炎92眼,认真做好手术前后护理,正确掌握术后泪道冲洗操作方法,预防并发症,保证了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健康教育是医院的重要职能,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健康和维护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骨科病房卧床病人多,集中宣教难度大,且需要宣教的内容多.机械地、盲目地宣教收效甚微.几年来,我科就如何提高施教者的施教能力,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观点,现综述如下:
作者:周桂容 刊期: 200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