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美;林非凡;李坤煌;潘月英;张冠华;洪菁菁;林荣盛
我院呼吸科从1997年~2000年4月对长期咳嗽经多种抗生素治疗不理想,经胸片检查及症状、体征符合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患儿32例,以及15例毛细支气管炎,病程近喘鸣消失较慢的病儿,应用了斯奇康注射液1.0 ml(0.5 mg)肌肉注射18针共36 d为1个疗程,休息7~10 d,进行第二个疗程,效果好.
作者:李桂兰;包晓锐;李铁玉;柳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佳适应症.方法:选择2000年5月~2003年5月间住院的LAVH 50例及阴式子宫切除术(TVH)5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方式、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所用器械数量、手术所用人员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手术均成功.LAVH组均选用全麻,麻醉费用高,手术时间长;手术所用器械数量多,手术所用人员数多;术中有些并发症及术后腹壁并发症为TVH不可能发生的.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LAVH和TVH均熟练的手术医生,能经TVH手术的病例,不要选择LAVH.而对于同时需要切除附件的此类手术,则选择LAVH为宜.
作者:常英倩;周应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对脑瘫高危儿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作用.方法:以2003年高危儿管理发现的脑瘫高危儿为研究组,门诊就诊的脑瘫高危儿为对照组,在治疗年龄及治疗效果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年龄早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疗程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能及时发现脑瘫高危儿并早期进行医学干预和脑康复治疗,对减轻脑损伤、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小晶;肖华;宋燕燕;董海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胎儿脐血流检测及胎头下降试验对脐带绕颈的诊断及预测其胎儿预后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4年6月随机选择住院分娩产妇3 208例,产前1周至少做1次脐血流检测,对胎头未衔接脐带绕颈孕妇行胎头下降试验,测定脐动脉血流指数.结果:3 208例孕妇产前诊断脐带绕颈770例,实际发生脐带绕颈738例.738例脐带绕颈孕妇S/D值异常者166例,产后证实胎儿窘迫150例.其中胎头浮动、S/D值正常者178例,均行胎头下降试验,22例出现阳性结果,产后证实发生胎儿窘迫30例.补加胎头下降试验后,阴性预测值及敏感度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高达91.49%、98.55%、95.56%、97.13%、96.75%.结论:胎儿脐血流检测及胎头下降试验,是产前诊断脐带绕颈及预测其围产儿预后的理想方法.
作者:吕晓顺;侯学涛;王华;李敏;张立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子宫颈糜烂为临床上常见的子宫颈病变,有多数已婚妇女患此病症.除少量是先天性子宫颈糜烂外,绝大多数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很多,我院采用赛霉安散治疗宫颈糜烂154例,并与奥平栓治疗78例进行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素琼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为了解和掌握我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构成死亡的各种因素,进一步提高围产期工作质量和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我们对我市1995~2004年10年间孕产妇死亡做了回顾性调查,并对死亡原因做了系统的分析评价,探索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措施,以利于妇幼卫生管理与业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高立峰;李艳萍;魏建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切除子宫肌壁间肌瘤的疗效.方法:对13例较大的子宫肌壁间肌瘤,于腹腔镜下剔除,经腹壁小切口缝合子宫切口,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并随机抽取经腹切除子宫肌瘤21例,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19例作对照.结果:13例患者均不需中转开腹(大切口),平均手术时间为(102.53±10.87)min,明显短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8.2±13.74)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50.82±2.16)ml,较经腹和单纯腹腔镜下切除明显减少(P<0.05),无发生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既能达到开腹手术缝合子宫的质量标准,避免了腹腔镜下缝合子宫因操作困难、术中出血多、缝合不严密而造成术后出血、子宫裂开等弊端,又保留了腹腔镜下手术的所有优点,是一种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的技术.
作者:罗剑婷;张秀枝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经胃管母乳喂养早产儿疗效.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胃管母乳喂养,对照组给予静脉补充葡萄糖和电解质,比较10 d后两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体重比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每日体重增加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且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结论:经胃管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促进了患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李景娥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与正常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异同,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名作为研究组,正常妇女4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SandwichELISA)检测两组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MCP-1水平.结果:血清MCP-1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207±76)pg/ml,正常妇女组(148±56)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腹腔液MCP-l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292±98)pg/ml,正常妇女组(164±65)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亦有极显著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EM组血清与腹腔液MCP-1呈正相关(r=0.471,P=0.002),正常妇女组血清与腹腔液MCP-l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M患者血清与腹腔液MCP-1水平均显著升高,MCP-l是EM发生的关键因子之一.
作者:朱相干;王开玉;刘红;淡素梅;王秀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方法:排除药物流产前盆腔生殖系统存在的潜在性炎症.通过常规检查,对不同人群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结果:通过临床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得到控制.结论: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是妊娠合并盆腔生殖系统炎症,如妊娠合并阴道炎,妊娠合并附件炎等,给予相应治疗及处理后,取得很好效果.
作者:于春霞;于秀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产妇身心状况与巨大儿出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巨大儿产妇128名(测定组)及正常体重新生儿产妇100名(对照组)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以躯体疾病及心理状况作对照分析.结果:测定组躯体疾病与心理状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身体状况与心理因素是巨大儿出生的影响因素;对孕产妇正常查体时,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是必要的.
作者:刘剑英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和孕妇学校的系统授课,探索对HBV携带者孕产妇应采取的健康保健方式.方法:开展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实施孕妇和新生儿免疫阻断,采用合理的孕产期防护手段.结果:在2003年1月~2004年12月分娩的HBV携带者产妇534例所生的534名婴儿中,没有发生慢性HBV感染的婴儿.结论:积极的健康保健指导,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正确的免疫措施可降低新生儿HBV慢性感染率,阻断宫内垂直感染,提高HBV携带者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作者:谢小姗;苏丽荣;王晓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孕妇25例,均为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畸形者,年龄22~43岁,平均32.5岁,胎龄20~38周.第一胎次21例,第二胎次3例,第三胎次1例.
作者:李莹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围产儿死亡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及医疗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先进国家或地区一般低于10‰.1986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26.65‰.上海的围产儿死亡率为7.5‰ [1].本文对我院1994~2004年10年间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前5年与后5年围产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虞敏毓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认识并了解剖宫产的利弊,对降低剖宫产率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方式,调查在哈市住院分娩的产后42 d、产后5年、产后10年及产后15年内的4个年段妇女;采用DDST小儿智能发育筛查工具测查生后42 d和1岁身体健康新生儿;采用学习能力评估测查工具测查学龄期儿童.结果:剖宫产对母亲近期显著性影响是刀口感染、延期愈合,纯母乳喂养率低,恶露持续时间延迟;远期显著性影响是宫外孕,肌体抵抗力下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盆腔炎,性生活不适.剖宫产对学龄期儿童感觉运动和听知觉障碍有显著性影响.剖宫产对新生儿智能发育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剖宫产对母儿近远期可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应采取有力措施降低剖宫产率,维护妇女儿童身心健康.
作者:孙冬韦;闻汇;王丽芬;刘丽;韩雪莹;刘利;胡彩霞;蒋艳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45例资料较完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间的关系及头颅CT动态征象.方法:对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其中男32例,女13例,于生后48h内入院,均采用EXEL-2000Spfint型CT机,常规镇静,以SML为扫描基线,层厚间距为10 mm.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有显著差异.结论;从头颅CT动态观察显示要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以1个月时的CT征象更有价值和意义.
作者:张金兰;刘树军;张玉红;赵令君;邵静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泌乳素(PRL)的测定及核磁共振(MRI)检查对早期诊断垂体泌乳素瘤的作用.方法:选择主诉有闭经、泌乳、月经频发、月经稀少、不孕、性功能减退、头痛、肥胖等症状并排除服药、妊娠、哺乳、应激、下丘脑疾病等其他情况的女性,进行血清PRL检测.血清PRL>50μg/L的患者随机抽出55例为阳性组,血清PRL<50μg/L的患者随机抽出60例为阴性组,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两组妇女以后1次/3个月进行血清PRL、核磁共振检查,跟踪24个月.结果:血清PRL>50μg/L的阳性组发现有8例垂体泌乳素瘤,血清PRL<50μg/L的阴性组发现1例垂体泌乳素瘤.血清PRL的水平对临床表现有影响.结论:血清PRL的测定及核磁共振检查对诊断垂体泌乳素瘤有重要意义,对于血清PRL>50μg/L的患者1次/3个月进行血清PRL检测、核磁共振检查对早期诊断垂体泌乳素瘤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韦瑞红;伍丽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检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评分法)在重症儿童院间转运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实施转运的患儿于转运前根据转出医院记录的各项参数计算转运前评分;回该院后48 h内再记录各项参数计算转运后评分;根据两次评分与实际治疗效果比较.结果:非危重、危重、极危重患儿转运前后各级间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转运前后评分差值≤0者76.35%(155/203),与>0者病死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组评分≤70分者46.67%(14/30);71~80分者46.67%(14/30),81~90分者6.67%(2/30),其评分在转运前后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评分法在院间转运中使用效果良好,并可根据评分法设立转运指征.
作者:马文成;石国光;严建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奥硝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奥硝唑组(实验组)及甲硝唑组(对照组)病例数各25例,用药均为栓剂,剂量均为0.5 g/粒,阴道给药,1粒/次,1次/d,疗程7 d.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96%、80.00%,细菌清除率均为100.0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实验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奥硝唑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药物.
作者:夏革清;王泽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为了解长春市一类一级幼儿园3~5岁儿童患龋情况,笔者对其连续6年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肖艳 刊期: 200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