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切除子宫肌瘤的体会

罗剑婷;张秀枝

关键词:腹腔镜, 腹壁小切口, 子宫肌瘤,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切除子宫肌壁间肌瘤的疗效.方法:对13例较大的子宫肌壁间肌瘤,于腹腔镜下剔除,经腹壁小切口缝合子宫切口,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并随机抽取经腹切除子宫肌瘤21例,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19例作对照.结果:13例患者均不需中转开腹(大切口),平均手术时间为(102.53±10.87)min,明显短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8.2±13.74)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50.82±2.16)ml,较经腹和单纯腹腔镜下切除明显减少(P<0.05),无发生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既能达到开腹手术缝合子宫的质量标准,避免了腹腔镜下缝合子宫因操作困难、术中出血多、缝合不严密而造成术后出血、子宫裂开等弊端,又保留了腹腔镜下手术的所有优点,是一种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的技术.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的临床意义

    目的:进一步评价ASCUS(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的对230例ASCUS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SCUS中包含各级宫颈病变,占27.4%(63/230),CIN Ⅰ13例,CINⅡ12例,CINⅢ5例,单纯宫颈湿疣33例,CIN合并湿疣8例.结论:对ASCUS患者需分类管理,进行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郭艳利;耿力;沈晓野;姚燕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小板分子标志物的测定,观察妊高征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方法:选择各期妊高征患者共6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对照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测定全血P-选择素,GPⅡ b/Ⅲa的含量.结果:妊高征组与对照组相比,P-选择素、GPⅡb/Ⅲa明显升高(P<0.05,P<0.01);轻中度妊高征与重度妊高征相比,P-选择素、GPⅡb/Ⅲa均有明显差异(P<0.01);重度妊高征与先兆子痫相比,P-选择素、GPⅡb/Ⅲa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度妊高征血小板P-选择素,GPⅡb/Ⅲa的含量明显升高,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

    作者:王菊荣;闫华;王静;扬敬慈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门诊儿童静脉采血部位及方法

    目的:探讨门诊就医儿童血标本采集部位及方法.方法:对门诊采血室11 836例儿童(新生儿组386例,婴儿组4 476例,幼儿组6 974例),分别从手背静脉、肘部静脉、头皮浅静脉、股静脉、颈外静脉进行采血,并对不同部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小儿静脉采血不同部位,一次成功率存在明显差异.新生儿头皮静脉采血较股静脉成功率高,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90.3%;婴儿颈外静脉采血成功率高为93.7%;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略高于手背静脉,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与采血部位有关.

    作者:赵艳玲;王屹;吕璐瑜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1994~2004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围产儿死亡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及医疗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先进国家或地区一般低于10‰.1986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26.65‰.上海的围产儿死亡率为7.5‰ [1].本文对我院1994~2004年10年间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前5年与后5年围产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虞敏毓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4~12月婴儿纯母乳喂养与母乳喂养添加辅食的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4~12月婴儿纯母乳喂养与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后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000~2004年12月在我院托儿所保育的4~12月龄的婴儿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组比较.结果:早期进行辅食添加组的婴幼儿血红蛋白检测率>辅食添加较晚组,差异显著,同时我们还看到进行早期辅食添加的婴幼儿,发音早、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身体营养状态提高显著.结论:早期进行辅食添加,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提高婴幼儿的智力水平,为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王文华;邵静;国志义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某中心城区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探讨影响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320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data2.0和SPSS11.5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孕妇产前诊断知识的一般知晓率为85.4%;20.7%孕妇明确知道1~5项产前诊断适宜对象,62.7%概念模糊,16.6%完全不知道;44.6%孕妇明确知道3种产前诊断方法,25.8%知道2种,8.6%知道1种,21.0%完全不知道.职业和家庭月收入是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从事医疗工作的孕妇明确知道产前诊断对象和方法的比例较高,家庭月收入低于2 000元的孕妇完全不知道产前诊断对象的比例高于月收入3 000元以上者.结论: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孕期宣传教育,抓住产前诊断佳时机.

    作者:张洁;钱序;陈英耀;李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浅谈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方法:排除药物流产前盆腔生殖系统存在的潜在性炎症.通过常规检查,对不同人群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结果:通过临床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得到控制.结论: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是妊娠合并盆腔生殖系统炎症,如妊娠合并阴道炎,妊娠合并附件炎等,给予相应治疗及处理后,取得很好效果.

    作者:于春霞;于秀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奥硝唑和甲硝唑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临床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奥硝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奥硝唑组(实验组)及甲硝唑组(对照组)病例数各25例,用药均为栓剂,剂量均为0.5 g/粒,阴道给药,1粒/次,1次/d,疗程7 d.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96%、80.00%,细菌清除率均为100.0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实验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奥硝唑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药物.

    作者:夏革清;王泽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332例困企女工泌尿生殖道感染状况回顾性分析

    为了解日照市特困企业女工阴道炎病原菌感染情况,2003年6月我院为3家特困企业女工进行了免费查体,对其中332例有阴道炎症状或体征的女工进行病原菌检侧,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秀梅;陈永英;臧家新;王惊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200例分析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对分娩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保证母儿安全的同时,还要求能无痛分娩.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笑气阶段性吸入用于分娩镇痛,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代金荣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宫颈糜烂与血清抗精子抗体

    抗精子抗体是不育的常见原因,其发生是否与宫颈糜烂有关尚未有统一的说法,为此,我们回顾分析了近5年来在我单位就诊并检测了血清抗体的病例共计1 220例,就其与宫颈糜烂的关系作一总结分析.

    作者:王县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245例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1~2004年的死亡围产儿245份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25.02‰,死胎占64.49%,死产占9.80%,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5.7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胎儿畸形、早产及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胎盘因素和脐带因素为主.死产以畸形、脐带因素和忽略性横位为主.新生儿死亡以早产为主.结论:加强孕期宣教,加强流动孕产妇的管理,提高产检意识,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作者:李梅舒;温穗明;姚单玲;黄雯琼;王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输卵管再通术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远端输卵管阻塞的临床分析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而输卵管阻塞是造成女性不孕的常见因素,约占20%~40%[1].在输卵管阻塞中,近端阻塞占20%~45%[2],通过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SSG)和输卵管再通术(FTR)可以获得很高的输卵管再通率.中远端阻塞占35%~80%,通过SSG和FTR治疗的再通率较低(约45%)[3],受孕率更低.我们自2001年开始对部分患者进行FTR的同时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中远端阻塞性不孕症患者6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桂萍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新生儿窒息与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对我院2004年1~10月住院的窒息新生儿患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下称高胆)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窒息尤其重度窒息者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低于无窒息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率.

    作者:孙健伟;姚爱梅;于凤琴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多糖铁复合物(PIC)用于妊娠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多糖铁复合物(PIC)(商品名:力蜚能)用于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其耐受性.方法:将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口服力蜚能150 mg/次,2次/日)和对照组(口服硫酸亚铁0.3 g/次,3次/日).治疗4周后复查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球压积、网织红细胞、血清铁及转铁蛋白,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3%,对照组率有效率为84.8%,差异显著(P<0.05),且未见副作用.结论:力蜚能治疗妊娠缺铁性贫血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甄学慧;王义;洪梅;李玉波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斯奇康在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及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我院呼吸科从1997年~2000年4月对长期咳嗽经多种抗生素治疗不理想,经胸片检查及症状、体征符合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患儿32例,以及15例毛细支气管炎,病程近喘鸣消失较慢的病儿,应用了斯奇康注射液1.0 ml(0.5 mg)肌肉注射18针共36 d为1个疗程,休息7~10 d,进行第二个疗程,效果好.

    作者:李桂兰;包晓锐;李铁玉;柳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托幼园(所)女童阴唇粘连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女童阴唇粘连的患病率.方法:对崇文区12所幼儿园的1 247名2~6岁女童进行外阴检查.结果:女童阴唇粘连的检出率为4.4%(55/1 247),其中3岁组儿童检出率高,为9.5%.结论:应加强女童外阴卫生保健和家长的卫生知识宣教工作.

    作者:张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及CT动态分析

    目的:分析45例资料较完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间的关系及头颅CT动态征象.方法:对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其中男32例,女13例,于生后48h内入院,均采用EXEL-2000Spfint型CT机,常规镇静,以SML为扫描基线,层厚间距为10 mm.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有显著差异.结论;从头颅CT动态观察显示要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以1个月时的CT征象更有价值和意义.

    作者:张金兰;刘树军;张玉红;赵令君;邵静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喂养方式对42d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宣传母乳喂养,切实有效地提高丹东地区的母乳喂养率,笔者对丹东市振兴区42 d婴儿的不同喂养方式对体格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满永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新婚姻法颁布后婚前医学检查自觉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新婚姻法颁布后群众对婚前医学检查行为的自觉性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浈江区2004年3~6月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1 587对新人进行无记名自填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访人群婚检率仅为0.68%,影响因素有多方面,但主要原因为对婚检意义缺乏正确认识,提示当前婚前医学检查宣传及优生优育知识健康教育尚须加强.结论:强制性婚检解除后,提高群众婚检自觉性已成为卫生部门及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实施相关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将提高群众对婚检意义的认识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

    作者:卢艳萍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