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卵管再通术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远端输卵管阻塞的临床分析

张桂萍

关键词:输卵管再通术, 腹腔镜手术, 手术治疗, 输卵管阻塞,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 阻塞性不孕症, 再通率, 妇科常见病, 女性不孕, 近端阻塞, 患者, 常见因素, 受孕率
摘要: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而输卵管阻塞是造成女性不孕的常见因素,约占20%~40%[1].在输卵管阻塞中,近端阻塞占20%~45%[2],通过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SSG)和输卵管再通术(FTR)可以获得很高的输卵管再通率.中远端阻塞占35%~80%,通过SSG和FTR治疗的再通率较低(约45%)[3],受孕率更低.我们自2001年开始对部分患者进行FTR的同时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中远端阻塞性不孕症患者6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非妊娠期子宫肌瘤与血清催乳素水平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非妊娠期血清催乳素水平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64例子宫肌瘤<4 cm患者的血清催乳素(PRL).结果:子宫肌瘤≤2.5 cm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催乳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肌瘤≥2.6 cm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催乳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肌瘤≤2.5 cm者与子宫肌瘤≥2.6 cm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催乳素水平与子宫肌瘤的形成无明显关系,与子宫肌瘤较大有关.

    作者:金黎;刘瑶;林晓华;陈玉梅;郑玉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门诊儿童静脉采血部位及方法

    目的:探讨门诊就医儿童血标本采集部位及方法.方法:对门诊采血室11 836例儿童(新生儿组386例,婴儿组4 476例,幼儿组6 974例),分别从手背静脉、肘部静脉、头皮浅静脉、股静脉、颈外静脉进行采血,并对不同部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小儿静脉采血不同部位,一次成功率存在明显差异.新生儿头皮静脉采血较股静脉成功率高,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90.3%;婴儿颈外静脉采血成功率高为93.7%;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略高于手背静脉,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与采血部位有关.

    作者:赵艳玲;王屹;吕璐瑜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278例HBV携带产妇和所产新生儿血清HBV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乙型肝炎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母婴垂直传播是目前主要传播途径.我国估计HBV感染中由母婴传播所致者超过60%.本文对278例HBV携带产妇和所产新生儿血清HBV标志物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情况.

    作者:钟凤娣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永春县1999~2003年婚前医学检查资料分析

    永春县自1998年试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工作,1999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对检查出的相关疾病进行分类指导.现对1999~2003年在我所的婚前医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刘雅美;林非凡;李坤煌;潘月英;张冠华;洪菁菁;林荣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巨大儿产妇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产妇身心状况与巨大儿出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巨大儿产妇128名(测定组)及正常体重新生儿产妇100名(对照组)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以躯体疾病及心理状况作对照分析.结果:测定组躯体疾病与心理状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身体状况与心理因素是巨大儿出生的影响因素;对孕产妇正常查体时,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是必要的.

    作者:刘剑英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浅谈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方法:排除药物流产前盆腔生殖系统存在的潜在性炎症.通过常规检查,对不同人群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结果:通过临床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得到控制.结论: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是妊娠合并盆腔生殖系统炎症,如妊娠合并阴道炎,妊娠合并附件炎等,给予相应治疗及处理后,取得很好效果.

    作者:于春霞;于秀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时电解质紊乱分析

    目的:总结20例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儿的电解质紊乱情况.方法:对20例患儿多次进行电解质检测分析.结果:新生儿急性呼衰时电解质紊乱依次是低氯血症(54.41%),低钠血症(39.70%),低钾血症(22.06%),低镁血症(19.12%),低钙血症(19.12%),高钾血症(11.76%),呼衰早期以低血氯、低血钠、高血钾为主,呼衰纠正后以低血氯、低血钠、低血钾为主.结论:难治性呼衰及死亡病例100%合并有1种以上严重电解质紊乱,严重电解质紊乱影响呼衰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大部分电解质紊乱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纠正低镁血症是呼衰治疗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作者:王丽雪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奥硝唑和甲硝唑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临床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奥硝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奥硝唑组(实验组)及甲硝唑组(对照组)病例数各25例,用药均为栓剂,剂量均为0.5 g/粒,阴道给药,1粒/次,1次/d,疗程7 d.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96%、80.00%,细菌清除率均为100.0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实验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奥硝唑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药物.

    作者:夏革清;王泽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的临床意义

    目的:进一步评价ASCUS(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的对230例ASCUS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SCUS中包含各级宫颈病变,占27.4%(63/230),CIN Ⅰ13例,CINⅡ12例,CINⅢ5例,单纯宫颈湿疣33例,CIN合并湿疣8例.结论:对ASCUS患者需分类管理,进行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郭艳利;耿力;沈晓野;姚燕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及CT动态分析

    目的:分析45例资料较完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间的关系及头颅CT动态征象.方法:对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其中男32例,女13例,于生后48h内入院,均采用EXEL-2000Spfint型CT机,常规镇静,以SML为扫描基线,层厚间距为10 mm.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有显著差异.结论;从头颅CT动态观察显示要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以1个月时的CT征象更有价值和意义.

    作者:张金兰;刘树军;张玉红;赵令君;邵静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阻断HBV携带者母婴传播保健的指导分析

    目的:通过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和孕妇学校的系统授课,探索对HBV携带者孕产妇应采取的健康保健方式.方法:开展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实施孕妇和新生儿免疫阻断,采用合理的孕产期防护手段.结果:在2003年1月~2004年12月分娩的HBV携带者产妇534例所生的534名婴儿中,没有发生慢性HBV感染的婴儿.结论:积极的健康保健指导,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正确的免疫措施可降低新生儿HBV慢性感染率,阻断宫内垂直感染,提高HBV携带者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作者:谢小姗;苏丽荣;王晓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1 706例剖宫产术出血原因分析

    产后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剖宫产术中出血,一直被认为是产科严重并发症.由于产科检测方法的进步和对高危妊娠认识的提高,施行剖宫产术日渐增加.但剖宫产术的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为了更好的掌握手术指征,预防术中发生过量出血,现将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1 706例剖宫产出血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马永春;杨光芝;虞卓玲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新生儿窒息与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对我院2004年1~10月住院的窒息新生儿患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下称高胆)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窒息尤其重度窒息者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低于无窒息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率.

    作者:孙健伟;姚爱梅;于凤琴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胎儿脐血流检测及胎头下降试验对脐带绕颈的产前诊断及围产儿预后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脐血流检测及胎头下降试验对脐带绕颈的诊断及预测其胎儿预后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4年6月随机选择住院分娩产妇3 208例,产前1周至少做1次脐血流检测,对胎头未衔接脐带绕颈孕妇行胎头下降试验,测定脐动脉血流指数.结果:3 208例孕妇产前诊断脐带绕颈770例,实际发生脐带绕颈738例.738例脐带绕颈孕妇S/D值异常者166例,产后证实胎儿窘迫150例.其中胎头浮动、S/D值正常者178例,均行胎头下降试验,22例出现阳性结果,产后证实发生胎儿窘迫30例.补加胎头下降试验后,阴性预测值及敏感度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高达91.49%、98.55%、95.56%、97.13%、96.75%.结论:胎儿脐血流检测及胎头下降试验,是产前诊断脐带绕颈及预测其围产儿预后的理想方法.

    作者:吕晓顺;侯学涛;王华;李敏;张立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332例困企女工泌尿生殖道感染状况回顾性分析

    为了解日照市特困企业女工阴道炎病原菌感染情况,2003年6月我院为3家特困企业女工进行了免费查体,对其中332例有阴道炎症状或体征的女工进行病原菌检侧,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秀梅;陈永英;臧家新;王惊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变化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与正常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异同,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名作为研究组,正常妇女4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SandwichELISA)检测两组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MCP-1水平.结果:血清MCP-1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207±76)pg/ml,正常妇女组(148±56)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腹腔液MCP-l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292±98)pg/ml,正常妇女组(164±65)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亦有极显著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EM组血清与腹腔液MCP-1呈正相关(r=0.471,P=0.002),正常妇女组血清与腹腔液MCP-l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M患者血清与腹腔液MCP-1水平均显著升高,MCP-l是EM发生的关键因子之一.

    作者:朱相干;王开玉;刘红;淡素梅;王秀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喂养方式对42d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宣传母乳喂养,切实有效地提高丹东地区的母乳喂养率,笔者对丹东市振兴区42 d婴儿的不同喂养方式对体格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满永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某中心城区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探讨影响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320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data2.0和SPSS11.5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孕妇产前诊断知识的一般知晓率为85.4%;20.7%孕妇明确知道1~5项产前诊断适宜对象,62.7%概念模糊,16.6%完全不知道;44.6%孕妇明确知道3种产前诊断方法,25.8%知道2种,8.6%知道1种,21.0%完全不知道.职业和家庭月收入是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从事医疗工作的孕妇明确知道产前诊断对象和方法的比例较高,家庭月收入低于2 000元的孕妇完全不知道产前诊断对象的比例高于月收入3 000元以上者.结论: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孕期宣传教育,抓住产前诊断佳时机.

    作者:张洁;钱序;陈英耀;李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对脑瘫高危儿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作用

    目的:探讨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对脑瘫高危儿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作用.方法:以2003年高危儿管理发现的脑瘫高危儿为研究组,门诊就诊的脑瘫高危儿为对照组,在治疗年龄及治疗效果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年龄早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疗程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产高危儿系统管理能及时发现脑瘫高危儿并早期进行医学干预和脑康复治疗,对减轻脑损伤、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小晶;肖华;宋燕燕;董海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1994~2004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围产儿死亡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及医疗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先进国家或地区一般低于10‰.1986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26.65‰.上海的围产儿死亡率为7.5‰ [1].本文对我院1994~2004年10年间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前5年与后5年围产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虞敏毓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