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喂养方式对42d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满永贤

关键词:喂养方式, 婴儿体格发育, 母乳喂养率, 结果分析, 丹东地区, 丹东市, 宣传, 调查
摘要:为了更好地宣传母乳喂养,切实有效地提高丹东地区的母乳喂养率,笔者对丹东市振兴区42 d婴儿的不同喂养方式对体格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方法:排除药物流产前盆腔生殖系统存在的潜在性炎症.通过常规检查,对不同人群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结果:通过临床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得到控制.结论: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过长的原因是妊娠合并盆腔生殖系统炎症,如妊娠合并阴道炎,妊娠合并附件炎等,给予相应治疗及处理后,取得很好效果.

    作者:于春霞;于秀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高危儿早期干预对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对其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设正常儿对照组,分别与1、2岁时做智测.结果:干预组在1、2岁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可达对照组水平.结论: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可明显减少伤残发生.

    作者:倪锡莲;王巍;赵凤琴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1999~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白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讨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1999~2003年死亡的31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死亡率从1999年的9.58‰下降到2003年7.11‰,各年度儿童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2000年前儿童死亡首位原因为肺炎,2001年后先天心脏病上升为第1位.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新生儿、婴儿为主,占61.21%~70.45%.结论:新生儿时期是小儿死亡多的年龄阶段,加强新生儿监护与保健,减少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邝建明;蒋玉欢;邵小飞;许素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产前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孕妇25例,均为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畸形者,年龄22~43岁,平均32.5岁,胎龄20~38周.第一胎次21例,第二胎次3例,第三胎次1例.

    作者:李莹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永春县1999~2003年婚前医学检查资料分析

    永春县自1998年试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工作,1999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对检查出的相关疾病进行分类指导.现对1999~2003年在我所的婚前医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刘雅美;林非凡;李坤煌;潘月英;张冠华;洪菁菁;林荣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垂体泌乳素瘤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泌乳素(PRL)的测定及核磁共振(MRI)检查对早期诊断垂体泌乳素瘤的作用.方法:选择主诉有闭经、泌乳、月经频发、月经稀少、不孕、性功能减退、头痛、肥胖等症状并排除服药、妊娠、哺乳、应激、下丘脑疾病等其他情况的女性,进行血清PRL检测.血清PRL>50μg/L的患者随机抽出55例为阳性组,血清PRL<50μg/L的患者随机抽出60例为阴性组,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两组妇女以后1次/3个月进行血清PRL、核磁共振检查,跟踪24个月.结果:血清PRL>50μg/L的阳性组发现有8例垂体泌乳素瘤,血清PRL<50μg/L的阴性组发现1例垂体泌乳素瘤.血清PRL的水平对临床表现有影响.结论:血清PRL的测定及核磁共振检查对诊断垂体泌乳素瘤有重要意义,对于血清PRL>50μg/L的患者1次/3个月进行血清PRL检测、核磁共振检查对早期诊断垂体泌乳素瘤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韦瑞红;伍丽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变化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与正常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异同,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名作为研究组,正常妇女4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SandwichELISA)检测两组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MCP-1水平.结果:血清MCP-1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207±76)pg/ml,正常妇女组(148±56)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腹腔液MCP-l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292±98)pg/ml,正常妇女组(164±65)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亦有极显著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EM组血清与腹腔液MCP-1呈正相关(r=0.471,P=0.002),正常妇女组血清与腹腔液MCP-l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M患者血清与腹腔液MCP-1水平均显著升高,MCP-l是EM发生的关键因子之一.

    作者:朱相干;王开玉;刘红;淡素梅;王秀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84例育龄妇女死亡回顾调查

    目的:回顾性调查嘉定区方泰镇1986~2003年15~49岁育龄妇女的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方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命统计科提供死亡者的有关资料,并与公安、疾病控制中心复核,由妇保医生入户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死者年龄主要分布在40~49岁,其次是30~39岁;死因以恶性肿瘤占首位,其次为意外事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15~19岁组及20~29岁组以意外事故占首位,30~39岁组及40~49岁组以恶性肿瘤占首位.结论:定期为30岁以上妇女健康体检;普及防病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加强更年期保健;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妇女身心健康.

    作者:陈莉萍;张云芳;陆云娥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及CT动态分析

    目的:分析45例资料较完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间的关系及头颅CT动态征象.方法:对4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其中男32例,女13例,于生后48h内入院,均采用EXEL-2000Spfint型CT机,常规镇静,以SML为扫描基线,层厚间距为10 mm.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与CT分度有显著差异.结论;从头颅CT动态观察显示要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以1个月时的CT征象更有价值和意义.

    作者:张金兰;刘树军;张玉红;赵令君;邵静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阻断HBV携带者母婴传播保健的指导分析

    目的:通过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和孕妇学校的系统授课,探索对HBV携带者孕产妇应采取的健康保健方式.方法:开展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实施孕妇和新生儿免疫阻断,采用合理的孕产期防护手段.结果:在2003年1月~2004年12月分娩的HBV携带者产妇534例所生的534名婴儿中,没有发生慢性HBV感染的婴儿.结论:积极的健康保健指导,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正确的免疫措施可降低新生儿HBV慢性感染率,阻断宫内垂直感染,提高HBV携带者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作者:谢小姗;苏丽荣;王晓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宫颈癌Ki-67的表达与凋亡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Ki-67表达、细胞凋亡与宫颈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表达及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标记指数(AI).结果:从正常宫颈-CIN各级-宫颈癌,Ki-67阳性细胞标记指数逐渐升高,而凋亡指数/Ki-67阳性指数的比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CIN各组与宫颈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Ki-67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凋亡标记结合应用,可用于判断宫颈病变的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宓淑芳;宋改环;史忠新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4~12月婴儿纯母乳喂养与母乳喂养添加辅食的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4~12月婴儿纯母乳喂养与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后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000~2004年12月在我院托儿所保育的4~12月龄的婴儿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组比较.结果:早期进行辅食添加组的婴幼儿血红蛋白检测率>辅食添加较晚组,差异显著,同时我们还看到进行早期辅食添加的婴幼儿,发音早、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身体营养状态提高显著.结论:早期进行辅食添加,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提高婴幼儿的智力水平,为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王文华;邵静;国志义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斯奇康在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及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我院呼吸科从1997年~2000年4月对长期咳嗽经多种抗生素治疗不理想,经胸片检查及症状、体征符合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患儿32例,以及15例毛细支气管炎,病程近喘鸣消失较慢的病儿,应用了斯奇康注射液1.0 ml(0.5 mg)肌肉注射18针共36 d为1个疗程,休息7~10 d,进行第二个疗程,效果好.

    作者:李桂兰;包晓锐;李铁玉;柳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率及耐药性动态监测

    目的:了解该地区2000~2004年间解脲支原体(Uu)年感染率以及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年动态变化.方法:Uu鉴定采用培养法.Uu药敏试验选定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可乐必妥、阿齐霉素、红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等10种抗菌药,以培养液稀释法进行.结果:2000~2004年,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率分别为:26.67%、28.16%、29.50%、36.07%、42.40%.Uu对一些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而对几种抗菌药物其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2000年同2004年比较,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率有所升高(P<0.01),Uu对可乐必妥阿齐霉素、罗红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升高(P<0.01).2004年对此4种抗菌药已经产生相当程度的耐药.2000~2004年,Uu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的耐药率基本无变化(P>0.05),仍然保持较低的耐药率.2000~2004年,Uu对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变化不明显(P>0.05),仍然居高(>30%).2004年,Uu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42.73%),对交沙霉素的耐药率低(4.71%).

    作者:朱长太;姚有余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13例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生物化学特征.方法:对13例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进行瘤体大体及镜下观察.做Ki-67、P53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织化学SP和ABC法染色;并行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和盆腔包块.4例合并妊娠,3例有外源性孕激素治疗史,Ki-67、P53呈微弱阳性表达及ER呈阴性表达9例,PR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属良性肿瘤,与外源性孕酮药物及内源性孕激素有一定关系,与平滑肌肉瘤鉴别主要是依靠HE切片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有一定特征.

    作者:苏鸣;梁莉;张绪鹏;张美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托幼园(所)女童阴唇粘连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女童阴唇粘连的患病率.方法:对崇文区12所幼儿园的1 247名2~6岁女童进行外阴检查.结果:女童阴唇粘连的检出率为4.4%(55/1 247),其中3岁组儿童检出率高,为9.5%.结论:应加强女童外阴卫生保健和家长的卫生知识宣教工作.

    作者:张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门诊患儿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

    门诊患儿及家长到医院就诊,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关心、理解和尊重,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患儿为中心,因此对门诊就诊患儿进行心理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诊治及护理措施非常必要.我们针对患儿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杨培林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非必须剖宫产手术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非必须剖宫产的手术原因,为控制剖宫产率提供科学依据和综合性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4年8月在该院行非必须剖宫产的单胎产妇及其家属,阴道产妇及其家属,产科医生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孕妇的一般状况,孕妇及其丈夫对分娩的认识,以及产科医生对分娩的态度,都对非必须剖宫产率有显著影响.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必须剖宫产率需要采用综合性措施.

    作者:周洁琼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切除子宫肌瘤的体会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切除子宫肌壁间肌瘤的疗效.方法:对13例较大的子宫肌壁间肌瘤,于腹腔镜下剔除,经腹壁小切口缝合子宫切口,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并随机抽取经腹切除子宫肌瘤21例,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19例作对照.结果:13例患者均不需中转开腹(大切口),平均手术时间为(102.53±10.87)min,明显短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8.2±13.74)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50.82±2.16)ml,较经腹和单纯腹腔镜下切除明显减少(P<0.05),无发生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既能达到开腹手术缝合子宫的质量标准,避免了腹腔镜下缝合子宫因操作困难、术中出血多、缝合不严密而造成术后出血、子宫裂开等弊端,又保留了腹腔镜下手术的所有优点,是一种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的技术.

    作者:罗剑婷;张秀枝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吉林地区2004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评价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是我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目标.

    作者:陈百艳;沙春荣;王雁;林济森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