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太;姚有余
我院呼吸科从1997年~2000年4月对长期咳嗽经多种抗生素治疗不理想,经胸片检查及症状、体征符合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患儿32例,以及15例毛细支气管炎,病程近喘鸣消失较慢的病儿,应用了斯奇康注射液1.0 ml(0.5 mg)肌肉注射18针共36 d为1个疗程,休息7~10 d,进行第二个疗程,效果好.
作者:李桂兰;包晓锐;李铁玉;柳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清泌乳素(PRL)的测定及核磁共振(MRI)检查对早期诊断垂体泌乳素瘤的作用.方法:选择主诉有闭经、泌乳、月经频发、月经稀少、不孕、性功能减退、头痛、肥胖等症状并排除服药、妊娠、哺乳、应激、下丘脑疾病等其他情况的女性,进行血清PRL检测.血清PRL>50μg/L的患者随机抽出55例为阳性组,血清PRL<50μg/L的患者随机抽出60例为阴性组,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两组妇女以后1次/3个月进行血清PRL、核磁共振检查,跟踪24个月.结果:血清PRL>50μg/L的阳性组发现有8例垂体泌乳素瘤,血清PRL<50μg/L的阴性组发现1例垂体泌乳素瘤.血清PRL的水平对临床表现有影响.结论:血清PRL的测定及核磁共振检查对诊断垂体泌乳素瘤有重要意义,对于血清PRL>50μg/L的患者1次/3个月进行血清PRL检测、核磁共振检查对早期诊断垂体泌乳素瘤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韦瑞红;伍丽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订书式缝合治疗非产科损伤性外阴血肿的效果.方法:在血肿侧大阴唇皮肤粘膜交界处纵行切开3~5cm,清除全部血肿及积血,用左手拇指及其余4指分别握住大阴唇内外面以压迫血肿腔,进一步排出腔内残余血块及积血.再以同样方法,捏住大阴唇上端,用1号可吸收美容线或三角针,直接穿透同位置的内侧粘膜而出针,然后距此针脚下1~1.5 cm粘膜进针穿透大阴唇,皮肤出针打结剪断.同法依次向下缝合直至血肿腔下端约3~5针,后以1号丝线间断缝合切口数针,完全关闭血肿腔.结果:采用订书式缝合治疗非产科损伤性外阴血肿30例,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缝合大阴唇内外面以达到完全闭合血肿腔,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结论:订书式缝合治疗非产科损伤性外阴血肿,不需结扎出血点,操作简单,止血彻底、可靠.
作者:鲍玉荣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妊高征致孕产妇死亡的临床研究分析,探讨其有效防治方法,减少子痫,减少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37例妊高征致孕产妇死亡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结果:37例中,平均年龄(29±3.86)岁;初产妇23例(10例未娩死亡),经产妇14例(4例未娩死亡);孕周为24~41周.先兆子痫12例,子痫25例,全部病例均死于严重并发症;脑血管病22例,占全部死亡的59.46%,居首位,心衰6例为第2位,肾衰,DIC,HELLP综合征及胎盘早剥各2例,宫缩乏力1例.全部死亡病例在孕期均未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临产或出现并发症后住院,而硫酸镁用法、用量及适时终止妊娠均很不规范.结论:①加强孕期保健提高服务质量,是杜绝子痫并发症的关键;②规范硫酸镁解痉治疗;③适时终止妊娠;④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有利于母儿的安全.
作者:李焱;陶艳玲 刊期: 2005年第21期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非酶蛋白质,因富含金属和巯基而得名.1957年人们从蓄积镉的器官马肾中分离出该物质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初对MT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参与体内重金属的代谢和解毒,对抗氧自由基引起的各种损伤以及参与胚胎发育和机体的应激反应等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转向研究MT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笔者拟就MT与妇科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天;濮德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抗精子抗体是不育的常见原因,其发生是否与宫颈糜烂有关尚未有统一的说法,为此,我们回顾分析了近5年来在我单位就诊并检测了血清抗体的病例共计1 220例,就其与宫颈糜烂的关系作一总结分析.
作者:王县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小儿顽固性肺炎的体液免疫状态,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顽固性肺炎进行血清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3的测定,并与相应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再测定.结果:所有顽固性肺炎病例体液免疫均有异常,而且以丙种球蛋白的降低显著,其中23例行免疫调节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及时检测了解小儿顽固性肺炎的体液免疫状态,对临床免疫调节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新婚姻法颁布后群众对婚前医学检查行为的自觉性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浈江区2004年3~6月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1 587对新人进行无记名自填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访人群婚检率仅为0.68%,影响因素有多方面,但主要原因为对婚检意义缺乏正确认识,提示当前婚前医学检查宣传及优生优育知识健康教育尚须加强.结论:强制性婚检解除后,提高群众婚检自觉性已成为卫生部门及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实施相关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将提高群众对婚检意义的认识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
作者:卢艳萍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上海某中心城区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探讨影响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320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data2.0和SPSS11.5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孕妇产前诊断知识的一般知晓率为85.4%;20.7%孕妇明确知道1~5项产前诊断适宜对象,62.7%概念模糊,16.6%完全不知道;44.6%孕妇明确知道3种产前诊断方法,25.8%知道2种,8.6%知道1种,21.0%完全不知道.职业和家庭月收入是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从事医疗工作的孕妇明确知道产前诊断对象和方法的比例较高,家庭月收入低于2 000元的孕妇完全不知道产前诊断对象的比例高于月收入3 000元以上者.结论: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孕期宣传教育,抓住产前诊断佳时机.
作者:张洁;钱序;陈英耀;李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对我院2004年1~10月住院的窒息新生儿患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下称高胆)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窒息尤其重度窒息者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低于无窒息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率.
作者:孙健伟;姚爱梅;于凤琴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Ki-67表达、细胞凋亡与宫颈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表达及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标记指数(AI).结果:从正常宫颈-CIN各级-宫颈癌,Ki-67阳性细胞标记指数逐渐升高,而凋亡指数/Ki-67阳性指数的比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CIN各组与宫颈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Ki-67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凋亡标记结合应用,可用于判断宫颈病变的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宓淑芳;宋改环;史忠新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1~2004年的死亡围产儿245份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25.02‰,死胎占64.49%,死产占9.80%,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5.7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胎儿畸形、早产及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胎盘因素和脐带因素为主.死产以畸形、脐带因素和忽略性横位为主.新生儿死亡以早产为主.结论:加强孕期宣教,加强流动孕产妇的管理,提高产检意识,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作者:李梅舒;温穗明;姚单玲;黄雯琼;王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对分娩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保证母儿安全的同时,还要求能无痛分娩.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笑气阶段性吸入用于分娩镇痛,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代金荣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总结20例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儿的电解质紊乱情况.方法:对20例患儿多次进行电解质检测分析.结果:新生儿急性呼衰时电解质紊乱依次是低氯血症(54.41%),低钠血症(39.70%),低钾血症(22.06%),低镁血症(19.12%),低钙血症(19.12%),高钾血症(11.76%),呼衰早期以低血氯、低血钠、高血钾为主,呼衰纠正后以低血氯、低血钠、低血钾为主.结论:难治性呼衰及死亡病例100%合并有1种以上严重电解质紊乱,严重电解质紊乱影响呼衰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大部分电解质紊乱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纠正低镁血症是呼衰治疗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作者:王丽雪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门诊就医儿童血标本采集部位及方法.方法:对门诊采血室11 836例儿童(新生儿组386例,婴儿组4 476例,幼儿组6 974例),分别从手背静脉、肘部静脉、头皮浅静脉、股静脉、颈外静脉进行采血,并对不同部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小儿静脉采血不同部位,一次成功率存在明显差异.新生儿头皮静脉采血较股静脉成功率高,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90.3%;婴儿颈外静脉采血成功率高为93.7%;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略高于手背静脉,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与采血部位有关.
作者:赵艳玲;王屹;吕璐瑜 刊期: 2005年第21期
90年代初开始,我市根据吉林省妇幼保健院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孕产妇死亡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了必要的干预措施,近5年内孕产妇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现将2000~2004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做如下分析.
作者:常桂珠;张智慧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胎儿脐血流检测及胎头下降试验对脐带绕颈的诊断及预测其胎儿预后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4年6月随机选择住院分娩产妇3 208例,产前1周至少做1次脐血流检测,对胎头未衔接脐带绕颈孕妇行胎头下降试验,测定脐动脉血流指数.结果:3 208例孕妇产前诊断脐带绕颈770例,实际发生脐带绕颈738例.738例脐带绕颈孕妇S/D值异常者166例,产后证实胎儿窘迫150例.其中胎头浮动、S/D值正常者178例,均行胎头下降试验,22例出现阳性结果,产后证实发生胎儿窘迫30例.补加胎头下降试验后,阴性预测值及敏感度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高达91.49%、98.55%、95.56%、97.13%、96.75%.结论:胎儿脐血流检测及胎头下降试验,是产前诊断脐带绕颈及预测其围产儿预后的理想方法.
作者:吕晓顺;侯学涛;王华;李敏;张立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为了解和掌握我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构成死亡的各种因素,进一步提高围产期工作质量和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我们对我市1995~2004年10年间孕产妇死亡做了回顾性调查,并对死亡原因做了系统的分析评价,探索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措施,以利于妇幼卫生管理与业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高立峰;李艳萍;魏建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奥硝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奥硝唑组(实验组)及甲硝唑组(对照组)病例数各25例,用药均为栓剂,剂量均为0.5 g/粒,阴道给药,1粒/次,1次/d,疗程7 d.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96%、80.00%,细菌清除率均为100.0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实验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奥硝唑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药物.
作者:夏革清;王泽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孕妇25例,均为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畸形者,年龄22~43岁,平均32.5岁,胎龄20~38周.第一胎次21例,第二胎次3例,第三胎次1例.
作者:李莹 刊期: 200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