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顽固性肺炎的体液免疫状态测定及临床意义

张艳

关键词:小儿, 顽固性肺炎, 体液免疫缺陷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顽固性肺炎的体液免疫状态,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顽固性肺炎进行血清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3的测定,并与相应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再测定.结果:所有顽固性肺炎病例体液免疫均有异常,而且以丙种球蛋白的降低显著,其中23例行免疫调节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及时检测了解小儿顽固性肺炎的体液免疫状态,对临床免疫调节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高危儿早期干预对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对其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设正常儿对照组,分别与1、2岁时做智测.结果:干预组在1、2岁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可达对照组水平.结论: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可明显减少伤残发生.

    作者:倪锡莲;王巍;赵凤琴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1 706例剖宫产术出血原因分析

    产后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剖宫产术中出血,一直被认为是产科严重并发症.由于产科检测方法的进步和对高危妊娠认识的提高,施行剖宫产术日渐增加.但剖宫产术的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为了更好的掌握手术指征,预防术中发生过量出血,现将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1 706例剖宫产出血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马永春;杨光芝;虞卓玲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1994~2004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围产儿死亡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及医疗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先进国家或地区一般低于10‰.1986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26.65‰.上海的围产儿死亡率为7.5‰ [1].本文对我院1994~2004年10年间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前5年与后5年围产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虞敏毓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某中心城区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探讨影响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320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idata2.0和SPSS11.5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孕妇产前诊断知识的一般知晓率为85.4%;20.7%孕妇明确知道1~5项产前诊断适宜对象,62.7%概念模糊,16.6%完全不知道;44.6%孕妇明确知道3种产前诊断方法,25.8%知道2种,8.6%知道1种,21.0%完全不知道.职业和家庭月收入是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从事医疗工作的孕妇明确知道产前诊断对象和方法的比例较高,家庭月收入低于2 000元的孕妇完全不知道产前诊断对象的比例高于月收入3 000元以上者.结论:孕妇产前诊断知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孕期宣传教育,抓住产前诊断佳时机.

    作者:张洁;钱序;陈英耀;李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非妊娠期子宫肌瘤与血清催乳素水平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非妊娠期血清催乳素水平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64例子宫肌瘤<4 cm患者的血清催乳素(PRL).结果:子宫肌瘤≤2.5 cm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催乳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肌瘤≥2.6 cm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催乳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肌瘤≤2.5 cm者与子宫肌瘤≥2.6 cm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催乳素水平与子宫肌瘤的形成无明显关系,与子宫肌瘤较大有关.

    作者:金黎;刘瑶;林晓华;陈玉梅;郑玉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的临床意义

    目的:进一步评价ASCUS(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的对230例ASCUS患者的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SCUS中包含各级宫颈病变,占27.4%(63/230),CIN Ⅰ13例,CINⅡ12例,CINⅢ5例,单纯宫颈湿疣33例,CIN合并湿疣8例.结论:对ASCUS患者需分类管理,进行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郭艳利;耿力;沈晓野;姚燕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切除子宫肌瘤的体会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切除子宫肌壁间肌瘤的疗效.方法:对13例较大的子宫肌壁间肌瘤,于腹腔镜下剔除,经腹壁小切口缝合子宫切口,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并随机抽取经腹切除子宫肌瘤21例,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19例作对照.结果:13例患者均不需中转开腹(大切口),平均手术时间为(102.53±10.87)min,明显短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8.2±13.74)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50.82±2.16)ml,较经腹和单纯腹腔镜下切除明显减少(P<0.05),无发生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既能达到开腹手术缝合子宫的质量标准,避免了腹腔镜下缝合子宫因操作困难、术中出血多、缝合不严密而造成术后出血、子宫裂开等弊端,又保留了腹腔镜下手术的所有优点,是一种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的技术.

    作者:罗剑婷;张秀枝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的佳适应症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佳适应症.方法:选择2000年5月~2003年5月间住院的LAVH 50例及阴式子宫切除术(TVH)5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方式、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所用器械数量、手术所用人员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手术均成功.LAVH组均选用全麻,麻醉费用高,手术时间长;手术所用器械数量多,手术所用人员数多;术中有些并发症及术后腹壁并发症为TVH不可能发生的.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LAVH和TVH均熟练的手术医生,能经TVH手术的病例,不要选择LAVH.而对于同时需要切除附件的此类手术,则选择LAVH为宜.

    作者:常英倩;周应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Carisolv(伢典)微创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幼儿龋齿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伢典微创化学机械去龋齿治疗幼儿龋齿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门诊幼儿龋齿病人50例,随机分为伢典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伢典凝胶去龋和常规磨牙去龋,比较两组幼儿的感受、治疗所用时间、治疗效果、幼儿感受程度.结果:伢典治疗组病儿痛苦小、安全、愿意接受,只是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伢典微创化学机械去龋治疗幼儿龋齿安全、有效、无痛.

    作者:张洪伟;林晓霞;韩亚萍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金属硫蛋白与妇科疾病的关系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非酶蛋白质,因富含金属和巯基而得名.1957年人们从蓄积镉的器官马肾中分离出该物质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初对MT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参与体内重金属的代谢和解毒,对抗氧自由基引起的各种损伤以及参与胚胎发育和机体的应激反应等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转向研究MT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笔者拟就MT与妇科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天;濮德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245例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1~2004年的死亡围产儿245份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25.02‰,死胎占64.49%,死产占9.80%,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5.7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胎儿畸形、早产及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胎盘因素和脐带因素为主.死产以畸形、脐带因素和忽略性横位为主.新生儿死亡以早产为主.结论:加强孕期宣教,加强流动孕产妇的管理,提高产检意识,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作者:李梅舒;温穗明;姚单玲;黄雯琼;王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四平市2000~2004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90年代初开始,我市根据吉林省妇幼保健院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孕产妇死亡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了必要的干预措施,近5年内孕产妇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现将2000~2004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做如下分析.

    作者:常桂珠;张智慧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门诊患儿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

    门诊患儿及家长到医院就诊,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关心、理解和尊重,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患儿为中心,因此对门诊就诊患儿进行心理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诊治及护理措施非常必要.我们针对患儿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杨培林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危重儿童院间转运中的应用

    目的:检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评分法)在重症儿童院间转运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实施转运的患儿于转运前根据转出医院记录的各项参数计算转运前评分;回该院后48 h内再记录各项参数计算转运后评分;根据两次评分与实际治疗效果比较.结果:非危重、危重、极危重患儿转运前后各级间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转运前后评分差值≤0者76.35%(155/203),与>0者病死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组评分≤70分者46.67%(14/30);71~80分者46.67%(14/30),81~90分者6.67%(2/30),其评分在转运前后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评分法在院间转运中使用效果良好,并可根据评分法设立转运指征.

    作者:马文成;石国光;严建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宫颈癌Ki-67的表达与凋亡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Ki-67表达、细胞凋亡与宫颈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表达及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标记指数(AI).结果:从正常宫颈-CIN各级-宫颈癌,Ki-67阳性细胞标记指数逐渐升高,而凋亡指数/Ki-67阳性指数的比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CIN各组与宫颈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Ki-67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凋亡标记结合应用,可用于判断宫颈病变的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宓淑芳;宋改环;史忠新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赛霉安散治疗宫颈糜烂154例临床分析

    子宫颈糜烂为临床上常见的子宫颈病变,有多数已婚妇女患此病症.除少量是先天性子宫颈糜烂外,绝大多数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很多,我院采用赛霉安散治疗宫颈糜烂154例,并与奥平栓治疗78例进行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素琼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垂体泌乳素瘤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泌乳素(PRL)的测定及核磁共振(MRI)检查对早期诊断垂体泌乳素瘤的作用.方法:选择主诉有闭经、泌乳、月经频发、月经稀少、不孕、性功能减退、头痛、肥胖等症状并排除服药、妊娠、哺乳、应激、下丘脑疾病等其他情况的女性,进行血清PRL检测.血清PRL>50μg/L的患者随机抽出55例为阳性组,血清PRL<50μg/L的患者随机抽出60例为阴性组,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两组妇女以后1次/3个月进行血清PRL、核磁共振检查,跟踪24个月.结果:血清PRL>50μg/L的阳性组发现有8例垂体泌乳素瘤,血清PRL<50μg/L的阴性组发现1例垂体泌乳素瘤.血清PRL的水平对临床表现有影响.结论:血清PRL的测定及核磁共振检查对诊断垂体泌乳素瘤有重要意义,对于血清PRL>50μg/L的患者1次/3个月进行血清PRL检测、核磁共振检查对早期诊断垂体泌乳素瘤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韦瑞红;伍丽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吉林地区2004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评价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是我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目标.

    作者:陈百艳;沙春荣;王雁;林济森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332例困企女工泌尿生殖道感染状况回顾性分析

    为了解日照市特困企业女工阴道炎病原菌感染情况,2003年6月我院为3家特困企业女工进行了免费查体,对其中332例有阴道炎症状或体征的女工进行病原菌检侧,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秀梅;陈永英;臧家新;王惊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阴道液HCG与pH定性检测诊断胎膜早破的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液HCG与pH定性检测诊断胎膜早破的价值.方法:分析75例胎膜早破病例(观察组)和75例胎膜未破病例(对照组)的阴道液HCG及pH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灵敏度一致(P>0.05),而特异性、准确度以及阳性预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液HCG检测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优于pH检测,且该法同样具有简单、快速、无创伤、经济实用的优点.

    作者:杨峰;王琳;王筑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