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黎;刘瑶;林晓华;陈玉梅;郑玉风
子宫颈糜烂为临床上常见的子宫颈病变,有多数已婚妇女患此病症.除少量是先天性子宫颈糜烂外,绝大多数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很多,我院采用赛霉安散治疗宫颈糜烂154例,并与奥平栓治疗78例进行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素琼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胎儿脐血流检测及胎头下降试验对脐带绕颈的诊断及预测其胎儿预后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4年6月随机选择住院分娩产妇3 208例,产前1周至少做1次脐血流检测,对胎头未衔接脐带绕颈孕妇行胎头下降试验,测定脐动脉血流指数.结果:3 208例孕妇产前诊断脐带绕颈770例,实际发生脐带绕颈738例.738例脐带绕颈孕妇S/D值异常者166例,产后证实胎儿窘迫150例.其中胎头浮动、S/D值正常者178例,均行胎头下降试验,22例出现阳性结果,产后证实发生胎儿窘迫30例.补加胎头下降试验后,阴性预测值及敏感度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高达91.49%、98.55%、95.56%、97.13%、96.75%.结论:胎儿脐血流检测及胎头下降试验,是产前诊断脐带绕颈及预测其围产儿预后的理想方法.
作者:吕晓顺;侯学涛;王华;李敏;张立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为掌握珠海市婚前检查的现状、探讨现阶段婚前保健服务的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0月1日~2003年9月30日及2003年10月1日~2004年9月30日珠海市婚前医学检查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婚检率大幅下降,2004年的婚检率为6.18%,城乡差异显著.②指定传染病检出率明显下降,其中梅毒的检出率2003年0.3%,2004年0.0%,差异显著.③主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平均年龄较低,文化程度较高.④遗传性疾病检出减少.结论:①婚前保健是提高婚姻质量及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②全方位加大婚前保健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全民对婚前检查的认识,提高婚检率.③开展免费婚前卫生咨询和婚前卫生指导.
作者:刘小宁;谭晓燕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切除子宫肌壁间肌瘤的疗效.方法:对13例较大的子宫肌壁间肌瘤,于腹腔镜下剔除,经腹壁小切口缝合子宫切口,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并随机抽取经腹切除子宫肌瘤21例,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19例作对照.结果:13例患者均不需中转开腹(大切口),平均手术时间为(102.53±10.87)min,明显短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58.2±13.74)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50.82±2.16)ml,较经腹和单纯腹腔镜下切除明显减少(P<0.05),无发生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既能达到开腹手术缝合子宫的质量标准,避免了腹腔镜下缝合子宫因操作困难、术中出血多、缝合不严密而造成术后出血、子宫裂开等弊端,又保留了腹腔镜下手术的所有优点,是一种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的技术.
作者:罗剑婷;张秀枝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产后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剖宫产术中出血,一直被认为是产科严重并发症.由于产科检测方法的进步和对高危妊娠认识的提高,施行剖宫产术日渐增加.但剖宫产术的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为了更好的掌握手术指征,预防术中发生过量出血,现将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1 706例剖宫产出血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马永春;杨光芝;虞卓玲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产妇身心状况与巨大儿出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巨大儿产妇128名(测定组)及正常体重新生儿产妇100名(对照组)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以躯体疾病及心理状况作对照分析.结果:测定组躯体疾病与心理状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身体状况与心理因素是巨大儿出生的影响因素;对孕产妇正常查体时,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定是必要的.
作者:刘剑英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为了解日照市特困企业女工阴道炎病原菌感染情况,2003年6月我院为3家特困企业女工进行了免费查体,对其中332例有阴道炎症状或体征的女工进行病原菌检侧,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张秀梅;陈永英;臧家新;王惊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我院呼吸科从1997年~2000年4月对长期咳嗽经多种抗生素治疗不理想,经胸片检查及症状、体征符合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患儿32例,以及15例毛细支气管炎,病程近喘鸣消失较慢的病儿,应用了斯奇康注射液1.0 ml(0.5 mg)肌肉注射18针共36 d为1个疗程,休息7~10 d,进行第二个疗程,效果好.
作者:李桂兰;包晓锐;李铁玉;柳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门诊患儿及家长到医院就诊,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关心、理解和尊重,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患儿为中心,因此对门诊就诊患儿进行心理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诊治及护理措施非常必要.我们针对患儿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杨培林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Ki-67表达、细胞凋亡与宫颈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表达及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标记指数(AI).结果:从正常宫颈-CIN各级-宫颈癌,Ki-67阳性细胞标记指数逐渐升高,而凋亡指数/Ki-67阳性指数的比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CIN各组与宫颈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Ki-67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凋亡标记结合应用,可用于判断宫颈病变的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宓淑芳;宋改环;史忠新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该地区2000~2004年间解脲支原体(Uu)年感染率以及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年动态变化.方法:Uu鉴定采用培养法.Uu药敏试验选定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可乐必妥、阿齐霉素、红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等10种抗菌药,以培养液稀释法进行.结果:2000~2004年,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率分别为:26.67%、28.16%、29.50%、36.07%、42.40%.Uu对一些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而对几种抗菌药物其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2000年同2004年比较,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率有所升高(P<0.01),Uu对可乐必妥阿齐霉素、罗红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升高(P<0.01).2004年对此4种抗菌药已经产生相当程度的耐药.2000~2004年,Uu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的耐药率基本无变化(P>0.05),仍然保持较低的耐药率.2000~2004年,Uu对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变化不明显(P>0.05),仍然居高(>30%).2004年,Uu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42.73%),对交沙霉素的耐药率低(4.71%).
作者:朱长太;姚有余 刊期: 2005年第21期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非酶蛋白质,因富含金属和巯基而得名.1957年人们从蓄积镉的器官马肾中分离出该物质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初对MT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参与体内重金属的代谢和解毒,对抗氧自由基引起的各种损伤以及参与胚胎发育和机体的应激反应等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转向研究MT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笔者拟就MT与妇科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天;濮德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佳适应症.方法:选择2000年5月~2003年5月间住院的LAVH 50例及阴式子宫切除术(TVH)5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方式、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所用器械数量、手术所用人员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手术均成功.LAVH组均选用全麻,麻醉费用高,手术时间长;手术所用器械数量多,手术所用人员数多;术中有些并发症及术后腹壁并发症为TVH不可能发生的.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LAVH和TVH均熟练的手术医生,能经TVH手术的病例,不要选择LAVH.而对于同时需要切除附件的此类手术,则选择LAVH为宜.
作者:常英倩;周应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评价伢典微创化学机械去龋齿治疗幼儿龋齿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门诊幼儿龋齿病人50例,随机分为伢典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伢典凝胶去龋和常规磨牙去龋,比较两组幼儿的感受、治疗所用时间、治疗效果、幼儿感受程度.结果:伢典治疗组病儿痛苦小、安全、愿意接受,只是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伢典微创化学机械去龋治疗幼儿龋齿安全、有效、无痛.
作者:张洪伟;林晓霞;韩亚萍 刊期: 2005年第21期
对我院2004年1~10月住院的窒息新生儿患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下称高胆)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窒息尤其重度窒息者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低于无窒息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率.
作者:孙健伟;姚爱梅;于凤琴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对其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设正常儿对照组,分别与1、2岁时做智测.结果:干预组在1、2岁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可达对照组水平.结论: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可明显减少伤残发生.
作者:倪锡莲;王巍;赵凤琴 刊期: 2005年第21期
90年代初开始,我市根据吉林省妇幼保健院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孕产妇死亡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了必要的干预措施,近5年内孕产妇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现将2000~2004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做如下分析.
作者:常桂珠;张智慧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对未婚妊娠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未婚妊娠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要求终止妊娠的未婚女青年200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影响未婚妊娠有诸多因素,与自身的文化素质,周围环境,性观念,对性知识及避孕知识接受的教育程度等有关.结论:对未婚女青年应加强性知识教育,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道德观,减少或避免婚前性行为;对已妊娠者应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减少非意愿妊娠所造成的伤害.
作者:马冬梅;张方红;蒋琳丽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了解上海某工厂外来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需求.方法:在上海市某手机厂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外来未婚女工中随机抽取600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了解上海市外来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知识现状.结果:研究对象自报的性行为发生率为22.8%.生殖健康知识严重缺乏,得分很低,中位数为18.33分.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上海居住的时间较长、有过性经历、认为有必要进行生殖健康教育者和与他人交流过生殖健康知识的对象得分较高.结论:外来未婚女工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人群,正处于性活跃的年龄,但文化程度较低,生殖健康知识严重缺乏.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该人群宣传教育,提高她们的生殖健康意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作者:黄文鸳;钱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1~2004年的死亡围产儿245份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25.02‰,死胎占64.49%,死产占9.80%,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5.7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胎儿畸形、早产及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胎盘因素和脐带因素为主.死产以畸形、脐带因素和忽略性横位为主.新生儿死亡以早产为主.结论:加强孕期宣教,加强流动孕产妇的管理,提高产检意识,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作者:李梅舒;温穗明;姚单玲;黄雯琼;王敏 刊期: 200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