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例未婚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马冬梅;张方红;蒋琳丽

关键词:未婚女青年, 性行为, 妊娠, 避孕,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对未婚妊娠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未婚妊娠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要求终止妊娠的未婚女青年200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影响未婚妊娠有诸多因素,与自身的文化素质,周围环境,性观念,对性知识及避孕知识接受的教育程度等有关.结论:对未婚女青年应加强性知识教育,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道德观,减少或避免婚前性行为;对已妊娠者应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减少非意愿妊娠所造成的伤害.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儿童静脉采血部位及方法

    目的:探讨门诊就医儿童血标本采集部位及方法.方法:对门诊采血室11 836例儿童(新生儿组386例,婴儿组4 476例,幼儿组6 974例),分别从手背静脉、肘部静脉、头皮浅静脉、股静脉、颈外静脉进行采血,并对不同部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小儿静脉采血不同部位,一次成功率存在明显差异.新生儿头皮静脉采血较股静脉成功率高,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90.3%;婴儿颈外静脉采血成功率高为93.7%;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略高于手背静脉,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与采血部位有关.

    作者:赵艳玲;王屹;吕璐瑜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1 706例剖宫产术出血原因分析

    产后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剖宫产术中出血,一直被认为是产科严重并发症.由于产科检测方法的进步和对高危妊娠认识的提高,施行剖宫产术日渐增加.但剖宫产术的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为了更好的掌握手术指征,预防术中发生过量出血,现将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1 706例剖宫产出血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马永春;杨光芝;虞卓玲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以甲氨蝶呤为主联合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以甲氨蝶呤为主联合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5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采用小剂量强的松、萘普生治疗的同时给予甲氨蝶呤10 mg/M2口服,每周1次;在体温正常、全身症状和关节肿痛消失后,激素开始减量,于3~6个月减完停药,但对激素依赖型用至1年,同时停用萘普生,甲氨蝶呤继续使用1~2年.结果:10例在用药期间病情稳定,无反复;3例因出院后未坚持治疗而复发,2例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现有8例已停药1~2年无复发,坚持随访7例,治疗期间每1~2月复查1次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肾功能、肝功能,均未发现异常.结论:甲氨蝶呤用药剂量小,间隔时间长,安全有效,已逐渐成为JRA治疗的第一线药.

    作者:陈桃;朱红枫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斯奇康在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及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我院呼吸科从1997年~2000年4月对长期咳嗽经多种抗生素治疗不理想,经胸片检查及症状、体征符合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患儿32例,以及15例毛细支气管炎,病程近喘鸣消失较慢的病儿,应用了斯奇康注射液1.0 ml(0.5 mg)肌肉注射18针共36 d为1个疗程,休息7~10 d,进行第二个疗程,效果好.

    作者:李桂兰;包晓锐;李铁玉;柳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吉林地区2004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评价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是我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目标.

    作者:陈百艳;沙春荣;王雁;林济森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输卵管再通术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远端输卵管阻塞的临床分析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而输卵管阻塞是造成女性不孕的常见因素,约占20%~40%[1].在输卵管阻塞中,近端阻塞占20%~45%[2],通过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SSG)和输卵管再通术(FTR)可以获得很高的输卵管再通率.中远端阻塞占35%~80%,通过SSG和FTR治疗的再通率较低(约45%)[3],受孕率更低.我们自2001年开始对部分患者进行FTR的同时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中远端阻塞性不孕症患者6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桂萍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儿童血铅水平与环境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血铅水平升高与环境因素相关的影响.方法:用极谱分析利用数字扫描法.结果:562例儿童血铅的水平与面询凋查,血铅水平与环境因素有显著性的关系.结论:铅中毒可导致儿童诸多疾病和身体发育不正常.

    作者:苗景云;冯会;赵彦华;彭瑶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4~12月婴儿纯母乳喂养与母乳喂养添加辅食的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4~12月婴儿纯母乳喂养与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后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000~2004年12月在我院托儿所保育的4~12月龄的婴儿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组比较.结果:早期进行辅食添加组的婴幼儿血红蛋白检测率>辅食添加较晚组,差异显著,同时我们还看到进行早期辅食添加的婴幼儿,发音早、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身体营养状态提高显著.结论:早期进行辅食添加,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提高婴幼儿的智力水平,为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王文华;邵静;国志义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小儿顽固性肺炎的体液免疫状态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儿顽固性肺炎的体液免疫状态,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顽固性肺炎进行血清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3的测定,并与相应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再测定.结果:所有顽固性肺炎病例体液免疫均有异常,而且以丙种球蛋白的降低显著,其中23例行免疫调节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及时检测了解小儿顽固性肺炎的体液免疫状态,对临床免疫调节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200例未婚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未婚妊娠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未婚妊娠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要求终止妊娠的未婚女青年200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影响未婚妊娠有诸多因素,与自身的文化素质,周围环境,性观念,对性知识及避孕知识接受的教育程度等有关.结论:对未婚女青年应加强性知识教育,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道德观,减少或避免婚前性行为;对已妊娠者应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减少非意愿妊娠所造成的伤害.

    作者:马冬梅;张方红;蒋琳丽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阻断HBV携带者母婴传播保健的指导分析

    目的:通过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和孕妇学校的系统授课,探索对HBV携带者孕产妇应采取的健康保健方式.方法:开展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实施孕妇和新生儿免疫阻断,采用合理的孕产期防护手段.结果:在2003年1月~2004年12月分娩的HBV携带者产妇534例所生的534名婴儿中,没有发生慢性HBV感染的婴儿.结论:积极的健康保健指导,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正确的免疫措施可降低新生儿HBV慢性感染率,阻断宫内垂直感染,提高HBV携带者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作者:谢小姗;苏丽荣;王晓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小儿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X线表现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青壮年时期的常见病,但儿童病例在国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试图对我院5年来收治的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儿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并着重讨论其X线特点及诊断.

    作者:姜宇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非必须剖宫产手术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非必须剖宫产的手术原因,为控制剖宫产率提供科学依据和综合性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4年8月在该院行非必须剖宫产的单胎产妇及其家属,阴道产妇及其家属,产科医生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孕妇的一般状况,孕妇及其丈夫对分娩的认识,以及产科医生对分娩的态度,都对非必须剖宫产率有显著影响.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必须剖宫产率需要采用综合性措施.

    作者:周洁琼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Carisolv(伢典)微创化学机械去龋法治疗幼儿龋齿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伢典微创化学机械去龋齿治疗幼儿龋齿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门诊幼儿龋齿病人50例,随机分为伢典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伢典凝胶去龋和常规磨牙去龋,比较两组幼儿的感受、治疗所用时间、治疗效果、幼儿感受程度.结果:伢典治疗组病儿痛苦小、安全、愿意接受,只是所用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伢典微创化学机械去龋治疗幼儿龋齿安全、有效、无痛.

    作者:张洪伟;林晓霞;韩亚萍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的佳适应症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佳适应症.方法:选择2000年5月~2003年5月间住院的LAVH 50例及阴式子宫切除术(TVH)5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方式、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所用器械数量、手术所用人员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手术均成功.LAVH组均选用全麻,麻醉费用高,手术时间长;手术所用器械数量多,手术所用人员数多;术中有些并发症及术后腹壁并发症为TVH不可能发生的.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LAVH和TVH均熟练的手术医生,能经TVH手术的病例,不要选择LAVH.而对于同时需要切除附件的此类手术,则选择LAVH为宜.

    作者:常英倩;周应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宫颈癌Ki-67的表达与凋亡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Ki-67表达、细胞凋亡与宫颈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表达及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标记指数(AI).结果:从正常宫颈-CIN各级-宫颈癌,Ki-67阳性细胞标记指数逐渐升高,而凋亡指数/Ki-67阳性指数的比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CIN各组与宫颈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Ki-67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凋亡标记结合应用,可用于判断宫颈病变的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宓淑芳;宋改环;史忠新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新婚姻法颁布后婚前医学检查自觉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新婚姻法颁布后群众对婚前医学检查行为的自觉性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浈江区2004年3~6月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1 587对新人进行无记名自填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访人群婚检率仅为0.68%,影响因素有多方面,但主要原因为对婚检意义缺乏正确认识,提示当前婚前医学检查宣传及优生优育知识健康教育尚须加强.结论:强制性婚检解除后,提高群众婚检自觉性已成为卫生部门及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实施相关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将提高群众对婚检意义的认识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

    作者:卢艳萍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危重儿童院间转运中的应用

    目的:检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评分法)在重症儿童院间转运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实施转运的患儿于转运前根据转出医院记录的各项参数计算转运前评分;回该院后48 h内再记录各项参数计算转运后评分;根据两次评分与实际治疗效果比较.结果:非危重、危重、极危重患儿转运前后各级间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转运前后评分差值≤0者76.35%(155/203),与>0者病死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组评分≤70分者46.67%(14/30);71~80分者46.67%(14/30),81~90分者6.67%(2/30),其评分在转运前后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评分法在院间转运中使用效果良好,并可根据评分法设立转运指征.

    作者:马文成;石国光;严建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四平市2000~2004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90年代初开始,我市根据吉林省妇幼保健院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孕产妇死亡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了必要的干预措施,近5年内孕产妇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现将2000~2004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做如下分析.

    作者:常桂珠;张智慧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变化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与正常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异同,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名作为研究组,正常妇女4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SandwichELISA)检测两组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MCP-1水平.结果:血清MCP-1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207±76)pg/ml,正常妇女组(148±56)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腹腔液MCP-l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292±98)pg/ml,正常妇女组(164±65)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亦有极显著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EM组血清与腹腔液MCP-1呈正相关(r=0.471,P=0.002),正常妇女组血清与腹腔液MCP-l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M患者血清与腹腔液MCP-1水平均显著升高,MCP-l是EM发生的关键因子之一.

    作者:朱相干;王开玉;刘红;淡素梅;王秀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