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儿童静脉采血部位及方法

赵艳玲;王屹;吕璐瑜

关键词:儿童, 静脉采血, 部位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就医儿童血标本采集部位及方法.方法:对门诊采血室11 836例儿童(新生儿组386例,婴儿组4 476例,幼儿组6 974例),分别从手背静脉、肘部静脉、头皮浅静脉、股静脉、颈外静脉进行采血,并对不同部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小儿静脉采血不同部位,一次成功率存在明显差异.新生儿头皮静脉采血较股静脉成功率高,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90.3%;婴儿颈外静脉采血成功率高为93.7%;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略高于手背静脉,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与采血部位有关.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高危儿早期干预对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对其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设正常儿对照组,分别与1、2岁时做智测.结果:干预组在1、2岁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可达对照组水平.结论:对高危儿早期干预可明显减少伤残发生.

    作者:倪锡莲;王巍;赵凤琴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金属硫蛋白与妇科疾病的关系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非酶蛋白质,因富含金属和巯基而得名.1957年人们从蓄积镉的器官马肾中分离出该物质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初对MT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参与体内重金属的代谢和解毒,对抗氧自由基引起的各种损伤以及参与胚胎发育和机体的应激反应等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转向研究MT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关系.笔者拟就MT与妇科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天;濮德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儿童血铅水平与环境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血铅水平升高与环境因素相关的影响.方法:用极谱分析利用数字扫描法.结果:562例儿童血铅的水平与面询凋查,血铅水平与环境因素有显著性的关系.结论:铅中毒可导致儿童诸多疾病和身体发育不正常.

    作者:苗景云;冯会;赵彦华;彭瑶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278例HBV携带产妇和所产新生儿血清HBV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乙型肝炎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母婴垂直传播是目前主要传播途径.我国估计HBV感染中由母婴传播所致者超过60%.本文对278例HBV携带产妇和所产新生儿血清HBV标志物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情况.

    作者:钟凤娣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四平市2000~2004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90年代初开始,我市根据吉林省妇幼保健院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孕产妇死亡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采取了必要的干预措施,近5年内孕产妇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现将2000~2004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做如下分析.

    作者:常桂珠;张智慧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小儿顽固性肺炎的体液免疫状态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儿顽固性肺炎的体液免疫状态,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顽固性肺炎进行血清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C3的测定,并与相应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再测定.结果:所有顽固性肺炎病例体液免疫均有异常,而且以丙种球蛋白的降低显著,其中23例行免疫调节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及时检测了解小儿顽固性肺炎的体液免疫状态,对临床免疫调节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小板分子标志物的测定,观察妊高征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方法:选择各期妊高征患者共6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对照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测定全血P-选择素,GPⅡ b/Ⅲa的含量.结果:妊高征组与对照组相比,P-选择素、GPⅡb/Ⅲa明显升高(P<0.05,P<0.01);轻中度妊高征与重度妊高征相比,P-选择素、GPⅡb/Ⅲa均有明显差异(P<0.01);重度妊高征与先兆子痫相比,P-选择素、GPⅡb/Ⅲa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度妊高征血小板P-选择素,GPⅡb/Ⅲa的含量明显升高,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

    作者:王菊荣;闫华;王静;扬敬慈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门诊患儿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

    门诊患儿及家长到医院就诊,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关心、理解和尊重,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患儿为中心,因此对门诊就诊患儿进行心理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诊治及护理措施非常必要.我们针对患儿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杨培林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上海市某工厂外来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需求

    目的:了解上海某工厂外来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需求.方法:在上海市某手机厂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外来未婚女工中随机抽取600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了解上海市外来未婚女工生殖健康知识现状.结果:研究对象自报的性行为发生率为22.8%.生殖健康知识严重缺乏,得分很低,中位数为18.33分.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上海居住的时间较长、有过性经历、认为有必要进行生殖健康教育者和与他人交流过生殖健康知识的对象得分较高.结论:外来未婚女工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人群,正处于性活跃的年龄,但文化程度较低,生殖健康知识严重缺乏.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该人群宣传教育,提高她们的生殖健康意识和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作者:黄文鸳;钱序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1999~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白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讨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1999~2003年死亡的31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死亡率从1999年的9.58‰下降到2003年7.11‰,各年度儿童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2000年前儿童死亡首位原因为肺炎,2001年后先天心脏病上升为第1位.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新生儿、婴儿为主,占61.21%~70.45%.结论:新生儿时期是小儿死亡多的年龄阶段,加强新生儿监护与保健,减少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邝建明;蒋玉欢;邵小飞;许素平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经胃管母乳喂养早产儿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胃管母乳喂养早产儿疗效.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胃管母乳喂养,对照组给予静脉补充葡萄糖和电解质,比较10 d后两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体重比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每日体重增加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且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结论:经胃管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促进了患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李景娥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胎儿脐血流检测及胎头下降试验对脐带绕颈的产前诊断及围产儿预后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脐血流检测及胎头下降试验对脐带绕颈的诊断及预测其胎儿预后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4年6月随机选择住院分娩产妇3 208例,产前1周至少做1次脐血流检测,对胎头未衔接脐带绕颈孕妇行胎头下降试验,测定脐动脉血流指数.结果:3 208例孕妇产前诊断脐带绕颈770例,实际发生脐带绕颈738例.738例脐带绕颈孕妇S/D值异常者166例,产后证实胎儿窘迫150例.其中胎头浮动、S/D值正常者178例,均行胎头下降试验,22例出现阳性结果,产后证实发生胎儿窘迫30例.补加胎头下降试验后,阴性预测值及敏感度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高达91.49%、98.55%、95.56%、97.13%、96.75%.结论:胎儿脐血流检测及胎头下降试验,是产前诊断脐带绕颈及预测其围产儿预后的理想方法.

    作者:吕晓顺;侯学涛;王华;李敏;张立凤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危重儿童院间转运中的应用

    目的:检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评分法)在重症儿童院间转运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实施转运的患儿于转运前根据转出医院记录的各项参数计算转运前评分;回该院后48 h内再记录各项参数计算转运后评分;根据两次评分与实际治疗效果比较.结果:非危重、危重、极危重患儿转运前后各级间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转运前后评分差值≤0者76.35%(155/203),与>0者病死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组评分≤70分者46.67%(14/30);71~80分者46.67%(14/30),81~90分者6.67%(2/30),其评分在转运前后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评分法在院间转运中使用效果良好,并可根据评分法设立转运指征.

    作者:马文成;石国光;严建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大庆市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我市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构成死亡的各种因素,进一步提高围产期工作质量和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我们对我市1995~2004年10年间孕产妇死亡做了回顾性调查,并对死亡原因做了系统的分析评价,探索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措施,以利于妇幼卫生管理与业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高立峰;李艳萍;魏建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新生儿窒息与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对我院2004年1~10月住院的窒息新生儿患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下称高胆)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窒息尤其重度窒息者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低于无窒息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率.

    作者:孙健伟;姚爱梅;于凤琴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1 706例剖宫产术出血原因分析

    产后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剖宫产术中出血,一直被认为是产科严重并发症.由于产科检测方法的进步和对高危妊娠认识的提高,施行剖宫产术日渐增加.但剖宫产术的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为了更好的掌握手术指征,预防术中发生过量出血,现将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1 706例剖宫产出血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马永春;杨光芝;虞卓玲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托幼园(所)女童阴唇粘连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女童阴唇粘连的患病率.方法:对崇文区12所幼儿园的1 247名2~6岁女童进行外阴检查.结果:女童阴唇粘连的检出率为4.4%(55/1 247),其中3岁组儿童检出率高,为9.5%.结论:应加强女童外阴卫生保健和家长的卫生知识宣教工作.

    作者:张娟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永春县1999~2003年婚前医学检查资料分析

    永春县自1998年试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工作,1999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对检查出的相关疾病进行分类指导.现对1999~2003年在我所的婚前医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刘雅美;林非凡;李坤煌;潘月英;张冠华;洪菁菁;林荣盛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赛霉安散治疗宫颈糜烂154例临床分析

    子宫颈糜烂为临床上常见的子宫颈病变,有多数已婚妇女患此病症.除少量是先天性子宫颈糜烂外,绝大多数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很多,我院采用赛霉安散治疗宫颈糜烂154例,并与奥平栓治疗78例进行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素琼 刊期: 2005年第21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变化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与正常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异同,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名作为研究组,正常妇女4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SandwichELISA)检测两组妇女血清及腹腔液中MCP-1水平.结果:血清MCP-1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207±76)pg/ml,正常妇女组(148±56)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腹腔液MCP-l水平两组分别为:EM组(292±98)pg/ml,正常妇女组(164±65)pg/ml,两组间比较差别亦有极显著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EM组血清与腹腔液MCP-1呈正相关(r=0.471,P=0.002),正常妇女组血清与腹腔液MCP-l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M患者血清与腹腔液MCP-1水平均显著升高,MCP-l是EM发生的关键因子之一.

    作者:朱相干;王开玉;刘红;淡素梅;王秀华 刊期: 2005年第2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