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柳花
目的 评价神经内科护理临床应用PBL联合CBL的具体效果.方法 在神经内科应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前后的一年时间内,各抽取52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教学法实习生归为对照组,应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实习生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实习生在终考核时的成绩.结果 观察组的口试、笔试以及护理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神经内科护理实习生的成绩.
作者:丁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总结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运用盐酸替罗非班抗凝的护理对策,主要包括用药护理、出血护理、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认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运用盐酸替罗非班抗凝效果较好,配合精心护理可明显减少不良事件.
作者:施佩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规则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200例)及风险管理护理(观察组200例),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1.5%、投诉发生率1.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0%、投诉发生率5.5%.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投诉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雪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关节病学组行TKA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治疗组则应用FTS对围手术期进行护理.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周两组患者患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620,P=0.000);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50,P=0.000);术前、术后第14天,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90,P=0.280;t=0.250,P=0.640);术后第7天,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t=35.930,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3.080,P=0.000).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并发肌间静脉血栓1例,均未出现感染、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1.020).结论 FTS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可更快地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敏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患儿200例,按照双盲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常规护理+整体责任制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出现1例并发症稍少于对照组的2例,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赵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具体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2015年3月-2017年10月间接收的126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门诊常规护理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以及满意度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I、T-AI以及SDS评分均有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应量表评分比较,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在围绝经期妇女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纠正其不良情绪,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葛香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在快速康复理念下对骨科患者行不同麻醉方式后的饮食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我科行住院手术的280例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术后的不同饮食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140例,采取传统术后护理饮食常规;观察组140例,实施快速康复理念下的术后饮食护理常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Kolcaba舒适度状况量表(GCQ),分别对两组术后首次进食饮水前后的口渴、饥饿感及舒适度进行量化比较,观察早期进食后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首次进食饮水前后口渴及饥饿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早期饮水后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症状,无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在快速康复理念下对骨科不同麻醉方式患者术后如无特殊饮食要求,鼓励患者早期进食饮水,有助于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机体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张燕;徐丽红;钱芸;龚芳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互联网+护理医疗服务在中青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中青年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按出院先后次序将患者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出院后按时复诊,接受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除出院后按时复诊和接受常规指导外,还接受微信、QQ群、支气管哮喘园地论坛、短信提醒等互联网+护理医疗社区服务.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哮喘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护理医疗服务在中青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确.通过建立护士和哮喘患者交流的平台,构建了连续、动态、个体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永芳;沈芳;何捷金;陈宝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迷你临床演练评量在儿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儿科的60例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新护士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2017年5月进行培训的30例新护士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7年10月进行规范化培训的30例新护士为试验组,比较两组考核情况、护士对考核方法的满意度及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护士培训考核平均分数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新护士对考核方式的满意度和患儿和家属对新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迷你临床演练评量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也可以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许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习的护生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比较两组实习护生干预1个月后的学习成绩和带教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成绩(96.32±1.3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理论成绩(74.03±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带教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习护生带教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带教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协同心理护理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给予协同心理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比较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实施协同心理护理,可有效增强心理弹性水平,从而提高后期生活质量,方案可行性高,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作者:周平;朱艳;苏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栓风险评估与处置表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接受PICC置管的1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80)及对照组(n=80),对照组PICC置管期间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PICC置管期间应用血栓风险评估与处置表对患者血栓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置管期间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置管期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TP)、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肢体肿胀发生率、肢体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风险评估与处置表的应用能及时识别PICC患者置管期间血栓发生的高危风险,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降低血栓的发生.
作者:胡伟;李秀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重点患者交接缺陷,采取整改措施,比较活动前后交接环节中缺陷发生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由活动前50%降至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患者重点环节交接缺陷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形象.
作者:葛玉娟;梁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总结了23例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联合手术的手术配合经验.包括术前做好访视,物品、仪器及器械准备;术中做好患儿的体位摆放、保暖、输液、病情观察及射线防护管理,准确、熟练地完成手术步骤;术后做好交接班.2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均达到早期愈合、未发生再骨折,1例发生踝外翻,3例发生胫骨近端外翻.认为精准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小艳;梅海波;田磊;肖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低危产妇自然分娩中实施无保护接生技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住院分娩的541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产妇200人实施无保护接生技术法,对照组产妇341人采用常规接生技术法,对产时及产后母婴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产妇产后两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总费用及药物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0,-8.180,-12.990,-6.180;P<0.01).会阴侧切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0,P<0.001);观察组会阴裂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0,P<0.01);两组产妇均未出现会阴Ⅲ度及以上裂伤.观察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30,1.080,0.070,1.890,χ2=0.210;P>0.05).结论 阴道分娩中选择低危产妇自然分娩运用无保护接生技术,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会阴损伤程度,产妇损失小,减轻经济负担,更有利于产妇恢复,促进自然分娩,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立荣;王新春;朱丽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通过我科收治的30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总结腹腔热灌注前、中、后的全程护理,及在热灌注化疗全程中为患者落实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管道护理、病情观察、体位变换以及化疗不良反应等全程细致护理.认为在卵巢癌患者的腹腔热灌注化疗过程中结合全面细致的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时的耐受性,减轻痛苦,患者能够顺利完成热灌注治疗,从而延长生存周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雷萍;翁雪玲;徐静;李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按摩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穴位联合足浴对全麻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骨科全麻术后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每组数量为30例的两组,标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第一日起实施按摩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的护理,同时配合足浴,记录和分析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合谷、内关、足三里穴位按摩联合足浴能有效地促进全麻术后患者肠蠕动的恢复,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
作者:陈杰;宋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不同时期对PICC置管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为制定更加科学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入住本院血液科携带PICC导管的20例白血病患儿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并运用NVivo10.0软件管理、发掘和查找文本数据.结果 通过阅读、分析、反思、分类和提炼,归纳出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置管真实感受的4个主题:PICC相关知识缺乏的紧张与担心、对导管各种并发症的认识不足,导管带来的受益感,医疗条件制约.结论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对PICC置管的体验与需求呈现复杂性与阶段性特征,护士应根据患儿置管后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满足其个性化需求,以帮助患儿更好地适应带管生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导管的有效使用时间.
作者:鲁萍;谢安慰;王敏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对门诊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实施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本院门诊于2016年7月实行护理人性化管理,选取2016年1-6月在本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12月相同条件的6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恐惧和焦虑情绪评分、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率.结果 经过护理管理之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护理错误、纠纷发生率为4.41%,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为87.10%,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率为14.52%,可知实验组焦虑评分、恐惧评分以及护理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开展人性化管理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有效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嵘;蒋芳芳;刘月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分析沟通性舒适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急诊手术患者护理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2月期间急诊手术76例,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沟通性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的焦躁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围手术期患者的恐惧、焦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离开手术室时护理满意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急诊手术中对患者采取沟通性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患者恐惧、焦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及手术的满意度.
作者:田瑶瑶;张玉;杜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