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莲;星立华;刘志英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宫内节育器异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原因、腹腔镜下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对异位节育器诊断明确,暴露清楚,定位准确,分离钳取容易,并可同时治疗因宫内节育器异位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宫内节育器异位的腹腔镜手术组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操作易掌握,是值得推广的计划生育手术失误的补救方法.
作者:王春茶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温血灌注液和冷晶体灌注液对幼儿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温血组和冷晶组,温血组采用温血全钾温血半钾灌注,冷晶组用常规冷晶体灌注,观测心肌酶学变化及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两组转机时间和阻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温血组复跳情况优于冷晶组.在心肌酶学方面,温血组GOT、LDH、CK、CK-MB水平低于冷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血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冷晶体灌注.温血停跳液含氧量丰富,胶体渗透压合理,缓冲碱丰富,对冠脉血管和细胞膜损伤小,对心功能差、心脏大、心肌肥厚明显者采用此种心肌保护措施,可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于力;田晶;李惠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水平对卵巢癌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以TRAP-PCR-ELISA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在34例卵巢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者30例.在16例端粒酶活性低于2U者中,15例化疗有效,仅1例出现复发,无死亡.在14例端粒酶活性高于2U者中,化疗有效9例,进展与复发或死亡5例.结论:随着端粒酶活性的增高,卵巢癌对化疗的敏感性下降,复发率增加.
作者:胡云;李克深;翟玲;张亚平;滕长波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TORCH感染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68例习惯性流产妇女与TORCH感染的关系(观察组),并与同期正常妊娠的孕妇60例对照(对照组).结果:68例习惯性流产妇女检测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Ⅰ、Ⅱ型病毒(优生5项)的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76%(8/68)、1.46%(1/68)、5.58%(4/68)、5.58%(4/68)、5.58%(4/68),总检出率30.88%;60例对照组相应5项病毒检出率分别为0%、0%、3.33%(2/60)、1.67%(1/60)、0%,总检出率5.00%.结论;TORCH感染是习惯性流产的病因之一,习惯性流产患者有必要检测优生5项指标,并予以相应治疗后再妊娠为佳.
作者:李玲;李琼珍;欧丽红 刊期: 2004年第21期
扩张型心肌病传统治疗效果欠佳,病死率高,预后差,是致死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对32例扩张型心肌病初发患儿,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取得明显疗效.而在护理上,应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消毒隔离预防感染,认真执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并予相应处理.
作者:蔡若吟;林旭妮;林琼宇;林洁英 刊期: 2004年第21期
为了解围婚期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状况,指导婚检工作,对1996~2002年在我院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66 267人女性生殖系统疾病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
作者:李风秋;赵丽霞;方宝瑞;房秀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国家性病控制中心规定的常规白带检查性传播疾病(STD)的项目包括: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淋球菌)、滴虫、霉菌(念珠菌)、细菌性阴道病(BV),白细胞≥(++).滴虫、霉菌是妇女生殖道常见的感染病菌.阴道加德纳菌是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原体,近年来被确定与性传播有关的疾病.现将我院3年来妇科门诊就诊的932例女性常规白带涂片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刘凌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3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白细胞介素-13基因多态性(Arg130Gln)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血清IL-13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L-13基因多态性.结果:①哮喘组血浆IL-13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IL-13(Arg130Gln)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13参与了儿童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IL-13(Arg130Gln)突变与儿童哮喘无相关性.
作者:王振华;李丽红;赵芳兴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s,LD)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及其与儿童行为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分别对31例LD儿童和31例对照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LD儿童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家庭的矛盾性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LD儿童在PSQ量表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的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D儿童处在一个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的某些因素与LD儿童的行为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
作者:魏宝玉;金正勇;池永学;陈英玉;李红子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条术在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我院1991年8月~2003年4月间收治的38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出血量≥1 000ml)病例,按是否行宫腔填塞纱条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宫腔填塞纱条术28例,平均失血1 205.19±81.31ml,其中25例保全了子宫,3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率10.7%,无1例发生产褥感染.未行宫腔填塞纱条术10例,平均失血1 883.33±297.91ml,其中2例保全了子宫,8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率10.0%,无1例发生产褥感染.结论:宫腔填塞纱条术是古老的方法,它有明显的局部止血作用,能大大减少术中出血量,尽可能地保留产妇的子宫,术后只要注意局部护理,加强全身抗感染并不增加产褥感染率.
作者:颜爱华;王晓莉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我国局部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及康复现状.方法:10所医院应用耳声发射技术(()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月,进行统一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确诊并干预.结果:自2000年5月~2002年9月,活产数23 355例,21 179例新生儿进行筛查,初筛率90.7%,初筛未通过2 547例(12.0%),其中2 231例(87.6%)进行了复筛,复筛率87.6%,复筛未通过156例,进行听力学评估118例,未通过者的听力学评估率75.6%.确诊新生儿听力损失80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单、双侧)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3.8‰,双侧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1.8‰.听力损失临床原因不明者77.5%(62/80),孕期和围产期因素15.0%(12/80),先天性听力损失家族史7.5%(6/80).听力损失确诊年龄提前19.7个月,总的干预率47.4%(9/19),1岁以内干预率26.3%(5/19).结论: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的确诊年龄提前,但还需努力完善随后的干预工作.
作者:聂文英;吴汉荣;宫露霞;刘玉俊;林倩;戚以胜;相丽丽;李应会;李惠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分娩期输液及母儿血糖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分娩过程中分别给母亲输注5%GNS和0.9%NS后,比较母儿血糖、胎儿脐动脉血pH值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母亲血糖与脐静脉血糖、母儿血糖梯度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9和0.697;脐动脉血pH值与母亲血糖及与脐静脉血糖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7及-0.347;两组的脐动脉血pH值、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娩期持续缓慢地给母亲输注5%GNS或0.9%NS,对母儿血糖、脐动脉血pH值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分娩期母儿血糖与脐动脉血pH值呈负相关.
作者:刘晓瑛;周丽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人流致子宫穿孔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方法:对我院116例人流致子宫穿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的人流致子宫穿孔的发生率为2.915‰(116/39 796).其中,子宫位置异常、畸形,多次妊娠史,哺乳期子宫,疤痕子宫等为行人流术致子宫穿孔的高危因素.器械致子宫穿孔发生率:探针及吸管的发生率高(1.263‰及1.713‰).子宫穿孔的处理,85例用米非司酮加米索方案,成功率为90.588%(77/85),其余有残留者B超下行清宫术.结论:人流致子宫穿孔与子宫位置异常、畸形、多次妊娠史、哺乳期子宫、疤痕子宫等有明显关系;人流过程中用探针及吸管时要特别注意.子宫穿孔后用米非司酮加米索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靖东;张春晖;周爱华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索出一种不中断母乳喂养、不需住院、简便有效的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方法.方法:将84例足月正常体重、中度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成3个治疗亚组,思密达组、光疗组、鲁米那-可拉明组对照比较其疗效和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并检测母乳和新生儿粪便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的活性浓度,探讨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机理.结果: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介于光疗与鲁米那-可拉明之间.每日平均胆红素下降的幅度36.36±10.12μmol/L,平均疗程为4.82±1.10 d,7 d治愈率为100%.结论: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安全有效,不需中断母乳喂养,有利于巩固爱婴医院成果.β-GD不是母乳性黄疸发病的主要机制,也不是通过影响β-GD而起作用.
作者:李立新;李增宝;蹇涵;徐建锋;洪虹;刘兰梅;叶丽霞;黄健斌;李志涛;梁颖娜;王和香;李宝根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脏损害(HIM)早期诊断和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对HIM预后的影响,探讨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对63例窒息新生儿48 h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心电图QT间期弥散度(QTcd)明显异常的HIM患儿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1~2周后再复查并与32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比较.结果:HIM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发病48 h内CK-MB及QTcd均明显升高(P<0.001),经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等措施1~2周后HIM患儿CK-MB及QTcd均显著下降,而产后缺氧组较胎儿期缺氧组下降更明显(P<0.005),且胎儿期缺氧组并发症多,预后差(P<0.005).结论:CK-MB及QTcd相结合可作为HIM早期诊断指标,及早微量多巴胺治疗等措施,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作者:陆俏群;敖余森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婚前医学检查(婚检)人群中男女生殖器官疾病患病情况及其对婚育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在该院婚检的未婚男女青年31 647人的检查结果进行了生殖器官疾病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生殖器官疾病1 007例,患病率为3.18%.其中生殖器官异常503例,生殖器官炎症379例,生殖器官肿瘤125例,患病率分别为1.59%、1.20%、0.39%.建议暂缓结婚299例,劝阻结婚16例,可以结婚,但无生育能力88例.结论:开展婚前医学检查是必要的和重要的,对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及出生人口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赵玉英;刘玲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提高对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认识,探讨其临床护理.方法:对3例ARDS患儿采取机械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经过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各项消毒隔离,预防了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例发生气胸,经及时处理2 d后气胸消失,3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ARDS患儿应及早应用机械通气与PS治疗.配合正确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青;耿秋菊;王芯;吴晓宁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羟苄羟麻黄碱治疗早产的疗效.方法:对60例妊娠28~36周早产患者,给予羟苄羟麻黄碱静点加口服药治疗,观察孕周延长情况,新生儿存活率及副作用.结果:妊娠平均延长时间26d,新生儿存活率95%,复发率为20%,静脉与口服协同治疗、效果确切,60%的病人会出现心率增快、胎心率上升、血压升高等副作用,仅2例患者需要停药.结论:本文结果显示,羟苄羟麻黄碱应用于临床治疗早产,疗效确切,安全,可予以广泛推广.
作者:李秀华;文立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部分地区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生殖道感染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河南、广西、广东部分城市的10所医院对2002名年龄为24岁以下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青少年进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自填式问卷调查,应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2.0±1.7岁,小为14岁.调查对象的39%为城市户口,61%为流动人口.被调查女青年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20.3±1.9岁.既往患有生殖道感染者为27.7%.本次调查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57.1%;其中57.6%患有1种感染;25.3%患有2种感染;17.1%患有3种及以上的感染.与生殖道感染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职业为学生和服务人员、非流动人口、既往生殖道感染患病史、首次性行为年龄小、未使用避孕方法、月经期间发生性关系及清洁外阴的间隔时间较长.结论:女青少年生殖道感染患病率相当高,是目前影响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少年生殖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应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性教育,进行预防不良性行为和生殖道感染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作者:王临虹;赵更力;张小松;吴久玲;郭素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宫颈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治疗不得当,长期发展可能会导致恶性病变的发生.给许多患者带来躯体不适和精神负担.针对宫颈炎发病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杜绝和减少宫颈癌变的发生.用爱宝疗浓缩液治疗200例宫颈炎患者,注意治疗方法、步骤及用药后的注意事项,并在治疗过程中,总结了根据不同病情合理应用抗生素,临床治愈率达100%,无一例宫颈管狭窄粘连,跟踪随访1~2年无一例复发.
作者:于春霞 刊期: 200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