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贫困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张文辉;彭玲;刘春兰;刘欣辉;王月霞;李芝兰;武世秀

关键词:生殖道感染, 危险因素,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武都县2乡6个村的育龄妇女1 050例,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常规妇科检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以诊断所得病例为病例组,非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炎与3种因素有关:生育胎次,平时生殖道白带增多,阴道炎.滴虫阴道炎与2种因素有关:生殖道感染知识不了解,生殖道瘙痒.结论:在贫困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存在多种相关危险因素,应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减少生殖道感染的发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多重PCR对22q11缺失综合征的检测

    目的:获得一种快速、简便检测22q11微缺失的临床实用方法,并对先天性锥干畸形中22q11缺失进行检测分析.方法:运用22q11.2 5个连续短串联重复多态位点(STRPs)进行多重PCR扩增筛检微缺失,通过绘制产量扩增曲线,进行光密度扫描检测以及FISH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95例锥干畸形患者中,21例在5个位点均为单一条带,通过光密度扫描检测、FISH方法一致验证其中19例为缺失患者,敏感性达100%,特异性达97.3%.先天性锥干畸形中22q11缺失的发生率为20%.结论对于检测22q11微缺失综合征多重PCR是一种简便、高效、实用的临床方法.

    作者:金润铭;吴小艳;熊安秀;林雯;白燕;杨菊先;曾祥军;付群;费洪宝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854名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从生殖健康服务了解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探索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制定保护妇女生殖健康的政策及改善生殖健康服务条件,制定优质服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2个区20~49岁的已婚妇女854例,对其生殖健康状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结果:77.70%妇女在孕期接受过1次以上产前检查;80.41%妇女住院分娩,剖宫产占住院分娩者20.78%;46.03%妇女接受过1次以上产后访视;妇科病患病率37.90%;49.30%的妇女有过1次以上人工流产.妇女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其丈夫和家人的关心是其影响因素.结论: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较差,生殖健康服务与全国甲类城市保健服务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改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降低剖宫产率和人工流产率,关键在于倡导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作者:杜玉开;方为民;贾桂珍;张建端;李玉兰;曾百涛;黄安明;舒文斌;苏长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改良子宫全切除术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经腹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子宫良性病变需子宫切除者采用新术式为研究组,选同期传统子宫全切术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病率,术后1年随访慢性下腹痛发生率,性生活质量,手术后的性激素水平,卵巢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术后病率低,慢性下腹痛发生率少,性生活无变化;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改变,卵巢无囊性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改良子宫全切除术是手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沈红;赵海燕;杨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计划分娩2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计划分娩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 6例使用米索前列醇(米索组)计划分娩和100例使用缩宫素(缩宫素组)计划分娩的足月妊娠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米索组产程中出现不协调宫缩占29.2%,过频宫缩占19.9%,而缩宫素组未出现异常宫缩,两组羊水混浊率分别为21.8%和14.0%,P<0.01,差异有显著性;两组CST(+)发生率分别为12.0%和6.0%,P<0.0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计划分娩对母亲和胎儿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作者:沈克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开封县 1991~200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回顾分析

    10年来开封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开封县新生儿死亡率为12.68‰,婴儿死亡率为15.8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8.77‰,比1991年新生儿死亡率下降24.77%,婴儿死亡率下降16.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13.95%.1991~2000年开封县5岁以下儿童前3位主要死因为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结论:要降低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要降低这3种主要疾病死亡.同时加强对村、乡两级卫生人员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危重症的识别和急救能力及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促使对卫生服务利用,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宋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3种激素制剂用于绝经期激素补充治疗的临床观察

    利维爱、倍美力、维尼安3种激素制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及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本研究通过对治疗前后围绝经期症状的消退情况观察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测定、桡骨骨密度(BMD)测定、子宫内膜厚度测定以及血脂测定,探讨3种激素制剂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成志;蒋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宜昌市1999~2001年乳腺癌定点监测情况分析

    定期开展妇女乳腺癌的普查工作,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检出机会.在原防宫颈癌为重点的妇科病查治网的基础上,我们对宜昌市城区100余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已婚妇女进行了以防乳腺癌为重点的乳腺疾病检查,通过监测以期掌握宜昌市妇女乳腺癌发病动态.现将1999~2001年乳腺癌普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远祥;郑淑洁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科学计量产后出血的方法及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危害到产妇的生命及健康.正确测量产后出血量是防治产后出血的首要条件.我们开展了产后科学计量出血量的监测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孙丽英;王义;裴淑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绝经后妇女半量雌激素HRT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常量和半量雌激素的HRT对更年期症状、骨丢失、乳腺和子宫内膜的作用.方法:绝经1年以上妇女120例,有HRT适应症,无禁忌症,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倍美力(CEE)0.625 mg+安宫黄体酮(MPA)2.5 mg+钙尔奇D1(Ca-D1)片(元素钙600 mg)连续应用不间断;B组CEE0.3 mg+MPA2.5 mg+Ca-D1片连续应用不间断;C组每日服Ca-D1片,用药半年,重点观察对绝经后症状、前臂桡骨骨密度(BMD)的影响以及对乳腺、子宫内膜副作用的发生.结果:A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6个月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骨质疏松症发生情况,A组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每日口服CEE 0.625 mg或0.3 mg均可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预防骨丢失.

    作者:陈敏;朱坤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成都市建卡孕妇艾滋病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在建卡孕妇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选择成都市、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4所妇幼保健院2002年3~10月建卡孕妇,按预定的干预措施进行健康教育,并对干预的近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建卡孕妇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应答正确率较健康教育前均有明显提高(P<0.001).结论:在建卡孕妇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效且可行.

    作者:刘莉;郑忠伟;力晓蓉;罗雷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影响基层产科质量因素分析

    近5年来,我市卫生局按照河南省下发的<乡镇卫生院产科质量建设标准>从房屋建设、人员素质、设备配置、产科质量诊疗常规等儿方面严格要求,使产科质量明显提高.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我们对全市乡级产科质量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晓燕;刘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21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临床分析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通过对本院1999年1月~2003年6月21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地塞米松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时机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时机.方法:对80例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的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用药时间可明显影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结论:产前12 h以上,7 d以内应用地塞米松明显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刘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青少年女性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多发性大动脉炎青少年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评价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18例女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 MHz,常规检查外周血管.结果:大动脉炎患者血管受累,分布为I型头臂动脉型11例,Ⅱ型主-肾动脉型3例,混合型4例,病变血管增厚,管壁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其中3例患者心脏改变,1例主动脉增宽,2例左房、左室扩大,伴心功能减低.结论:大动脉炎累及多血管为头臂动脉型,其次混合型,同时可合并心脏的损伤.

    作者:王海燕;左晓文;孙中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非铅暴露状态下20~30岁育龄妇女血锌原卟啉分布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了解武汉市非铅暴露状态育龄妇女血锌原卟啉(Zpp)值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城郊193名无明显铅暴露状态的20~30岁育龄妇女进行调查,进行Zpp值的正态性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武汉市20~30岁育龄妇女Zpp值呈正偏态分布,其值在1.6~6.7μg/gHb之间,城郊之间、各年龄组之间Zpp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Zpp值与年龄、家庭人口数、人均居住面积、家庭装修时间、Hb值存在着多重线性回归相关关系(P<0.01).结论:非铅暴露状态下育龄妇女Zpp值浓度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而不易受地理环境、年龄差别的影响;通过Zpp值多重线回归方程,可以初步估计出其体内的Zpp值,根据估计值决定是否进一步做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性试验和血铅浓度的检测,排除铅中毒和缺铁性贫血的可能,保障妇女的健康.

    作者:覃凌智;涂忆桥;陈忠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4 846例2~6岁儿童血液锌卟啉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2~6岁健康儿童锌卟啉(ZPP)及其与血红蛋白(Hb)和血铅(Pb)的关系.方法:采用血液荧光仪对幼儿园4 846名儿童进行ZPP和Hb、Pb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4 846例儿童中患缺铁性贫血(IDA)543例,发病率为8.9%;铅中毒发病率为23.1%.健康儿童的ZPP平均值为(2.64±0.9)μg/gHb,95%上限为5.12μg/gHb.贫血儿童ZPP增高,ZPP与Hb相关系数为-0.625,呈负相关(P<0.05).铅中毒儿童与ZPP增高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2.结论:ZPP可以作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筛查,铅中毒儿童与ZPP增高无相关性,不应作为筛查铅中毒的试验方法.

    作者:吴艳华;周灵芝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贫困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武都县2乡6个村的育龄妇女1 050例,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常规妇科检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以诊断所得病例为病例组,非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炎与3种因素有关:生育胎次,平时生殖道白带增多,阴道炎.滴虫阴道炎与2种因素有关:生殖道感染知识不了解,生殖道瘙痒.结论:在贫困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存在多种相关危险因素,应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减少生殖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文辉;彭玲;刘春兰;刘欣辉;王月霞;李芝兰;武世秀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南京特困家庭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南京市特困家庭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现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南京市城郊696例特困家庭妇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应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特困家庭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疾病种类较多、检出率较高;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清洗外阴的时间间隔、分娩方式与生殖道感染有关系,妇女反映影响她们健康的主要问题是贫困.结论:为降低特困家庭妇女生殖道感染对妇女的侵害,应改善特困家庭妇女的经济水平,针对影响生殖道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保健和干预.

    作者:吴盛辉;徐芾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身体质量指数对高危妊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用孕产妇身体质量指数(BMI)对高危妊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 638例孕产妇中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6.3%.其中:BMI≥22.59组高危妊娠的发生率高,其组中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肝病的发生率亦高于其它两组;而BMI≤20.44组过期妊娠发生率高,BMI与新生儿体重成正比.20.45≤BMI≤22.58组和BMI≥22.59组产妇男婴出生体重均高于BMI≤20.44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不同组BMI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情况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不同的BMI组高危妊娠发生率不同.BMI对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有影响,孕期用BMI判断体型对产科的影响比单纯用身高或体重来判断较科学.

    作者:远雅军;曹薇琴;王建平;杨新峰;黄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慢性宫颈炎相关因素流行病学分析

    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本文对5 744名已婚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分析慢性宫颈炎的相关因素,探讨引起本病的危险因素,为人群防治本病提供健康指导.

    作者:卢琰;林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