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输液针头两种固定方法效果比较

郑秋燕;周丽情;苏素真

关键词:静脉输液, 针头, 固定,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针头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针柄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改良的针柄固定方法。观察比较两组重新固定及重新穿刺情况。结果实验组重新固定率及重新穿刺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的针柄固定方法可有效降低重新固定率及重新穿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文献计量的近十年护理差错研究进展分析

    采用文献计量法,系统回顾并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护理差错方向的研究情况,统计了相关研究文献3687篇。主要包括近十年来国内护理差错研究的论文总体情况、期刊分布情况、机构分布情况以及关键词分布情况。认为对护理差错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同时对护理差错研究做了部分展望。

    作者:李菲;李小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配偶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配偶心理问题的有效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食管癌患者配偶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患者住院时及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护理干预实施前后食管癌患者配偶SCL-90评分。结果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后食管癌患者配偶SCL-90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配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其心理症状。

    作者:刘琳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甲基泼尼松龙静脉冲击治疗Graves 眼病36例观察与护理

    总结了甲基泼尼松龙对Graves 眼病进行静脉冲击治疗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主要包括纳入3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方案顺利进行并提高其疗效,认为通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复视和眼球活动障碍有更大程度的恢复,且副作用更少。

    作者:杨青;邓欣莲;冯清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与灯盏花素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兰索拉唑(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质子泵抑制剂,用于口服疗法不适用的伴有出血的十二指肠溃疡,为白色至类白色疏松块状物,稀释后为无色透明的液体。灯盏花素(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于中风及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为淡黄色至黄色的疏松块状物,稀释后为淡黄色的液体。本科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上述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型P ICC维护登记本目录的设计与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PICC维护登记本目录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本院PICC患者维护现状设计一份新的目录,科内10名护士分别采用新旧两种不同目录在相同范围内查找10名带管者信息,将耗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旧目录查找患者信息核对时每人次均>2 min,新目录每人次<1 min的3例,1~2 min的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目录的使用不仅提高护士对PICC带管者的知晓率、服务满意率,更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姚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婴幼儿固定血氧饱和度探头新发现

    心电监护是危重症患儿常用的精密监测仪器,但往往固定不良,原因主要有三点:(1)患儿年龄小,不能主动配合。(2)更换或观察固定部位时,易惊动患儿,家长不配合。(3)临床上使用的传感器固定带为弹力绷带,柔软,佩戴很舒适,但也因为它有弹力,固定位置不当,一经拉扯很容易脱落。由于探头不能被良好固定,从而影响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效果,且容易受压或与床体碰撞从而造成探头损坏,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现发现把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探头固定在手背上,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刘琴;苏雨霞;陈立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改良灌肠法在急性脑出血便秘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灌肠法在急性脑出血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法,即患者采用左侧卧位,两腿屈曲,臀部抬高10 cm,插管深度为7~10 cm,灌入开塞露以后以两腿屈曲样的体位保留10~15 min,患者有便意时排便。实验组采取改良灌肠法,即灌肠后采取左侧卧位-平卧位-右侧卧位,插管深度为25~30 cm,各体位维持的时间为5~10 min,患者有便意时排便。观察两组患者排便效果、开塞露外流发生率及灌肠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灌肠后排便效果优于对照组,灌肠后开塞露外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改良灌肠法对急性脑出血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雪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4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结4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有:血管内治疗前后通过术前心理护理、眼部护理、压迫颈总动脉护理、术中护理、术后卧位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护理、出院护理等。认为血管内治疗是CCF目前首选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淑珍;谢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P BL式健康教育对妊娠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PBL式健康教育对妊早、中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门诊行产前检查的8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PBL式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应用自行设计的患者遵医行为量表对两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随访至分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压监测、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用药、情绪调控等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总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及健康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BL健康教育方式能有效提高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孕妇自护能力,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减少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杭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急救治疗及护理方案。分析引发呼吸衰竭的各种因素,针对该类特殊患者给予相应的救治与护理。总结了诱发呼吸衰竭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疾病、环境、药物和医务人员病情观察等因素,且病症发展迅速,随时导致生命危险,因此,认为在急救护理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缓解支气管痉挛、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一般护理通过心理、安全、气道管理、用药、营养支持等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救治患者,减少后遗症。

    作者:马娟;张海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误吸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康复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误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误吸率比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误吸的发生率。

    作者:范丽婵;周惠嫦;曾玉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ICU获得性院内感染重要性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对其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ICU的3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和开展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感染率34.67%,观察组感染率1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制订并实施严格的操作制度、感染患者隔离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培训及考核制度等可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陈高燕;林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焦虑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3例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艾司西酞普兰进行开放性平行对照研究,时间为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副反应量表( 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疗效相似,显效率分别为62.9%和61.5%,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周,米氮平组 HAMD减分率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2周后无显著差异。抗焦虑作用米氮平优于艾司西酞普兰,且见效快,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1)。治疗后各周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特点,可作为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焦虑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金梅;邵长春;杜兴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结束后新式动静脉拔针方法对减少血污染的观察

    目的:探讨如何使用更好的拔针方法以减少血污染、护士职业暴露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月期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别用不同的拔针方法,观察纱布、创口贴上失血面积、患者拔针后满意率及护士血污染率。结果新式拔针法在减少失血的例次及患者满意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法(P<0.05),在护士血污染率方面,新式拔针法也优于传统法,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式拔针法明显优于传统拔针法,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失血,同时还减少了护士职业暴露的机会,操作简单,值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元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品质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品质管理项目应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品质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P<0.05)。结论将品质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许素芃;李桂宝;黄世英;黄丽琴;邓秋艳;蓝永贞;陆海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静脉给药外渗的防治研究进展

    综述了近年静脉给药外渗的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包括输液器材的选择、输液过程中输液肢体敷药、深静脉置管等预防措施,以及外渗后药物湿敷、局部封闭等治疗措施,认为目前该研究仍不够深入,封闭治疗应慎用,药液外渗治疗的特效药方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远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个性化心理干预结合意象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结合意象法对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乳腺癌根治术伴焦虑、抑郁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干预组患者根据制订的干预模式(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意象法)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个性化心理干预结合意象法能有效地改善普外科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促进术后患者病体康复。

    作者:孙炜炜;贾晓霞;雷家敏;柏发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足底压力测试在2型糖尿病足预防中的应用现状

    综述了足底压力测试在2型糖尿病足预防中的应用现状,包括足底压力异常对糖尿病足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异常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特点、足底压力测定方法和临床指导价值,认为我国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研究虽然已积累了一定数据,但仍有需要不断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作者:杨青;陈文平;张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综述了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包括糖尿病合并抑郁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认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这一现象比较严峻,作为医护人员的责任很重大。因此,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护理干预还应该引起社会、医疗系统以及患者的共同重视。

    作者:徐碧海;牛小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产科护士分层次培训实践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继续教育的方法,以期不断提高妇产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根据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工龄和工作能力的不同,将妇产科护士分为:N0护士、N1护士、N2护士、N3护士、N4护士5层,采用分层次培训的方法进行在职教育。结果进行分层培训后妇产科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妇产科住院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妇产科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层次培训提高了妇产科护士整体素质,提高了妇产科的整体护理水平,能调动妇产科护士的积极性,挖掘妇产科护士的潜能,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和妇产科护士的专业水平。

    作者:代玲;闵丽华;罗宏;梁礼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