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诊刮术后联用抗菌药的合理性评价

王树平

关键词:
摘要:一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药师咨询:关于妇科子宫诊刮术后的预防用药,如果联用头孢西丁+奥硝唑,合理吗?有药师说,仅用头孢西丁治疗即可.有没有这方面的用药指南或者专家共识指出相关的应用原则呢?临床又应如何判断这种联合用药是否合理?
医师在线杂志相关文献
  • 识别中央气道阻塞,及时行介入治疗

    早期识别中央气道阻塞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哮喘、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其中,呼吸困难是其常见的症状.须注意,中央气道阻塞的早期症状常被忽视,因大多数患者可以慢慢适应劳力性呼吸困难或咳嗽,直到气管狭窄约8mm或阻塞气管直径50%,才会发生典型的劳力性呼吸困难.

    作者:曾汉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剖析核苷类药物的抗HBV治疗策略

    认识治疗应答病毒学应答根据治疗方案和评估时间点的不同,病毒学应答的定义有所差异.病毒学应答指应用检测下限在10IU/ml的敏感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不到HBV DNA.原发性无应答指给予NAs治疗3个月后,血清HBV DNA下降幅度低于1×log10IU/ml.

    作者:潘业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全科诊疗,沟通是不可省的成本

    现代医学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在三甲医院轮转期间,我强烈感受到这种模式的转变在医患关系上表现并不明显,医生与患者交流的时间少得可怜,一方面医疗工作确实忙,但另一方面医生对医患沟通也不够重视.

    作者:罗小锋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住院患者压疮率偏高? 增加用具、做好培训、强力执行

    不论是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压疮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困扰.随着分级诊疗的实施,从大医院下转来的肿瘤晚期、康复期需卧床时间长的患者增多,所以基层医院也应该意识到,如果不提高护理水平、管理意识,压疮率就会随之增加,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增加医患矛盾.

    作者:李小萌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滥用抗生素,后果远不止细菌耐药 ——读《消失的微生物》有感

    长期以来,我国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从小儿的感冒发热到肺部无症状的结节,抗生素不受限制地使用(尤其是广谱抗生素)不仅是老百姓习以为常的认知,也成为很多医务人员头脑中的用药习惯.

    作者:沈凌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中成药外用内服不良反应各一例

    中成药成分较为复杂,且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部分患者用药后会产生不良反应,虽然临床不多见,但借此两例患者的表现,提醒基层一线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尤其是中成药时,要警惕并告知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若有类似症状出现,要尽早报告医生或药师,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作者:陈金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儿科病房控制院内感染的体会

    其实,医院住院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事情并非罕见.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医院可以控制在6%~7%左右,即使在欧美日等医学发达的国家,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仍有5%.院内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又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在住院过程中获得的感染.

    作者:王小衡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临床上部分药物是有潜在肾毒性的,在用药期间无论肾功能好与坏,均有导致肾损害的可能,主要是会引起肾小管和肾间质损伤.下列常见的药物对慢性肾病患者的用药尤应谨慎.抗生素:对肾脏损伤可分为3类,经常损害类、较常损害类及偶见损害类.

    作者:李青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苯唑西林钠胶囊 在急性乳腺炎中的应用

    典型病例患者,女,28岁,产后哺乳26天,左侧乳房肿痛,皮温升高,体温38.6℃.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5.3%.诊断:急性乳腺炎.治疗:1.及时将淤积的乳汁排除;2.给予苯唑西林钠胶囊,0.5g,每天4次.随访:治疗3天后病情有所缓解,8天后治愈.

    作者:唐小飞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经验分享

    随着气温的上升,人们使用风扇、空调越来越频繁,因面部肌肉受凉后出现面神经炎的患者也随之增多,特别是6月中旬到9月底是这个疾病的高发时间段.早期治疗面神经炎,通常用普通针刺结合温灸,到上世纪70年代,针灸科的前辈们开始采用电针治疗面神经炎,笔者有幸跟诊,积累了一定的治疗经验,并总结出相对有效的治疗模式.对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应该有帮助,在此供大家参考、共勉.

    作者:张戈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村医做公卫服务,并不只是为了补助

    接近盛夏麦收,烈日当空,酷热实属难耐,趁着中午村民们大都在家,我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为的是通知每一位村里65岁以上老年人和拥有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证的贫困户村民们进行免费体检,此外还有几个孕产妇也需要进行随访.

    作者:梁文权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中西医治疗过敏性皮炎要点

    过敏性皮炎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但实际上,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是没有这个诊断的,过敏性皮炎也只是作为一种症状存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红斑,略隆起或伴有少数米粒大小的红色水肿性丘疹;有的仅表现为局部红斑,水肿不明显;还有的表现为湿疹样改变,有糠粃样鳞屑,伴有瘙痒.

    作者:刘光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糖尿病也是胆石症高危因素

    就此患者来说,肥胖本身就是胆石症的高危因素,加上患者存在的糖脂代谢紊乱,两方面叠加起来,胆石症的发病风险极大.国内调查表明,糖尿病合并胆石症的发病率约为31.5%,而非糖尿病患者仅为5.6%.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中药口服配大蒜敷足治感冒一例

    诊疗体会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当以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以金银花、连翘辛凉透表,薄荷、荆芥、淡豆豉疏风解表,透热外出;桔梗、牛蒡子、甘草宣肺祛痰,利咽散结;竹叶、芦根甘凉轻清,清热生津止渴;黄芩、石膏、大青叶清热;板蓝根、玄参利咽解毒.配以足药浴、填足,增强银翘散解表清热之功,故可获效.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儿童高血压,诊断有线索治疗须渐进

    根据2016年相关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儿童占正常儿童的4.48%,即在每100个孩子中,就有4个得高血压.由于小儿通常不善于表达自己身体上的不适,往往患上高血压时还不能及时得到诊断与合理处置,因此了解小儿高血压的临床类型,熟悉儿童高血压的早期诊断线索,掌握好儿童高血压的处置要点,对于基层医生来说义不容辞.

    作者:戴伦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诊刮术后联用抗菌药的合理性评价

    一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药师咨询:关于妇科子宫诊刮术后的预防用药,如果联用头孢西丁+奥硝唑,合理吗?有药师说,仅用头孢西丁治疗即可.有没有这方面的用药指南或者专家共识指出相关的应用原则呢?临床又应如何判断这种联合用药是否合理?

    作者:王树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咳嗽原因千千万,别再让肺背黑锅

    咳嗽可以是一个表象,其背后可能潜藏各种各样的病根,一般来说,接诊到主诉咳嗽的患者,有的医生首先可能会考虑是否与肺相关.但先入为主的观念有时会延误患者病情的正确诊治.下面通过四个病例,来看看咳嗽背后多种意想不到的原因.

    作者:苏新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政府放开社会办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不提质?

    《意见》指出,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签约服务,在转诊、收付费、考核激励等方面与政府办医疗机构提供的签约服务享有同等待遇.鼓励社会办全科诊所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构建诊所、医院、商业保险机构深度合作关系,打造医疗联合体.特别是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简化优化审批服务:诊所可跨省连锁,只办一张证.

    作者:孟庆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有妙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代谢异常、微血管损害、血液黏稠、血流缓慢、凝血机制失调、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对DPN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专家对DPN神经微血管进行的研究发现,神经内膜微血管存在明显病变,且与神经病变程度显著相关.

    作者:柏牧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走出误区,正确认识腹泻

    在老百姓们心里,腹泻是夏天里常发生的事情,不少人甚至不把这当一回事,多休息几天,或是自己吃点药就好了,很少有人会选择到医院就诊.殊不知,这让很多疾病有了可乘之机,给人体健康埋下了隐患.今天我们来聊聊大众对腹泻的3个认识误区,纠正误区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

    作者:宋协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医师在线杂志

医师在线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