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梅;周凯云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奥曲肽、洛赛克和吸氧对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2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使用垂体后叶素、奥曲肽、洛赛克和吸氧治疗,对照组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2组的止血效果、不良反应及输血量。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止血效果好(χ2=68.992,P=0.000),不良反应少(χ2=6.011,P=0.016),输血量少。结论垂体后叶素加用奥曲肽、洛赛克和吸氧治疗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乔艳萍;王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回顾性总结了2007~2010年间收治于本科的132例行腮腺摘除加面神经解剖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及饮食护理等方面的内容。认为通过合理的护理方法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悲观心理,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李玮;刘莹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对2008年1月~2012年6月入院的3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心理、病房环境等的舒适护理,认为贯穿诊治过程的舒适护理能够显著减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不适感,保持其病情稳定,促进其病体康复。
作者:顾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儿科输液室患者临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输液室护理时主要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时主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2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通过进行分析得知,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达到90.0%,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仅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输液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而且对提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尚无可治疗的药物和有效的疫苗预防。随着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迅速增加,妊娠合并HIV感染产妇呈逐年上升趋势[1]。因此,对HIV妊娠妇女的治疗护理以及母婴传播阻断已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本院于2012年7月8日收治1例妊娠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对其采取了一系列治疗和护理措施,使母婴安全并降低母婴传播的机会,现母婴身体状况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扁平化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本科实行医护一体扁平化管理模式,比较实行前后平均住院日、同一病种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实行医护一体扁平化管理模式后平均住院日由8.3 d降至6.5 d,患者满意度从86.34分提高到95.01分,平均住院费用由8.43千元降至7.61千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一体扁平化管理模式能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缓解“住院难、住院贵”的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深化优质护理工作内涵。
作者:韩叶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5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25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和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和费用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疗效和满意度。
作者:王朝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依托护理文化,建高校医院优质护理团队的体会,主要包括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护理职业价值观,美化护理环境、提升护士职业形象,再造护理流程,优化服务机构,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建设优质的护理团队,创新护患沟通方式,提高患者满意度等多种方法。认为使高校护理人员对护理文化有深刻认识、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能确保护理质量、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切实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16例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教育、饮食教育、中医针灸推拿中药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等。认为健康教育在预防、治疗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减少糖尿病足致残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贵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些年来,终末期肾衰患者的数量增长明显,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是常见的方法之一。在透析中,透析器破膜是常见隐患之一,透析器破膜是指在透析过程中,透析器的半透膜破裂,血液从膜内流到膜外导致患者血液的丢失。严重的是,透析机未能进行漏血报警提示,造成患者血液大量丢失,甚至威胁生命。本科发生透析器破膜而透析机未报漏血1例,现将护理体会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杨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两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需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触摸桡动脉的搏动点穿刺采血的传统方法,观察组行以桡骨茎突尖端内侧与桡侧屈肌腱外侧之中点为穿刺点的新方法采血。比较2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和淤血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性成功105例,成功率70%,观察组一次性成功138例,成功率92%,对照组采血后发生血肿6例,淤血24例,观察组采血后发生血肿3例,淤血6例。2组新生儿无论是一次性成功率,还是采血后血肿和淤血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桡骨茎突尖端内侧与桡侧屈肌腱外侧之中点为穿刺点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新方法,不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而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老年肝癌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的现状。患者手腕带佩戴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包括:认为没必要佩戴手腕带、抵触患者角色、佩戴不方便不舒适等。认为老年肝癌患者佩戴手腕带依从性较差,医务人员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完善操作流程,落实手腕带核对制度等措施,提高患者佩戴的依从性。
作者:魏巍;郑芹;卢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综述了不同材质的气管内套管的清洗方法。物理清洗法包括传统流水清洗法、开水浸泡清洗法、煮沸清洗法;化学清洗法包括糜蛋白酶浸泡清洗法、过氧化氢浸泡清洗法、“84”消毒液浸泡清洗法、酶清洗法(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液浸泡清洗法)、碳酸氢钠浸泡清洗法;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清洗法等。认为不同材质的内套管要选择适宜的清洗方法,这样可以延长内套管的使用寿命,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缩短清洗时间、减少气管内套管在外暴露的时间、控制院内感染、同时也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齐芳迎;王小凤;李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200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支持、充分的治疗前准备、治疗中正确的指导、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完善的健康教育。认为对交感型颈椎病的患者在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超激光治疗的同时,合理的护理计划、有效的护理措施、完善的健康指导是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的有力保证。
作者:张秀萍;吴成富;戚卫侠;屈兰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20例青春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术前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前评估、术前功能训练、术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疼痛护理、颈托牵引、支具矫正、视力锻炼、出院指导等。认为做好青春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作者:彭云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运用护理干预对其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由医护人员协助患儿及家长制定严格的日常生活制度并监督实施。随机将6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34例,实验组34例,2组患儿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实验组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生活护理干预可提高糖尿病儿童的从医行为,使血糖得到平稳控制,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秀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综述了影响临床护理带教效果的因素,认为不同的带教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为提高临床护理实习的教学质量,国内许多学者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了多种教学方法。本文就近几年临床护理带教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宁凤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从而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方法对心内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229例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不同季度有显著性差异(χ2=13.026,P=0.005),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明显上升(χ2趋势=54.464,P=0.000),医院感染中,前3位的分别是呼吸道(51.26%)、泌尿道(13.90%)和消化道(11.39%)感染,致病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常见。结论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治疗原发疾病、加强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菌素、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病室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姚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角膜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92例(92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48例用2%碘酊烧灼真菌溃疡创面,角膜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0.3 ml,联合全身应用0.2%氟康唑;对照组44例用2%碘酊烧灼真菌溃疡创面,球结膜下注射0.2%氟康唑0.5 ml,联合全身应用0.2%氟康唑,并予以正确的术前、术后及生活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时间及治愈例数。结果治疗组轻型在溃疡愈合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轻型及中型组之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及中型组之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治疗轻型、中型真菌性角膜溃疡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作者:唐秋红;唐凯琴;张琴;夏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优质护理应用于先天性梅毒的实施体会,主要包括落实基础护理、合理喂养、重视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严格消毒隔离、用药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等。认为优质护理应用于先天性梅毒,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家长满意度,对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早期治疗及愈合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