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伊明;郭莉兰;朱燕华
总结了本院205例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管道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气管导管的护理、输液管道的护理、各排出管道的护理.认为复苏期管道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记录、妥善固定、严密监护,有利于防止护理意外事件发生.
作者:胡敏花;杨洁;罗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小儿尿布疹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产生尿布疹的原因主要有尿片更换不及时、便后清洗不及时、臀部潮湿、尿布吸水性差、pH改变及混合感染等.护理对策包括:勤清洗、使用一次性尿布、勤把尿及母乳喂养等.认为找出小儿尿布疹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以预防小儿尿布疹.
作者:杨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14例新生儿水痘的救治和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有严密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皮疹的护理、合理饮食、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认为新生儿水痘易发生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以及精心护理是成功救治新生儿水痘患儿的关键.
作者:仇双;石绍南;刘新晖;丁云峰;赵珍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本院2008年~2011年收治的46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结果 干预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分别为术后(36.2±10.7)h和(62.8±16.7)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4±15.8)h和(97.4±17.4)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子宫肌瘤术后肠蠕动恢复,护理效果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吴凤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胰腺炎病人院外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本科住院的60例复发性胰腺炎病人进行调查,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2003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诊断标准.结果 46岁以上、男性、文化程度低的病人院外饮食的依从性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病人饮食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知识缺乏、心理因素、情绪、烟酒嗜好、家庭因素.结论 从心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入手,加强胰腺炎病人饮食管理,可减少胰腺炎的复发.
作者:陈素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使用爱必妥治疗3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严格掌握适应征、抢救药品的准备、使用护理、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等.本研究31例患者共输注181次爱必妥,治疗全程实施正确、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认为爱必妥作为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药物,其正确的全程护理是使用爱必妥的关键.
作者:肖建红;陆嘉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对哮喘患儿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使用激素治疗的哮喘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强化护理.比较2组患儿激素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激素治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强化护理可增强患儿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综述了鼻饲法的护理技术进展,分别从鼻饲法护理三方面进行总结,分别是鼻胃管置入方法:包括吞咽刺激置入法,导丝引导置入法;留管时间:包括常规硅胶管,复尔凯胃管以及经皮胃镜下胃造瘘管的留管时间;鼻饲管插入深度三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年龄、性别、疾病性质决定等分别进行论述.认为熟练掌握基础技术,有利于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也有利于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革,使护理技术更贴近临床,更好地配合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孙希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流程再造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近2年的工作体会,包括人员管理、工作流程及外来手术器械管理的流程再造,认为流程再造可使管理标准化、合理化,提高人员素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临床满意度.
作者:洪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出院时对2组病人的健康知识达标得分和住院病人满意度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得分和住院病人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贺丽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对8例没有手语表达和文字交流能力的聋哑产妇的手术室优质护理.主要包括分析病人的认知情况及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使病人正确地配合手术.认为通过手术室护士的有效沟通,聋哑产妇这一特殊群体的手术配合也能很好地实施,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提升了护理的自身价值.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舒适护理模式在150例宫颈癌患者放疗中的应用效果.分别从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要.
作者:杨亚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全身性神经外胚叶异常性疾病[1]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将其分为3型:(1)周围型(NF-1),以大量皮下神经瘤及多发性皮肤咖啡斑为特点;(2)中央型(NF-2),以颅和椎管内多发性神经根的神经鞘膜瘤、神经纤维瘤、脑脊髓实质及其膜的肿瘤为特点;(3)内脏型,以神经节神经母细胞和神经鞘膜瘤为主,累计内脏和自主神经[2].本科于2012年7月16日射频消融手术治疗1例喉部神经纤维瘤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娅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法在已用气管导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情况下快速、有效置胃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时间将52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给传统的昏迷患者置胃管法,为已有气管导管的患者置胃管,评价2组患者置胃管一次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置胃管一次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法能快速、一次成功地将胃管置入胃内,避免反复置管给患者造成损伤和并发症,并能有效节省抢救时间.
作者:万方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83例重症脑膜脑炎患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严密动态观察患儿病情、一般护理、高热护理、呼吸道管理、惊厥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等综合、系统措施.认为科学、精心、细致、系统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可提高小儿重症脑膜脑炎的临床疗效,减少后遗症.
作者:梁福兰;曾念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综述了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因素,包括与尿管相关的因素、与操作者相关的因素以及与患者相关的因素等.认为导尿是引起医院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好方法是在插管前应充分评估患者,严格掌握导尿指征,选择合适的消毒液,鼓励患者多饮水,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尽旱拔除尿管是关键.
作者:王远清;徐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安全管理与职业防护.方法 在肿瘤科科内建立化疗药物集中配置室,配备防护设备和物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疗药物配制操作方法,规范处理废弃物.结果 肿瘤科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管理后,未发生1例与化疗药物相关的职业伤害及环境污染,化疗药配置相关的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从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管理前2011年7~12月的0.00263%下降为2012年1~6月的0.00036%.结论 肿瘤科科内建立化疗药物配置室,对化疗药物实行集中配置管理模式提高了化疗药物的配制质量,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加强了配制人员的职业防护.
作者:谌科霞;叶政君;雷光峰;谈菊华;易芳;陈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前阴道灌洗改进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全子宫切除术前阴道灌洗,实验组实施改进后的全子宫切除术前阴道灌洗.比较2组患者术后3d、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阴道残端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3d、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阴道残端出血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进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阴道灌洗方法能有效预防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阴道残端出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欧美珍;冯丽嫦;翁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很低,往往由外伤、感染、吻合口缝线断裂、既往主动脉手术插管引起[1].由于某种原因,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很难发现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CT和动脉造影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假性动脉瘤易于破裂并伴有致命的并发症,包括心脏压塞、破入纵膈、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声带麻痹和疼痛等.脑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为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好发于脑底大动脉上,常伴管壁结构的薄弱和缺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关[2].本科2012年6月收治1例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伴赘生物形成合并脑动脉瘤术后的患者,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肌肉注射安乃近出现晕厥的原因,探讨肌肉注射安乃近发生晕厥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注射室2010年1月~2011年12月200名肌注安乃近的患者,分析发生晕厥的原因,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除采用一般的护理措施外,还采用了预防晕厥的护理措施,观察出现晕厥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出现晕厥的发生率为14%,观察组发生率为1%(P<0.05).结论 护理人员只有熟悉肌注安乃近发生晕厥的原因,鉴别诊断,熟练掌握晕厥发生时的应急处理,适时采取各种预防和护理措施,才能把晕厥发生率降到低限度.
作者:张定洁;阮奕满;何幼媛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