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胰腺来源的巢蛋白阳性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徐秀红;武俊杰;郭宏波;张玉海

关键词:巢蛋白(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 胰腺, 细胞培养
摘要:目的:建立成人胰腺来源的巢蛋白阳性干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技术.方法:将胰腺组织剪碎至约1mm3大小,胶原酶V(0.5mg/ml,1ml/g胰腺组织)消化15min.1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加入冷(0-4℃)Hank's液并吹打.再次离心后,弃上清,加入4℃RPMI 1640后过150目网,800rpm离心3min,弃上清.加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接种于经1%刀豆蛋白A处理的培养皿,在37℃,5%CO2培养箱中静置培养24h后,吸出未附壁的细胞及细胞团,加含10%胎牛血清、11.1mol/L葡萄糖、20ng/ml表皮生长因子及20m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DMEM培养基,接种于未经刀豆蛋白A处理的培养皿,每3-4天换液1次.结果:未附壁的细胞及细胞团4h后开始附壁,并可见细胞从附壁的细胞团中缓慢向外生长,4天后,形成单层细胞,附壁的单层细胞呈梭形,细胞密度达70-80%汇合时,用兔抗人巢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其中95%以上细胞为阳性.结论:成人胰腺组织中可以分离出巢蛋白阳性的干细胞,此细胞可以在体外增殖.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梅毒螺旋体实验室诊断标准探讨

    本院自2000年11月对住院患者血清常规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用三种不同方法发现45例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呈假阳性反应,故作进一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笑难;高洪福;郑伟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中医证候微观研究方法探讨

    中医微观研究是指借助于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从人体的不同层次和水平(系统、器官、细胞、亚细胞、分子等)对证候在结构、代谢、功能等方面的改变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从而达到阐释证候机理和指导临床辨证的目的.

    作者:朱泉;赖世隆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脑膜瘤术前栓塞

    目的:探索脑膜瘤术前栓塞的效果.方法:在这篇回顾性的研究中,有16例患者,男6例,女10例;年龄28-69岁,平均48岁;经CT、MRI及DSA确诊为脑膜瘤,DSA显示丰富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主要由一支或两支颈外动脉分支提供,我们经股动脉通过Seldinger's技术进行超选血管内栓塞,栓塞材料为医用明胶海棉,在介入治疗后24-72h内进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术中发现栓塞的供血动脉萎陷,肿瘤切除过程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术前血管内栓塞对供血丰富的脑膜瘤是可取的治疗.

    作者:夏吉勇;王光弟;陈旭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新生儿并发重度窒息临床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为降低围产儿的发病率和残死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本组对1998年-2001年足月娩出的89例新生儿并发重度窒息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以及时纠正和处理,提高围产儿的健康率,报告如下.

    作者:戴燕;陈永萍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利培酮属于非典型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大量文献报道对急性期病程短的病人有一定的疗效.为进一步探讨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刘志服;于希洋;马连华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心房颤动诊治的一些问题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增加,房颤的发生率也增加,房颤可发生栓塞、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近些年来对心房颤动的诊治有较大的进展,下面将结合临床浅谈这方面的进展.

    作者:那开宪;余平;那开杰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Dyna-lok钛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

    Dyna-lok钛钢板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新型治疗腰椎滑脱、腰椎骨折、肿瘤切除术后及脊柱截骨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钢板、椎弓根螺钉系统.我院从1999年4月-12月应用该系统治疗腰椎滑脱14例,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王吉兴;金大地;江建明;陈建庭;瞿东滨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

    我院自2001年10月-2002年8月对5例冠心病患者采取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中均为男性,年龄45-52岁,临床表现为活动时胸骨后疼痛3例,右颈部疼痛1例,心功能衰竭1例,其中1例伴有阵发性房颤.

    作者:熊宁;周逸均;将亚达;杨尚陵;王强;侯新民;曾海珍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疗效观察

    慢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疾病,病因复杂较难确定,容易复发,且临床较常见、多发.部分病程可持续数月、数年,病人很痛苦,现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的方法,治疗上述三种类型荨麻疹,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延军;窦颖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率变异性临床分析

    心率变异性(HRV)是一种量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无创性指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日益广泛,已有研究证实HRV对猝死的预测与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充血性心衰有关.本组对CH)室性心律失常伴或不伴心肌缺血的HRV进行对比观察,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利;陈惠珍;王秀平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力尔凡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30例疗效观察

    我科从2001年7月-2002年7月对40例有力尔凡治疗指征的患者,使用力尔凡单药或与其他联合化疗方案结合治疗各种恶性肿瘤,除10例皮试阳性患者外,其余30例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庞东生;许扬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二组均采用非透析治疗,常规用药相同,治疗组加用前列腺素E1100 μ 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0-14天.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尿素氮、肌酐、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病人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化验指标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部分指标P<0.01.结论:前列腺素E1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岩;李子龙;任青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1].常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放射性131I和甲状腺激素综合治疗措施,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乔文波;赵彦辉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安定鼻饲救治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因不正规的接生方法使破伤风杆菌由脐带进入机体并产生痉挛毒素,引起肌张力增高、咬肌痉挛、牙关紧闭、拒乳、全身抽搐、喉肌痉挛、窒息、可瞬间死亡.

    作者:孙捍卫;李凯霞;王成贤;刘敏琏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中药抑瘤胶囊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

    目的:观察中药抑瘤胶囊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检测胸腺细胞自然增殖能力,脾细胞诱导的白细胞介素-Ⅱ(IL-2)、干扰素(IFN)的产生及活性,自然杀伤细胞(NK)杀伤活性等四项指标,观察中药抑瘤胶囊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作用.结果:中药抑瘤胶囊可促进小鼠胸腺细胞自然增殖能力,受试药三个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对小鼠脾细胞诱导产生的IFN活性随剂量增高而增强,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该药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也与剂量呈正相关,但对小鼠脾细胞诱导产生的IL-2活性随剂量增高而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只有低剂量组IL-2活性增强作用明显,P<0.05.结论:中药抑瘤胶囊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

    作者:付勤;张耿月;齐红;王英丽;任林广;宋连生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骨折103例护理体会

    我院自1994年2月-2000年5月,采用单臂多功能外用固定器[1]治疗下肢骨折103例,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03例,其中男68例,女35例,年龄18-62岁,均为下肢骨折,其中股骨中、下段骨折32例,胫、腓骨骨折57例,踝部骨折14例,均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

    作者:熊丹丹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套管针穿刺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

    在分娩过程中,因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及有产科并发症时,常需要进行静脉穿刺.而产程中阵发性子宫收缩引起的剧痛常使病人烦躁不安,再加上第二产程产妇用力屏气等原因,使针头刺破血管或回血堵塞无法再通,增加了静脉重复穿刺率,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有时甚至延误抢救.

    作者:孙国兴;丛琳慧;王丹;李静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护理体会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多为非感染性,多见于产后1-3周的产妇、妊娠期、口服避孕药、婴儿或老年人严重脱水、感染、全身消耗及恶液质等情况.感染性血栓形成少见.本科收治1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荣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87例老年性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病因分析

    阵发性房颤是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的常见病,尤其是在70岁以上伴有不同程度器质性疾病或慢性患者中发病率高,本文着重对老年人群中(>70岁)阵发性房颤的患者进行相关病因学分析,探讨主要的相关疾病,分析相关疾病在房颤发作中的作用,并提供预防发作的措施与方法.

    作者:时金梅 刊期: 2002年第33期

  • 单次心前区叩击成功转复心室纤颤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16岁,学生.主因四肢活动受限,胸闷、憋气4天,进行性呼吸困难1天入院,根据病史及体征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入科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上机后出现心率加快,继之出现心室纤颤,床旁医师立即给予心前区叩击1次,心电监护显示心律转为窦性心律,以后未再出现心律失常.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痊愈出院.

    作者:夏红杰;王立祥 刊期: 2002年第3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