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寰枢椎脱位的X线平片与CT表现

戴兴社

关键词:
摘要:寰枢椎脱位是由外伤或头旋转运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变,应用X线平片可得到初步诊断,CT扫描可良好的显示寰枢椎和椎管解剖结构,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详尽的依据,国内有关寰枢椎脱位的CT表现报道较少,作者回顾性分析9例寰枢椎脱位病人X线与CT资料,报道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00例晚期癌症患者24h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24h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规律及在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晚期癌症患者24h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并作显著性t检验.结果:100例患者的8项血液流变学指标24h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高值与低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循环功能紊乱是导致癌细胞转移的首要条件,血液流变学改变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加,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在恶性肿瘤转移时可能有促进作用,还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判断手术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作者:毛志东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临床输血中发现AxB亚型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汉族.因右上腹疼痛4个月,于2002年2月26 日入院.诊断为胆囊癌.之前未查过血型,无输血史,有妊娠史.

    作者:张斌;张三旺;张敏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消瘤镇痛膏治疗恶性肿瘤疼痛的临床研究

    肿瘤乃属中医的积聚范畴,为积证.积是有形,结块坚硬,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乃为脏病.多因情志郁结、饮食所伤,寒邪外袭以及病后体虚.或黄疸症疾等经久不愈,以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或兼痰湿凝滞,而成积聚.

    作者:淡雪鸿;唐建华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游离脂肪酸在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但其具体意义尚不完全清楚.有人提出血胰岛素水平增高有升高血压的作用,但有局限性.本文旨在对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血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对高血压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和探讨.

    作者:王顺;马爱群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性皮瓣下积液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1例顽固性皮瓣下积液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20例治愈,治愈率95.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皮瓣下积液相当有效.

    作者:陆松华;范崇九;唐有余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苯那普利治疗中的醛固酮逃逸

    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常见的靶器官损害,也是心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降压的同时逆转心室肥厚.本文分析了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苯那普利治疗前后的血压、LVH及血浆醛固酮变化.

    作者:刘铭;吴增颖;冯百灵;廉姜芳;李伊林;石雪龙;王恒大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用鼻罩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鼻罩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鼻罩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进行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结果: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显著上升(P<0.01).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肺功能有极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的此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紫绀,呼吸频率,心率有改善.结论:鼻罩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改善病人的呼吸,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敬梅;江玲;廉春晖;王永兴;南萍;易冲锋;马风萍;阿明;张芳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B7共刺激分子与肿瘤免疫

    免疫应答过程中T细胞的激活需要双信号,第一信号来自于MHC Ⅰ/MHCⅡ抗原肽复合物和TCR相互作用,第二信号则取决于APCs上共刺激分子与各自配体的相互作用,它们是细胞免疫应答所必需的第二信号,又称共刺激信号,只有在双信号共同刺激下,才能有效地激活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否则会导致T细胞无能(anergy).

    作者:陈晓黎;苏宝山;康安静;王康敏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早期股骨头坏死髋臼软骨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早期髋臼软骨是否存在病理改变.方法:采用健康成年中国白兔30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4只,按每周2次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7.5mg@kg-1诱发股骨头坏死模型.对照组6只,每周2次肌注等量生理盐水.通过MRI、螺旋CT扫描确定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分期,参照分期在实验的第3、6、9周分批处死动物,对股骨头及相应的髋臼与滑膜标本行HE染色,光镜检查.观察股骨头早期坏死时髋臼软骨及相应滑膜的病理改变.结果:送检的12例0期坏死髋臼标本中3例有阳性病理表现(25%),12例Ⅰ期坏死髋臼标本中10例有类似阳性表现(83.3%),12例Ⅱ期坏死髋臼标本均有阳性表现(100%).光镜下阳性表现为:软骨细胞核固缩、靠边、深染,部分软骨陷窝中软骨细胞缺失.同时从Ⅰ期坏死开始,病髋滑膜出现炎症反应.结论:明确的髋臼软骨变性可能起始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早期.

    作者:孙强;施裕新;张其恭;施红光;吴克荣;朱顺星;吴晓颖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阿米巴肝脓肿反复发作致肝癌1例

    患者,男,58岁,因右上腹间歇性疼痛伴发热2周于1998年12月入院.既往于1990年8月因阿米巴肝脓肿而住院,行肝右后叶穿刺抽脓,抽出20ml带有腥臭味的巧克力色脓液.

    作者:王爱民;张鸣青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产后出血是围产期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产后出血易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并发席汉氏综合征,故助产人员应注意产后24h内,特别是产后2h内对产妇的观察,及时发现产后出血,及时加以处理,以避免产后大出血.

    作者:程福翠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芦荟中铁含量的研究

    本文研究了Fe(Ⅱ)-phen-CTMAB-酒石酸氢钾体系测定铁离子含量的分光光度法,大吸收波长515nm,Fe(Ⅲ)含量在0.5-8 μ g/ml内符合比耳定律,相关系数r=0.9995,摩尔吸光系数ε=1.23×104L@mol1@cm1.利用该方法测定库拉索芦荟含铁量,RSD<0.54%(n=6),回收率98.1-101.5%.

    作者:叶榕;陈伟;罗红斌;黄丽英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外阴营养不良病变及外阴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外阴营养不良及外阴癌中的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在外阴表皮正常细胞增殖-异常细胞增殖的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和TUNEL末端标记技术,对132例外阴病变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和Bcl-2、P53蛋白阳性表达状态进行观察.结果:外阴硬化苔癣型与混合性营养不良Bcl-2和P5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阴鳞癌Bcl-2和P53阳性率显著高于各型外阴营养不良(P<0.05).结论: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外阴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53蛋白积聚对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杨胜利;苏宝山;陈晓黎;康安静;靳耀锋;强雷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针刀治疗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30例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小针刀治疗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3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谦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在护理教学中强化对护生法律观念教育

    随着2002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我国的实施及医疗卫生立法的日臻完善,护理服务与法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许多法律性的问题围绕着每个护理人员,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逐步引起护理界的重视[1、2].

    作者:刘军;周立颖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

    本文结合我科1996年2月-2000年2月收治的4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情况,探讨临床护理要点.

    作者:彭萍;张鹏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骨关节损伤

    多发性骨关节损伤,在临床上多见,致残率高,处理比较困难,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多发性骨关节损伤,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维育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卡托普利治疗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疗效探讨

    本文旨在评价卡托普利治疗组及对照组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文娴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西红花多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2例疗效分析

    西红花多甙片是由南京中国药科大学研制,上海利生药物厂生产的国家二类新药.我科在2000年9月-2001年5月期间,以西红花多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2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笑东;吕凯;张玲;须进 刊期: 2002年第32期

  • 新疆察布查尔68团2000年高危妊娠管理体会

    我团从1995年始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管理的同时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了严格的筛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初保达标单位,现将管理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易江燕 刊期: 2002年第32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