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0例临床观察

陈德凤

关键词:
摘要: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正值青春发育期,又由于学习、生活、情感及饮食结构等方面原因,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较高,约占门诊病人的30%.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环甲膜切开术的再认识

    大多理论认为环甲膜切开术仅用于严重喉阻塞的急救,置管时间不宜超过48h,否则会引起术后喉狭窄.为了观察环甲膜切开术短期带管后的喉部变化,本文就1993年2月-1999年11月经治的18例置管时间为3-19天的患者,于拔管后定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随访1年,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治军;方勤;胥伟华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电图动态观察

    本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进行脑电图(EEG)动态观察,目的是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以降低HIE的后遗症率.

    作者:单宁玲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42例血脂代谢异常分析

    糖尿病作为代谢性疾病,其脂代谢紊乱是导致慢性并发症特别是血管并发症的病理基础之一,老年糖尿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50%[1],其死亡者3/4为缺血性心脏病与脑卒中[2].本文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42例血脂代谢加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勇;靳慧;程玉才;张新安;王世喜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不同人群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状况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人型支原体(MH)、解脲支原体(UU)在5种性病患者、健康人群、性伴中的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以及与其他微生物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TD门诊的1143例、健康人群465例、性伴134例的尿道(宫颈)分泌物的UU、MH感染.结果:STD患者中UU感染大大高于MH感染,除梅毒患者外的STD患者、性伴人群无论男女UU、MH感染率与健康人群比较有显著差异.NGU组、总STD患者、健康人群的UU、MH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健康人群女性与性伴人群女性UU、MH阳性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性病患者中支原体感染率增高,不同病种的STD感染支原体的频率相同,临床更应加强女性UU、MH的检测.

    作者:徐斌;吴昊;于海滨;张林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过期妊娠与分娩和围产儿的关系

    孕周≥42周尚未临产者称为过期妊娠.过期妊娠的原因多而复杂,随着产前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和孕妇对产前定期检查的重视,过期好娠的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其对分娩和围产儿的影响及危害明显,还是应该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曹建华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辩证现代化研究

    我们对常州、武进、泰州地区122例更年期综合征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期望通过分析,对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辩证现代化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常惠;朱雄华;闽婕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变化,以及此变化是否与糖尿病肾病(DN)有关,是否与DN的病变程度有关.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共118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尿白蛋白阴性组(DM1)伴微量白蛋白尿组(DM2)、伴明显白蛋白尿组(DM3),分别测定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GMP-140、D-D、PAI、tPA、vWF水平.结果:所有DM患者GMP-140、D-D、PAI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DM患者体内存在血栓前状态,其中GMP-140、D-D、PAI在伴白蛋白尿的DM组明显高于不伴白蛋白尿的DM组,提示高凝及纤溶活性异常与DN的发生有关,GMP-140、D-D在明显白蛋白尿组又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提示随DN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液高凝状态及纤溶系统紊乱更加明显.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系统紊乱,并且与DN的发生有关,与DN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张雪涛;庄海平;邵建伟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阿昔洛韦与激素联合治疗面神经炎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为近5年来门诊及住院治疗面神经炎患者216例,符合<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1].

    作者:唐冬良;肖雁;江拥军;戴禄寿;刘艳萍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静脉血氧分压在肺心病呼衰心衰患者疗效观察中的意义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2001年1月-8月我院诊治肺心病呼衰心衰病人35例,均符合199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岁.

    作者:姚为群;郑勤玲;任朝凤;刘漪;董坤拂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胰腺癌自发性破裂腹内大出血1例

    患者,男,45岁,已婚,农民,因乘坐三轮卡车时,突然出现上腹剧痛延及全腹伴恶心呕吐8h急诊入院.病前无腰腹部击伤史,但有慢性腰部酸痛,上腹饱胀,胃纳减退,体重减轻半年.

    作者:林祖朝;方哲平;董米连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呼吸衰竭患者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机械通气中护理与治疗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1997年-2002年收治的47例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湘婷;韩淑云;詹鑫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老年骨质疏松伴髋部骨折的综合治疗体会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而且这种变化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给人带来痛苦的后果,它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

    作者:石英杰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0例临床观察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正值青春发育期,又由于学习、生活、情感及饮食结构等方面原因,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较高,约占门诊病人的30%.

    作者:陈德凤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Mn-DPDP增强MRI与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MRI诊断小肝癌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Mn-DPDP增强MRI与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MRI在诊断小肝癌方面的差异,以进一步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SHCC患者26例.采用CDE Signa 1.5 T MR扫描仪.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及Gd-DTPA快速动态增强多期扫描.Mn-DPDP增强扫描采用静脉滴注,滴注结束后30min行SE序列T1WI和FMPSPGR序列T1WI扫描.24h后重复上述扫描序列各1次.观察MRI平扫、Gd-DTPA快速动态增强和Mn-DPDP增强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率和包膜的显示情况以及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26例SHCC共发现病灶32个.对SHCC病灶的检出率,MRI平扫为68.75%(22/32),Gd-DTPA增强为87.5%(28/32),Mn-DPDP增强为93.75%(30/32),和Gd-DTPA增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和MRI平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病理检查发现24个病灶有包膜.Mn-DPDP增强对SHCC包膜的显示(87.5%)明显优于MRI平扫(20.83%)和Gd-DTPA动态增强(62.5%),和后两者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n-DPDP增强MRI对SHCC病灶的检出略高于Gd-DTPA增强和MRI平扫,对包膜的显示率明显高于Gd-DTPA增强和平扫MRI,为SHCC的诊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严福华;周康荣;笪仍容;沈继章;施卫斌;张澍杰;陈财忠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紫杉醇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复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4例复发性SCLC分为两组,A组10例,用TE方案[Taxo1(紫杉醇)和VP-16(足叶乙甙)];B组14例,用CE方案[CBP(卡铂)和VP-16].结果:TE组完全缓解(CR)率20%(2/10),有效(RR)率60%;CE组无CR,RR为21.4%,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脱发.结论:TE方案可作为复发性SCLC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陈茂森;阙呈立;聂立功;章巍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含泰利必妥方案治疗老年复治菌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和评价含泰利必妥方案治疗老年复治菌阳性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老年复治菌阳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泰利必妥为主组成20S(E)HZ/4HL2,对照组为2S(E)HRZ/4HL2.两组病人均为全程督导管理,按各自方案实施化疗.结果:2个月末及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71%、94%,对照组分别为64%、8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X线胸片病灶吸收显效率及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8.8%、15.3%.对照组分别为66%、22%.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8%,对照组为19.2%,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年细菌学复发率治疗组为零,对照组2.5%.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含泰利必妥方案治疗老年复治菌阳性肺结核,痰菌转阴快,病灶吸收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高,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桂芳;潘心友;胡宁;廖翠勤;刘文嫣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苦参素合用更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附64例报告)

    为探求一种更为有效且副反应小的抗乙肝病毒治疗方法,提高单品种药物治疗效果,我科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选择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使用苦参素、更昔洛韦联合抗病毒治疗,并与单用苦参素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谭正炳;孙晓坤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阿昔洛韦静滴致头晕、大汗淋漓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因左胸背部疼痛5天,伴胸部皮疹3天入院.查体:T35.9℃,P78次/min,R19次/min,BP16/10.5kPa,神志清、精神稍差,左胸前下部可见簇状分布的红色斑丘疹,其余(-).

    作者:姚美英;郭秋霞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生物学因素-1例罕见的人型乳头瘤病毒(HPV)相关性ITP的临床报告

    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由于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抗血小板抗体,因此也被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常规治疗(皮质激素、切脾等)可使大多数病人(70%左右)的血小板维持在安全水平,但尚有少部分病人对常规治疗无反应或虽有反应但是不能减量或停药,属于难治性ITP.难治性ITP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生物学因素特别是病毒因素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并首次报道1例典型的人型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相关性难治性ITP,目的是强调难治性ITP的病因学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复习有关ITP相关生物学因素研究的新进展,首次报告1例罕见的人型乳头痛病毒(HPV)相关性难治性ITP的诊治过程,以进一步阐明与难治性ITP相关的生物学因素的发现和治疗对治愈难治性ITP的重要意义.结果:难治性ITP的发生和持续与生物学因素特别是病毒因素密切相关,本例难治性ITP患者ITP的发生与持续就是HPV感染引发的,其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也是以免疫破坏为主,免疫抑制治疗虽然有效但由于无法清除反而加重HPV感染而终失败,根治HPV成为治愈其ITP关键的且是唯一有效的措施.结论:难治性ITP的发生和持续与生物学因素特别是病毒因素密切相关,与难治性ITP相关的生物因素尤其是病毒因素的发现及相应治疗是治愈ITP的关键.

    作者:王文生;朱平;马明信;虞积仁;王颖;岑溪南;邱志样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伲福达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观察

    多中心临床试验己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钙离子拮抗剂均具有良好的逆转左室肥厚(LVH)的作用;原发性高血压(EH)是LVH的常见的原因.基层医院由于患者经济条件的限制,众多药物受到限制;故本文旨在研究国产心痛定控释片(伲福达)长期应用对EH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侯秀清 刊期: 2002年第25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