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子宫肌瘤全宫切除术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体会

康淑泉;曹玲丽;冯丽嫦

关键词:子宫肌瘤, 肺动脉高压, 全宫切除术, 护理
摘要:对1例子宫肌瘤全宫切除术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前、术后护理体会进行总结.认为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帮助患者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痊愈出院.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薰蒸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结合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KOA患者120例153膝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76膝,采用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玻璃酸钠;观察组60例77膝,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并行肌力训练.对治疗前后2组膝关节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比较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薰蒸结合肌力训练是提高KOA患者关节灵活性,减轻症状,促使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永红;赵国花;黄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手术室医院感染与医护人员的慎独修养

    总结了医护人员缺乏慎独修养容易引起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因素.包括有手术室空气、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及无菌操作方面.提出了培养医护人员慎独修养的措施:经常敲醒医务人员的警钟,加强自制力的培养,加强技术的培训及学习必要的人文知识等.认为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慎独修养可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曾青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电话随访对农村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电话随访对农村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抽取本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农村高血压患者40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进行每月定期电话随访,对照组进行每半年门诊随访,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性和治疗依从性(CPAT).结果 2组患者血压控制稳定比例以及治疗依从性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期电话随访能够提高农村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吴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进食时间的探讨

    目的 对比老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进食时间的不同对肠道清洁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探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前佳的进食时间.方法 将225例接受结肠镜检查者按检查前进食时间不同分为检查前8h(A)组,检查前3h(B)组,检查前2h(C)组,检查前1h-以内(D)组共4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肠道清洁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肠道清洁程度比较:B组效果欠佳,A、c、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D组较B、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 老年结肠镜检查者检查前2h为进食的佳时间.

    作者:周小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地震后24h内重灾区医院妇产科病区的护理管理

    总结了汶川地震重灾区医院妇产科震后24h内的护理管理方法及经验.主要包括根据震后医院和科室现状,快速有效地对母婴及家属进行安全转运和安置,进行病区重建,转换病区功能,满足日常诊疗和伤员救治.认为震后24h内,在通讯完全中断、情况未明的处境中,任何预案都有其局限性,科学的护理管理,团结的工作作风,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了妇婴安全,满足了震后重灾区医院服务功能扩展和伤员救治的需要.

    作者:何琳;张远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突发意外损伤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突发意外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64例突发意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1个月包括支持性心理护理、认知行为治疗、放松疗法和家属辅助心理疏导在内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因子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突发意外损伤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躯体功能状态,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良娥;石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静脉应用伊布利特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38例快速性房颤患者静脉注射伊布利特的疗效和护理措施,包括转复成功率、不良反应、给药前的心理护理及准备、给药中的监测及用药后的护理.认为对快速性房颤患者,伊布利特是相对安全有效的转复药物之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做好相应的护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卫萍;裘文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乙状结肠代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6例腹腔镜下膀胱全切乙状结肠代膀胱术的护理体会,包括做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指导患者行新膀胱功能训练并观察.认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美琼;彭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骨科老年患者术后不同镇痛方式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不同镇痛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下肢手术,术后安置镇痛泵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静脉镇痛组各25例.监测2组患者置泵期间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咳嗽排痰能力及尿量6项客观指标和镇痛效果.结果 硬膜外镇痛组各项客观监测指标均低于静脉镇痛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泵镇痛效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种镇痛方式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静脉镇痛组置泵期间患者各项生命体症稳定,低氧、低血容量发生率低,适用于骨科老年患者大手术术后镇痛.

    作者:李兴华;周绪琴;唐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非全程导乐分娩对护患双方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全程导乐分娩对产妇和导乐助产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1例产妇按照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31例,对照组产妇30例.2组产妇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产妇宫口开大3cm之后采取非全程导乐分娩,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娩,2组产妇分别在分娩后及产后第2天询问疼痛的实际感受、心理状态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当班助产士的工作热情,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产妇的疼痛感受、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当班助产士的工作热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非全程导乐分娩能明显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受,稳定心理状态、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当班助产士的工作热情.

    作者:魏爱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66例颅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分析及康复指导

    回顾性总结了66例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指导,针对患者精神障碍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患者的安全措施,防止伤害他人或自伤,并给予早期的康复护理.包括运动疗法、认知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心理护理.认为上述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肖淑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总责任护士岗位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总结了总责任护士岗位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实施体会,主要包括总责任护士岗位的意义、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发展前景.认为设立总责任护士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护患沟通及传统宣教方式,保证了良好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克丽;何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音乐疗法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催醒实施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催醒实施的疗效.方法 2010年4月~9月本科收治60例昏迷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单数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双数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加音乐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清醒时间.结果 通过治疗,对照组清醒患者13例(43.3%),改善14例(46.7%),无效3例(10%);治疗组清醒患者21例(70%),改善7例(23.3%),无效2例(6.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治疗,对照组10d后清醒3例(23.1%).20d后清醒4例(30.7%),30d后清醒6例(46.2%);治疗组10d后清醒8例(38.1%),20d后清醒8例(38.1%),30d后清醒5例(23.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音乐疗法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具有一定催醒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春瑞;王红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浅谈多酶清洗剂在医疗器械清洗中的应用

    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洁,提高浸泡消毒效果,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采用多酶清洗剂清洗医疗器械,包括掌握好使用方法、浸泡时间和合适的水温.认为多酶清洗剂具有快速、高效、清洁、操作简单等优点.运用多酶清洗剂对医疗器械进行浸泡清洗,可明显提高清洗质量,减少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

    作者:乐碧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中2种不同采血部位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不同采血部位的效果及血标本质量,探讨佳的采血部位,提高采血质量,减轻新生儿疼痛.方法 将2009年4月1日~5月31日出生后72h的138例新生儿按照单、双日的原则随机分成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采取足跟内侧定位法采血:对照组则选择外侧定位法采血.比较2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血快,不需挤压,新生儿足底水肿、淤斑和啼哭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足跟采血内侧定位法明显优于外侧定位法.

    作者:魏爱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护理

    探讨快速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护理.对866例新生儿采用两阶段的筛查方案,即新生儿在出生72h后用AABR进行初筛,未通过者1个月左右进行AABR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内转本院儿童听力检测中心接受全面听功能检查.初筛未通过72例(8.1%);其中参加复筛62例(81.9%),流失10例,7例未通过复筛,后3例确诊有听力损伤.认为应用AABR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筛查中要密切护理配合,可减少筛查假阳性率.并做好初筛未通过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复检率.

    作者:杨红娟;赵清玲;赵曙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带教模式的探讨

    通过改变传统一对一的跟班临床带教模式,实行专人专职脱产带教,不仅有效缓解了目前ICU专科护士培训临床带教师资的不足,而且有效提高了培训学员的满意度,提高了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质量.

    作者:马雪芩;杨名钫;刘永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生儿不同肌肉注射部位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适宜的肌肉注射部位.方法 对500例新生儿分别在臀部(对照组,250例)和腿部(实验组,250例)肌肉部位注射药物后进行护理观察,包括不良反应例数和新生儿的反应.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肌肉注射后出血少、药液外渗少、不易形成硬结、不损伤神经(p<0.05).结论 新生儿适宜肌肉注射部位为股外侧肌.

    作者:刘翠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预后的作用评价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对40例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痰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贫血、感染、出血等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预后判断采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PS),比较干预前后积分值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后预后参数积分值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延缓病情进展,改善临床预后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韩萍;殷晓明;石磊;杨慧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心血管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液留置部位对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需持续静脉输注的心脏内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前臂静脉)和对照组(手背浅静脉),各50例.观察2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并发症较少(p<0.01).结论 老年心血管患者选择前臂静脉留置针持续静脉输注安全、有效.

    作者:王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