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洁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万汶和静脉推注呋塞米对急性胰腺炎转归的效果.方法 入院当天即给予患者静脉输注万汶(成人通常为1000~2000ml),同时静脉推注呋塞米,力求做到出入量基本平衡;入院第2天开始逐渐减少万汶用量.结果 150例胰腺炎患者Ran-80n评分≥3分者达51%,Balthazar CT评分≥D者60%,胰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仅为5%和6%,胰腺手术率和病死率均为4%.结论 早期容量复苏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关键,静脉输注万汶和静脉推注呋塞米可改善急性胰腺炎的转归.严密观察病情、准确记录出入量、预防并发症是护理的重点.
作者:黄小兰;黄春玉;田丰;陈友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满时间行为护理对精神疾病中的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住院的102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采用满时间行为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2组分别在2周、4周、6周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医生临床效果评定.结果 2组疗效及焦虑症状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满时间行为护理优于一般精神科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忠萍;王丽;朱小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出血性脑卒中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包括再出血的诱发因素,专科护理技能等.认为术后积极、科学、合理、规范的专科护理干预对防止再出血的发生发展,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小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对36例呃逆患者进行辨证施护的过程.主要包括以虚实为纲,统括六种证型,针对不同的证型给予相应的饮食、起居、情志、用药护理及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药物穴位贴敷等外治疗法.36例呃逆患者经过1~4d治疗护理后,症状消失并无复发.认为辨证施护及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呃逆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李荣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预防维生素K<,1>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方法 对近2年应用维生素K<,1>引起不良反应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再次使用比初次使用发生机率高,输液中比刚输液、输液后发生机率高,并且临床症状以类似输液反应和过敏性皮疹为主,分别占48.07%、19.23%.结论 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多方面,但认为维生素K<,1>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与给药途径及速度有关.采取综合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双群;谢艳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对8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包括发病初期、相对稳定期、恢复期护理及出院指导,认为在患者住院不同阶段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措施,可以使其解决各期不同的心理问题,有效调动病人的积极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转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叶小红;陈伟琼;欧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法对新生儿喂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足月新生儿9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母乳喂养方法,观察组对母乳喂养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新生儿的喂养质量.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内分泌状况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身高、体重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质量,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黄素兰;何少玲;张春丽;钟丽晖;何风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翼状胬肉切除术加鲜鸡蛋衣覆盖术防止胬肉复发的临床护理,重在通过健康教育与术后护理防止复发.对60例翼状胬肉患者采取将翼状胬肉从头部直至近半月皱襞处全部切除,然后将鲜鸡蛋衣覆盖于巩膜、角膜创面区的方法.60例、60只眼翼状胬肉患者的角膜上皮在术后48h内全部愈合,结膜上皮缺损区在5天内全部愈合,随访1年,6例复发.该法取材简便,操作易行,护理难度小,可有效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
作者:许会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非全程导乐分娩对产妇和导乐助产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1例产妇按照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31例,对照组产妇30例.2组产妇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产妇宫口开大3cm之后采取非全程导乐分娩,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娩,2组产妇分别在分娩后及产后第2天询问疼痛的实际感受、心理状态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当班助产士的工作热情,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产妇的疼痛感受、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当班助产士的工作热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非全程导乐分娩能明显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受,稳定心理状态、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当班助产士的工作热情.
作者:魏爱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老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进食时间的不同对肠道清洁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探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前佳的进食时间.方法 将225例接受结肠镜检查者按检查前进食时间不同分为检查前8h(A)组,检查前3h(B)组,检查前2h(C)组,检查前1h-以内(D)组共4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肠道清洁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肠道清洁程度比较:B组效果欠佳,A、c、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D组较B、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 老年结肠镜检查者检查前2h为进食的佳时间.
作者:周小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康复锻炼技术.包括:心理护理、一般护理、指导有效排痰、技能训练、健康指导等.认为对COPD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及康复锻炼是必要的、十分有效的.
作者:刘晚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通过改变传统一对一的跟班临床带教模式,实行专人专职脱产带教,不仅有效缓解了目前ICU专科护士培训临床带教师资的不足,而且有效提高了培训学员的满意度,提高了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质量.
作者:马雪芩;杨名钫;刘永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的护理.方法 对40例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技术、饮食、运动等系统护理,比较治疗前后40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结果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值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系统护理.血糖控制达标,大幅降低了糖尿病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
作者:贾静;张具仓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通过举办医护岗前培训班,增进了医护之间对角色的认识,提高了医护问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和医疗工作质量.
作者:彭水姣;周荫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重症监护病房中气管切开术的病人很多.术后堵管以往多采用胶布和纱块,笔者采用气管插管的接头封堵管口,效果良好.
作者:唐红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STENT)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56例冠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分析影响其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年龄、经济能力、社会支持、手术疗效及疾病药物相关知识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年龄、经济能力、社会支持、手术疗效、疾病知识及药物相关知识是影响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廖花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割宫产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剖宫产术后患者200例,2组年龄及孕产次无差异性.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剖宫产前后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剖宫产前后接受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指导及健康教育、剖宫产术后当天按要求做凯格尔运动、出院前1天由护理组长再次评估患者行盆底肌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及进一步指导在家坚持盆底功能的康复锻炼,嘱咐产后42d回院由专科医生采用生物反馈技术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3个月后由专科医生应用阴道指诊法进行盆底肌张力检查,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剖宫产术后8h恢复肛门排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半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盆底PC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发生盆底障碍性疾病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剖宫产术后患者接受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的指导及健康教育及坚持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有效预防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
作者:林燕芬;郑婉文;翁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方法 收集2007~2009年期间本院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的资料,对他们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发生地点,工作类别等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锐器伤是职业暴露危险的因素,其中,75.71%的职业暴露是由锐器所致.护士占所发生职业暴露工种的74.36%,血源性疾病成为主要的职业暴露源,占职业暴露的61.38%.结论 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危险性增加,护士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锐器伤是造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加强安全意识及技能训练,纠正不良工作习惯及行为,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对策.
作者:杨文;周凤英;谢光雄;吴燕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215例在显微镜下行颅内肿瘤摘除术的护理配合.强调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中人员合理的配备,洗手护士、巡回护士熟练准备的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包括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安置体位、熟练传递器械、确保物品齐全、性能良好,注意对术者的心理调节.
作者:巨会萍;景会琴;强渭琴;李小娟;赵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21例行颈外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的护理,包括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及堵管的护理.认为对于肘部无血管穿刺条件要求置入PICC的病人,选择从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是病人顺利完成全程化疗及晚期癌症病人长期静脉营养的理想方法.
作者:廖欣荣;禹玉珊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