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兰;何少玲;张春丽;钟丽晖;何风梅
总结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急救护理的体会.回顾性分析52例急诊患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按压人中、合谷穴等,及时给予镇静、解痉药物,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紧急处理.52例患儿中经紧急处理后惊厥停止而继续治疗并痊愈的有47例;紧急处理后惊厥症状减轻有5例.高热惊厥患儿大多数突然发病,病情较危急,认为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方法,严密观察病情是婴幼儿高热惊厥急救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玉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实施心理干预对腹壁结肠造口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并总结系统、科学的干预方法.方法 将2005年1月~2008年1月的腹壁结肠造口手术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2008年2月~2009年10月的手术患者36例纳入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前1d下午,麻醉前和术后第3天的血压、心率及焦虑标准分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术前1d下午血压、心率及焦虑标准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和术后第3天的血压、心率及焦虑标准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腹壁结肠造口患者实施系统、科学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手术应激,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
作者:王旭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215例在显微镜下行颅内肿瘤摘除术的护理配合.强调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中人员合理的配备,洗手护士、巡回护士熟练准备的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包括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安置体位、熟练传递器械、确保物品齐全、性能良好,注意对术者的心理调节.
作者:巨会萍;景会琴;强渭琴;李小娟;赵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回顾性总结了66例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指导,针对患者精神障碍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患者的安全措施,防止伤害他人或自伤,并给予早期的康复护理.包括运动疗法、认知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心理护理.认为上述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肖淑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洁,提高浸泡消毒效果,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采用多酶清洗剂清洗医疗器械,包括掌握好使用方法、浸泡时间和合适的水温.认为多酶清洗剂具有快速、高效、清洁、操作简单等优点.运用多酶清洗剂对医疗器械进行浸泡清洗,可明显提高清洗质量,减少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
作者:乐碧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手术中的温度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及麻醉苏醒期患者的管理.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由于手术野散热、麻醉药物作用、环境温度等因素,使很多患者发生轻度低体温.为了给医生提供舒适的环境,又能使手术中患者有效地保暖,我们研制了胸、肩、袖、连体保温垫,适合于中下腹部及双下肢手术使用,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李明丽;周燕;杨秀敏;马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对1例子宫肌瘤全宫切除术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前、术后护理体会进行总结.认为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帮助患者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痊愈出院.
作者:康淑泉;曹玲丽;冯丽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6月~2009年7月本院118例患儿发生便秘的情况,发现便秘的发生率为17.6%,可能因素为住院时间长、使用抗生素种类多等.认为应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并采用心理护理、腹部按摩、合理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等护理措施帮助患儿摆脱便秘的困扰.
作者:高荔;张福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出血性脑卒中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包括再出血的诱发因素,专科护理技能等.认为术后积极、科学、合理、规范的专科护理干预对防止再出血的发生发展,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小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割宫产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剖宫产术后患者200例,2组年龄及孕产次无差异性.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剖宫产前后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剖宫产前后接受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指导及健康教育、剖宫产术后当天按要求做凯格尔运动、出院前1天由护理组长再次评估患者行盆底肌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及进一步指导在家坚持盆底功能的康复锻炼,嘱咐产后42d回院由专科医生采用生物反馈技术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3个月后由专科医生应用阴道指诊法进行盆底肌张力检查,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剖宫产术后8h恢复肛门排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半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盆底PC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发生盆底障碍性疾病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剖宫产术后患者接受护理组长一对一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的指导及健康教育及坚持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有效预防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
作者:林燕芬;郑婉文;翁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医护人员缺乏慎独修养容易引起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因素.包括有手术室空气、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及无菌操作方面.提出了培养医护人员慎独修养的措施:经常敲醒医务人员的警钟,加强自制力的培养,加强技术的培训及学习必要的人文知识等.认为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慎独修养可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曾青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38例颈深上部神经鞘瘤惠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护理体会,包括生命体征观察、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切口护理、脑脊液观察、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等非手术保守治疗.认为颈深上部神经鞘瘤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应引起医护人员重视,严密观察,及早处理和精心护理有利于预后.
作者:齐秀丽;肖艳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了使护理人员收入分配更趋合理,护理部参与对本院护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依据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项目进行综合考核.结果 显示,此种考核方法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得到提升,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作者:李爱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总结了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包括常规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指导.认为早期康复护理,安全可靠,对无心脏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提倡早期活动,加强心理护理及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工作.
作者:杨永琼;郝永先;郭静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促进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宫颈癌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促进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促进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促进.于术前、术后6个月接受WHO-QOL-100量表调查,从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及宗教6大领域评价其生活质量.用满意度标尺法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总体评价.结果 术后6个月促进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总体健康和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术前,p<0.01.对照组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宗教领域评分高于术前,而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得分均下降,p<0.01.除外宗教领域,术后6个月促进组其余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促进组偏向生活质量高的优势是对照组的2.26倍(95%CI:1.04-5.51).结论 对宫颈癌患者给予系统的健康促进,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田丽;赵艳;秦保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32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2组比较,护理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1);在治疗效果方面,护理干预组出院3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作者:陈红艳;全秋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液留置部位对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需持续静脉输注的心脏内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前臂静脉)和对照组(手背浅静脉),各50例.观察2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并发症较少(p<0.01).结论 老年心血管患者选择前臂静脉留置针持续静脉输注安全、有效.
作者:王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不同采血部位的效果及血标本质量,探讨佳的采血部位,提高采血质量,减轻新生儿疼痛.方法 将2009年4月1日~5月31日出生后72h的138例新生儿按照单、双日的原则随机分成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采取足跟内侧定位法采血:对照组则选择外侧定位法采血.比较2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出血快,不需挤压,新生儿足底水肿、淤斑和啼哭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足跟采血内侧定位法明显优于外侧定位法.
作者:魏爱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双J管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的双重作用,可有效解除上尿路梗阻,保护肾功能,同时可以替代肾造瘘,减少术后感染及漏尿的发生<'[1]>.有研究显示,留置双J管期间患者会有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或发生支架管移位、膀胱输尿管反流和支架管表面结石形成难以取出等并发症<'[2]>.
作者:全翔凤;诸葛秀红;杨芳;潘柳霖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满时间行为护理对精神疾病中的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住院的102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采用满时间行为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2组分别在2周、4周、6周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医生临床效果评定.结果 2组疗效及焦虑症状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满时间行为护理优于一般精神科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忠萍;王丽;朱小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