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波
目的 探讨6级法早期康复活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1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53例.康复组患者实施6级法早期康复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康复组较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前6min平均步行距离康复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便秘)康复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活动较传统护理方式优越,能够显著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纯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Wenlicke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维生素B1缺乏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维生素B1缺乏影响了丙酮酸脱氢酶及转酮酶的催化作用,使糖代谢受到抑制,血中丙酮酸积累过多,而导致神经系统中毒.此外,维生素B1还是神经系统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严重缺乏时,影响神经系统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从而使其发生障碍.
作者:刘娟;贺美华;蒲素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6年12月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参加孕妇学校学习的孕妇2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仅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2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分娩方式、剖宫产原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2组在分娩方式、剖宫产原因、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方面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可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王艳杰;沈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烦躁不安患者的致死原因,主要包括氧的供给不足,心肌耗氧量增加,患者的病情(梗塞部位、范围),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合并有其它疾病,患者的情绪、性格及外界环境因素等.认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烦躁不安的患者危险性很大,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尽早查出并去除致患者烦躁的原因,才能使患者尽快脱险,转危为安.
作者:李德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2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从依从性、症状好转情况、满意度、复发情况4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者遵医行为改善更为明显(p<0.05),住院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出院后3个月复发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 系统性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遵医行为,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降低复发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作者:王勤;张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468例旋转型痉挛性斜颈患者的手术治疗和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包括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常规的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外,同时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理疗和药物治疗,出院后加强功能锻炼.认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科学的护理是治疗旋转型痉挛性斜颈的重要环节.
作者:严虹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TZ-LK660型妇科综合治疗仪对产后乳腺胀痛及促进泌乳的临床护理及效果.将2007年8月~2009年5月入住的160例产后乳房胀痛的患者,应用妇科综合治疗仪对其进行乳房电按摩,以了解乳房胀痛及促进乳汁分泌的情况.结果 122例乳汁淤积致乳房胀痛者治疗效果明显,2例效果不明显;25例乳房肿块形成者治疗效果明显,1例效果不明显;5例产前合并乳腺增生导致哺乳疼痛及泌乳不畅者效果明显;5例配合饮食疗法促进乳汁分泌者效果明显.认为应用TZ-LK660型妇科综合治疗仪能明显缓解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减轻乳块淤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极大的减轻了护理工作强度.
作者:杨晓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15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发热护理,皮肤护理,做好消毒隔离、预防院内感染.认为用药护理是马尔尼菲青霉病护理的重点,采HCC置管是保证马尔尼菲青霉病药物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值得雅广和应用.
作者:黄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4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疏导、饮食护理、身体准备、血压控制、补充血容量;术后全麻护理、血压监测、各种引流管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出院健康指导等.认为充分、细致的术前准备,特别是血压的控制以及术后严密的观察、精心的护理对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胡异梅;樊桂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 80例受检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SCL-90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变化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项目的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术前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痛苦,促使支气管镜检查顺利进行.
作者:柳南;刘建明;唐秋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时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以问卷方式调查其生活质量,并监测其血压控制情况,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实施前、后患者血压、卫生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物质生活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合理膳食、坚持锻炼、定期监测、遵医用药、心理平衡方面与干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值、控制率与干预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压水平、提高血压控制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少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151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PICC进行化疗的护理要点与院外维护经验,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预防出血、水肿,预防导管堵塞,预防感染,预防静脉炎,PICC院外护理指南等.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是保证置管化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韦艳华;黄宝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心室电风暴(VES)是指24h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反复发作2次或2次以上的现象.它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致的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来势凶险,瞬息多变,犹如风暴[1].VES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2008年4月,本科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电风暴的患者,经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患者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丽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改良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护理经验,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认为改良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符合微创原则,术后24h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量是尽早发现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谢美芬;郑晓芳;张惠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144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青光眼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包括术前护理评估和心理护理;术后基础护理,浅前房的治疗和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认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护理难度大,手术的成功施行需要护理工作的密切配合.
作者:胡幼青;黄雪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重症剥脱性皮炎)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是凝固酶阳性的第二噬菌体组成的金葡菌感染引起.此菌可产生一种可溶性毒素--表皮松解毒素,造成皮肤红肿剥脱,感染后皮肤损伤如烫伤样.
作者:赵静;谭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方法,提高低年资护士专科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方法在保证日常工作的同时,要求低年资护士采取给实习护士理论授课,操作示范,组织查房,考试考核等措施,超标准完成教学任务.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均显著提高(p<0.01),临床医生麻醉师及同事满意度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指导低年资护士做好带教工作,有利于提前建设高素质的专科护士队伍.
作者:周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40例经尿道电切治疗腺体较大的前列腺增生症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熟练掌握护理要点及默契配合手术,加强病情监测及经尿道电切综合征这一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认为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发生的关键.
作者:毛胜玖;王少兰;董正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20%甘露醇是一种强有力的高渗性脱水、降颅压、利尿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因其渗透性高加之使用中滴速快,易对血管造成损害且不易恢复,轻者可有局部酸、麻、肿、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无菌性静脉炎,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作者:王书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佳的吸痰时机,以保证机械通气效果.方法 将240例次吸痰操作随机分为4种时机:Ⅰ肺部听疹痰鸣音时;Ⅱ呼吸机压力报警时;Ⅲ患者咳嗽时;Ⅳ护士主观认为.比较4组患者的通气效果.结果 不同时机吸痰的机械通气效果不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部听诊痰呜音时吸痰效果佳.结论 肺部听诊痰鸣音时是机械通气患者佳的吸痰时机.
作者:刘广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