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旺兴
总结了30例COPD患者机械通气后应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措施.包括机械通气应用镇静治疗后及时评估镇静深度,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加强气道管理,观察人机协调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认为COPD患者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后应用镇静治疗,实施针对性的安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耐受能力,减轻人机对抗,保证通气治疗有效进行.
作者:黎艳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25例木僵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包括饮食环境,大小便观察,心理护理等一般护理,同时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如褥疮与肺部感染的护理.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好转或痊愈的关键.
作者:陈志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2例行眼球摘除术患者的护理,包括充分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及手术前、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治疗、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等.认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晓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1月~2007年11月间151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5例患者,对照组76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进行一般护理,比较2组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取护理干预对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可明显提高远期疗效.
作者:刘树青;李莉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临床工作中护患关系的特点,介绍了护患沟通的方式,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认为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佳;李任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879例献血反应,对其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献血频次、献血量、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方面.认为献血反应的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岳凤玲;余彩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260例运用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预见性护理,包括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应对问题,物品准备,机器的性能问题,潜在出血、凝血异常,继发感染及不良反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认为严密精心的顸见性护理是保证血浆置换术全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陈雪妹;朱芸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3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经验,包括穿刺部位及血管的选择,严格无菌技术,封管液的选择和加强健康宣教.认为通过精心护理,静脉炎及液体渗漏的发生率降低,有效保护了血管,提高了输液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肖远琼;覃红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2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护理措施.包括在给予输血、防治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人体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加强各项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认为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加强病情观察及用药后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延长无病生存时间.
作者:杨红;谭亚蒲;李小琼;郑文莉;张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成人脑卒中急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40例,对照组120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卧床期合理的肢体位置摆放,早期卧床过渡到坐位的运动训练,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采用Fugl-meyer评定法时运动功能进行测评,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康复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王凤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特定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与护理.结果 2组患者第28天吞咽障碍分级的比较结果双侧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即康复护理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对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予以康复治疗后,可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任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提高护理实习带教质量的方法,包括高素质的带教老师;理论联系实际,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培养护生的自信心;运用评判性思维带教;加强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师生沟通.认为护理临床实习十分重要,应切实提高实习效果,保证实习质量.
作者:韩秋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讨论素质教育中的长期性特征,认为素质教育要取得成功必须重视教育者的素质、社会素质、现代教育手段等相关条件,提出对素质教育的长期性应该有深刻的认识,所有的教育设计都应该做长远考虑的观点.
作者:郑玉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地震所致烧伤的特点,包括烧伤原因,烧伤年龄分布,烧伤发生地点,烧伤部位,受伤后急救情况及心理状态特点,并提出了烧烫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认为应普及地震中自救常识及烧伤现场处理知识.强化安全意识,避免次生灾害.
作者:陈碧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采用外科常规换药方法外加0.5%的络合碘外敷治疗感染伤口的疗效.方法 对62例感染伤口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外科常规换药方法外加0.5%的络合碘外敷1次/d.而对照组按外科常规换药法处理.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愈时间短(p<0.01).结论 采用外科常规换药方法加络合碘外敷治疗感染创面效果显著.
作者:兰群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的影响.方法 将426例新生儿分为2组,游泳配合抚触组210例,对照组216例,分别记录出生体重、出院体重、出院1周后体重;护理后进奶量;每日睡眠及大便次数.结果 新生儿出生第2天游泳配合抚触后第1次平均进奶量,游泳后第1次平均睡眠时间,游泳后大便平均次数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与半月体重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能促进进奶量、睡眠及大便的排放,有利于1周后体重的增长.
作者:李海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抢救病人时简易呼吸器面罩充盈程度影响抢救效果,为了保证面罩充盈度用血压计气囊充气效果非常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054例地震伤员破伤风治疗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打破常规的医疗程序,由专人负责,对凡是有皮肤损伤的伤员,常规进行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对984例皮试结果阴性和22例可疑阳性的病人,给予TAT1500IU皮下注射,48例TAT阳性的病人,给予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250IU肌肉注射,并实行分区治疗.认为地震后伤员多,工作量大,现场培训志愿者,可使救治工作顺利完成.
作者:魏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内科常见慢性疾病健康教育时机与技巧,包括优势内容递增法,教育学规律理论方法,达标理论,行为改变策略和全程健康教育.认为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建立健康行业方式,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3年高职大专护理专业<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与进度安排,具体阐述了每个章节的重点讲授内容.认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学习思路,真正使学生领悟学习内容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作者:董洁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