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洁
总结了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包括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老年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认为制订一套全面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并实施,是使老年患者掌握有关病情、治疗的信息,自我护理知识与技能,减少手术后并发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者:谭明秀;陈盛智;戴小红;胡桂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2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的护理措施.包括在给予输血、防治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人体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加强各项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认为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加强病情观察及用药后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延长无病生存时间.
作者:杨红;谭亚蒲;李小琼;郑文莉;张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1例因地震导致脑外伤,脑挫裂伤并脑血肿患儿的护理体会,包括昏迷期护理和意识恢复期的护理.认为在昏迷期间的全方位护理与意识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对患儿的治愈起到积极作用,康复训练对患儿后期的恢复意义重大.
作者:袁媛;陈君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和体会.包括查找风险原因,规范护理规程和护理操作,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完善护理风险管理程序.认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护理风险缺陷的发生,达到预防风险发生的目的 .
作者:孙宝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内营养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为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方法与技巧.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食物返流、吸入性肺炎、胃潴留、腹胀、便秘等.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时掌握一定方法与技巧,可有效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包明丽;周颖;王惠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42例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试验组病人进行一系列健康指导,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宣教,观察比较2组病人术前、术后心率、血压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试验组术前半小时心率、血压,术后半小时心率、血压、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病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稳定病人情绪,减少焦虑,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手术,减少出血量,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李宗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42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风险及对策,包括治疗前的评估,治疗中的监测和处理,治疗后的观察和评价.认为做好评估、监测和评价是护士可供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保证.
作者:刘旺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运用梯度压力治疗仪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与功能恢复作用.方法 将100例Ⅱ~Ⅲ期乳腺癌且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2组均行常规乳腺癌术后护理并由专业护士指导按照临床康复路径进行康复锻炼,试验组配合梯度压力治疗仪治疗护理.观察2组患肢周长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及内收的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1).结论 梯度压力治疗仪运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可明显降低惠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减轻患肢肌肉的疲劳,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友娣;邓芬;许平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地震时神经外科病员的安全管理,包括稳定情绪,就地避震;震后迅速采取多种方式转移病员及急救物资;做好病员转移后的管理.认为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保证了全科37名病员的安全.
作者:顾建华;邓天芳;谢凤菊;卢怡;王艳;杨光琳;雷敏会;尹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的影响.方法 将426例新生儿分为2组,游泳配合抚触组210例,对照组216例,分别记录出生体重、出院体重、出院1周后体重;护理后进奶量;每日睡眠及大便次数.结果 新生儿出生第2天游泳配合抚触后第1次平均进奶量,游泳后第1次平均睡眠时间,游泳后大便平均次数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与半月体重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能促进进奶量、睡眠及大便的排放,有利于1周后体重的增长.
作者:李海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讨论素质教育中的长期性特征,认为素质教育要取得成功必须重视教育者的素质、社会素质、现代教育手段等相关条件,提出对素质教育的长期性应该有深刻的认识,所有的教育设计都应该做长远考虑的观点.
作者:郑玉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3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经验,包括穿刺部位及血管的选择,严格无菌技术,封管液的选择和加强健康宣教.认为通过精心护理,静脉炎及液体渗漏的发生率降低,有效保护了血管,提高了输液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肖远琼;覃红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成人脑卒中急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40例,对照组120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卧床期合理的肢体位置摆放,早期卧床过渡到坐位的运动训练,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采用Fugl-meyer评定法时运动功能进行测评,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康复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王凤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9例AIDS合并肺结核的护理,包括个人防护、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为患者提供信息、情感及物资支持,促进行为改变,建立完善社会支持系统,认为系统全面的身心护理可使患者坚持配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郦桂青;彭凤玲;张志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2例行眼球摘除术患者的护理,包括充分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及手术前、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治疗、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等.认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晓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6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加强桡动脉穿刺部位及其路径血管皮肤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桡动脉穿刺伤口及术肢有无异常,防止出血,加强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郭雪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30例COPD患者机械通气后应用镇静治疗的安全护理措施.包括机械通气应用镇静治疗后及时评估镇静深度,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加强气道管理,观察人机协调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认为COPD患者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后应用镇静治疗,实施针对性的安全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耐受能力,减轻人机对抗,保证通气治疗有效进行.
作者:黎艳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60例心脏介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临床路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非临床路径组采用一般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 实验组患儿及其家属对介入术知识的掌握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介入术可以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手术治疗的配合,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作者:张敏艳;许逢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提高学龄前患儿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的价值.方法 50例学龄前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访视组和对照组.访视组术前1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进行访视,对照组不进行访视.观察2组患儿进入手术室的表现和入室前、后血压和脉搏变化,术后随访统计2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访视组自愿进入手术室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入室后血压上升、脉搏加快的例数显著高于访视组(p<0.05);访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访视为患儿提供一个亲切的手术环境,消除了患儿家长的顾虑,提高了患儿的依从性和家长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于会群;陈雪玲;李娟;郑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18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包括环境、疾病、治疗、护理所致的心理特点,采取的护理对策包括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进行饮食、休息、活动指导,加强消毒隔离知识指导及心理护理.认为根据结核患者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作者:杨智香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