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地震伤致颅内伤的护理

袁媛;陈君可

关键词:地震, 颅内伤, 护理
摘要:总结1例因地震导致脑外伤,脑挫裂伤并脑血肿患儿的护理体会,包括昏迷期护理和意识恢复期的护理.认为在昏迷期间的全方位护理与意识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对患儿的治愈起到积极作用,康复训练对患儿后期的恢复意义重大.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眼外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总结了56例(75只眼)眼外伤患者的心理特征,包括焦虑恐惧、悲观失望和行为改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认为应重视眼外伤患者的心理及护理.

    作者:刘秀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议三年高职护理伦理学教学模式

    总结了3年高职大专护理专业<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与进度安排,具体阐述了每个章节的重点讲授内容.认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学习思路,真正使学生领悟学习内容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作者:董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论素质教育的长期性

    讨论素质教育中的长期性特征,认为素质教育要取得成功必须重视教育者的素质、社会素质、现代教育手段等相关条件,提出对素质教育的长期性应该有深刻的认识,所有的教育设计都应该做长远考虑的观点.

    作者:郑玉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军队医院的护理操作培训

    总结了对340余名军队医院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培训的方法,具体为:首先由护理操作总示教员对全院操作小教员进行培训考核,达标后由操作小教员培训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后分为护士长、护士、助理护士3个层次分阶段进行考核.认为采取以点带面及分层次法进行护理操作培训,能极大提高护士学习热情,通过传、帮、带,使全院护士准确掌握护理操作流程,全面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作者:刘华华;勘萍;邓小凤;耿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调查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性失眠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156例因创伤致疼痛性失眠的骨科患者疼痛时间与失眠的关系,疼痛强度与失眠的关系,以及患者本人和医护人员对镇痛的态度及其对失眠的影响.结果 疼痛引起失眠主要发生在创伤后1~15d内;随着疼痛的减弱,失眠人数亦渐减少;部分失眠患者(29.6%)和医护人员(39.0%)认为要忍受疼痛.结论 护理人员应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和控制疼痛,改善疼痛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吴宏兰;沈海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12例行眼球摘除术患者的护理,包括充分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及手术前、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治疗、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等.认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晓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街头采血车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结了879例献血反应,对其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献血频次、献血量、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方面.认为献血反应的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岳凤玲;余彩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应用络合碘外敷治疗感染伤口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外科常规换药方法外加0.5%的络合碘外敷治疗感染伤口的疗效.方法 对62例感染伤口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外科常规换药方法外加0.5%的络合碘外敷1次/d.而对照组按外科常规换药法处理.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愈时间短(p<0.01).结论 采用外科常规换药方法加络合碘外敷治疗感染创面效果显著.

    作者:兰群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

    总结了维持性血液透析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说明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透析指导,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认为健康教育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十分重要.

    作者:季忠惠;肖景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专职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专职健康教育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64例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病人实施专职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比较2组病人对相关疾病认知优良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人对相关疾病认知优良率及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专职健康教育在病人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收效较好.

    作者:林梅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总结了118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包括环境、疾病、治疗、护理所致的心理特点,采取的护理对策包括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进行饮食、休息、活动指导,加强消毒隔离知识指导及心理护理.认为根据结核患者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作者:杨智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精细管理在口腔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总结了精细管理在口腔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包括重视细节管理,提倡人文关怀;查找安全隐患,制定管理措施;营造安全文化,感悟工作责任;细节管理执行力为先.认为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应该引起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作者:戴晓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

    总结了42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风险及对策,包括治疗前的评估,治疗中的监测和处理,治疗后的观察和评价.认为做好评估、监测和评价是护士可供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保证.

    作者:刘旺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临床工作中的护患关系和护患沟通

    总结了临床工作中护患关系的特点,介绍了护患沟通的方式,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认为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佳;李任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

    总结了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主要包括体温记录表、医嘱单、家庭病床病案首页、诊疗记录、双向转诊记录单、家庭护理记录首页、健康教育指导表、协议书、患者沟通记录单、检验报告单粘贴单、护理巡视记录粘贴单和会诊记录单、委托书等.认为规范家庭病床病历书写在执行双向转诊制度、开辟社区健康教育新局面、强调维权意识、维护医怠双方共同利益方面作用很大,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持续性、可行性、协调性和科学性.

    作者:龚淑梅;李瑞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快速血糖测定在新生儿的应用

    总结快速血糖测定在新生儿中的运用,包括测定新生儿血糖的目的 、采血方法、诊断标准、效果评价及临床经验.认为快速血糖仪能很好地监测新生儿的血糖变化,有利于早发现危重儿、高危儿,避免延误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戴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灌肠的护理

    总结了1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灌肠的护理,包括操作前认真阅读钡剂灌肠造影X线片,根据狭窄长度和患几年龄自制灌肠器,用恰当的操作方法,术前7~10d用0.9%NS200~300ml通便灌肠;术前3d通便灌肠结束时遵医嘱给予药物行保留灌肠;术前晚及术晨用自制0.9%NS行清洁灌肠,认为上述灌肠方法可达到有效洗肠的目的 .

    作者:杨俊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总结了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包括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老年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认为制订一套全面可行的健康教育模式并实施,是使老年患者掌握有关病情、治疗的信息,自我护理知识与技能,减少手术后并发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者:谭明秀;陈盛智;戴小红;胡桂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42例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试验组病人进行一系列健康指导,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宣教,观察比较2组病人术前、术后心率、血压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试验组术前半小时心率、血压,术后半小时心率、血压、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病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稳定病人情绪,减少焦虑,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手术,减少出血量,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李宗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的影响.方法 将426例新生儿分为2组,游泳配合抚触组210例,对照组216例,分别记录出生体重、出院体重、出院1周后体重;护理后进奶量;每日睡眠及大便次数.结果 新生儿出生第2天游泳配合抚触后第1次平均进奶量,游泳后第1次平均睡眠时间,游泳后大便平均次数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与半月体重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能促进进奶量、睡眠及大便的排放,有利于1周后体重的增长.

    作者:李海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