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芳
目的 探讨运用梯度压力治疗仪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与功能恢复作用.方法 将100例Ⅱ~Ⅲ期乳腺癌且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2组均行常规乳腺癌术后护理并由专业护士指导按照临床康复路径进行康复锻炼,试验组配合梯度压力治疗仪治疗护理.观察2组患肢周长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及内收的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1).结论 梯度压力治疗仪运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可明显降低惠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减轻患肢肌肉的疲劳,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友娣;邓芬;许平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2例行眼球摘除术患者的护理,包括充分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及手术前、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治疗、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等.认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晓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抢救病人时简易呼吸器面罩充盈程度影响抢救效果,为了保证面罩充盈度用血压计气囊充气效果非常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25例木僵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包括饮食环境,大小便观察,心理护理等一般护理,同时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如褥疮与肺部感染的护理.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好转或痊愈的关键.
作者:陈志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帮助有健康需求的肿瘤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由被动治疗变为主动治疗,提高其生活及生存质量.方法 对参加肿瘤患者康复俱乐部的会员开展内容及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发放问卷表,评价俱乐部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前后会员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会员对俱乐部工作人员实施健康教育满意率从89.71%上升到99.13%(p<0.01).结论 建立俱乐部,实施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了健康意识,是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体现,是一种可行的服务模式.
作者:黄翔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临床工作中护患关系的特点,介绍了护患沟通的方式,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认为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佳;李任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内科常见慢性疾病健康教育时机与技巧,包括优势内容递增法,教育学规律理论方法,达标理论,行为改变策略和全程健康教育.认为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建立健康行业方式,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545例剖宫产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术后病情观察及饮食健康指导.认为做好剖宫产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母婴安全、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产妇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菊花;徐伍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42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风险及对策,包括治疗前的评估,治疗中的监测和处理,治疗后的观察和评价.认为做好评估、监测和评价是护士可供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保证.
作者:刘旺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本市副高级以上职称干部的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副高职称干部人群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以及慢性病防治措施,提高副高职称干部健康水平,降低副高职称干部死亡率.方法 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副高级职称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对常见病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338人进行体检,共栓出各种疾病患者252人,检出率74.56%,检出疾病达12种.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副高级职称干部人群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以及慢性病防治措施,意义重大.
作者:黄世新;孟霞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目前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护理内涵质量和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方法 采用临床调研、问卷调查对医生、护士、患者进行了护理质量评价的调查.结果 现行的护理质量标准评价体系不能客观、全面反映和促进临床护理,缺乏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护理行为、健康教育等质量标准;重内部工作管理,轻患者感受和满意度的评价,无法概括护理质量的全部.结论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①建立护理人员绩效评价;②建立临床护理活动质量评价;③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评价标准;④注重护理结果评价.
作者:刘赛平;胡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有效预防及控制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本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198例,调查并分析其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多,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和抗生素应用等因素有关.结论 医院感染与年龄增长、住院时间延长和抗生素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应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亚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260例运用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的预见性护理,包括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应对问题,物品准备,机器的性能问题,潜在出血、凝血异常,继发感染及不良反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认为严密精心的顸见性护理是保证血浆置换术全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陈雪妹;朱芸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的影响.方法 将426例新生儿分为2组,游泳配合抚触组210例,对照组216例,分别记录出生体重、出院体重、出院1周后体重;护理后进奶量;每日睡眠及大便次数.结果 新生儿出生第2天游泳配合抚触后第1次平均进奶量,游泳后第1次平均睡眠时间,游泳后大便平均次数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与半月体重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游泳配合抚触能促进进奶量、睡眠及大便的排放,有利于1周后体重的增长.
作者:李海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讨论素质教育中的长期性特征,认为素质教育要取得成功必须重视教育者的素质、社会素质、现代教育手段等相关条件,提出对素质教育的长期性应该有深刻的认识,所有的教育设计都应该做长远考虑的观点.
作者:郑玉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16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加强桡动脉穿刺部位及其路径血管皮肤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桡动脉穿刺伤口及术肢有无异常,防止出血,加强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郭雪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对340余名军队医院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培训的方法,具体为:首先由护理操作总示教员对全院操作小教员进行培训考核,达标后由操作小教员培训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后分为护士长、护士、助理护士3个层次分阶段进行考核.认为采取以点带面及分层次法进行护理操作培训,能极大提高护士学习热情,通过传、帮、带,使全院护士准确掌握护理操作流程,全面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作者:刘华华;勘萍;邓小凤;耿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提高学龄前患儿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的价值.方法 50例学龄前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访视组和对照组.访视组术前1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进行访视,对照组不进行访视.观察2组患儿进入手术室的表现和入室前、后血压和脉搏变化,术后随访统计2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访视组自愿进入手术室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入室后血压上升、脉搏加快的例数显著高于访视组(p<0.05);访视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访视为患儿提供一个亲切的手术环境,消除了患儿家长的顾虑,提高了患儿的依从性和家长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于会群;陈雪玲;李娟;郑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总结了中医整体护理病历书写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包括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和质量意识教育,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指导和医护沟通,科学管理.认为应切实提高护理人员中医整体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减少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
作者:李书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分娩对孕产妇生理、心理的影响,评价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404例足月妊娠住院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2例,时照组进行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心理干预.对照分析2组孕产妇在不同时段的生理、心理变化状态及产时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心理干预,整个产程中血压、心率较对照组稳定(p<0.01);焦虑量表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第二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提示心理干预能减轻临产孕妇在分娩时的应激反应,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王珍怀 刊期: 2009年第01期